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2046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docx

中级食品检验工复习资料解析汇总

食品检验工中级理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缩写字母表示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是(eqv)。

等效:

equiv

2.分析化学中物质的量是一个最常用的(物理量)。

3.通过质量检验、搜集数据,发现质量波动情况,是质量检验(信息反馈作用)的体现。

4.下列关于偶然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

B、偶然误差中大小相近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当测定次数足够多时)

C、偶然误差只要认真执行标准方法和测试条件是可以避免的

D、偶然误差中小误差中出现的频率高

5.对某食品中粗蛋白进行了6次测定,结果分别为59.09%、59.17%、59.27%、59.13%、59.10%、59.14%,标准偏差为(C)。

A、0.06542B、0.0654C、0.066D、0.065

标准偏差公式:

S=Sqr(∑(xn-x拨)^2/(n-1))公式中∑代表总和,x拨代表x的算术平均值,^2代表二次方,Sqr代表平方根。

平均值=9.09%+59.17%+59.27%+59.13%+59.10%+59.14%/6=59.15%

(59.09%-59.15%)2+(59.17%-59.15%)2+(59.27%-59.15%)2+(59.13%-59.15%)2+(59.10%-59.15%)2+(59.14%-59.15%)2/(6-1)=0.428*10-6,对其开根号得结果(公式上是没有%,但是结果又对不上)0.06542

标准偏差一般取一位有效数字,首位比较小(为1,2,3时)可以取两位有效数字.而且切记修约法则为:

只进不舍.例:

如果算出值为0.4125......(单位略)最终结果为0.5,如为0.123....结果写为0.2或0.13都正确.

一、偏差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

是指某一次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异。

 

  2、相对偏差:

是指某一次测量的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3、标准偏差:

是指统计结果在某一个时段内误差上下波动的幅度。

 

  4、平均偏差:

是指单项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取绝对值)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5、相对标准偏差(RSD,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就是指:

标准偏差与测量结果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二、 精密度是指一样品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越小,说明测定结果精密度越高。

6.用经校正的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取0.1克试样,其相对误差为(±0.1%)。

(1)“万分之一”表明该天平偏差为±1/10000=±0.0001

±0.0001/0.1*100%=±0.1%这种相对误差肯定有正负,称多称少

(2).实验测得的数值与真实数值之间的差数称为“绝对误差”,而“绝对误差”与“真实数据”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由于真实的数值往往不知道,因而只能用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代替“真值”,这样计算的结果称为“偏差”。

偏差也分“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是一次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异,相对偏差是指一次测量的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率。

(2).数据计算如下:

测定结果…………算术平均值…………绝对偏差……………相对偏差

0.849………………………+0.007………………+0.8%

0.849……………0.842………………+0.007………………+0.8%

0.827………………………-0.015………………-1.8%

7.某食品含蛋白为39.16%,甲分析的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和39.28%,则甲的相对误差和平均偏差是(-0.026%和0.03%)。

甲的平均值=(39.12%+39.15%+39.18%)/3=39.15%

相对误差=(39.15%-39.16%)/39.16%*100%=-0.02553626%

平均偏差=I39.12%-39.16%I+I39.15%-39.16%I+I39.18%-39.16%I/3=0.03%

平均偏差:

是指单项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取绝对值)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平均绝对偏差是指单项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取绝对值)之和,除以测定次数。

它是代表一组测量值中任意数值的偏差。

所以平均偏差不计正负。

8.药物天平称取23.8g以mg表示时,应为(2.38×104mg)。

9.有一全脂乳粉试样,经两次测定,得知脂肪含量为24.87%和24.93%,而脂肪实际含量为25.05%,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是(-0.60%)。

平均值=(24.87%+24.93%)/2=24.90%

相对误差=(24.90%-25.05%)/25.05%*100%=-0.5988%=-0.60%

10.下列(K4[Fe(CN)6])是配合物。

也就是络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按配位体分类,可有:

①水合配合物。

为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几乎所有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都可形成水合配合物,如〔Cu(H2O)4〕、〔Cr(H2O)6〕。

②卤合配合物。

金属离子与卤素(氟、氯、溴、碘)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绝大多数金属都可生成卤合配合物,如K2〔PtCl4〕、Na3〔AlF6〕。

③氨合配合物。

金属离子与氨分子形成的配合物,如〔Cu(NH3)4〕SO4。

④氰合配合物。

金属离子与氰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如K4〔Fe(CN)6〕。

⑤金属羰基化合物。

金属与羰基(CO)形成的配合物。

如〔Ni(CO)4〕。

按中心原子分类,可有:

①单核配合物。

只有一个中心原子,如K2〔CoCl4〕。

②多核配合物。

中心原子数大于1,如〔(H3N)4Co(OH)(NH2)Co(H2NCH2CH2NH2)2〕Cl4。

11.已知盐酸的质量浓度ρ(Hcl)为90g/L,其物质的量浓度C(Hcl)为(2.47)mol/L。

(M(HCl)=36.5g/mol)

C=n/vρ=m/vn=m/MC=m/(Mv)=ρ/M

12.下列关于盐酸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盐酸有酸性,能使甲基橙变红

B、盐酸能与铁发生反应生成H2

C、盐酸能与氧化锌作用生成ZnCl2和水

D、盐酸具有溶解黄金的特殊性质

13.N2+3H2

2NH3的反应,为得到更多的氨,(增加压力)。

左边四个分子,右边两个

14.下面属于闭链化合物的是(甲苯)。

15.可检查淀粉部分发生水解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碘水溶液)。

16.容量分析法,又称滴定分析法,常见的有(4)种。

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

根据所利用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分为以下四种:

(1)   酸碱滴定法。

这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滴定酸、碱,其反应实质可用下式表示:

(2)   沉淀滴定法。

是以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来对Ag+、CN-、SCN-及卤素等离子进行测定,如银量法,其反应如下:

(3)   络合滴定法。

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法,如EDTA法测定金属离子其反应如下:

 

式中 Mn+——1-4价金属离子;

     Y4-——EDTA阴离子。

(4)   氧化还原滴定法。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如用草酸溶液标定高锰酸钾溶液

17.酸碱滴定法可用于测定下列(D)物质。

A、强碱或弱碱B、强酸、弱酸、酸式盐

C、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D、选项A、B、C

18.沉淀滴定佛尔哈德法的滴定剂是(NH4SCN)。

佛尔哈德法以铁铵矾【NH4Fe(SO4)2】作指示剂的一种银量滴定法。

在酸性介质中,用硫氰酸铵(NH4SCN)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含Ag+的试液,待硫氰酸银(AgSCN)沉淀完全,稍过量的SCN-与Fe3+反应生成红色络离子,指示已到达滴定终点。

19.间接碘量法测定时,下列注意事项不妥的是(A)。

A、滴定时,为加快反应,应先加热

B、I-与含氧性氧化剂作用时,要加酸,KI过量

C、Na2S2O3与I2反应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D、指示剂淀粉在滴定近终点时加入

20.国际上规定统一用(氢电极)作测量电极电位的标准。

21.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夹膜、芽胞、菌毛和(A)。

A、鞭毛B、性毛C、胞浆颗粒D、核蛋白体

22.根据霉菌的分类,木霉菌属于(B)纲。

(实在是找不到)

A、藻菌B、子囊菌C、担子菌D、半知菌

真菌学家将真菌分为三纲一类:

1.藻状菌纲:

菌丝无隔,有性生殖形成卵孢子或接合孢子;2.子囊菌纲: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3.担子菌纲:

菌丝有隔,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4.半只菌类:

菌丝有隔,有性世代尚未发现。

木霉菌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广泛存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中。

23.由已知的各种物质组成的培养基叫(C)培养基。

A、选择B、鉴别C、合成D、天然

由于各种所需要的营养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据估计目前约有数千种不同的培养基,这些培养基可根据所含成分、物理状态、以及不同的使用目的等而分成若干类型。

1.按照培养基的成分来分培养基按其所含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三类。

(1)合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

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但价格较贵,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

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

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

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所以常被采用。

(3)半合成培养基。

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2.按照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

(1)固体培养基。

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等。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种保存等方面。

(2)液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中不加任何凝固剂。

这种培养基的成分均匀,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培养基中的养料,适于作生理等研究,由于发酵率高,操作方便,也常用于发酵工业。

(3)半固体培养基。

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呈半固体状态。

可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鉴定菌种和测定噬菌体的效价等方面。

3.按照微生物的种类分培养基按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等四类。

常用的细菌培养基有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常用的放线菌培养基为高氏1号培养基;常用的酵母菌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常用的霉菌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琼脂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等。

4.按照培养基用途分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1)加富培养基。

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血、血清、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用以培养要求比较苛刻的某些微生物。

(2)选择性培养基。

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3)鉴别培养基。

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会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24.高压蒸汽灭菌时,当压力达15磅,温度121℃时,维持时间(B)。

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D、25分钟

压力是是指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所以单位必须完整。

15磅力/平方英尺=718.20385416667帕斯卡15磅力/平方英寸=103421.355帕斯卡

高压蒸气灭菌法:

用高温加高压灭菌,不仅可杀死一般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芽胞、孢子也有杀灭效果,是最可靠、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灭菌法。

主要用于能耐高温的物品,如培养基、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及一些药物的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器的类型和样式较多,如:

①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器是普遍应用的灭菌设备,压力升至103.4kPa(1.05kg/cm2),温度达121.3°C,维持15~20分钟,可达到灭菌目的。

②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已成为目前最先进的灭菌设备。

灭菌条件要求:

蒸气压力205.8kPa(2.1kg/cm2),温度达132℃以上并维持10分钟,即可杀死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芽胞、孢子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25.噬菌体的主要作用是(A)。

A、噬菌体的分型鉴定B、杀灭细菌

C、繁殖D、A+C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本世纪初在葡萄球菌和志贺菌中首先发现。

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

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噬菌体分布极广,凡是有细菌的场所,就可能有相应噬菌体的存在。

在人和动物的排泄物或污染的井水、河水中,常含有肠道菌的噬菌体。

在土壤中,可找到土壤细菌的噬菌体。

噬菌体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寄居在易感宿主菌体内,故可利用噬菌体进行细菌的流行病学鉴定与分型,以追查传染源。

由于噬菌体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是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系统。

26.尿素酶试验阳性呈(B)色。

A、黑B、红C、绿D、兰

尿素酶(Urease)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

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

其活性最适pH为7.0。

  试验方法:

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36±1℃培养10,60和120min,分别观察结果。

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留底部作变色对照。

培养2,4和24h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应继续培养至4天,作最终判定,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27.下列玻璃仪器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D)。

A、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B、离心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

C、坩埚直接放在电炉上加热D、蒸发皿直接放在电炉上加热(应该是指玻璃的

28.食品中脂肪的测定,应选用下列(C)组装置。

A、回流B、蒸馏C、提取D、分馏

29.实验室做脂肪提取实验时,应选用下列(D)组玻璃仪器。

A、烧杯、漏斗、容量瓶B、三角烧瓶、冷凝管、漏斗

C、烧杯、分液漏斗、玻棒D、索氏抽提器

30.下列常用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能表述不正确的是(B)。

A、CuSO4·5H2O兰色固体、中性

B、NaHCO3白色粒状固体、弱酸性(弱碱性)

C、HNO3易分解,强酸

D、H2C2O4白色固体、弱酸

31.硫酸不能作为基准物质,是因为其(C)。

A、易挥发、酸性太强B、相对摩尔质量小

C、纯度达不到99.9%D、不好保存

基准物质是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溶液浓度的物质。

基准物质应符合五项要求:

一是纯度(质量分数)应≥99.9%;二是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如含有结晶水,其结晶水的含量均应符合化学式;三是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失水、吸水或变质,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四是参加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没有副反应;五是要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纯浓硫酸的质量分数在98.3%左右

32.食品中食盐的测定,通常选用的指示剂是(C)。

A、溴甲酚兰B、溴甲酚绿—甲基红

C、铬酸钾(原料奶)D、重铬酸钾

33.器皿上干涸了油或油漆类可用(氨水)洗涤。

A、肥皂水B、10%盐酸C、氨水D、铬酸洗液

34.标定盐酸标准溶液时,所用基准无水碳酸钠应于(270-300℃)灼烧至恒重。

A、120℃B、100-110℃C、200℃D、270-300℃

35.下面在滴定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不正确的是(C)。

A、滴定管的检漏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C、用标准溶液润洗移液管D、装液、排气泡

36.下列部件对分析天平灵敏度影响最大的是(玛瑙刀)。

A、砝码B、吊耳C、读数装置D、玛瑙刀

37.不允许开启天平加减砝码或样品,是因为这样做带来危害最大的是(A)。

A、易损坏瑙玛刀B、易使样品晒落在称盘上

C、称样不准确D、天平摆动大,停不稳

38.参比电极是指测量过程中,其(B)的电极。

A、电极电位随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的

B、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浓度而变化

C、电极电位随溶液不同而变化

D、电极电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39.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预热后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

A、用至少2个标准缓冲溶液定位

B、用一个标准缓冲溶液定位

C、用0.1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定位

D、用0.1mol/L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定位

40.下面的(光电管)不属于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而只是部件中的零件。

A、单色器B、光源C、检测系统D、光电管

42.下面的(钨灯)不属于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而只是部件中的零件。

A、光源B、单色器C、钨灯D、检测系统

43.分光光度计打开电源开关前,应检查(电表指针是否指为“0”)。

A、波长是否为工作波长B、电表指针是否指为“0”

C、电表指针是否指在满刻度处D、仪器所有开关位置是否正常

44.检测大肠菌群时,待检样品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经培养如不产气,则大肠菌群(阴性)。

