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073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docx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要点

1概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旧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其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免疫紊乱有关。

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和皮肤瘙痒。

其血生物化学指标特点是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免疫学特点是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M(IgG)升高,病理学特点是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UDCA)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2流行病学

PBC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所有种族和民族。

最近的荟萃分析显示PBC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0.23/10万~5.31/10万,患病率为1.91/10万~40.2/10万,以北美和北欧国家最高。

我国尚缺乏基于人群的PBC流行病学数据。

3自然病史

本病的早期诊断及UDCA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PBC的疾病进程。

对UDCA生物化学应答较好的早期PBC患者,其生存期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相似;对UDCA应答欠佳患者的无肝移植生存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人群,但仍高于未经UDCA治疗的PBC患者。

4临床表现

PBC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约1/3患者可长期无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逐渐出现乏力和皮肤瘙痒等。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胆汁淤积以及肝硬化相关的并发症和临床表现;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可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5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检查

5.1血生物化学检查

以ALP和/或GGT明显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同时伴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轻度至中度升高。

随疾病进展,血清胆红素(主要是直接胆红素)逐步升高,血清白蛋白逐渐降低。

5.2免疫学检查

5.2.1抗线粒体抗体(AMA)血清AMA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标志物,尤其是AMA-M2亚型,诊断本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达90%~95%。

5.2.2抗核抗体(ANA)大约50%的PBC患者ANA阳性,在AMA阴性时是诊断PBC的另一重要标志物。

5.3影像学检查 

PBC患者胆管影像学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除外肝内外胆管梗阻及肝占位等病变,一般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AMA阴性、短期内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及超声检查发现可疑胆管狭窄或扩张者,需要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甚至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5.4病理特征和组织学分期

6诊断与鉴别诊断

6.1诊断标准 

PBC的诊断需依据生物化学、免疫学、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满足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即可诊断:

(1)存在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证据(主要是ALP和GGT升高),且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肝外或肝内大胆管梗阻;

(2)AMA/AMA-M2阳性,或其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3)组织学上有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和小胆管破坏的证据。

6.2鉴别诊断 

PBC的鉴别诊断应包括其他各种病因所致的肝外或肝内胆汁淤积。

结石、炎性狭窄或肿瘤等引起的肝外或肝内大胆管梗阻,一般经超声、CT、NRI等影像检查即可发现。

推荐意见1:

对病因不明的ALP和/或GGT升高者,应常规检测AMA和/或AMA-M2;对于AMA或AMA-M2阴性的患者,可进一步检查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

(A1)

推荐意见2:

对于有典型胆汁淤积生化指标异常、PBC特异性自身抗体(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非诊断所必需,但是肝组织活检有助于准确评估其病理分期、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A1)

推荐意见3:

有以下情况需行肝组织活检:

(1)胆汁淤积生化指标异常,但上述抗体阴性者;

(2)PBC患者同时有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AST或ALT≥5×ULN),或临床怀疑合并其他疾病者(如AI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DILI等);(3)PBC患者对UDCA生化应答不佳时。

(C1)

推荐意见4:

符合下列3条标准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PBC:

(1)反映胆汁淤积的生化异常如ALP和GGT升高,且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肝外或肝内大胆管梗阻;

(2)血清AMA/AMA-M2阳性,或其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3)肝活检有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和小胆管破坏的组织学证据。

(A1)

7PBC的治疗

7.1一线治疗

UDCA是治疗PBC的一线药物,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证明UDCA(13~15mg·kg-1·d-1)可以改善PBC患者生化学指标、延缓疾病进程,并延长无肝移植生存期。

7.2二线治疗

对于UDCA生化应答不佳的患者长期预后差、生存率低,需考虑二线治疗。

目前PBC的二线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奥贝胆酸、贝特类药物以及布地奈德等。

7.2.1奥贝胆酸(OCA) 

7.2.2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可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途径抑制胆汁酸生成。

7.2.3布地奈德布地奈德是第2代糖皮质激素,在肝脏内具有较高的首过消除效应,因此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少。

7.3肝移植 

PBC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肝性脑病),且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5分,或MAyo风险评分>7.8分,可考虑行肝移植。

另外,严重的顽固性瘙痒也是肝移植的特殊指征。

推荐意见5:

PBC患者应长期口服UDCA(13~15mg·kg-1·d-1)治疗,分次或一次服用。

治疗过程中需动态监测体质量变化,并及时调整UDCA剂量。

(A1)

推荐意见6:

UDCA治疗6~12个月时应进行生化应答评估。

对疾病早期患者(病理学分期为~期)可使用巴黎标准:

UDCA治疗1年后,ALP及AST≤1.5×ULN,总胆红素正常。

对中晚期患者(病理学分期~期)可使用巴黎标准:

