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272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

《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感恩节习俗.docx

美国感恩节习俗

美国感恩节习俗

篇一:

美国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一)礼仪

在美国社会必须“入境随俗”,必须了解并遵守美国社会中惯行的礼仪规则

在穿衣方面,虽然美国人以随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会的场合,仍是很正规,穿衣的规矩极多,但以适合时宜为主,例如参加婚礼、参加丧事,则应着黑色或素色的衣服;女士在办公室应着裙装,避免穿牛仔长裤.

乘车方面,车内座位的大小顺序,要看主人开车或司机开车而有所不同.如是搭乘出租车,应该以后座右方的座位为最大座,后座的左位为次之,再其次为中间,而司机旁的座位为最卑位.如开车的是友人,则他旁边的座位为最尊位,其次才是后座右、左及中间位.因此在中国常见男女友搭乘出租车时,男士总是打开车门让女士先进入,挪到左边位,男士再坐到右边位上,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礼仪的,正确方式应是让女士入座后,绕到左边车门自行上车入座.上下楼梯也有一定规矩,上楼时应让女士、长者先行,目的是保障女士、长者的安全.

在饮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应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开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压紧,切成小块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汤时不可出声,喝咖啡的小汤勺是用来搅拌奶品及糖的,切记不可用汤勺来喝咖啡,并避免在餐厅中喧哗,如接到请贴赴宴,要注意下面几点: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诉主人参加与否,有时也可用电话通知,如请贴上注明“regretsonly”,则只有无法参加时才需通知,“rsvp”就应不论参加与否均寄上回帖或电话通知.注意参加的宴会有无服装的规定.

准时,在参加酒会的时候,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五时至七时)前往,当然也不宜太晚才到.

如果邀宴宾客,则主人应注意:

1.陪客:

应邀请与主客关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

应先了解客人有无忌嘴的食物,如是否为素食者,是否为不食猪肉及鳞鱼类的犹太人.

3.座位:

主人应坐在背对门的位置,主客则在其对面,另外要注意阶级、尊卑,并以男女、夫妻、中外分坐为原则.

进餐时饮酒种类应视当日主食而定,如吃鱼则饮用白酒,吃肉则喝红酒,红酒应与室温相同,且不可强邀宾客“干杯”,至于威士忌及白兰地等烈性酒,则多于饭后或饭前饮用.国际社交礼仪规定多如牛毛,以上所举仅是其中数端,要在美国社会中行止合乎礼仪,还需平日多留心注意并虚心学习才可.

(二)礼节

鞠躬礼,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

行鞠躬时要脱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将帽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倾约十五度,两眼注视受礼者,同时表示问候。

握手礼,是全世界通用的礼节。

起源于欧洲,最初是表示手里没有武器或亲切的意思。

行握手礼时要客人先伸出手时才能握手。

握手时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贵的人和女人可戴手套。

行礼时忌交叉行礼,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紧。

点头礼,是同级或平辈人之间的礼节。

如在路上相遇,可在行进间进行。

如遇见长官、上级或长者,不行点头礼,而行鞠躬礼。

举手注目礼,这是军人礼节。

行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略赂外,手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受礼者,待对方答礼后将手放下。

吻手礼,是欧美上层社会的礼节。

和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则将手掌轻轻托起吻之。

如果女方不伸手,则不行吻手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一种礼节。

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吻。

在高兴、喜庆或悲伤时,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或安慰。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

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亲密无间,感情深厚,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一起进行。

(三)节日

1)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全家欢聚的节日。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

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

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

当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习俗人们在这里都要做感恩祈祷。

美国人从小就习惯独立生活,劳燕分飞,各奔东西,而在感恩节,他们总是力争从天南地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畅谈往事,使人感到分外亲切、温暖。

2)圣诞节

是美国人最大最热闹的节日。

每年12月25日,全国便沉浸在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

从感恩节过后的第二天,美国人就开始为圣诞节大忙特忙起来。

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滚滚,商人们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销他们的各种货物,普通人也愿意趁此机会弃旧更新。

圣诞夜是一个狂欢的夜晚。

美国人常常通宵达旦地举行庆祝活动。

人们在小杉树上或小松树上挂满礼物、彩花和彩灯,树顶上还装上一颗大星。

大人们站在一旁欣赏圣诞树,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围着圣诞树跳起欢快的舞蹈。

在公共场所,贺年片上到处都有圣诞老我的形象。

有时在家里也由一人扮成圣诞老人,为大家分发礼物。

美国人庆祝圣诞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狂欢。

送礼物和装饰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庆祝方式。

每个家庭,都放着大包的礼物。

孩子们把袜子挂在火炉边,希望圣诞老人在深宵把礼物带来,放进袜子里。

每一个家庭在12月中旬,便会在市场上选择一株称心满意的圣诞树并装饰得五彩缤纷。

青少年都爱在圣诞前夕和圣诞晚上举行派对,许多情窦初开的小伙子,视第一次参加圣诞舞会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来临之际,喜欢把雄鹰,猫头鹰等飞禽的羽毛用来装饰衣鞋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其他

