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172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二○一四年七月

 

淮海工学院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精神,发挥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功能,以专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业体系,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

现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情况进行汇报。

1规划与实施

根据《淮海工学院关于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通知》,结合专业建设三年规划(2013-2015)、省重点专业类的建设工作,对十二五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规划与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1.1专业定位与发展

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的前身为应用电子技术本科专业,始建于1985年。

1998年根据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01年,本专业被列入淮海工学院“十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被评定为淮海工学院品牌专业,2008年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2012年8月,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核心的淮海工学院电子信息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立项。

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主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工作,本着“按专业招生、按学科培养、按方向训练”的原则,推动学分制建设与发展,在30年的办学实践中,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一、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尊重和落实教育选择权,推进教育公平。

以推进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为契机,按照“因材施教,错位发展”办学指导思想,锁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依据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经济建设为服务面向,立足连云港,服务江苏,影响全国。

苏南电子工业发达,苏北特别是连云港,电子工业落后,没有电子工业大型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不先进,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苏北电子工业的振兴需要大批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思想

1、探索构建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专业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

发挥核心专业作用,以强带弱,加强内涵建设,围绕社会需求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以“教学训”三结合为手段的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共享课程资源。

坚持课程、教材、师资、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一体化体系建设,积极优化课程体系,重视高水平教材建设工作,强化质量工程,力争取得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

3、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构建一批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

与企业联合共建集实验、实训、应用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

4、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创设条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引进、培养措施并举,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5、健全一套常态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制度,继续推进以教学建设带动质量提升,建设实现社会需求认可的“学科、专业、方向、技能”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三、改革规划和主要举措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构建1个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

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主线、以专业能力训练为中心、以“教、学、训”三结合为手段,依据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定位。

2、完善1个按“大电类”培养的电子信息专业培养计划。

切实做到大类培养、突出专业方向。

3、健全1套符合学分制培养体制要求的专业培养制度。

推进学分制改革,采用分级制教学手段,加大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

4、完善1套“课程、教材、师资、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建设体系。

在专业建设工作中,突出能力培养。

(二)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1~2个电子信息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群(组),形成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2、建设1套高效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和教科研活动,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教师脱颖而出。

3、健全1套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加强教学团队和梯队建设,形成良好的传帮带传统,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1~2个电子信息专业核心课程群。

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实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2、加强协同开发,开展1~2门网络课程建设探索,促进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在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基础上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3、开设10门专业任选课程,以工程应用为主线,侧重能力培养,力求使学生受到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的基本专业技能。

鼓励学生按照专业兴趣、毕业去向选择相关任选课程。

4、建设1-2门试题库,实践课程标准化考试方法。

(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探索1套符合“大电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方式。

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

2、开展1-2个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试点。

促进教学自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建成1-2个核心教学团队。

积极吸收先进教育思想,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形成核心团队。

(五)实践教学环节

1、探索实践1套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

2、新建1个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实验教学基地。

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

3、新建2个专业技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入校外实践资源,通过校企共建共享,使行业企业成为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与受益主体。

(六)教学管理改革

1、积极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1套有利于支撑“大电类”培养方案综合改革试点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

2、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制度,推行实质性的教考分离措施,实现考核、考试的客观、公正,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网络。

3、在如何实现建设成果的共享方面多做尝试。

重点建设面向专业类的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创新体制机制。

4、配合学院“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组)”学术体系,积极推进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课程(群)负责人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四、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2011-2013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发表论文58篇,其中一级期刊9篇,二级期刊19篇,EI收录16篇,市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市优秀论文三等奖2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参与),纵向项目4项,创建2个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创建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个(电子技术与EDA实验中心),2012年获得电子信息省重点专业类的建设立项,现已通过中期检查。

2011年获得淮海工学院优秀教师群体称号,获得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2011年在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称号。

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改革的成果质量不高,高质量的获奖教材空缺,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努力奋斗的目标。

 

2师资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

2.1结构与素质

现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

拥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2人,硕士生导师2人。

30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专业主讲教师队伍情况,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15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学位结构:

博士5人,硕士10人;年龄结构:

35岁以下教师占13.3%,36-45岁占66.7%,46-55岁占20%;学缘结构:

外校毕业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100%。

目前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良好。

2、实验中心技术人员情况:

实验中心(室)专职人员总共11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占27.3%,实验师7人占63.6%,技工1人占9.1%;硕士学位2人占

18.2%,本科学位6人占54.5%,其它3人占27.3%。

满足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良好。

3、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年轻教师比例小、无外聘教师给本科生上课、无教学辅助人员。

短期内要加强引进年轻博士的力度;外聘一些教授、专家、学者来给本科生上课或讲座,希望学校能给专业或系配备兼职教学秘书。

2.2教师授课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师资队伍和实验中心技术人员教学能力强,教授、副教授是专业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为本科生上课是保证本科教学水平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校和学院将副教授、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和聘用考核的重要依据。

