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365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docx

统计学复习资料学生

《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上组限不在内”的规定是指

A分组标志不应有上组限

B相邻两组的上、下组限不能重叠

C连续型变量的上组限必须和下一组的下组限一致

D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上组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计入下组限的一组

内。

D

“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理论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A

按照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以分为()

A.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B.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

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

按照两个相互依存的变量变化方向划分,相关关系可分为

A显著相关和不显著相关B单相关和复相关

C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D正相关与负相关

D

变量是()

A.可变的质量指标B.可变的数值指标和标志

C.可变的品质标志D.可变的数量标志

D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B.等于1

C.大于1D.不等于1

B

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

A.变动趋势B.集中趋势

C.离中趋势D.一般趋势

C

标准差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A集中趋势B离散趋势

C从属关系D相关程度

B

常用的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指标主要有5种,其中:

A.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能反映现象的集中程度

B.众数和异众比率能反映现象的集中程度

C.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能反映现象的集中程度

D.中位数和四分位差能反映的现象的集中程度

C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了解全及总体单位的情况

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数据D.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

C

抽样估计中所谓的抽样误差,就是指()。

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

C.系统性误差D.偶然性误差

D

抽样推断的最终目的在于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了解全及总体的单位情况

C.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数据D.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C

从总体N=100,

=1600中,随机抽取n=16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抽样平均误差最接近的数是

A.10B.

C.2.9D.3.7

B

从总体N=10000,

=900中,随机抽取n=100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抽样平均误差最接近的数是:

A.9B.3C.3.33D.0.33

B

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

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参数是()。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该大学所有本科生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C.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生活费支出

D.所调查的200名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支出

 

B

到商场购物停车变得越来越困难,管理人员希望掌握顾客找到停车位的平均时间。

为此某一个管理人员跟踪了50名顾客并记录下他们找到车位的时间。

这里管理人员感兴趣的统计量是()。

A.管理人员跟踪过的50顾客B.上午在商场停车的顾客

C.在商场停车的所有顾客D.到商场购物的所有顾客

A

3.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

5000元以上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B.6000C.5500D.6500

C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

A

当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需要用()作为各组的代表数值。

A.各组的上限B.各组的下限

C.各组的组中值D.以上都可以

C

区间估计表明的是一个()

(A)绝对可靠的范围(B)可能的范围(C)绝对不可靠的范围(D)不可能的范围

B

若两组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的差异程度大小时,应采用()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

D

当我们要比较两个总体某项指标平均数哪个代表性更好时,一旦两个平均数不相等应该用()来评价。

A.极差B.平均差

C.标准差D.变异系数

D

当众数组前一组的频数多于众数组后一组的频数时,即

则众数()。

A.小于组中值B.大于组中值

C.既可小于组中值也可大于组中值D.无法判断

A

的拒绝域为()。

A.

B.

C.

D.

C

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成绩

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成绩

C

对均值表述正确的是

A因为均值具有优良的数学性质,所以它比中位数和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B因为均值易受到极端数值的影响,所以在反映现象集中趋势时它不如中位数的代表性高

C因为均值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所以它最能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D因为均值具有优良的数学性质,并根据全部的数据进行简易计算,所以应用十分广泛,但必须注意偏态分布时,它的代表性较差。

D

对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成4组:

500元以下;500——600元;600——700元;7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元。

A.450和750B.500和700

C.400和800D.500和750

A

对某企业职工按月工资水平分成4组:

800元以下;800——1500元;1500——3000元;3000元以上。

第二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元。

A.800和3000B.3000和4500C.1500和3000D.1150和3750

D

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A.普查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

C

对于变异不均匀、幅度大的连续型变量资料,宜编制:

A.品质数列B.等距数列

C.单项数列D.不等距数列

D

对于不同水平的数列,通过标准差指标:

A可以直接比较两个数列的平均数的相对差异

B可以直接比较两个数列的平均数的绝对差异

C可以直接比较两个数列的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

D不能直接比较两个数列的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

D

反映一个国家人口的平均年龄时,最适宜采用()计算。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

C.众数D.中位数

D

方差分析中的水平之间方差()。

A.只包括系统性因素

B.只包括随机性因素

C.既包括系统性因素,也包括随机性因素

D.既包括系统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也包括内部方差

C

分布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不等于1

B

根据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C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D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不论总体服从何种分布,只要能计算出数学期望和方差,该总体就一定能够趋近正态分布。

B不论总体服从何种分布,只要能计算出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其平均数的分布就一定能够趋近正态分布。

C不论总体服从何种分布,只要抽取的样本容量足够多,其估计值的分布就一定是正态分布。

D不论总体服从何种分布,只要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存在,并且样本容量充分大,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就会趋近于正态分布

D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D.填报单位

B

某研究人员发现,举重运动员的体重与他能举起的重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则()

A体重越重,运动员平均能举起的重量越多

B平均来说,运动员能举起其体重60%的重量

C如果运动员体重增加10公斤,则可多举6公斤的重量

D举重能力的60%归因于其体重

C

计量结果不但表现为类别,而且这些类别之间可以进行顺序的比较,计量结果的顺序不能颠倒计量尺度是()。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

