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94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x

历史考点总结考试必备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中外历史

历史学科

考点

总结

模拟

分类

汇编

考前必备

专题训练

以下为详细内容:

近代世界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17年之前全国各地高考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考查较多,考查方式兼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所占分值较大,难度也相对较大,主要从制度创新和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等角度进行考查。

但2018年各地试卷只有海南卷考查了本专题内容

考点一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Z 

关键词: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代议制、两党制

1.确立前提

(1)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国内封建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王权由神授变为来自议会。

2.主要内容

(1)确立:

《权利法案》确立了__议会主权__,议会掌握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2)发展

①18世纪前期,__内阁__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多数党中选出,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②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__工业资产阶级__在议会中取得了更多席位。

3.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__责任内阁制__为核心,__以代议制__民主政治为基础。

(2)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处于“__统而不治__”的地位。

(3)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__议会__负责。

(4)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

(5)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拥有行政权、__立法创议__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K 

英国代议制发展演变过

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跟踪训练〕

1.(2018·新乡三模)英国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并无实权。

威廉三世即位后任用两党人士入阁参谋,但由于政见不同,内阁成为吵架的场所。

1693年开始从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阁,提供咨询意见。

这些变化( B )

A.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B.有利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使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权力中心D.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

【教师解答】 由“内阁是国王的高级咨询机构,并无实权……1693年开始从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阁,提供咨询意见”,可见这些变化有利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手中,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力中心,排除C项;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君主权力受法律限制,排除D项。

2.(2018·历史4月预测押题)英国工党成立后于1918年颁布了以公有制条款为标志的党章,鲜明地区别于其他政党。

1945年大选胜利后,开始了国有化实践。

在党内部分人士的长期推动下,1995年修改党章,用“公共服务”代替了公有制条款。

1997年布莱尔领导工党获得大选获胜,随后13年连任。

这反映了( B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B.资产阶级政党的务实和局限

C.政府提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两极格局瓦解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解答】 英国工党并不是无产阶级政党,不能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故A项错误;英国工党党章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政党的务实和局限性,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国政府提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影响与材料所述没有必然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B项。

考点二 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

Z 

关键词: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联邦制、总统制

1.背景:

美国独立后建立的__邦联__体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无力解决国内外贸易、国家安全等问题,面临着维护共和制及加强__中央集权__的问题。

2.标志:

1787年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中央集权。

3.内容

(1)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__联邦制__。

(2)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__分权制衡__的特点。

(3)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__选民__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美国总统兼任__国家元首__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

4.评价

(1)积极: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__资产阶级成文__宪法;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突出“分权制衡”原则;确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局限:

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了__种族歧视__和压迫的烙印。

K 

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

(1)共和制原则:

宪法规定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拥有极广泛的权力。

(2)联邦制原则: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地方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3)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4)民主(主权在民)原则:

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并对选民负责。

(5)法治原则。

〔跟踪训练〕

3.(2018·呼和浩特二模)内阁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它的必然存在,不过,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设立内阁辅助其行使行政权。

所以,美国内阁就成了一个常态存在。

由此可知美国内阁( A )

A.属于总统顾问B.需对国会负责

C.集体进行决策D.没有实际作用

【教师解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阁官员是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辅助总统行使行政权,属于总统顾问,故A项正确;美国内阁官员是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故B项错误;美国国家事务由总统决定,不是内阁官员集体进行决策,故C项错误;美国内阁官员辅助总统行使行政权,存在实际作用,故D项错误。

4.(2018·商丘三模)美国国会于1791年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

包括:

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入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查与扣押;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等。

1791年宪法修正案的突出特点是( B )

A.厘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B.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C.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D.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

【教师解答】 材料“信仰……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免于不合理搜查与扣押;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反映了宪法修正案对美国公民一系列权利和自由的保护,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而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故A项错误;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也是为了保护公民自由,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不是加强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故D项错误。

考点三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Z 

关键词: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票共和、王朝战争、联邦议会、帝国国会

1.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__普法__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2)确立:

__1875__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内容

①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②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__参众两院联席会议__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在参议院赞同下,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

(4)影响: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__俾斯麦__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

__1871__年,德国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①__皇帝__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②__议会__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③实行__联邦__制。

(4)特点:

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具有__军国主义__和封建主义残余。

(5)影响

①积极:

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此后,德国__资本主义__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消极:

__专制主义__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K 

多角度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

(1)确立原因:

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民主化的进程。

(2)基本特点

①是一种间接民主政治,形式多样,又具有统一性。

②一般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

③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

④实行政党政治。

(3)历史作用:

否定了封建专制政体,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4)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帝制,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了美国共和制的民主选举和三权分立等原则。

〔跟踪训练〕

5.(2018·重庆二模)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在1879年发生了变化,格列维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原则,议会则由全体男性公民普选产生。

这一规定说明( C )

A.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B.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