近几年,本专业专职教授、副教授均坚持为本科生上课,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全校公共选修课,还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

具体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模拟电子、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办公自动化设备维修技术等。

实践性环节为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实习、CAD实验、CAD课程设计等。

教授、副教授教学工作量年均在380学时以上。

除了本专业教授、副教授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外,学院还先后安排8名其他专业的副教授担任本专业的重要课程和实践性环节,有力保证了本科教学水平。

2.3教师教学投入情况

本专业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450学时以上,没有低于最低工作量的情况,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特别是新开课和开新课。

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相对小一些,从而保证科研顺利进行,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吸收一些本科生参加到自己的科研中来,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2011年来有44名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

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师获得校级以上教改课题立项6项,已结题2项,参加教改课题的人数为12人,占本专业教师的比例80%。

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方面:

大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不充分,三年来无省级教学研究成果。

目前学校的政策导向已有所改变,特别是职称晋升,科研奖励方面,教师教学投入开始逐步加大。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一、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1.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组织广大青年教师深入切磋教学技艺,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组织校内外专家作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师岗前培训;为青年教师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开展教学名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申报“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等方式全方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3年8月,邀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科学系W.EricWong教授作了一场软件测试与软件分析、度量方面的学术报告。

2.完善制度,激励青年教师学术发展

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度,建立了教学奖励、科研奖励制度,积极促进教师水平和队伍结构的改善;制定国外进修教师人员绩效津贴补助、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量计算与综合考核办法,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开展业务进修。

3、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交流情况

近年来,共派出学科骨干教师(孙巧榆、掌明、杨瑞)到华东师大、南邮、南大等学校攻读博士学位,有2名教师获博士学位回校工作;安排3名博士到东南大学等单位做博士后研究;先后派出4名教师去国外访问研修,两名已结束进修回校工作。

我们还重视参加教研、教改交流研讨会,近三年来参加华东地区电子线路研究会两次,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一次,NI学习培训一次,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研讨会一次、全国高校仪器设备展销会两次,第一届(2014年)全国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一次。

二、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创新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教授宣讲团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理论素养,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入党,弘扬先进,选树学人典范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引导青年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能做好育人工作。

每年都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通过该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差距,提升为人师表的形象,每年度学生的师德测评都作为教师评优、评奖、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2011年获得淮海工学院工人先锋号称号。

近三年来我专业教师师德测评分都在90分以上,先锋党员1人,优秀教师1名,优秀班主任1人(两次),年度考核为校优有6人(7次)。

三、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问题大,一些青年教师看不到希望,思想压力巨大,青年教师教研、教改交流研讨会参加的机会少,以后将加大青年教师参加研讨会的机会。

也希望得到学院和学校的支持。

 

3教学条件与利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硬件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统筹规划并注重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积极申报中央地方共建项目和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11年申报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2014年验收通过了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电子技术与EDA实验中心,2012年验收通过了中央与地方共建虚拟现实实验室(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2013年中央与地方共建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立项(电子及电气系统实训实验室),2011年来新增专业实习基地4个。

3.1实验教学设备与实习基地

一、实验室的主要配置与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

1、电工实验室,面积共有146.82平方,设备套数共有266件,设备价值820,936.22元,在这个实验室开出电路与信号分析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实验,开出率100%。

2、计算机技术室(接口技术),面积有129.06平方,设备套数共有187件,设备价值199,167.00元,在这个实验室开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智能卡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实验,开出率100%。

3、通信原理室,面积有71.52平方,设备套数共有240件,设备价值784,979.00元,在这个实验室开出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实验,开出率100%。

4、EDA技术室,面积有72.86平方,设备套数共有277件,设备价值947,706.00元,在这个实验室开出DSP及其应用技术、可编程器件与应用等课程的实验,开出率100%。

5、计算机技术室(软件),面积共有257.38平方,设备套数共有291件,设备价值722,703.00元,在这个实验室开出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A、电子系统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B、电子线路CAD技术B、电子系统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的实验,开出率100%。

6、电子技术室,面积共有146.58平方,设备套数共有454件,设备价值527,041.08元,在这个实验室开出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实验,开出率100%。

7、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室,面积有193.86平方,设备套数共有420件,设备价值876,377.90元,这个实验室主要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实验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开放性实验任务。

8、电子系统设计专业实验室,面积有112.45平方,设备套数共有95件,设备价值226,377.90元,这个实验室主要进行电子信息专业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学生创新实验,教师科研等任务。

9、虚拟现实专业实验室,面积有70.31平方,设备套数共有31件,设备价值324,165.00元,是具有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主要进行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示范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社会服务,创新实验、教师科研等任务。

10、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正在建设中,预计2014年底完成,该实验室主要为学生技能实训服务。

