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339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docx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

青岛市校本教研的实践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市12个区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全面展开。

这标志着课程改革由点到面向内涵发展,标志着素质教育从外延发展开始向核心突破。

课程改革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靠校本教研来打造。

作为教育部设立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两年来,青岛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项目组关注课改进程中的问题解决,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区域联动、均衡发展”的校本研修、备课与教案改革研究、学校校本教研开展与实施、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一、适应时代发展 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课程改革必须有健全、科学的制度保障,才能保证课改工作稳妥、顺利地进行。

关注校本理念下的区域教研工作领导、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的革新,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保障。

1、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在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市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先后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宏观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成立了由教科研人员、校长、教师组成的校本教研研究小组,并开展全市每月一次的专题活动。

各学科以教研员为主体成立了校本教研指导小组,帮助学校学科教研组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各校也相继成立了校本教研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的全面实施。

2、搭建平台,建立校本教研活动基地。

结合青岛的教育实际,我市首先十二个区市确立了一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包括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成立了课题协作体,邀请了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作为我市校本教研工作的专业支持机构,教研室确定了校本教研课题组的成员,及时创建了校本教研基地。

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探索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运行方式,引导全市每所学校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3、广泛调研,及时出台指导意见

我市教育局每学期都对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工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专题调研,

课程改革初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2002年底全市课程改革研讨会上,出台了《青岛市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首先让大家明确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以及实施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有效研究方式。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以选定问题为课题,引导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工作方式和特征。

二、三位一体 构建校本教研新体系

众所周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

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

我们认为: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自我反思同时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基础,一个教师只有成为反思型实践者,经常以自己的教学为反思对象,深入思索,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改善教学实践,提升职业生活的质量。

青岛育才中学提出,教师教学工作要做到“三思”,教学前的反思,要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要求及时、主动;教学后的反思,要有批判性,能使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青岛新世纪学校要求教师课后对照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如一节课下来,教师要反思一下在育人方面所做的工作,教学行为是否与新的教学理念相统一,新的教学观念是否应用于教学实践。

平度西关中学要求教师坚持每天写反思札记,将教学过程中每个闪光点都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的突出内容,要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备课组研讨,教师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教研组要集体解决,并按照解决情况,每周做一次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列入教研组常规检查、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记入个人业务成长档案。

为保证教学反思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还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案例”评选活动,从而使每个教师从教学实践反思中感受到反思对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使广大教师深切地感受到自我反思的过程是由经验型走向学者型必须经历的过程。

2、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质量改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合作文化。

教师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我国传统教学中教师各自为政,教师间缺少合作。

十五期间,为倡导合作精神,我市教研室确立了有关“合作教学”的课题六个,我们积极倡导同校教师之间针对教学的具体问题进行相互磋商,合作研讨,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师师互动、共同成长。

我们建议学校采取三种行动方式。

①同伴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备课中的1+1>2。

交流是指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换与经验分享。

我们认为只有经常不断地交流,一个教师才能从同伴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经验,甚至比较成熟的模式,少走弯路,获得快速发展。

大多数学校集备组经常采用“个人构思→先成个案→交流提升→后成通案→实施精案”的备课方式,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使每个教师都获得了单独研究所得不到的东西。

这种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在课改中学会了主动交流与合作,学会了开发教育资源。

北京申奥的成功、神州五号上天、伊拉克战争等等,都被教师搬进了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生,学生在自主获取这些丰富知识的同时,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发展,素质得到了提高。

②区校合作,问题探究,走进“研究”的内涵。

关注实验的进程,把困难和困惑变成研究的问题,将研究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感到教师通过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可以有效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改启动以来,我们便注意把推进新课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炼为研究专题,发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主体在教科研中的优势,积极开展实践操作层面的应用课题实验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我市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实验”课题实验区,市南区《发挥三位一体机制效能,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基地》、市北区《校本培训有效模式与策略的研究》、平度市《县级区域建立新课改培训模式的思考与实践》等研究成果均被评为全国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我们市教研室参与管理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有56项市级课改类课题,这些课题均产生于教学实践。

校本教研进程与课程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教师协调互动,注重教科研与课改相生相长,实验教师在彼此的合作互助中得到了发展。

