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四.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四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古诗文阅读四
第一组
一(江西九江2013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每小题3分)
帝疾大渐,遗诏曰: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
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丧祭仪物,毋用金玉。
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辛卯,葬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开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
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
尝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曰:
“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
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
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
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
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
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
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
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
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出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贴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
燕都既举,然后西征。
张、李望绝气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
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
”
帝之雄才大略,料敌如神,料敌制胜,率类此。
故能戡定祸乱,以有天下。
语云:
“天道后起者胜。
”岂偶然哉。
节选自《明史·太祖本纪》
【小题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安吾民斧斤以时入山林
B.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蟹六跪而二鳌
C.志骄则好生事水至清则无鱼
D.以为之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体现朱元璋“料敌如神”的一组是
①统一方夏,纬开经文②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
③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④友谅志骄,士诚器小
⑤扩廓贴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⑥张、李望绝气穷,不战而克
A.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答:
⑵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
答:
⑶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
答:
【答案】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患,祸害。
其前有结构助词“之”,因此应为名词。
再从下句看,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小题4】试题分析:
翻译句子,要先要分析和理解句子。
也就是要分析句子的特点,
键。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皇帝疾病大大加重,遗诏说:
“我承担天命三十一年,心里总是为国家和百姓的安危而忧虑,日日勤劳,不敢懈怠,致力于为百姓谋利益。
怎奈出身贫苦低微,没有像古人那样博学多闻,好善疾恶,远远比不上他们。
今日懂得了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难道还有什么哀念之情吗?
天下人归顺皇太孙,最适合于登皇帝位。
内外文武百官同心协力辅佐政事,来安定我的百姓。
治丧祭奠仪式的物品,不要使用金玉。
孝陵山川依然照旧,不要改动。
各位藩王只在各自的封国内哀悼,不必到京都。
凡不在这个诏令之中的,依据这个诏令行事。
”辛卯日,葬于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太皇帝由上天授予他智慧和能力,统一了全中国,武功文治是汉、唐、宋各代君主所不能相比的。
当他开创功业之初,能够沉着镇定审时度势,遵循规律经营,很有谋划。
经常与各位大臣议论谋取天下的策略,他说:
“我时逢丧乱之际,当初起兵乡里,本来只为保全自己。
等到渡过长江之后,看到群雄的所作所为,只是祸害百姓,而张士诚、陈友谅尤其是大蛀虫。
士诚倚仗富有,友谅倚仗兵强,唯独我没有什么可以倚仗的。
只有不嗜好杀人,布施信义,实行节俭,和你们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起初与张士诚、陈友谅二位敌人相对峙,士诚尤为逼近,有的人说应该先击败他。
我依据友谅志气骄傲,士诚器量狭小,志气骄傲必然喜欢生事端,器量狭小必鼠目寸光,所以首先攻打友谅。
鄱阳湖之战,士诚终于不能走出
下子)反而不容易平定,所以(我们)出其不意,回师向北进攻。
燕都已经攻克,然后西征。
张、李没有了指望,气势也没有了,所以不战而胜,然而扩廓仍然在极力抵抗不愿屈服。
假使那时未攻下燕都,骤然和他们斗力,谁胜谁负就难以预料了。
”
太祖皇帝的雄才大略,料敌如神,克敌制胜,都与此相类似,所以能够平定祸乱,直到拥有天下。
古话说:
“天道后起者胜。
”这绝不是偶然的。
四.
14.(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2013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和沈石田落花诗
唐寅(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小题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
试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小题2】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答案】
【解析】
第二组
(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2013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
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
晏子入,复曰:
“有术客与医俱言曰:
‘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
’”公喜,遽起,曰:
“病犹可为乎?
”晏子曰:
“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
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公曰:
“诺。
”屏而沐浴。
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
“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
”公作色不说,曰:
“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
”晏子曰:
“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
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
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
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
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
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
是故圣王节之也。
即毕敛,不留生事,棺槨衣衾,不以害生养,哭泣处哀,不以害生道。
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
故诸侯之宾客惭入吾国,本朝之臣惭守其职,崇君之行,不可以导民,从君之欲,不可以持国。
且婴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尸,臭而不收,谓之陈胔。
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诽,而内嬖妾于僇胔【注】,此之为不可。
”公曰:
“寡人不识,请因夫子而为之。
”晏子复曰:
“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仲尼闻之曰: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其晏子之谓欤!
”
【注】:
僇胔(lùzì),侮辱尸体,这里指使尸体发臭。
(节选自《晏子春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间:
离开
B.将敛而不以闻敛:
通“殓”,收殓
C.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霸:
称霸
D.请因夫子而为之因:
趁机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明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①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译文:
②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译文:
③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译文:
【答案】
【解析】
【小题3】
【小题4】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公守着她的尸体,一连三天不吃饭,坐在席子上不离开。
身边的人禀报事情,景公一点也不听。
晏子进去禀告说:
“有个懂道术的客人跟医生一起到来,说:
‘听说婴子死了,希望允许把她治活。
’”景公很高兴,赶紧起身说:
“婴子的病还可以治好吗?
”晏子说:
“据客人说,他是一个高明的医生,请让他试试看。
请您退居清洁之处,洗澡吃饭,离开病人的宫室,他将向鬼神祈祷。
”景公说:
“好吧。
”于是退出去洗澡。
晏子命令管棺材的人把尸体收敛起来,等到收殓完了,向景公禀报说:
“医生不能治活婴子,已经把尸体收殓起来了,不敢不把这事告诉您让您知道。
”景公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
“先生您以拿医生的话命令我,不让我看;要收殓尸体,却不告诉我让我知道。
我当君主,只是徒有其名罢了。
”晏子说:
“您难道不知道人死不可复生吗?