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2011年来新增专业实习基地4个,2011年新建连云港市广播电视传输总台电视发射部实习基地,2012年新建连云港丰达电子有限公司、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连云港金利来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三、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存的不足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开放性实验项目较多但参与的同学较少,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且社会服务少,跨学院共用实验室无,实习基地的规模较小,不能实现跟班实习。

以后要适当安排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专任教师加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开放性实验项目要向学生公布且大力宣传,鼓励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加强和企业院所联系,提供较多的社会服务,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克服困难和连云港地区外的大型企业联系,建设一些规模大的实习基地。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知识,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自动测量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二、课程结构体系

2012年全面开始推进学科大类培养工作,课程结构体系为三个平台、六大模块。

三个平台是:

通识教育平台、大类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每个平台均由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Ⅰ(全校必修)、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全校选修);大类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Ⅱ(大类必修)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全面落实“通识+主干+实践”的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平台中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分别由6个专业方向组成。

2014版培养方案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加了2周的课程设计,增加了2周的职业技能实训,对学生的技能考核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课程大纲

2011年对培养计划中的所有课程包括实践性环节的大纲进行了全面的编制与修订,2012年对培养计划中调整的部分进行了编制。

目前课程、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完备、规范。

四、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专业任选课程较多,大多数是跨专业的,学生选课及课程安排较复杂,由于大类培养,专业基础课打通,有些电子信息专业的内容被削弱,可以鼓励教师多开一些专题讲座来弥补。

4.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建设也是本专业专业规划的重要内容,我专业在核心课程群,试题库、自编教材方面做了规划,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专业课程建设

我专业的核心课程群的建设已初步成效,2门试题库建设的素材已准备完毕,《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已定,自编教材1部。

二、课程安排

专业教育平台的专业课程总量为42.5学分,实践课程总量为50学分,实践课程所占总学分比例为27.8%(总学分为180),目前符合培养目标的需求。

三、教材规划

在教材选用工作方面,主要课程的教材基本上都选用了国家规划或出版社规划教材,教材选用实行教师推荐、专业系审核,学院审批的制度。

主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或学科领域公认的经典教材。

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则以自编教材、讲义为主。

这些特色教材在本科教学改革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这些教材都是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选取的,非常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为保证教材紧跟最新技术,满足具有工程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出版1-2门具有工程应用型特色的精品教材。

三年来,完成或更新讲义、指导书等教学材料20余种,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使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同行公认优秀教材比例为89%,自编教材1部。

四、专业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的问题

三年来,核心课程群和精品课程没有立项,试题库在建设中,没有完成投入使用,高质量的获奖教材没有,《数字图像处理》双语教学正在研讨阶段还没有实施,也没有选用境外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少,网络课程无。

要以专业评估为契机,加大课程和教材建设力度,要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并配套一些激励或奖励政策,确保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完成。

4.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试考核方法与管理等。

一、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根本,我专业每两年结合培养计划的编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新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等因素,专业集中讨论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教材的更新、更换、教学大纲和教案调整、增加新技术专题讲座等。

教学内容的更新有专业提出报学院审批,其中教材变更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

二、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

科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科学研究不断丰富、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为教学提供知识源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不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推进教材改革,自编教学实验指导书等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本专业教学中,教师们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程特点,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电化教学课程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课程有条件的都在机房、实验室上课,讲课和学生操作同时进行,学生思想集中、感性认识强;加强学生的;课堂里讨论、分析时间大幅提高,吸引了更多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与管理

考核内容主要有平时考勤、作业、实验、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考试方式主要有开卷、闭卷、半开卷等。

考试考核管理办法主要是试卷审批、试卷批改、试卷分析制度。

有条件的要用试题库试卷,有专业负责人的由专业负责人组织出卷,无专业负责人的平行班由上课教师共同出卷。

试卷报系主任、教学院长审批,试卷批改有条件的要流水批改,试卷分析报系主任、教学院长审批。

平时考勤主要由班级考勤员、上课教师、每周值班班主任负责。

考试周前要求班主任召开班会进行考风考纪教育,监考教师在考前要进行考场纪律宣读,监考人员要认真负责,对违纪作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控制考场秩序。

近年来考风考纪大幅好转。

五、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考勤不够严格,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比较普遍,补考环节不够严格,对学生的作业监控不力,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估计不足,有些课程考试成绩偏低,不及格率高,违纪作弊行为依然存在,有些课程平时成绩构成不够严谨。

我们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多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新情况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开学生座谈会,对经常不上课的同学要重点跟踪督促,多上一些习题课,平时成绩严格登记,小蓝本要定期向学生公开,要杜绝违纪作弊行的发生。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证,实践教学主要内容有实验(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课程设计,实习与实训等,我专业在实验、实训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课程设计,实习方面存在不足。

一、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每两年更新一次。

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大纲和教案调整、实践教学指导书编制等。

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专家认证严格按学校的程序进行,其它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有专业提出报学院审批。

2014培养计划增加了首次增加职业技能实训。

二、实验开出情况

实践教学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