C.议会开始成为法国权力的中心D.法国实现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教师解答】 根据所学标志法国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是《1875年宪法》并非是1879年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法国稳定地成为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的事件也是《1875年宪法》并非是1879年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原则,议会则由全体男性公民普选产生”体现了政府向议会负责,议会开始成为法国权力的中心,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法国政体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并非典型的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

6.(2018·曲靖一中)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D )

A.分裂导致社会混乱B.君主专制体制盛行

C.缺乏约束官员行为的措施D.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教师解答】 材料中的“190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德意志帝国统治时期,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这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一种统治形式,较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带有更多的封建专制君主制的色彩,又通过“老鞋匠行军礼”可知,此时德国社会弥漫着军国主义气氛,故D项正确;专制体制臻于极盛与君主立宪制不符,过于夸大,故B项错误;A、C两项题目中并没有反映出,故A、C两项错误。

一、通过考查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体验1 (2016·全国卷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B )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教师解答】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应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1702年安妮女王因个人喜好解除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这说明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当时英国已经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排除A项;1721年,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英国第一任首相,英国内阁制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

体验2 (2017·江苏·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C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教师解答】 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反对派……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英国保守派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国王此时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上院在议会中不起决定作用,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是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D项错误。

【点拨】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体验3 (2017·全国卷Ⅱ·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C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教师解答】 本题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

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最高行政权力,总统不仅拥有任命行政官员的权力,也拥有罢免行政官员的权力,因而材料中皮克林被总统罢免职务是总统行使职权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力,而是强调总统的权力,A项错误;美国总统的权力在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权限是明确的,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皮克林属于其他党派,无法反映美国的党派斗争,D项错误。

体验4 (2016·全国卷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教师解答】 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演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1875年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还是1958年时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都是国家元首,B项错误,排除;议会行使立法权,C项错误,排除;法国实行多党制,D项错误,排除;法国政局长期动荡的原因在于总统处于弱势,戴高乐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有利于维护法国政局的稳定,故选A项。

体验5 (2015·全国卷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D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教师解答】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

二、运用唯物史观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形成的影响。

体验6 (2016·浙江·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

“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

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教师解答】 本题考查近代英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旨在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信息进行解读和论证的能力。

由“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等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各项材料均未体现。

三、以小论文的形式考查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体验7 (2016·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

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美国的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

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

示例二: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

【教师解答】 本题考查了近代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制度的构想与实践方面,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借鉴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观点,使孟德斯鸠的观点得到了实践。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则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一、选择题

1.(2018·福州三模)1790年英国政论家伯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提出:

人的权利并非来自任何空洞或抽象的契约,而是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是由传统而形成的。

伯克的主张( A )

A.要求维护英国的宪政传统

B.肯定了法国革命的理念

C.促成英国议会改革的完成

D.发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教师解答】 从材料“1790年”“人的权利……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是人赋的,是由传统而形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克认为,法国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不可混为一谈,英国光荣革命所捍卫的是传统和秩序,法国革命却以暴力摧毁宝贵的传统,故A项正确,B项错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英国进行议会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说明D项不符合题意。

2.(2018·河南六市二模)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

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

这反映了美国( D )

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

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

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

【教师解答】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不禁止黑奴贸易的规定,体现出对于南方各州利益的妥协,实际上体现出宪法的实用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错误;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故C项错误。

3.(2018·南昌三模)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

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

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

“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 )

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教师解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党鞭”是政党纪律主管,其功能是为了确保议员出席并按照政党立场行事。

在英国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上台组阁,而“党鞭”一般是议会中的代表政党的领袖,故“党鞭”在英国的出现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故A项正确;“党鞭”的出现属于代议制发展的体现,没有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排除B项;“党鞭”的出现属于代议制发展的体现,应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两党之间的矛盾可以调和,但无法消除,排除。

4.(2018·湖南衡阳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 A )

A.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

B.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

C.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

D.追求直接民主的体现

【教师解答】 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说明在国会内部参众两院相互制约,实际上就是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故A项正确;美国参众两院不同于英国上下两院,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总统权力,故C项错误;美国是间接民主,故D项错误。

5.(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1972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38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

这一过程说明美国( B )

A.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

B.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

C.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

D.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

【教师解答】 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与联邦政府内部三权分立的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多元价值观念导致该宪法修正案未通过,影响法律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联邦参众两院与地方州的制衡,并未冲击联邦权威,不是中央集权削弱的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争取的是“男女平权”,而非女性的选举权,故D项错误。

6.(2018·肇庆三模)18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

该论断的意图是( A )

A.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

B.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C.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D.主张政府权力要分权与制衡

【教师解答】 “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说明当时联邦政府的权力较为弱小,为此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A项正确;行使正确权力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C项属于民主和专制问题;D项中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作程序。

7.(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

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C )

A.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B.法制建设完全满足了人民

C.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D.政治制度借鉴了法国宪法

【教师解答】 材料突出的是“民情”,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