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101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docx

专题07+人口高考地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

2018年高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7人口

【知识规律背一背】

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对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表所示: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

原始型(高高低)

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农业劳动力增长的需求

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

传统型(高低高)

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变慢、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急剧增长

现代型(低低低)

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和兵员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

少年儿童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影响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状况

增长很快

增长缓慢

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影响

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对策及今后变化趋势

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会增加

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的政策,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三、人口的计算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年净增人数与总人数之比。

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

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增长率=(现有人口-原有人口)/原有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一般情况下,人口增长率指的是自然增长率。

3.出生率和生育率

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其余指标类似,单位通常为‰;

生育率=出生人数/育龄妇女(15~49岁女性)人数,生育率越高,出生率越高。

4.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算术密度=人口数/总面积,人口生理密度=人口数/可耕地面积。

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

6.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即幼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成年人口×100%。

一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和随之而来的

高龄化社会之前,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社会负担系数较低,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就业压力增大),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人口学者称这段时期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黄金时期”或“机会窗口”。

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必须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发展经济和积累财富。

四、人口构成

1.职业构成:

发展中国家一般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很小。

2.性别构成:

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出生性别正常值为106(由于男性死亡率高,女性平均寿命长,最终男女两性基本上保持平衡)。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由于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从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3.年龄构成:

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人口年龄构成的直观表现形式是人口年龄金字塔,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分为三种:

老年人口百分比(%)

幼年人口百分比(%)

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金字塔形状

年龄中位数(岁)

年轻型(扩张型)

5以下

40以上

快速增长

山型,上尖下宽

20以下

成年型(稳定型)

5~10

30~40

慢速增长

钟型,上下同宽

20~30

老年型(收缩型)

10以上

30以下

负增长

坛型,上宽下窄

30以上

(注:

0~14岁为幼年组,15~64岁为成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组;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

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将总人口分成两半,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反映了人口年龄的分布状况和集中趋势。

类型

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

人口问题

人口政策

年轻型(扩张型)

多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压力大,并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成年型(稳定型)

多在发展中国家,有潜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采取计划生育政策

老年型(收缩型)

多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老年人自身问题突出

应采取鼓励生育或

接纳移民的人口政

五、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共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六、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1)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问题是指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五大特点

①老年人口基数大;②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③高龄化趋势明显;④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⑤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3)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

①造成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员不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与赡养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问题严重等;②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问题也更突出。

(4)对策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确保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七、我国的“农民工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山东、河北、安徽等省以外出务工为主,浙江、江苏等省以外出经商为主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

类型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①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③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④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⑤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⑥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影响

①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②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技能方法练一练】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①定性描述:

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

②定量描述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2.5%)

高(>2.5%)

低(<1.0%)

传统型

高(>2.5%)

低(<1.5%)

高(>1.0%)

现代型

低(<2.0%)

低(<1.5%)

低(<1.0%)

(3)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判断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所示:

比较项目

扩张型(原始型或传统型)

静止型(现代型)

收缩型(现代型)

示意图

2.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变化曲线图是常见人口统计图,该类图的总体判读方法是:

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人口变化曲线在判读时,主要依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明显转折点。

如3~5题,图示老年抚养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且2025年后曲线斜率明显加大,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重。

【例1】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完成

(1)~

(2)题。

(1)1951~2000年,该国(  )

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解析】

【答案】 

(1)A 

(2)B

【例2】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万人,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

图1为发达国家历年总劳动年龄人口图(含预测),图2为中国历年总劳动年龄人口图(含预测)。

据此回答1~2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速度及主要原因是(  )

A.快 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慢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C.快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

D.慢 城市化速度非常快

2.针对劳动年龄人口状况,中国应(  )

A.大力鼓励生育    B.吸引人口的迁入

C.调整产业结构D.遏制人口老龄化

【答案】1.C 2.C

2.对人口问题的理解

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

事实上,只有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还有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等都属于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

【例3】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____国家。

A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B国家属于________。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

A国

B国

人口问题的影响

对人口增长

对社会发展

(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发达 发展中 现代型 传统型

(2)人口老龄化严重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3)

A国

B国

人口问题的影响

对人口增长

人口的老龄化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增长迅速

对社会发展

导致了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例4】人口抚养比=(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抚养比≤50%的时段称为“人口红利”期。

伴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国家决定2016年1月1日起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读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统计图(含预测),回答3~5题。

3.依据国际标准,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

A.1950~1980年B.1980~2000年

C.2000~2030年D.2030年以后

4.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B.解决独生子女多问题

C.提升家庭幸福指数D.平衡男女比例

5.针对今后我国的人口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除调整人口政策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延迟退休年龄 ②鼓励劳务输出 ③加快工业自动化进程 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3.C 4.A 5.D

3.图文解读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1)空间移动:

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2)居住地的变更:

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迁移。

(3)时间限度:

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的移动,才被称作人口迁移。

关于这个时间限度,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习惯上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如1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也可以是终生。

上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其中:

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1→A2,C1→C2;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1→B1,A1→C2,C1→A2,C1→B1。

4.分析人口迁移成因的方法

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下:

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

如下图分析:

第三,分析迁入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5.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例4】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

(1)~

(2)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答案】

(1)A 

(2)C

【例5】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年~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

(1)~

(2)题。

(1)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答案】

(1)B 

(2)C

6.图解人口迁移的动因和效应

推力和拉力是导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中间阻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如下图所示:

【例6】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

读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图,完成1~2题。

1.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

C.人口老龄化加重D.人口容量下降

2.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影响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 矿产开发B.环境 生态保护

C.政策 国土开发D.军事 加强国防

【答案】1.B 2.C

7.我国的“民工潮”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

类型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①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③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④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⑤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⑥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影响

①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②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例7】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

第一位人口流出地

第二位人口流出地

第三位人口流出地

第四位人口流出地

第五位人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答案】B

(2)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

【解析】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

因此推断,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答案】C

(3)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

【解析】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B

8.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共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例8】下图是人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_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________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而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下列各项中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__。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人口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越当前环境人口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3)图中不同时间出现了两个环境人口容量,说明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简述为什么具有这两种特征?

相对确定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答案】

(1)资源 经济 消费 资源

(2)BC

(3)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因为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模拟试题测一测】

【2018届高三模拟题】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届高三二诊热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扮成一个城市的总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D.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