B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A同质性(同类性)问题B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的问题

C统一计量单位问题D可比性问题

D

进行相关分析时,X和Y两个变量谁为因变量谁为自变量,

A.可以互换B.不能互换

C有时可以互换,有时不可以互换D理论上可以互换,实际上不可以互唤。

A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决策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D

均值能反映某种现象数量标志的:

A.集中趋势B.离散趋势C.分布状态D.典型水平

A

历史上不少人做过抛硬币的试验。

抛硬币的次数越多,花面出现的频率差异就越小。

当试验的次数达到足够多时,花面出现的频率就稳定在0.5。

这种现象表明的是()。

A.抛硬币这一现象的特殊性B.一种经验数据

C.统计的规律性D.数据表现的偶然性

C

利用最小平方法配合回归方程的数学依据是:

令观察值和估计值之间:

A.所有离差皆为零B.离差之和为零

C.离差的平方和为零D.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D

某连续型等差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500B.510

C.520D.540

C

某企业2002年度一等品的销售收入为300万元,这里的“产品等级”和“销售收入”()。

A.前者是品质变量,后者是数字变量B.前者是数字变量,后者是品质变量

C.二者都是品质变量D.二者都是数字变量

A

某企业2002年拥有资产2.5亿元,职工3000人。

则()。

A.二者都是时期数B.二者都是时点数

C.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B

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抽样误差B.登记误差

C.系统性误差D.测量误差

A

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A增加70元B有可能减少70元

C增加10元D不一定

A

平均数反映了总体()

A.分布的集中趋势B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布的变动趋势D.分布的可比趋势

A

平均数最重要的特点是()。

A.平均数是一个代表性数值和具体化数值

B.平均数是一个代表性数值和抽象化数值

C.平均数是一个反映总体某种特征一般水平的具体化数值

D.平均数是一个反映总体各种特征一般水平的抽象化数值

B

平均指标反映同质总体的

A.集中趋势B.离中趋势

C.一般趋势D.典型水平

A

人的年龄和企业个数()。

A.都是离散变量

B.都是连续变量

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

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标准差降低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2倍B3倍C4倍D5倍

容易受到极端数值影响的集中趋势指标是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

C.众数D.四分位数

A

如果工人的工资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这种关系在统计中称为()。

A.直线相关关系B.曲线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D.负相关关系

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估计的置信水平,其估计的置信区间将()。

A变宽B变窄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B

若销售额指数上升,销售价格指数降低,销售量指数为:

A.零B.降低

C.增长D.不变

C

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是()。

A.极差B.平均差

C.方差和标准差D.离散系数

C

是()。

A.组内方差和B.组间方差和

C.总离差平方和D.因素B的离差平方和

A

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A.平均数B.相对数

C.绝对数D.指数

C

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称为()

A.横行标题B.纵栏标题

C.总标题D.主题栏

C

算术平均数(均值)的分子是()。

A.总体单位数

B.总体标志总量

C.有时是总体单位数,有时是总体标志总量

D.没有严格规定

B

算术平均数的分子和分母是()

A.两个有联系的性质不同的总体总量

B.分子是总体单位总量,分母是总体标准总量

C.分子是总体标志总量,分母是另一总体单位

D.是同一单位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D

统计抽样理论中的大样本是指样本的个数()。

A.

B.

C.

D.

B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全距和组数B.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组数和组距

B

已知总体平均数为100,变异系数为30%,则方差为:

A30B90

C300D900

D

影响必要样本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登记性误差的大小B.允许误差的大小

C.置信概率的大小D.总体内部的差异程度

A

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

A确定比较对象B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确定对比基期D确定个体指数

B

在变异指标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C

在采用不同计量尺度对数据进行计量时,只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的计量尺度是()。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

C.定矩尺度D.定比尺度

C

在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是:

A.登记性误差B.系统性偏差

C.计算误差D.抽样误差

B

在抽样推断中,必须遵循()抽取样本

A.随意原则B.随机原则

C.可比原则D.对等原则

B

在反映现象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指标应该是

A均值B几何平均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

C

在分布数列中,众数是

A最大的权数B最大的变量值

C最常见的数值D处于分布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

C

在分组重叠设置的连续型组距数列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将此值分别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

D另立一组

B

在回归分析中,估计标准误差起着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大小的作用:

A估计标准误差大,回归直线代表性小,因而回归直线实用价值也大

B估计标准误差大,回归直线代表性小,因而回归直线实用价值也小

C估计标准误差小,回归直线代表性小,因而回归直线实用价值也小

D估计标准误差大,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因而回归直线实用价值也小

B

在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或平均速度时,发展水平的个数总是()。

A.与平均发展水平或平均速度的个数相等

B.比平均发展水平或平均速度的个数多一个

C.比平均发展水平或平均速度的个数少一个

D.少于平均发展水平或平均速度的个数

C

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是()。

A.原假设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B.原假设为真时被接受的概率

C.原假设为伪时被拒绝的概率D.原假设为伪时被接受的概率

A

在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的情况下,比较它们的代表性大小,可以采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