③经验借鉴,名师搭台、突出研究的效果。

在教师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

今年,我们教研室全面启动了“十优百课千人行”活动。

“十优”即在2年内推出十名课改优秀教师,打造教育服务品牌,造就岛城名师,如同江苏路小学杨屹校长;“百课”即锤炼出百节体现新理念的创新型优秀课例,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千人行”即培养一千名课改实验成长起来的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以此推动我市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与电教馆合作建立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库”,录制名师优秀课、参赛优质课、课改示范课等,科学开发教育教学资源。

我市各学校十分注重实施“名师工程”,促进名优教师的成长,选拔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指导带动、辐射影响的作用。

注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凡是具有市级以上先进称号的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

要求教师之间自愿结队,相互听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彼此学习成功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师傅都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年轻者便为徒弟。

我们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教师也应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从而在互助中各展其长。

通过同伴互助,教师间相互封闭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流与合作,教师间自傲的状况不见了,换来的是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帮助,新的教研文化,营造了一种新的教研氛围,创建了一种美好的职业生活方式。

我市还建立了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对口联系制度,双方教师经常互相听课,相互探讨,相互碰撞,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发展壮大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举办了全市农村初中教学一线骨干教师教学研究培训班,连续利用五个双休日,分五批从平度、莱西、即墨、胶州和胶南选拔了508名农村初中教学一线骨干教师,采取专家报告、教研员讲座、与特级教师对话等形式,对来自农村一线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了农村骨干教师参与实施校本教研的能力和水平。

3、专业引领——是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与拓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

专业引领,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我们立足教学实际,改进“两课”制度,以课案为载体,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

以问题为课题,研究为主的行动方式,改进公开课、研究课的开设办法。

为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我们首先从转变教研员角色,提升教研员素质入手。

针对新课程的综合化、时代性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研员跨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能力。

举行“每月一讲”教研论坛活动,变学习的过程为研究的过程。

开展教研员“五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教学专著,自主选择一个研究课题,举办一次专题报告,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调研报告),编制一个教学案例(教育故事),引导教研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教研员改变以“行政角色”参与教研的作法,深入教学第一线,结合听课、调研,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

沉下去做,走进去听,跳出来看,关注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挖掘教学问题背后的内容,以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相互切磋、共同发展的工作关系。

课改教研的实践培育出一批高素质、专家型教研员。

[案例1]教师为主体,教研员为主导的全市大集备。

新课改中,如何把新的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解决笼统、弹性很大的课程标准与多半本教材所造成的教学内容设广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教师自己难以把握的,都需要教研员、优秀教师参与的集体研究、集体备课。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许多学科组中缺乏优秀教师,由于高中学校的扩建,一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有些教研组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刚参加工作,他们迫切需要优秀教师的引领。

在这种形势下,我市教研室在王旭昌主任的提议、指导下,全面开展了全市大集备,现已实施近三年。

由于全市大集备是以一线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研组为具体实施者,实效性强,对学校和教师的帮助很大,所以深受学校和教师的欢迎。

具体做法为:

①开学初各学科教研员在本学期活动计划中,制定出各年级全市大集备安排计划表,将本学期所学习的教学内容按章节分配,每一重点学校或申请要求担任主讲任务的非重点学校个担任一章节的主讲任务,注明负责人(备课组长)、教学案完成时间、全市大集备的地点,全市本学科教师人手一份。

②担任主讲的学校对自己所承担的专题提前准备,先进行分工,集备组中每人承担部分任务,教师个人通过研究教材、课程标准以及查阅资料,写出教学案,教学案中要对教学过程作出以下预设:

教学内容的删减建议、对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建议、对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对每个知识板块进行探究的问题组、对课本中实验探究的改进意见、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使用建议、针对重难点问题设置的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等等。

全集备组专门拿出1—2个半天时间集备研究,先由教学案制作人主讲,然后全集备组共同提出修改意见,集体讨论后形成较成熟的教学案。

这一过程教研员要参与到学校集备组中与教师共同研讨。

③在间周一次的全市教研活动中,分年级分头集备,主讲学校将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案印制成文本材料并提供电子文本,参加活动的教师人手一份。

现有主讲学校的教师针对教学案讲解自己所设计的活动、问题、例题、变式训练的思路与目的,参加大集备的教师随时可以发言研讨,优秀教师、资深教师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青年教师可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经过全市教师讨论后,各校教师回去后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案进行修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可实施的学案。

在上述大集备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研活动的主题,教研员即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

通过这样的形式,课改专家、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的理念和经验得到发挥和贯彻,充分发挥了全市优势师资资源,发挥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带动了薄弱学校共同发展。

推进了区域联动、均衡发展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充分体现了教师个人研究、教师集体合作交流、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机制的重要作用。

[案例2]先行课制和集体备课日常化制度——平度一中校本教研的有效做法。

平度一中现有高中教学班81个,学生6000余人。

三百多名教师中,有一百多人是近三年刚参加工作的,全校教师平均年龄三十岁左右。

许多青年教师教材不熟、教法不清、教学的各方面经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恰恰又赶上新课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教育教学也面临许多的未知,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学要出成绩,教育质量要提高,怎么办……?

