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924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0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docx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专业:

行政管理(自考本科学段)

学生姓名:

杨清玲

准考证号:

040414100685

指导教师:

岳经纶

完成时间2016年09月07日

窗体顶端

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 要:

由古至今,城市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不仅是人口聚居地,也是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在社会经济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城市环境污染却越来越困扰着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计划,良好的环境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本文通过分析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力求得出有效防治水污染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

水质污染;原因分析;城市化;

 

窗体底端

目录

前言…………………………………………………………………..4

一、我国城市环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4

(一)城市大气污染:

看不见的污染……………………….…………....4

(二)城市污水污染:

腐水难收………………………….……...……..6

(三)城市声污染:

六根难静………………………….……………...9

(四)城市光污染:

人工昼夜………………………….……………....10

(五)城市固体垃圾污染:

扔不掉的扔………………………………...11

二、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11

(一)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11

(二)城市缺少合理的布局规划,功能区混乱…………………………12

(三)城市企业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12

(四)环保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管制薄弱…………………………....12

三、改善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13

(一)提高人们防治城市污染的环保意识……………………………...13

(二)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物排放监控…...…….…...13

(三)针对相应的污染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14

参考文献………………………………………………………........14

 

前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膨胀,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水污染形势。

因此,努力做好水质保护工作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深圳市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深圳市水环境地理位置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

深圳市河流受地质构造控制,以海岸山脉和羊台山为主要分水岭,其地形地貌的特点决定了河流水系的分布和走向,小河沟数目多、分布广、干流短是深圳市水系的一个特点,整体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系、东江中下游水系和粤东沿海水系三个水系。

 

珠江三角洲水系:

西部和西南地区诸河流,流入珠江口伶仃洋,主要河流有深圳河、大沙河、西乡河和茅洲河。

 

东江中下游水系:

主要为东北部河流,发源于海岸山脉北麓,由中部往北或东北流,流入东江中、下游,主要河流有龙岗河、坪山河和观澜河。

 

粤东沿海水系:

河流发源于海岸山脉南麓,流入大鹏湾和大亚湾,主要河流有盐田河、葵涌河、王母河、东涌河等。

 

根据2003年全市河道堤防普查成果,依据深圳市水系分布特点和河流地理特征,把深圳市1948.69Km2地域面积划分为九个分区进行资料整理,各分区名称及排序如下:

⑴茅洲河流域分区;⑵观澜河流域分区;⑶龙岗河流域分区;⑷坪山河流域分区;⑸深圳河流域分区;⑹珠江口水系分区;⑺深圳湾水系分区;⑻大鹏湾水系分区;⑼大亚湾水系分区。

按我市地域范围统计,集雨面积大于1km2的河流共计310条,其中独立河流98条(内陆河流仅8条,90条为直接入海河流)。

在这310条河流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5条(即:

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流域面积大于50km2,小于100km2的河流有5条(即:

丁山河、沙湾河、布吉河、西乡河、大沙河);集雨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69条;集雨面积大于5km2的河流106条。

 

深圳的淡水来源主要由本地水库的蓄水能力和外地引入水源构成。

截至2015年底,深圳市蓄水水库共有164座(中型12座,其它为小型水库),几个主要中型水库的蓄水能力如下:

自然降水通过山地和河流注入水库。

深圳地形地貌的特点,决定了河流水系分布基本特点是小河众多,大河稀少。

河流长度为1488.85km,全市独立河流93条,一级支流136条,二级支流77条,三、四级支流24条。

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共6条,分别为观澜河、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和石岩河。

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但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平均的。

(1)空间分布不均:

东南多,西北少;

(2)全市降水时间分布亦不均匀:

降水主要集中3-7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5%,而11月至次年3月降水稀少。

由于深圳自身水系和蓄水能力的限制,尤其是在枯水季节,深圳严重依赖外地水源引水。

2015年,全市供水量19.90亿立方米,其中境外引水量16.44,占比高达82%。

   

深圳市境外引水工程包括东深、东部两大引水工程。

批准境外引水指标15.93亿m3/年,2006实引水量11.9m3。

境外引水工程已建及在建各级配套辅配水支线14条,总长190.58km。

境外引水工程情况:

其他的供水来源还有:

地下水源、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雨水利用、海水利用等,所占比例较小。

(二)深圳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严重匮乏

深圳的水库山塘总库容6.11亿立方米,每年可提供原水3.5亿立方米。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7,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水危机标准,全市现状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20天左右的应急需要,深圳因此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2011年深圳市用水总量达19.55亿立方米。

深圳各区除大鹏新区外,其他各区都以境外引水供应为主。

与此同时,我市的用水需求量确在逐年增加。

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约1077.89万人,比13年年末增加15.00万人。

1995年~2008年,随着深圳市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发展,全市总用水量呈增加趋势,也从7.10亿立方米增加到18.47亿立方米。

