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859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

《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工理论试题.docx

初级工理论试题

初级工理论题库

一、选择题

1、石油分为(A)两种。

(A)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 (B)重质油和轻质油 

(B)(C)成品油和原油 (D)天然石油和轻质油

2、从煤或油页层中可以干馏出(D)。

(A)煤油(B)原油(C)天然石油(D)人造石油

3、石油是由各种(B)混合物组成的一种油状液体。

(A)碳氢混合物(B)碳氢化合物(C)碳氧化合物(D)碳氧混合物

4、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A)原油饱合压力。

(A)高于(B)低于(C)等于(D)降低到

5、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要求样品保持在(C)状态下。

(A)常温(B)常压(C)地层(D)密闭

6、在地层条件下取出样品,进行各项物理参数分析,叫(D)取样。

(A)物性(B)密闭(C)常规(D)高压物性

7、油井生产时,每采出一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称为(A)

(A)生产油气比(B)生产气油比(C)原始气油比(D)日产气量

8、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B)。

(A)结蜡点(B)凝固点(C)熔蜡点(D)凝析点

9、地层原油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为(C)。

(A)脱气压力(B)地层压力(C)饱合压力(D)流动压力

10、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的磨擦力称为原油的(A)。

(A)粘度(B)阻力(C)毛细管力(D)表面张力

11、原油凝固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C)。

(A)密度  (B)粘度  (C)含蜡量  (D)含气量

12、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D)。

(A)收缩率  (B)溶解系数  (C)体积变化率  (D)体积系数

13、石油主要是由(C)组成。

  (A)碳、氧  (B)氧、氢  (C)碳、氢  (D)硫、氢

14、石油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以(A)为主。

(A)油质  (B)碳质  (C)胶质  (D)沥青质

15、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C)左右时呈固态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  (B)5-17  (C)15-42  (D)32-56 

16、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16-64时呈固态碳氢化合物称为(A)。

(A)蜡  (B)胶质  (C)沥青质  (D)重烃

17、原油是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A)。

(A)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

(B)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

(C)胶质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

(D)无法确定

18、天然气的颜色一般为(C)。

(A)白色  (B)黄色  (C)无色  (D)蓝色

19、天然气是以(B)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A)碳氧  (B)碳氢  (C)氮氧  (D)硫氮

20、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的降低而(D)。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波动

21、天然气在流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摩擦力叫(D)。

(A)阻力  (B)流动压力  (C)气压  (D)天然气粘度

22、单位体积的天然气,压力每变化1MPA,气体体积的变化率为(A)。

(A)弹性压缩系数  (B)体积系数  (C)收缩率  (D)体积变化率

2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

(A)甲烷   (B)乙烷   (C)丁烷   (D)二氧化碳

24、干气多产于(A)。

(A)纯气藏  (B)石油  (C)伴生气  (D)凝析气藏

2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按含量大小依次是(B)。

(A)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B)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C)丁烷、乙烷、丙烷、甲烷    (D)甲烷、丙烷、乙烷、丁烷

26、每立方米天然气中含汽油(D)g以上称为湿气。

(A)10    (B)20    (C)50    (D)100

27、甲烷在天然气中含量超过(A)时称为干气。

(A)50%   (B)60%   (C)80%   (D)95%

28、乙烷以上的重烃含量超过(A)称为湿气。

(A)5%   (B)10%   (C)80%   (D)95%

29、根据石油的有机成因理论,生成石油、天然气的物质基础是(A)。

(A)古生物  (B)沉积岩  (C)淤泥  (D)微生物

30、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古生物存在于(D)中。

(A)岩浆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31、根据石油的有机成因理论,一般来说,(B)对生成油气最为有利。

(A)高等植物  (B)低等动物  (C)低等植物  (D)高等动物

32、能使有机物质转化为石油的两大条件是(A)。

(A)环境条件、物理化学条件  (B)温度、压力

(C)氧化、还原        (D)物质基础、化学作用

33、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整个过程是在地壳(B)、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的地质背景下发生