抓集体备课,抓先行课的听课、评课成了我们学校各学科组教师的统一认识,特别是“先行课”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程序:

(1)集体备课、形成教案的准备阶段

(2)先行讲课、听课,发现问题的关键阶段(3)评课、议课解决问题的完善阶段(4)达成共识、统一作法的实施阶段。

1、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准备阶段。

首先,在学校安排的整个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根据进度对教材的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的划分、教法、特别是知识内容的细节等进行讨论、确定,由准备先行课的教师记录、加工、形成自己的教案。

2、先行讲课、听课关键阶段。

无论第一阶段的集体备课如何详尽,也会有缺漏和不足,所以必须看真正的实施过程才会发现问题。

讲先行课的老师尽可能先一步讲,其他老师调好自己的课积极参与听课,记录问题所在。

3、评课、小集体备课、汇总查找不足完善阶段。

每天下午第3节下课前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各学科集备组的小集体备课时间,任务有二:

一是各位教师谈一下各自当天的教学感受;二是若当天有先行课,则进行评课、汇总问题。

特别是对知识方面的缺陷坚决弄清,使无遗漏。

年轻教师有的是激情,但往往存在知识方面的缺漏和不足;新课改下的老教师也需要澄清许多问题。

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评点和完善是我们实施先行课的主要目的。

当然对课堂教学的其他方面也需简要点评,以帮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提高教学基本素质,只不过要避免过多用时、影响教师备第二天的课,因为教学基本功方面可以在校内和组内举行的公开课中详尽的评点。

4、大面积实施统一阶段。

根据找出的问题,经过讨论统一后,由举行先行课的教师将教案补充完整。

其他教师根据这完整统一后的教案,在全级各自班中进行教学。

效果:

使集体备课真正地落到了实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老教师不断完善,缩小了老师之间的教学差距,化学教学成绩较为突出。

在市统考中,我们的教学成绩始终超过对比校,令人担心的没送过毕业班的年轻教师成绩也非常突出。

先行课制,即对某一节要进行的课,在整个备课组集体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下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基本思路后,由一位教师执笔撰写教学计划,再由备课组长审查通过,然后到教室上课。

上课时,备课组的全体老师都参加听课,回来后,由讲课老师做主讲人,谈自己的上课感受,再由一个主评人谈本节课的理念渗透、环节衔接以及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修改教案,大家共同使用。

为保证先行课的顺利推行,我校同时施行了以备课组长为责任人的集备日常化制度,即在备课组内随时都可以集体备课,谁有好的上课思路或建议,谁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认识,大家可随时讨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有时大家争论的尽管面红耳赤,但问题解决了。

【附例】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的先行课教学

由高二化学组徐凌燕老师承担先行课

经过第一阶段集备,初步确定如下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一课时)

[思考]

1.核外电子质量小带负电荷,运动范围小,速度快,是否遵循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

电子在核外运动时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2.科学家是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电子在核外运动的?

3.关于电子在核外的运动,你现在已经知道哪些规律?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的特点:

1.可用统计(图示)的方法研究电子在核外出现的几率。

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好像代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的称为~。

电子云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关系。

2.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不同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不同,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3)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4)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n为电子层数)。

(5)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思考]

(1)我们已经知道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电子分层排布——即电子分层排布的依据是什么?

(2)在多电子原子中,每一层上的电子又是怎样运动的?

能量一样吗?

运动区域的形状一样吗?

(3)为什么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n为电子层数)?

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电子层:

分层依据:

能量的较大差别;电子运动的主要区域或离核远近的不同。

(二)原子轨道

[思考]

写出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氖原子第二电子层的8个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能量都一样吗?

它们运动的区域一样吗?

