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237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彻底水解都产生葡萄糖

B.ATP、DNA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含有同一种单糖分子

C.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多聚体是细胞生命大分子构建的基本模式

D.ATP的水解与细胞中诸多吸能反应相伴发生

【答案】B

【分析】

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形成。

ATP和DNA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代表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详解】A.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彻底水解都产生葡萄糖,A正确;

B.ATP、D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ATP含有的单糖分子是核糖,DNA含有的单糖分子是脱氧核糖,B错误;

C.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单体脱水缩合形成多聚体是细胞生命大分子构建的基本模式,C正确;

D.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换言之,ATP的水解与细胞中诸多吸能反应相伴发生,D正确。

故选B。

2.下图为细胞中三种常见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可表示RNA分子的是

A.图1B.图2C.图3D.图1和图2

【答案】B

【分析】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为21种;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各为4种;组成多糖(包括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为1种。

分析题图:

图1所示的生物大分子由7种不同的基本单位构成,图2所示的生物大分子由4种不同的基本单位构成,图3所示的生物大分子由1种基本单位构成。

【详解】图1表示由7种不同的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这些不同的基本单位只能表示不同的氨基酸,因此图1可能表示蛋白质或多肽;图2是由4种不同的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且为单链,因此这4种基本单位可表示四种核糖核苷酸,图2可以表示RNA;图3所示为由1种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因此该种基本单位表示葡萄糖,图3表示多糖。

综上所述,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准图示中的隐含信息:

“不同的几何图形表示不同的基本单位,图1、2、3所示的三种生物大分子所含有的基本单位的种类”,再依据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知识,对各选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3.图是某叶肉细胞内的细胞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半自主细胞器,可合成自身所需全部蛋白质

B.甲、乙均能产生ATP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C.乙的类囊体腔中产生的O2被甲利用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

D.甲、乙分别是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必须场所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

甲为线粒体,乙是叶绿体。

【详解】A.[甲]线粒体、[乙]叶绿体均为半自主细胞器,组成二者的蛋白质,绝大多数是由核DNA编码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运送到甲、乙各自的功能位点上,A错误;

B.在[甲]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产生的ATP可用于除C3的还原之外的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在[乙]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B错误;

C.[乙]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产生的O2被[甲]线粒体利用,需穿过类囊体薄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线粒体的外膜与内膜,共计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C错误;

D.[甲]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人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分子均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酶是内分泌腺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胰蛋白酶常用于动物细胞培养中使组织细胞分散

D.保存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答案】C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7℃;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因此,酶适宜在低温(0~4℃)下保存。

【详解】A.酶分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所有的蛋白质均含有C、H、O、N四种元素,但不一定含有P元素,RNA分子含有C、H、O、N、P五种元素,A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错误;

C.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常用于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C正确;

D.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所以唾液淀粉酶适宜在低温(0~4℃)下保存,D错误。

故选C。

5.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Mg2+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Mg2+相对吸收量/%

空气

20

100

氮气

20

10

空气

4

26

 

A.该植物幼根对Mg2+的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

B.20℃是该植物幼根吸收Mg2+的最适温度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吸收Mg2+不消耗ATP

D.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Mg2+的吸收

【答案】D

【分析】

分析表中信息:

温度相同的两组,自变量为氧含量,因变量为Mg2+相对吸收量。

培养瓶中气体均为空气的两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Mg2+相对吸收量。

【详解】A.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氮气培养瓶中Mg2+离子相对吸收量较空气培养瓶中Mg2+离子相对吸收量小,说明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Mg2+离子需要消耗ATP,其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

B.同是空气培养瓶,20℃时Mg2+离子相对吸收量较4℃时的Mg2+离子相对吸收量大,但因缺乏温度高于20℃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说明20℃是该植物幼根吸收Mg2+的最适温度,B错误;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吸收Mg2+也消耗ATP,只不过是该植物幼根细胞呼吸强度弱,产生的ATP少,因此Mg2+离子相对吸收量少,C错误;

D.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Mg2+的吸收,D正确。

故选D。

6.人体胰腺中

胰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到小肠中,在肠激活酶的作用下,胰蛋白酶原被激活为胰蛋白酶,同时胰蛋白酶本身又能激活胰蛋白酶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蛋白酶原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小肠中

B.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后空间结构未发生改变

C.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D.人体只有胰腺细胞含有胰蛋白酶原基因

【答案】C

【分析】

(1)分析题文描述可知:

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

胰蛋白酶原在肠激活酶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胰蛋白酶的过程中发生了空间结构的改变。

(2)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

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3)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由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再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的,它们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因此基因组成也完全相同。

【详解】A.胰蛋白酶原属于分泌蛋白,以胞吐方式分泌到小肠中,A错误;

B.在肠激活酶的作用下,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后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B错误;

C.在肠激活酶的作用下,胰蛋白酶原被激活为胰蛋白酶,同时胰蛋白酶本身又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可见,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

D.除了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人体内包括胰腺细胞在内的其他体细胞都含有胰蛋白酶原基因,D错误。

故选C。

7.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性染色体的组成B.雄蜂为单倍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C.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不加倍D.工蜂无法与雄蜂交尾,不能形成受精卵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均为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蜂王的一半,为单倍体,故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组的倍数决定的。

【详解】A.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者的体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其体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说明蜜蜂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染色体组的倍数,A错误;

B.雄蜂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因此雄蜂为单倍体,但能产生正常的配子,B错误;

C.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染色体复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也会暂时加倍,C错误;

D.工蜂没有生育能力,无法与雄蜂交尾,不能形成受精卵,D正确。

故选D。

8.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如果某地区条件优越,没有自然选择。

经调查该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9。

该地区深色囊鼠中杂合子比例为

A.18%B.19%C.81%D.95%

【答案】D

【分析】

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

(1)前提条件:

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

③假设等位基因为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

基因型A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

【详解】依题意可知:

该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9,则囊鼠浅色(dd)表现型频率为1-0.19=0.81,因此d的基因频率=0.9,D的基因频率=1-0.9=0.1,进而推知:

该地区基因型为Dd的囊鼠占2×0.1×0.9=0.18,基因型为DD的囊鼠占0.1×0.1=0.01。

可见,该地区深色囊鼠中杂合子比例为0.18÷(0.18+0.01)≈95%。

故选D。

9.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1、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2、3为核基因的表达过程,可同时进行

B.参与过程3的RNA有三种,均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C.若过程3翻译出多种蛋白质,可能由于一条mRNA上有多个起始密码子

D.过程1主要发生在细胞核,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

【答案】C

【分析】

分析题图:

过程1为DNA复制,过程2表示转录,过程3为翻译。

【详解】A.图中过程2表示转录,过程3为翻译,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因此2、3为核基因的表达过程,但不能同时进行,A错误;

B.过程3为翻译,参与过程3的RNA有三种,即rRNA、tRNA、mRNA,其中mRNA上的组成密码子的3个碱基能够与相应的tRNA上的组成反密码子的3个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翻译是从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开始的,若过程3翻译出多种蛋白质,则可能由于一条mRNA上有多个起始密码子,C正确;

D.过程1表示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D错误。

故选C。

10.果蝇缺失一条Ⅳ号常染色体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如果两条均缺失则不能存活。

眼色性状中红眼对白眼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两只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为杂合子)、红眼雄果蝇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