在欧美各国严禁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违者要罚款。

违者必罚,没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的拒绝。

小费

搬运员:

每件行李付费五十美分。

旅馆门卫:

如为您唤叫出租汽车并照顾您上车时应给五十美分。

旅馆寝室打扫女工:

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给小费。

如住得久一点,

每三天给二元左右(高级旅馆应再多给一点)。

放在床前柜上就可。

旅馆餐厅应该给15%左右的小费,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据餐厅服务情况,由顾客自己在账单上填写给小费的百分数,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

自助餐馆不给小费。

篇二:

关于感恩节习俗的知识

1.关于感恩节的起源

如果你认为感恩节源于美国,是欧洲新移民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而设立的节日,那大错特错。

北美的感恩节起源于加拿大,美国那里的反而是“翻版”。

1578年,英国探险家法贝瑟(martinfrobisher)试图探索一条从大西洋前往东方的航线,但是没有成功。

最终,他在今天加拿大的纽芬兰省建立了一个定居点,并举行了一个庆祝生存和收获的宴餐。

这一次被认为是北美的第一个感恩节,比清教徒“五月花号”首次抵达美国早了大约40年。

2.加拿大感恩节的日期

长期以来,加拿大各地的感恩节日期并不固定,不仅英裔和法裔都有自己的日期,不同的地方也各有差别。

1879年,加拿大议会宣称11月6日是感恩节和全国性的假日。

在随后的年代,感恩节的日期改变了多次。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感恩节还和阵亡将士纪念日是同一天。

直到1957年1月31日,加拿大议会宣布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感恩节。

3.火鸡为什么叫“土耳其”(turkeys)

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在感恩节的家宴上问父母的问题之一,而大人十有八九被问倒。

其实,别说孩子们了,就是大人们绞尽脑汁也很难想明白:

火鸡明明起源于南美,怎么和亚洲国家土耳其扯上关系了呢?

在15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占据南美后,将当地土著阿兹台克人(aztec)经常食用的一种禽类“huexoloti”引进了欧洲。

在此之前,英国人经常食用一种非洲禽类“珍珠鸡”(guineafowl)。

由于珍珠鸡往往通过土耳其进口的,所以也叫“土耳其鸡”。

当“huexoloti”进入欧洲后,人们也习惯地称它们为“土耳其鸡”,简称“土耳其”,毕竟这比拗口的“huexoloti”好念多了。

还有一个更简单说法,火鸡身上的蓝色条纹很像土耳其出产的一种绿宝石(turquoise),所以它们就被叫做“土耳其”了。

4.关于加拿大人和火鸡

加拿大人喜欢吃火鸡吗?

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吧:

去年加拿大人一共消耗了1000万只火鸡,比20XX年多了40万只。

这些火鸡宰杀可得1.45亿公斤的鸡肉,人均消耗

4.3公斤。

在加拿大,有38%的家庭会在感恩节购买火鸡,一共有3100万公斤的火鸡肉(也就是加拿大年消耗量的三分之一)在节日宴会上被吃掉。

不过,由于加拿大的平均家庭人数在不断缩小,整只火鸡的销售量在逐年下降。

从1993年至20XX年,斩件火鸡的数量增加了8成。

5.新移民和感恩节

多伦多地区的移民律师michaelniren表示,感恩节是最容易进入新移民生活的加拿大文化和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移民或许已经对原生的文化渐渐淡忘,但是总不忘在感恩节日里买上火鸡,开一个家宴。

niren还发现,那些从战乱、独裁国家出来的移民,对感恩节尤其情有独钟,这可能是他们对现在来之不易的安宁心存感激。

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jeffreyreitz则表示,在加拿大各种文化互相影响,移民来得时间久了,或多或少会将加拿大的节日文化和传统带入自己的生活。

不过,有色少数族裔(visibleminorities)适应、接受本地节日的时间通常较长。

篇三:

美国的新年习俗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之一。

但在美国,新年远不如感恩节或圣诞节那样热闹。

美国人过新年。

最热闹的是除夕晚上。

是夜,各地教堂都举行隆重的礼拜活动。

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仟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

午夜12点整,全国教堂钟声齐鸣。

乐队高奏有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

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一起,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互相亲吻。