量子力学研究表明:

这8个电子从能量上分为两组。

一组有2个能量相同的电子,另一组有6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其中2电子组中的电子的能量略低于6电子组的电子的能量(指单个电子的能量)。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描述电子在某一层中运动区域的形状和伸展方向的不同,科学家引入了原子轨道。

1.形状

同一电子层也可以有不同的原子轨道,电子运动区域形状的不同决定轨道的类型。

第一电子层:

只一种形状——球形对称,所以就只一种类型轨道,用s表示,叫s轨道,记作1s。

第二电子层:

有二种形状,所以有二种类型轨道。

分别是:

(1)球形对称,记作2s。

(2)纺锤形(或哑铃形),用p表示,叫p轨道,记作2p。

第三电子层:

是否看出其中存在明显的规律,试着写一写。

有种形状,决定有种类型轨道。

(1),记作;

(2),记作。

(3)复杂形状,用d表示,叫d轨道,记作3d。

第四电子层:

有种形状,决定有种类型轨道。

(1),记作;

(2),记作。

(3)复杂形状,记作。

(4)复杂形状,用f表示,叫f轨道,记作4f。

第五电子层:

有种形状,决定有种类型轨道。

(1),记作;

(2),记作。

(3)复杂形状,记作;(4)复杂形状,记作。

(5)复杂形状,用g表示,叫g轨道,记作5g。

2.伸展方向

相同形状的原子轨道还可有不同的伸展方向,伸展方向决定该种类型轨道的个数。

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只有1个轨道。

p轨道在空间有x、y、z3个伸展方向,所以p轨道含3个轨道,分别记作:

px、py、pz。

d轨道有个(这其中也存在明显的规律,试着写)伸展方向,即d轨道含个轨道。

f轨道有个伸展方向,即f轨道含个轨道。

[练习]:

各电子层包含的原子轨道数目

电子层

原子轨道类型

原子轨道数目

可容纳电子数

1

2

2

8

3

18

4

32

n

2n2

3.原子轨道能量高低的规律

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ns<np<nd<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1s<2s<3s<4s……;

2p<3p<4p<5p……;

……

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x=2py=2pz。

(三)电子自旋:

电子不仅在核外空间不停地运动,而且还做自旋运动。

电子的自旋有两种状态,通常采用来表示电子的不同自旋状态。

电子自旋并非像地球绕轴自旋,只是代表电子的两种不同状态。

[思考]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是由哪几个方面决定的?

电子层、原子轨道(包括形状和方向)、电子自旋。

[巩固练习]

1.教材P12问题解决1

2.教材P12问题解决2

3.教材P16、5

4.S轨道形状是,p轨道形状是。

5.第3电子层有种原子轨道,有个轨道;第4电子层有种原子轨道,有个轨道;第n电子层有种原子轨道,有个轨道。

[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外围电子发生变化而原子实不受影响。

[练习]写出上面[分组练习]4、5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思考]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

第4周期过渡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

四、电子跃迁及其应用

[阅读]教材P15“拓展视野”

[解释]

焰色反应——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

[巩固练习]

教材P16[练习与实践]1、2、4、6、8、9、10

[作业]《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P4~5

通过第二阶段讲授先行课、听课,各位老师记录存在的问题。

通过评课、小集体备课分析汇总先行课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讨论整改如下:

1、为使学生更清楚为什么用电子云描述?

补加“电子的运动特点”。

[核外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空间作应不停止的运转。

不遵循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能测出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即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

2.听课发现学生对原子轨道不能有一个形象认识。

加上一个展示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图,设置一组问题加以理解:

[思考]

(1)该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

(2)各电子层上电子的运动区域的形状是否一样?

分别是什么形状?

(3)第二电子层上的运动区域有无相同形状?

但是否在同一方向上?

(4)已知该原子是镁,且每个区域都是由两个电子形成,请从立体空间角度设想一下第二电子层上在什么方向上还会有两个电子?

 

3.发现学习小标题2中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的规律,学生不能系统完整理解。

所以调整为“将小标题

3中的原子轨道能量顺序图”提上来讲

4.听课发现对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教材所讲不明确。

讨论后明确“应告诉学生以教材后所附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外围电子排布为准”。

5、通过听课感觉到:

“原子实”概念应强调内层电子达稀有气体结构的部分。

电子排布式≠原子实+外围电子排布式,如Br[Ar]3d104s24p5(溴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4s24p5)。

6、为完整知识体系,确定“在学习了Cr的电子排布式的3d54s1半满能量低之后,将教材P19信息提示中的“……全空、半满、全满……能量较低”作为洪特规则特例”提过来讲。

9.最好补充:

当电子填充时应按轨道能量高低顺序,而当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时应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