我听说过,君主正确臣子服从叫做顺从,君主邪僻臣子服从叫做乖逆。
现在您不做顺理的事,却做邪僻的事,跟从您干乖逆事情的人您就亲近,匡正您的过失的人您就疏远,阿谀谗佞的人官运亨通,贤德优秀的人遭到废黜,因此阿谀谄媚之徒聚集在您身边,邪僻的行为遍布国内。
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任用管仲,因而称霸诸侯;宠爱竖刁,因而遭到灭亡。
现在您对待贤德之人的礼节很轻慢,而对宠妾的哀痛却很深切。
况且,古代的圣贤君主,他们养活自己宠爱的人,但不妨害自己的行为;收殓死了的人,但不过分亲爱;为死了的人送葬,但不过分悲哀。
行为受到妨害就会使自己沉溺在私欲中,过分亲爱就会伤害身体,过分悲哀就会伤害本性。
因此,圣贤的君主对这些都加以节制。
人死了就收殓起来,不保留尸体希望他复生。
棺椁衣被不过分耗费,不让这些妨害对活人的供养。
哭泣悲哀有节制,不让它伤害了养生之道。
现在您保留着快要腐烂的尸体,希望她复生。
过分喜爱,因而妨害了行为。
哀痛不止,因而伤害了本性。
您错了。
所以,诸侯的使者以到我国来为羞惭,我们朝廷的臣子以忠于职守为羞耻。
如果推崇您的行为,就不可以引导人民。
如果满足您的私欲,就不可以保住国家。
况且我听说过,尸体腐烂了却不收殓,这叫做陈列尸体。
尸体腐臭了却不收殓,这叫做陈列臭肉。
景公说:
“我不知道这些道理。
请允许我依靠先生您处置这件事。
”晏子禀告说:
“我国的士大夫以及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您哭的时候还是加以节制吧。
”仲尼听到这件事以后,说:
“星星的光明,不如月亮的阴晦。
做小事做成了,不如做大事做不成。
君子的缺点,胜过小人的优点。
这些大概说的就是晏子吧!
”
四.
14.(江西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小题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4分)
【小题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4分)
【解析】
【小题1】
第三组
(江西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
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
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
“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
”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
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
诸将成曰:
“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明彻曰:
“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
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给:
衣食充足,丰裕
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寇:
侵扰,劫掠。
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许:
夸耀,自夸
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笃:
忠厚.诚实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之田中,号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群盗闻而避焉纤歌凝而白云遏
D.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②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⑤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战明矣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⑴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
(4分)
(2)诸将咸曰:
“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4分)
(3)明彻穷蹙,乃就执。
寻以忧愤遘疾(4分)
【答案】
【小题4】
(1)现在草寇盗贼横行,人都难以考虑长远,我们有这么多粟麦,为什么不和乡邻共同分吃?
”(得分点为“草窃”“图”“奈何”“共”)
计?
”(得分点为“咸”“拔”“审”“安出”)
(3)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
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
(得分点为“穷蹙”“执”“寻”“以”)
【参考译文】
吴明彻,字通昭,是秦郡人。
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因感慨父母去世却没有坟地埋葬,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
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桔,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
到了秋天获得大丰收,足够满足生活及安葬之用。
到侯景侵犯京城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就对各位兄长说:
“现在草寇盗贼横行,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和乡邻共同分吃?
”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
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
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
等到高祖镇守京口时。
高祖十分诚恳地与吴明彻邀约相交。
吴明彻于是去拜见高祖,高祖特地亲自为他走下台阶迎接,拉着他的手坐在一起,与他商讨当世的根本大事。
吴明彻又曾略微涉猎过一些史书经传,很有一股英雄自许的气概,高祖非常赏识他。
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朝廷最终决定北伐,吴明彻自请出征。
总领各路军马十三余万,从京城出发,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援,在距离寿阳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
诸将都说:
“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援兵又在附近,不知明公将怎样定计?
”吴明彻说:
“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
”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
城中军民震惊恐惧,擂鼓冲锋一次,就打下来了。
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吴明彻)缴获了他的全部骆驼马匹和军用物资。
适逢周氏灭掉了北齐,太建九年,朝廷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行军至吕粱。
北周的徐州总管粱士彦率部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
粱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
北周派遣上大将军王轨领兵救援粱士彦,吴明彻的将领们听说了,非常恐惧,纷纷议论撤军,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于是依从了建议,当退到清口时,官兵都已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
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这年他六十七岁。
【解析】
【小题1】
【小题2】
试题分析:
A项中“之”分别为“动词,到……去”与“用在倒装的动宾之间,宾语前
分别为“连词,于是”与“介词,凭满、依靠”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四.
14.(江西九江七校2014届第一次联考)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8分)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
二鼓尽,二更结束。
②琼糜:
比喻精美的食品。
【小题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用三个词语概括。
(3分)
【小题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5分)
【答案】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诗中形象的赏析,要注意题目“三个词语”的具体要求。
诗中,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分析”,答题时要注意这一点。
形式上,可从诗句结构、平仄对偶、运用修辞等方面考虑;内容上则应从此二句诗所表达的情趣去分析。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