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514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docx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古诗文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薛叔似,字象先,游太学,解褐国子录。

初登对,论:

“祖宗立国之初,除二税外,取民甚轻。

自熙宁以来,赋日增而民困滋甚。

”孝宗嘉纳,因曰:

“朕在宫中如一僧。

”叔似曰:

“此非所望于陛下,当论功业如何。

正使海内富庶如文、景,不过江左之文、景;法度修明如明、章,不过江左之明、章。

陛下即位二十余年,国势未张,未免牵于苟安无事之说。

”上默然。

迁太常博士,上自除叔似左补阙。

叔似论事,遂劾首相王淮去位。

属金主殂,叔似奏:

“规模果定,则乘五单于争立之机;规模不存,则恐成五胡迭起之势。

”光宗受禅,时传金使入界使名未正,叔似奏:

“自寿皇一正匹敌之礼,金人常有南顾之虞,使名未正而遽受之,只以重其玩侮。

”翼日复奏:

“谋国者畏敌太过。

”上奋然开纳。

权户部侍郎。

初,丞相周必大请择侍从、台谏忠直者提举太史局,盖用神宗朝司马光与王安礼故事,遂命叔似提举。

两浙民有身丁钱,叔似请于朝,遂蠲之。

时韩侂胄开边,除兵部尚书、宣抚使。

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叔似料敌必侵光、黄,委总领陈谦按行五关,发鄂卒守三关。

金果入寇,谦驻汉阳为江左节制。

叔似夙以功业自期,逮临事,绝无可称。

以御史王益祥论,夺职。

侂胄诛,谏官叶时再论,降两官,谪福州,以兵端之开,叔似迎合故也。

久之,许自便。

嘉定十四年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恭翼。

叔似雅慕朱熹,穷道德性命之旨,谈天文、地理、钟律、象数之学,有稿二十卷。

(选自《宋史•薛叔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B.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C.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D.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

指入仕做官。

古代百姓大多穿粗布制成的衣物。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D.受禅,指同一朝代,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也指古时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叔似积极进言。

他进言说,现在百姓的赋税过重;他批评皇帝有苟且偷安之嫌;这些建议都被皇帝高兴接纳。

B.薛叔似忠于国家。

金国君主死后,他分析形势,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他指责为国谋划的人太过害怕敌人。

C.薛叔似有远见,有学识。

他预料金国人要入侵,并布置好防备,后来应验了;他仰慕朱熹,且学问广博,著作丰富。

D.薛叔似的仕途有顺利,也有不顺。

他被皇帝亲自授官,被丞相依照旧例封官;他受韩侘胄的牵连而被贬官。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名未正而遽受之,只以重其玩侮。

(5分)

(2)叔似夙以功业自期,逮临事,绝无可称。

(5分)

 

【参考答案】

10.B(正确断句是:

叔似方乞给降官会,分拨纲运,募兵鬻马,辟致僚佐,而皇甫斌唐州之师已败矣。

遂劾斌,南安军安置。

11.D(“同一朝代”错,不一定是同一朝代,也可以发生在王朝更迭之时。

12.A(“这些建议都被皇帝高兴接纳”错,他批评皇帝有苟且偷安之嫌,皇帝只是沉默,态度不明。

13.

(1)使节名称未定而匆忙接受他们,只能加重他们的玩弄侮辱之心。

(得分点:

正:

确定,遽:

匆忙,重:

加重。

(2)薛叔似向来用功业期待自己,等到面对具体事情,毫无值得称赞之处。

(得分点:

夙:

向来,期:

期待,临:

面对。

【参考译文】

薛叔似,字象先,在太学求学,出仕任国子录。

初次上朝进见,议论:

“祖宗建国初年,除了两税以外,取自民间的很少。

从熙宁年以来,赋税一天天增加而百姓的困苦也更加厉害。

”孝宗嘉奖采纳,于是说:

“我在宫中像一个和尚。

”薛叔似说:

“这不是期待陛下要做的,应当看的是功业怎么样。

即使国内富裕丰足像汉文帝、汉景帝时,也不过是偏安江东的汉文帝、汉景帝;法度严明像明帝、章帝,也不过是偏安江东的明帝、章帝,陛下登基二十多年,国家的势力还没有扩张,未免是被苟且偷安但求无事的说法牵扯住了。