UDCA治疗1年后,ALP≤3×ULN,AST≤2×ULN,胆红素≤1mg/dL。

(B2)

推荐意见7:

对UDCA生化应答不佳的患者,可加用OCA进行联合治疗,剂量为5~10mg/d。

对于目前或既往有肝硬化失代偿事件(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及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者,禁用OCA。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使用OCA,需严密监测疾病变化。

(A1)

推荐意见8:

对UDCA应答不佳的患者,也可联合苯扎贝特(400mg/d)或非诺贝特(一般常用剂量为200mg/d)治疗。

不推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使用贝特类药物。

此外,使用贝特类药物时,需注意监测提示药物性肝损伤的指标(尤其是胆红素变化),以及其他相关副作用。

(B1)

推荐意见9:

对MELD评分>15分或MAyo评分>7.8分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或有严重顽固性瘙痒的患者,应进行肝移植评估。

(C1)

推荐意见10:

肝移植后需继续使用UDCA治疗,以预防和减少PBC的复发。

(A1)

推荐意见11:

目前尚无足够数据来推荐PBC肝移植后的最佳免疫抑制药物和方案选择。

(C2)

7.4针对症状和伴发症的治疗

7.4.1乏力

推荐意见12:

目前尚无针对乏力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主要是针对引起乏力的其他因素进行治疗,如贫血、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等。

(C1)

7.4.2瘙痒

推荐意见13:

考来烯胺(4~16g/d)是治疗瘙痒的一线药物,需注意应与其他药物(尤其是UDCA)间隔4~6h服用,以避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

(B2)

推荐意见14:

对考来烯胺无效或不耐受的瘙痒患者,可试用利福平每天100~300mg,但需严密监测肝功能变化,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药物性肝损伤。

(C2)

7.4.3眼干、口干

推荐意见15:

干眼症患者首选人工泪液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试用毛果云香碱或西维美林。

如仍效果不佳,可使用环孢素眼用制剂或利福舒特眼乳剂。

(C1)

推荐意见16:

有口干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尝试非处方唾液替代品;仍有症状者,可使用毛果云香碱或西维美林增加液体分泌。

(C1)

7.4.4骨质疏松

推荐意见17:

对所有PBC患者,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应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评估,并密切监测骨质疏松风险。

(C2)

推荐意见18:

对无肾结石病史的PBC患者,每日通过饮食或者补充剂摄入钙800~1200mg、维生素D800~1000IU,以防治骨质疏松。

(C2)

推荐意见19:

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使用双膦酸盐治疗(阿仑膦酸盐70mg/周或伊班膦酸盐150mg/月或其他同类药物);但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须谨慎应用,并应监测其出血风险。

(C2)

8特殊情况

8.1AMA阴性PBC

8.2临床前PBC及单纯AMA阳性

推荐意见20:

仅AMA或AMA-M2阳性,但肝脏生化(特别是ALP、GGT)正常、且无其他慢性肝损害证据者,尚无法诊断为PBC,应每年随访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

对于有慢性肝损害临床证据、IgG升高、GGT升高者,可考虑行肝组织活检,明确是否存在PBC。

(C2)

8.3PBC-AIH重叠综合征

推荐意见21:

PBC-AIH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应在满足PBC三条诊断标准中两条的同时,满足AIH三条诊断标准中的两条

(1+2或1+3):

(1)中-重度淋巴细胞、浆细胞性界面炎;

(2)AST或ALT≥5×ULN;(3)IgG≥1.3×ULN或ASMA阳性。

其中肝组织活检存在中-重度淋巴细胞、浆细胞性界面炎,是诊断重叠综合征必备条件。

(C2)

推荐意见22:

对有中度界面炎的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可使用UDCA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可使用UDCA单药初始治疗,应答不佳时再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C2)

推荐意见23:

对有重度界面炎表现的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50mg/d或吗替麦考酚酯0.5~1.0g/d。

(C2)

8.4PBC-PSC重叠综合征

8.5PBC患者妊娠

推荐意见24:

育龄期PBC患者可以妊娠,但已有肝硬化者妊娠后母婴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有限的数据显示UDCA在妊娠期(包括妊娠早期)是安全的,可在权衡利弊并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应用UDCA。

(C2)

8.6男性PBC

推荐意见25:

男性和肝硬化是PBC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每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或甲胎蛋白(AFP)。

(B1)

8.7伴有胆管缺失的PBC 

9预后

目前,经UDCA规范治疗PBC患者的整体预后已经有明显改善。

推荐意见26:

可采用预后模型(如GLOBE模型,UK-PBC模型)来评估PBC患者经UDCA治疗后的临床预后。

(C2)

10筛查及随访

10.1一级亲属筛查(确定诊断后) 

给予相应的治疗或长期随访。

10.2长期随访(开始治疗后) 

11问题与展望

尽管近年来PBC的诊治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该领域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