A、阳性B、阴性

C、需进一步试验D、需接种伊红美兰平板

45.显微镜的构造,有机械和光学部分,下面的(聚光器)属于光学部分。

A、镜座B、镜臂C、聚光器D、光圈

46.将革兰氏染色的第一液滴加在已固定的涂片上染色,一般染(60秒),用水洗去。

A、30秒B、60秒C、80秒D、90秒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染色液(稀)染1分钟后,自来水冲洗。

干燥,镜检。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47.作沙门氏菌检验时,欲进行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应接种(B)斜面作为集凝试验用的抗原。

A、2%琼脂B、1.5%琼脂C、1.2%琼脂D、1%琼脂

沙门氏菌血清学菌体(O)试验。

(用已知沙门氏菌培养物同所有抗血清做予试验)。

  a、多价菌体(O)试验:

  用蜡笔在每个玻璃或塑料平板(15×100mm)内侧划出2个约1×2cm的区域。

可使用商品化的分区载玻片,用2mL0.85%生理盐水乳化从24-48hTSI斜面或者更好是胰胨血琼脂基础(无血),用3mm接种环移取培养物。

加1滴菌悬液于用蜡笔标出的每一矩形区域的上部。

这一区域的下部加1滴生理盐水。

在另一区域加1滴沙门氏菌多价菌体(O)抗血清。

再以干净灭菌的接种环或针将一个区域内的菌悬液和生理盐水混合。

在另一区域内菌悬液和抗血清液混合。

将混合液前后倾斜移动1min,并在良好照明下对着黑暗背景观察,任何程度的凝集都视为阳性反应。

多价菌体(O)试验结果分类如下:

  阳性反应:

混合物试验凝集,而在盐水对照中不凝集。

  阴性反应:

混合物试验不凝集,在盐水对照中也不凝集。

  非特异性反应:

混合物试验和盐水对照中皆凝集,需按Edwards和Ewing氏的肠杆菌科鉴定中所描述的进一步作生化学和血清学试验。

  b、菌体(O)群试验  如有各群菌体(O)抗血清,包括Vi,代替沙门氏菌多价菌体(O)抗血清,按上述五,5a试验。

对Vi凝集反应阳性的可参照官方分析分析方法的967.28B部分专门处理这些培养物。

与菌体(O)群抗血清呈阳性凝集的培养物,作该菌体(O)群阳性记录;不能与菌体(O)群抗血清发生反应者,做该菌体(O)群试验阴性记录。

抗原的准备:

一般采用1.2-1.5%琼脂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O血清不凝集时,将菌株接种在琼脂量较高的(如2-3%)培养基上再检查;如果是由于Vi抗原的存在而阻止了O凝集反应时,可挑取菌苔于1ml生理盐水做成浓菌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煮沸后再检查。

H抗原发育不良时,将菌株接种在0.55-0.65%半固体琼脂平板的中央,俟菌落蔓延生长时,在其边缘部分取菌检查;或将菌株通过装有0.3-0.4%半固体琼脂的小玻管1次-2次,自远端取菌培养后再检查。

48.溶血性链球菌在血清肉汤中生长时,管中的现象是(B)。

A、块状沉淀B、絮状或颗粒状沉淀

C、均匀生长D、混浊

溶血性链球菌又称沙培林,对热和化学清毒剂均敏感,常引起扁桃体、咽部、中耳等感染。

亦为肾盂肾炎、产褥热、猩红热的病原体。

链球菌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6-1.0μm,呈链状排列,长短不一,从4-8个至20-30个菌细胞组成不等,链的长短与细菌的种类及生长环境有关。

在液体培养基中易呈长链,固体培养基中溶血性链球菌常呈短链,由于链球菌能产生脱链酶,所以正常情况下链球菌的链不能无限制的延长。

多数菌株在血清肉汤中培养2-4h易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继续培养后消失。

该菌不形成芽胞,无鞭毛,易被普通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阳性,老龄培养或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转为革兰氏阴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需补充血清、血液、腹水,大多数菌株需核黄素、维生素B6、烟酸等生长因子。

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20-42℃能生长,最适pH为7.4-7.6。

在血清肉汤中易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或颗粒状沉淀生长。

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0.5-0.75mm的细小菌落,不同菌株溶血不一。

49.下面显微镜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采光以间接日光为宜B、光源为自然时使用平面反光镜

C、采用人工灯光时使用平面反光镜D、采用人工灯光时应滤去黄色光波

用人工灯光时应使用凹面反光镜,并滤去黄色波长

50.培养基制备后应保持一定的透明度,下面制备操作影响最大的是(C)。

A、原料称量混合溶解B、加热煮沸,调PH值

C、过滤、分装容器D、消毒或灭菌

51.下面对GB2760-91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D)。

A、GB为强制性国家标准B、2760是标准顺序号

C、91是标准发布年号D、2760是产品代号

57.实验中出现的可疑值(与平均值相差较大的值),若不是由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