”皇帝沉默不语,升任太常博士,皇帝自己授任薛叔似左补阙,薛叔似议论政事,于是弹劾首相王淮,让他离职。

恰好金国君主死了,薛叔似上奏:

“规划果真确定了,就趁五个单于争皇位的机会起兵,如果没有规划,就恐怕会出现五胡相继而起的情况。

”光宗接受禅位,当时传呼金国使臣进入国境的使节的名称没有确定,薛叔似上奏:

“自从寿皇端正了对等国家的礼节,金人常有南顾之忧,使节名称未定而匆忙接受他们,只能加重他们的玩弄侮辱之心。

”第二天又上奏:

“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害怕敌人太过分。

”皇帝振奋接纳。

代理户部侍郎,当初,丞相周必大请求选择侍从、台鉴官里忠诚正直的人担任提举太史局,大概是按照神宗朝司马光和王安礼的旧例,于是命令薛叔似担任提举。

两浙百姓要缴纳身丁钱,薛叔似向朝廷请求,于是免除了它。

当时韩侂胄开拓边疆,授任兵部尚书、宣抚使。

薛叔似正在请求下拔公款,分派军粮物资运输,招兵买马,选拔招来官吏,而皇甫斌在唐州的部队已经失败了。

于是弹劾皇甫斌,送南安军安置,薛叔似预料敌人一定侵犯光州、黄州,委托总领陈谦巡视五关,征调湖北士兵守卫三关。

金国人果然入侵,陈谦驻在汉阳担任江左节制。

薛叔似向来用功业期待自己,等到面对具体事情,毫无值得称赞之处。

因御史王益祥提议,薛叔似被免职。

韩侂胄被杀,谏官叶时再提议,薛叔似降两级官阶,贬到福州,因为战事开始时,薛叔似迎合韩侂胄的缘故。

过了很久,准许自便居住。

嘉定十四年去世,赠官衔银青光禄大夫,谥号恭翼。

薛叔似平时非常仰慕朱熹,探究道德性命之学的意义,谈论天文、地理、钟律、象数的学问,有文稿二十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周勃,沛人。

其先卷人也,徙沛。

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

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

从入汉中,拜为将军。

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

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

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

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迁为太尉。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

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

“趣为我语。

”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

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

十年,高后崩。

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

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

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

“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

”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

上许之。

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

“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

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

“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

“吏方验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

勃既出,曰:

“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选自《汉书•周勃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延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封地,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B.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也有贬谪之意,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国,古代既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是指京城,指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

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家世代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

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泰,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质朴倔强,老实敦厚。

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士和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高祖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

D.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

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等职务,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

“趣为我语。

”(5分)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5分)

【参考答案】

10.B(具体作答时,可运用排除法。

如“告”的具体内容是“勃欲反”,故“告勃欲反”中间不能断开,“反”后应该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稍侵辱之”的主语是“吏”,故“吏稍侵辱之”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11.C(国,古代既指国家,又可指京城,还指王侯的封地,文中应是指王侯的封地。

12.A(“他家世代以……为生”错误,原文说的是“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

13.

(1)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

”(得分点:

“文学”“责”“趣”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

(得分点:

“绾”“将”“顾”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周勃,是沛县人。

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徙到沛县。

周勃靠编织养蚕的用具维持生活,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箫。

高祖作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中涓的身份随从高祖攻打胡陵。

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

回师平定三秦,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

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攻打燕王臧荼,在易城下打败他。

赐列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二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在代地攻打韩王信,升任太尉。

周勃为人质朴倔强、老实敦厚,高祖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

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

”他朴实无文就是这个样子。

周勃平定了燕地后回朝,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

惠帝六年,设太尉一职,任命周勃为太尉。

十年,高后(吕后)去世。

周勃与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一起诛灭了吕姓诸人。

于是迎立代王,即孝文皇帝。

文帝即位,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

过了十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

“您已诛灭了吕姓诸人,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

而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对此感到满足,那么灾祸将会降到您的身上。

”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谢罪请求归还相印。

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起用周勃担任丞相。

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

“前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

很多人没有去,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可要替我率领列侯回封地。

”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所主之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着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