可喜的是,在政府的努力下,用水量逐年上升的势头的到控制,2015年总用水量19.90亿立方米。

2、水源水质状况

1、饮用水水质:

深圳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E类标准,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松子坑水库等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

但是河流水质污染仍较严重。

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广东重点河流水质状况显示,水质污染严重的前五位依次是茅洲河、观澜河、深圳河、独水河和石井河,其中前三条河流就位于深圳。

并且茅洲河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位居首位,成了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不仅有三条河上了省的“黑榜”,与上年同期相比,深圳还有大沙河和坪山河水质由Ⅳ类变为劣Ⅴ类,水质明显变差;布吉河、观澜河和凤塘河水质污染程度显著加重,茅洲河和新洲河水质污染程度明显加重,西乡河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加重。

深圳市人居委分析,茅洲河、布吉河、大沙河、凤塘河、新洲河水质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目前在建的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影响。

2、水库水质:

松子坑水库、梅林水库、罗田水库、清林径水库、赤坳水库、径心水库、铜锣径水库和枫木浪水库水质为优,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其中松子坑水库达到Ⅰ类标准,其他水库水质良好,达到Ⅲ类标准。

与上年相比,罗田水库和松子坑水库水质有所改善,其他水库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3、河流水质:

部分河流上游河段水质相对较好,深圳河、龙岗河、坪山河上游水质分别达到国家地表水Ⅳ、Ⅲ、Ⅱ类标准;主要河流中下游水体仍普遍受到污染,水质劣于地表水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

与上年相比,观澜河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新洲河、福田河等河流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大沙河、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凤塘河和沙湾河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7.78%。

4、近岸海域水质:

东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1.82%。

与东部相比,西部海域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主要污染物是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大肠菌群。

二、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小河径流小,自然净化能力低。

径流小是深圳河流的先天硬伤。

深圳市河多,但基本上都是小河,雨水少、山泉水小,雨源性0特点突出,深圳用水量近80%依靠从境外引调水。

而深圳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对淡水极度渴望。

这种渴望的表现就是建水库,水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深圳用水紧张的局面,但却导致中下游的径流更小。

径流小,河流的自净能力就弱,很小比例的污水流入河中就足以导致河流黑臭,而深圳的废水产生量又相当巨大,这就使得污染负荷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规划建设局部与河流协调不足

近年来,我市虽已全面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河流综合整治步伐,建成运行了一大批治污设施,相应的管理也不断加强,但仍然难以全面有效应对污染排放压力。

有的河流局部河段没有纳入该区域法定图则的范围。

由于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城市规划体系中对水系保护不足,导致沿河两岸没有预留、控制出足够的河流综合整治用地,对今后的河流综合整治形成巨大压力,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难度大。

此外,因为城市规划基本农田用地占用现状河道及河道整治用地,部分其他建设项目用地红线也划入现状河道或河道整治用地范围内,需做大量协调工作,导致前期工作进展缓慢。

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占用河道蓝线范围,甚至填堵河道、覆盖河道、改变河网现象依然存在。

受早期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和做法等历史原因制约,城市总体规划与水务规划衔接不够,城市开发建设与排水设施建设衔接不足,水务用地被挤占现象严重,法定图则和基本农田规划等对治河治污项目考虑较少,水环境治理项目普遍遭遇选址难、用地征拆难等问题。

此外,雨污混流普遍,污水处理效益不佳;污泥设施处理处置能力严重偏低,不足目前需求量的一半;原特区外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缺口大于全市存量;支流河道整治进展缓慢;水源保护区内仍存在较多建成区,部分道路、余泥渣土弃置场、果园菜地等建在水源保护区,对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隐患。

(四)跨界河治理不同步

深圳的界河和跨界(跨市)河也不少,其中大的有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深圳河等干流和一些支流。

因为存在着许多不同步的情况,使得深圳在跨界(跨市)河的治理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

而界河和跨界河流的支流整治工作也存在与干流不同步的情况。

由于支流整治、支管网建设投资大、雨污分流涉及千家万户的排水管网接驳等难题,推进难度很大。

(五)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

虽然我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超出全市污水产生量,但由于污水收集能力不足,原特区外24座污水处理厂中,横岭、水头等15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不同程度低于设计处理规模。

目前深圳建成污水管网4268公里,仍有缺口约4600公里,由于污水收集能力不足,每天约有93.2万吨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环境。

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能力不足导致污水处理厂“吃不饱”,影响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减排绩效;而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滞后,导致污水入河,即便污水全部收集全部处理,因为处理后的污水达不到地表五类水,处理后的污水厂尾水排入河流,所以河流也难以达到地表五类水;快速城市建设在水土流失和垃圾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泥沙入河垃圾入河经常出现;这些是制约我市水环境改善的核心问题。

