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201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建瓯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建瓯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

3.本试卷命题范围: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①、必修②、必修③的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大雅·公刘》载: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历史上日本割占钓鱼岛是通过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3.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4.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②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③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④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海选”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的重大发展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5.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

“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

”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

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

如此往复。

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

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7.下表是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对该增长率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年均增长率

4.5%

4.3%

11.1%

3.9%

4.0%

5.1%

A.两次下降都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B.最低值出现缘于计划经济的弊端

C.最高值出现得益于分配制度改革D.增长率高低与农业总产值成正比

8.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

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①政治统治②反清斗争③西学东渐④民族政策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右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10.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

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

对作者观点理解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11.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12.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13.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民族之统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这里“民族之统一“的内涵是

A.目的是要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反对帝国主义,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宗旨

C.处理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实际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的反映“以

14.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5.“WheninRome,doasRomans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

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B.为荣誉而战C.遵守法律制度D.尊重各国风俗

16.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5年颁布

1871年颁布

制定机构

制宪会议制定

议会制定

上议院

特 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直接民主原则

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评 价

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标志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

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

17.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

……历史的教训是: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苏美争霸与苏联解体B.1989年东欧剧变

C.1990年两德走向统一D.“日不落帝国”建立

1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19.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

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

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

“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

“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请问:

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20.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③发昌机器厂=地主阶级+近代企业④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干预+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1.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现无余。

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

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

A.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取最大利益

B.依靠掌控国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获取最大利益

C.凭借庞大的出口贸易获取最大利益

D.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利益

22.(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23题)下图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研究的人数变化曲线。

你认为第二至第五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因素是

A.专制与民主思想的蜕变B.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C.思想领域的剧烈变化D.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

22.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据此可以的出

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24.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萨繆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

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

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批判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国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惊人一致。

他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25分,共50分。

26.(17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处于这场变局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

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钱满素《美国掀翻:

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

(6分)

(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

结果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

(6分)

27.(13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

……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

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

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

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

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

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4分)

28.(25分)通过发明创造,人类不断地实现跨越,跨越了海洋,跨越了天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一一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

冯如誓言:

“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经过在美国10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冯如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和发明家,191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人头攒动,天气晴朗,冯如驾驶中国人本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凌空而上,在天空中操纵自如,地面掌声不绝于耳。

一一《中国航空报》2012年8月28日《苟无成毋宁死: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

材料三: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

1988年11月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

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一一XX·百科·航天飞机

材料四:

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

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1)材料一中指南针发明于什么时候?

(1分)简要说明它的发明与“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之间的历史关联。

(4分)

(2)材料二中冯如发明制造飞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4分)给世界局势带来了什么影响?

(4分)

(4)材料四中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事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

(4分)辽宁号入列中国海军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4分)

建瓯二中高三期末考试历史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25分,共50分。

26.(17分)

(1)

 

(2)

 

27.(13分)

(1)

 

(2)

 

(3)

 

(4)

 

28.(25分)

(1)

 

(2)

 

(3)

 

(4)

 

建瓯二中高三期末考试历史答案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17分)

(1)实现:

古希腊通过索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民主政治。

(2分)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正式建立起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经历代王朝的发展、完善而不断强化。

(4分)

(2)实质:

权力制衡。

(2分)

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28.(25分)

(1)北宋。

(1分)

说明:

指南针发明后西传到欧洲,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伴随着西欧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有分散、隔绝、孤立日益走向为统一的政体。

(4分)

(2)背景:

内忧外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莱特兄弟的示范引领;冯如“航空救国”的意愿;内燃机的发明。

(4分,每个点2分,答对2个即可满分)

(3)背景: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4分,每个点2分,答对2个即可得满分)。

影响:

一方面加剧了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另一方面拖垮了苏联,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4分,每个点2分,答对两个即可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