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诏令下达到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

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

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

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在木简背后写字提示他:

“让公主为你作证。

”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

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

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

“(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

”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

“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

”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

周勃出狱以后说:

“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周勃重新回到封地。

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武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

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

举年十四,尝赠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

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

秘书监任昉出为新安郡,别举诗云:

“讵念耋嗟人,方深老夫托。

”其属意如此。

尝侍宴华林园,高祖访举于览,览对曰:

“识艺过臣甚远,惟饮酒不及于臣。

”高祖大悦。

天监十四年,出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

普通四年,入为左民尚书。

其年迁掌吏部,寻以公事免。

六年,领步兵校尉。

俄徙为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

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

罢郡还,吏民诣阙请立碑,诏许之。

举少博涉多通,尤长玄理及释氏义。

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

其盛如此。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广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

大同三年,以疾陈解,徙为右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

其年,出为吴郡太守。

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绩,世称为何吴郡。

及举为政,声迹略相比。

六年迁太子詹事。

举父淪,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

九年,迁尚书仆射。

举虽居端揆,未尝肯预时务,多因疾陈解。

敕辄赐假,并手敕处方,加给上药。

其恩遇如此。

其年,以本官参掌选事。

太清二年,迁尚书令,侍中、将军如故。

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

诏赠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如故。

文集乱中并亡逸。

(选自《梁书•谢举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B.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C.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D.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宴华林园,指谢举、谢览等臣子参加皇帝在皇家宫苑华林园举行的宴会。

B.诣阙请里碑,指口碑好的官员离任时,当地官民到京城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

C.以本官参掌选事,指谢举在担任尚书仆射的时候参与率朝廷的人才选拔工作。

D.诏赠,指朝廷下诏书为已去世的官员以及这位官员的亲属加封土地或爵位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举自由好学,深受他人注意。

谢举与秘书监任昉关系密切,任昉出任新安郡太守时写诗赠给谢举,可见,谢举被人留意就像这样。

B.谢举为政平和,管辖之地秩序良好。

普通六年,谢举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出任了晋陵太守的官职、因为他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受其徳政感化,境内肃然。

C.谢举学问渊博,受到卢广等人赞赏。

谢举年轻时博览群书而懂得很多,尤其擅长道家义理和佛理,卢广叹服其超俗的辞理,赠他麈尾,赐予他高贵的座席。

D.谢举深受皇恩,在与侯景的对抗中去世。

谢举因有病请求解职,皇帝赐给他假期和皇帝使用的药;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贼侯景对抗,在城围时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征士何胤自虎丘山赴之(5分)

(2)举父淪,齐世终此官,累表乞改授,敕不许,久之方就职。

(5分)

【参考答案】

10.D(正确断句是:

先是,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

举造坐,屡折广,辞理通迈。

11.B(B.“请求朝廷立碑褒扬此人”错误,官员离任时,因为口碑好,当地的官员、百姓到京城向朝廷申请,希望能够批准他们自己立碑褒扬这个官员。

12.D(D.“为回报朝廷恩典,谢举积极与反賊侯景对抗”于文无据,原文的相关内容为“是岁,侯景寇京师,举卒于围内”,文中并没有写谢举对抗侯景的亊情。

13.

(1)(谢举)任晋陵郡太守时,常与义僧轮换讲解佛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赶来听讲。

(递、赴各1分,句意3分)

(2)谢举的父亲谢瀹,在北齐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皇上没有答应,(他)过了很久方才去任职。

(终、就职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谢举字言扬。

是中书令謝览的弟弟。

幼年好学,有高雅的言论,与謝览齐名。

謝举十四岁时,谢举十四岁的时候,曾经给沈约写过五言诗,被沈约称赞、赏识。

谢举开始做官是秘书郎,后来调任太子舍人,深深被昭明太子赏识接纳。

秘书监任昉出京做新安郡太守,临别给谢举写诗说:

“如果想念老年人,便深记老夫的寄托。

”他专注于谢举就像这样。

谢举曾经陪高祖在华林园吃饭,高祖向谢览打听谢举的情况,谢览回答说:

“谢举学识才艺超过我很远,只是喝酒比不上我。

”高祖非常高兴。

天监十四年,谢举出任豫章郡内史,处理政事温和有条理,很得民心。

普通四年,谢举入朝任左民尚书。

同年又调任吏部尚书,不久因公事被免职。

普通六年,兼任步兵校尉,不久调任吏部尚书,出京做晋陵太守。

在晋陵郡清廉安静,百姓被他的品德感化,管辖境内整顿有序。

被罢郡守后回京的时候,当地官吏百姓到京城向朝廷请求,希望批准他们为谢举立碑来褒扬他。

皇帝下令答应此事。

谢举年少时涉略广博大多精通,尤其擅长玄理及佛教教义。

做晋陵郡太守的时候,常常和义僧轮流讲经,征士何胤从虎丘山前来听讲。

那时盛况就像这样。

先前,北渡人卢广精通儒术,他是国子监博士,给学生讲解儒术,仆射徐勉以下的人都来了。

谢举开始坐着,多次指出卢广错误,言辞道理通达超俗,卢广深深叹服,于是将所执的麈尾赠给他,还赐给他高贵的座席。

大同三年,因生病请求辞职,调职做了右光禄大夫,赏给亲近随从二十人。

那年,出京做吴郡太守。

先前,何敬容在吴郡有好的政绩,世人称他是何吴郡。

等到谢举做吴郡太守,名声大略与他相当。

大同六年调任太子詹事。

謝举的父亲榭瀹,在北齐以此官而终,谢举多次上表乞求改任,皇上没有答应,(他)过了很久方才去任职.大同九年,调任尚书仆射,谢举虽居宰相位,不愿意参与时务,多次借有病请求解职,皇上赐给他假期,并亲笔开处方,赐給他(皇上用的)药。

他竟收到皇帝如此的恩遇。

这一年,谢举以部门的主管官员的身份参与掌管选官的事。

太清二年,调任尚书令,侍中、将军照旧。

这一年,候景侵犯京师,谢举死在围城内。

皇帝下命令追封他侍中、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照旧。

他的文集在战乱中一并去丢失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

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

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

帝大悦,即诏:

“周、隋之晚,忠臣结舌。

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

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

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

帝语裴寂曰: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

伏伽谏曰:

“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

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

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

”又表置谏官。

帝皆钦纳。

太宗即位,封乐安县男,迁大理少卿。

帝数出驰射,伏伽谏曰:

“臣闻天子之居,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非直尊其居处,为社稷生人计也。

比闻陛下走马射帖,此直少年诸王务耳,安得既为天子,尚行之乎?

”帝悦曰:

“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瘳乎!

”后坐奏囚失,免官。

起为刑部郎中。

累迁大理卿。

时司农市木檀,倍直与民,右丞韦惊劾吏隐没,事下大理讯鞫。

伏伽曰:

“缘官市贵,故民直贱。

臣见司农识大体,不见其罪。

”帝悟,顾惊曰:

“卿不逮伏伽远矣。

”久之,出为陕州刺史,致仕。

显庆三年卒。

始,伏伽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

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

时人称其有量,以比顾雍云。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B.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C.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D.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

C.县男,爵位名。

爵制早已有之,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D.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设置侍卫警戒,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B.唐太宗多次出城打猎,孙伏伽犯颜直谏,认为打猎行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既为天子,应有所收敛。

帝欣然接受其劝谏。

C.孙伏伽认为司农加价出售木檀无过,因为官价贵,私营的相对便宜,对百姓有利。

太宗顿悟,并批评了韦棕。

D.孙伏伽处事从容,有顾雍之量。

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已知旨意,归家后却秘而不宣,待制文到来,举家欣喜而他却若无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2)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

【参考答案】

10.A(正确断句是: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

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

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11.A(A.受禅,也叫禅让,不同于“封禅”,这里指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12.B(B.“不务正业,玩物丧志”错,这次劝谏的角度主要是担心皇帝的人身安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国家怎么办?

百姓怎么办?

皇帝也不能太任性。

13.

(1)孙伏伽最先谏言,皇帝想全面了解下情,所以破格提拔了他,来给群臣看。

(“尽”,活用为动词,全面了解;“不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