(六)长期排污致底泥污染引发内源污染。

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深圳湾片区为例。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完善,深圳湾流域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但水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排水管网错接乱排现象仍较严重,旱季污水仍有“跑、冒、滴、漏”,雨季污水溢流带来污染;污水系统不完全适应当前大部分区域雨污分流和小部分区域雨污合流并存的现实;后海湾等新开发区域污水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新增较多污水直排河湾;河湾的底泥淤积严重,引发内源污染,内源污染又加剧了水质的恶化,而目前针对河道淤泥的处理处置尚未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且河道底泥治理无有效出路;流域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还未得到完全的收集,随大雨冲刷进入河湾,面源污染进入感潮河道和半封闭湾区,受水体交换能力弱的影响,污染物在感潮河道和湾区呈现“堆积”现象。

再看前海自贸区片区,“前海水城”高标准的定位,面临的却是流域水环境及水安全保障遭到严重破坏的窘境。

目前,前海片区河道及湾区水体污染严重。

干支流水质劣于地表水Ⅴ类,湾区水质为海水第四类,水体普遍发黑发臭。

据分析,前海片区水质恶劣的主因是流域内雨污混流现象普遍,错接乱排、潮水倒灌、垃圾淤堵致使大量污水入河;加之雨源型河流基流少,半封闭的内湾水动力不足,导致流域内污染交换扩散慢并形成集聚效应,加剧河道的黑臭现象。

河流及湾内长期排污,底泥污染严重,逐年沉积而形成顽固的污染内源,也成为河道及内湾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环保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薄弱。

由于我国的环保部门一直没有独立的执法地位,尤其是地方环保机构、人员和经费都由地方政府确定,对地方环境负有主要监管责任的环境执法者并未被付诸相应的权力,导致其在执法过程中处境尴尬,经常碰壁,无功而返。

由于经济增长本身就是政府主导的,环保部门无力抗衡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很难对地方官员支持的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管。

此外,“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也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的重要原因。

尽管一些地区也制定了一些与环评法相应的法规,但由于各种原因,法规落实不很到位,环境评价不能有效运转。

另外,各级地方政府作为一级利益主体,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行政手段,实施地方保护,而对跨界生态环境鲜有重视。

对坚持和完善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管理体系,将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等指标纳入考核评估等方面意识不够。

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政绩而急功近利,甚至为经济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问题还很严重。

(八)城市企业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经济发展多以粗放型为主。

许多企业只顾追求利润而对环保问题毫不关心、置之度外,甚至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保意识无从谈起。

三、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城市,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居住地,但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

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针对目前不容乐观的现实,一方面应着重发展急需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污染防治技术,另一方面应制定综合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保护水环境,不要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不然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将难以挽回。

所以大气污染防治值得每一个人重视,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

(一)提高人们防治城市污染的环保意识。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各类报纸杂志以及街道宣传栏、专题活动等渠道,加大城市水污染防治宣传,进一步宣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水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从而提升自身环保的自觉性,降低废水的排放。

同时,让企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投资生产的同时,需加大废水和废弃物的过滤、回收。

(二)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废水排放监控。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落后,是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按照环境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设施,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加快完善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城市煤气化和集中供热。

改进道路交通,建设垃圾处理设施,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保护的能力。

同时,还要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净化能力。

此外,工业是造成城市污染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促使工业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能力使用情况。

同时,出台一些节能环保的政策优惠,对一些主动降低煤炭能源使用、利用无污染的新能源、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利用等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奖励。

并且,要关掉一些污染中,技术低、效益差的企业,鼓励大型机组、脱硫改造的企业。

从而加快工业改革,调整能源结构,从污染源头来对空气污染、污水污染和噪音污染进行防治。

(三)综合整治河流水环境。

对深圳市内主要河流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包括龙岗河流域、坪山河流域、观澜河流域、深圳河湾流域以及茅洲河流域,对其河流干流、主要一级支流以及流域范围进行综合整治。

具体方案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完善河道综合整治;完成田脚水以及田坑水流域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河道截污干管工程和污水管网工程。

(四)强化污染源整治,降低流域污染负荷。

整治污染源包括对茅洲河流域等主要河流流域的零散畜禽养殖的摸底、清理并划定禁养区域;对龙岗河及坪山河等河流流域内现有污水管网的排查维护以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对坪山河及观澜等河流流域的电镀及印染等重污染企业依法淘汰关停、对铅蓄电池行业的污染整治并确保排放达标。

(5)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在2013年底前完成石岩水库支流上屋水截污工程和深圳水库大望溢流管建设;推进石岩水库环库截污工程、西丽水库前置库工程和9座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开展8座主要水库的隔离管理工作;开展深圳水库沙湾路段货车通行大检查;完成19座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直接排污口、暴露垃圾、违法种养、违法开发等四类环境风险隐患的调查和处理。

(6)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完成南山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改造工程,新增二级污水处理能力56万吨/日,稳步推进布吉等1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污水管道200公里。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