人们就这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北美的印第安人,还有其独特的风俗。

每到除夕之夜,他们就举行富有特色的“簧火晚会”,一家入围在篝火旁边,载歌载舞,谈笑风生。

待至晨曦微露,他们再把破旧衣物付诸一炬,作为除旧迎新的象征。

除夕活动,常常持续

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

到元旦这一天,通常比较安宁、闲散。

许多入很晚才起床,然后同家人、朋友一起看看电视、吃顿新年饭。

虽然元旦并不是最热闹的一天,但仍有不少州举行极富地方色彩的庆祝活动。

加利福尼亚州有玫瑰花会,这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新年庆典。

七八十年前,加利福尼亚农村的一些俱乐部成员,每逢柑桔成熟季节,使用鲜花装饰自己的马车,在村里搞一些小型庆祝活动。

时至今日,它已发展成十里长街布满鲜花的盛大庆典。

五六十辆完全用鲜花、特别是用玫瑰花扎成的彩车徐徐而行,长达数英里,车上还有用鲜花做的各种模型。

这不仪吸引了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拥街头,而且还吸引上百万的电视观众。

在费城,有长达10小时之久的化装游行。

这种活动的起源要追溯到17世纪中叶定居于特拉华河沿岸的瑞典与英国移民的习俗。

当年他们总是身着盛装在乡村举行新年庆祝游行。

今日费城的化装游行固然比当年更有组织,但仍然保留着昔日的特色。

参加游行的人们,有的装扮成小丑,有的化装成妇女(按照古老习俗,这个游行不允许妇女参加),随着彩车,载歌载舞,人流如水,热闹非凡。

每年参加的入数总在一两万左右。

此外还有不少州举行元旦足球赛。

鲜花盛开的加利福尼亚州,有玫瑰杯足球赛;盛产棉花的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城,有棉花杯足球赛;甘蔗产地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有糖杯足球赛;后来又新出现佛罗里达州杰克森维尔城的鳄鱼杯赛,以及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城的太阳杯赛等等。

美国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习惯,就是在新年许愿立志,他们称之为“新年决心”。

这决心通常不是什么宏图大志,而是一些朴实而实际的打算。

例如:

“我一定戒

烟”,或者“我要好好对待邻居”等等。

他们总是坦率地讲给大家听,以期得到监督和鼓励。

====

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家庭都要举行丰盛的感恩宴。

最常见的传统食品有火鸡、南瓜馅饼和玉米面做的印第安布丁。

一些美国人在这一天或举家出游,或探亲访友,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感恩节期间,美国城乡都要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射击、打靶等体育比赛。

一些美国家庭、宗教组织及慈善机构还为穷人、孤儿及流浪者们提供免费的火鸡宴,让那些不幸的人们在感恩节里也得到一份人间的温暖。

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

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1620年9月,“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

第一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天气寒冷、传染病肆虐和过度劳累,这批清教徒一下子死去了一半以上。

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部落酋长马萨索德带领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了清教徒谷物种子,并教他们打猎、种植庄稼、捕鱼等。

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清教徒们当年获得了大丰收。

首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为此建议设立一个节日,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

同时,还想借此节日加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和睦关系。

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

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

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从此以后,移居美国的欧洲人基本上沿袭了北美大陆上的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的形式。

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正式规定,11月26日为第一个全国统一庆祝的感恩节。

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州都视自己的情况规定节日日期。

1941年,美国国会经罗斯福总统批准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全国的感恩节。

====

“上帝”的赐予

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民便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

感恩节。

这个节日始于1621年。

那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

从此,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

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

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感恩节,记得吃烤火鸡!

西方的感恩节为什么吃烤禽呢?

我们就要看圣经了。

圣经旧约出埃及纪中,有这么一段:

摩西带著以色列人走到西奈沙漠中,没吃的也没喝的。

以色列人大为不满。

开始抱怨。

摩西就说,上帝听见了他们的抱怨。

会给他们吃的。

结果第二天就有大批的鹌鹑飞来,落在他们的营地上。

摩西说,这就是上帝给你们吃的肉。

于是他们欢快地大吃了一顿。

这可能是犹太教最早的一次感恩节。

以色列人用什么烹调方式吃掉了这些鹌鹑,圣经没有记载。

但是我们一想就知道:

一定是烤著吃的。

因为他们当时正在沙漠,很缺水,不可能煮。

也不可能蒸。

而且他们也不会蒸。

只有烤不要任何炊具。

他们从埃及逃出来,一定没有带笨重昂贵的锅。

那时候根本就没有铝和铁。

一般人用的陶罐很容易打碎,也不能带著上路,所以他们一定是把鹌鹑烤了。

这也是最好吃的一种作法。

于是西方文化中有了这么一个内容:

禽类是上帝给人的救援和礼物。

人们应该把它烤了吃。

而且是在感恩节吃它们最为合适。

美国人过“春节”了

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令,把感恩节定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美国人过感恩节主要是家人团聚,然后是大家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

家人不住在一个城市的都要在感恩节前回家团圆。

跟中国人过春节差不多。

新闻媒体报道说,感恩节假期也是美国航空公司最紧张的时候,飞机几乎班班客满,还常常会出现班机误点等的情形。

可是,为了和家人团聚,共度节日,人们大概也是心甘情愿的。

每逢感恩节,美国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火鸡。

火鸡都已经成为感恩节的像征了。

另外他们通常还吃一些传统的菜肴,例如西葫芦、奶油洋葱、土豆泥、番瓜派等等。

纽约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活动,那就是梅西百货公司每年感恩节都要举行节日游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