D

在偏态分布的数据中,反映现象集中趋势指标代表性比较差的是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

C.众数D.四分位数

A

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B各组频数相互之比

C各组频数与频率之比D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

在统计调查中,可以避免也应该控制的调查误差是:

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

C.允许误差D.抽样误差

A

在依据概率方面,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关系表现在()。

A.二者都立足于大概率

B,二者都立足于小概率

C.前者立足于小概率,后者立足于大概率

D.前者立足于大概率,后者立足于小概率

D

在组距数列中,到某组的向上累积频数是100,这表明总体单位中:

A大于该组下限的累计频数是100B小于该组下限的累计频数是100

C大于该组上限的累计频数是100D小于该组上限的累计频数是100

D

.在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在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

A

B

C

D

A

置信区间的大小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可靠性B.准确性

C.可靠概率D.显著性

B

中心极限定理的一般意义是:

无论随机变量服从何种分布,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大,都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服从()。

A.正态分布B.t分布

C.F分布D.

分布

A

左侧检验的拒绝区域位于统计量分布曲线的()。

A.左侧

B.右侧

C.既可以在左侧,也可以在右侧

D.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左侧或右侧

A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答案

根据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对抽样误差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A计量误差B计算误差C样本容量的大小D总体内部的差异程度

CD

下属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人均粮食占有量B职工平均工资

C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D人口密度

AD

按抽样的组织形式不同,抽样调查可分为

A.重复抽样B.等距抽样C.纯随机抽样D.不重复抽样

BC

按组织形式不同,抽样调查有

A.重复抽样B.纯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

BCD

贝努里试验是满足下列哪些条件的随机试验()。

A.每一次试验都有两种可能结果

B试验结果对应于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C.试验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D.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P不变,“失败”的概率1-P也不变

E.各次试验的结果相互独立

ABCDE

编制组距数列时,组限的确定

A最小值的下限应大于最小变量值

B最小值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C最大值的上限应小于最大变量值

D最大值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BD

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

A.确定性变量B.随机性变量

C.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

E.常数

CD

产生登记性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A计量误差B计算误差

C记录误差D抽样误差

ABC

常用的相对指标有:

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ABCD

抽样调查是

A.非概率抽样调查B.非全面调查

C.全面调查D.专门调查

BD

定比尺度的特点是()

A它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B它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C它具有定类、定序、定距尺度的全部特性

D它所计量的结果不会出现“0”值

E它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

ACDE

定性数据说明事物的品质特征,它可以用如下计量尺度表示:

A定类尺度B定比尺度

C定序尺度D定距尺度

AC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AD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CD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有()

A.

B.

C.

D.

E.

BC

甲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标准差为

乙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标准差为

如果()。

A.

则甲班身高均值的代表性低

B.

则甲班身高均值的代表性低

C.

则甲班身高均值的代表性低

D.

则甲班身高均值的代表性低

E.

则甲班身高均值的代表性低

BCE

假设检验所依据的是

A大概率一定发生的原理。

B小概率不可能性原理

C在观察中小概率发生了,则认为原假设是不合理的

D在观察中小概率没有出现,则认为原假设是合理的。

BCD

今天的“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但概括起来统计的含义是指()。

A.统计工作B.统计数据

C.统计机构D.统计法规

E.统计学

ABE

某商场天喜牌电脑销售单价报告期是基期的75%,这一指数是

A.个体价格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

C.动态指数D.计划完成指数

AC

普查是

A一次性调查B非全面调查

C全面调查D专门调查

ACD

如果用p表示商品价格,用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则公式

的意义()

A.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C.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D.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E.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变动的绝对额

BC

统计方法包括()。

A.大量观察法B.深入调查法

C.综合分析法D.统计推断法

E.统计报告法

ACD

统计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

A.审核订正B.汇总整理

C.筛选排序D.绘制统计图表

AC

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大量性B.数量性

C.同质性D.差异性

E.客观性

ACD

为保证动态数列的可比性,在编制动态数列时,应注意

A.总体范围应一致B.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相同

C.调查队伍应稳定统一D.指标计算方法应一致

ABD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不应计算人口数的有()

A.2000年11月2日出生的婴儿

B.2000年10月29日21时出生的婴儿,11月1日8时死亡

C.2000年10月29日23时死亡的人

D.2000年10月29日8时出生,20时死亡的婴儿

E.200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

ACD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不应计算人口数的有:

A2000年11月2日出生的婴儿

B2000年10月31日23点出生,11月1日8点死亡的婴儿

C2000年10月31日22点死亡的病人

D200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病人

AC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期的发展速度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期的增长速度

C.概括地讲,统计指数具有综合性、相对性和平均性等特点

D.通常情况下,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各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

E,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采用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指数编制

ACDE

下列分组属于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A按工资水平分组B按性别分租

C按企业的所有制分组D按年龄分组

AD

下列指标形成的时间数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A在校学生人数B商品销售额

C家用电脑总产量D学生班级数

BC

下列指标形成的时间数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A.生猪存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