的。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相对稳定  (D)不断运移

34、生油过程中,主要的生油气阶段是(C)阶段。

(A)初期生气 (B)生物化学生气 (C)热催化生油生气 (D)热裂解生气

35、把地壳中具备有生油条件的地层均称为(D)。

(A)储油层  (B)盖层  (C)产油层  (D)生油层

36、生油岩层的岩性多为(C)。

(A)砾岩  (B)花岗岩  (C)泥质岩和碳酸盐岩  (D)砂岩

37、油气进入储层后的再次运移称为(B)。

(A)初次运移  (B)二次运移  (C)三次运移  (D)动力驱动

38、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是(A)。

(A)水动力、浮力、构造运动力等   (B)岩层的挤压力

(C)化学作用力           (D)溶解压力

39、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是(A)。

(A)上覆岩层的压实力 (B)流体的弹性压力 (C)水动力 (D)溶解压力

40、储集层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特性是(A)。

(A)孔隙性和渗透性        (B)孔隙性和润湿性 

(C)生油性和储油性        (D)生油性和渗透性

41、具有孔隙缝或空洞,能使油气流动、聚集的岩层是(B)。

(A)生油层  (B)储油层  (C)盖层  (D)油藏

42、岩石形成以后,受外力的作用等作用形成的孔隙称为(C)

(A)原生孔隙  (B)绝对孔隙  (C)次生孔隙  (D)有效孔隙

43、岩石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称为(A)。

(A)原生孔隙  (B)绝对孔隙  (C)次生孔隙  (D)有效孔隙

44、岩石中相互连通的、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称为(B)。

(A)原生孔隙  (B)有效孔隙  (C)次生孔隙  (D)绝对孔隙

45、岩石中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A)。

(A)有效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渗透率  (D)原生孔隙度

46、岩石中的所有的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B)

(A)有效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相对孔隙度  (D)总孔隙度

47、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叫(C)。

(A)孔隙度  (B)连通性  (C)渗透性  (D)流通性

48、在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中,一般(C)增高,渗透率增大。

(A)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有效孔隙度  (D)总孔隙度

49、在岩石的孔隙中同时的两项以上的流体时,岩石孔隙允许某一相通过的渗透率,称为某相的(C)。

  (A)渗透率  (B)绝对渗透率  (C)有效渗透率  (D)相对渗透率

50、当岩石的孔隙中只有一项的流体流动过时测得的渗透率叫(B)。

  (A)相对渗透率  (B)绝对渗透率  (C)有效渗透率  (D)渗透率

51、岩石有效渗透率(A)绝对渗透率。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52、岩石中所含的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叫(C)。

  (A)饱和度  (B)孔隙度  (C)含油饱和度  (D)含油度

53、岩石中含水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叫(C)。

(A)饱和度  (B)孔隙度  (C)含水饱和度  (D)含水度

54、液体在岩石表层的铺张能力称为(A)。

(A)润湿性  (B)铺展性  (C)扩张性  (D)吸附性

55、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A)为主。

(A)原生孔隙  (B)次生孔隙  (C)裂缝  (D)溶洞

56、储油层的类型分(A)三种类型。

(A)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它类型  (B)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C)碎屑岩、变质岩和其它类型   (D)石灰岩、粘土岩和碎屑岩

57、碳酸盐岩储集层包括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灰岩、鲕状灰岩、(B)等。

(A)岩浆岩  (B)石灰岩  (C)变质岩  (D)泥岩

58、形成油气藏必须具备生油层、储油层、盖层、(C)。

(A)气顶  (B)边水  (C)油气运移  (D)底水

59、根据圈闭的成因,油气藏分为(B)三类。

(A)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

(B)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C)沉积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

(D)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

60、紧邻储集层的不渗透层,起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作用的地层叫(B)。

(A)夹层  (B)盖层  (C)渗透层  (D)生油层

61、起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D)。

(A)断层  (B)储集层  (C)盖层  (D)圈闭

62、生成的油气经过二次运移之后,必须保存于(B)中方可形成油气藏。

(A)盖层 (B)圈闭(C)断层  (D)裂缝

63、油气水在储油构造中的分布规律是(B)。

(A)顶部是油,中部是水,底部是气 (B)顶部是气,中部是油,底部是水

(C)顶部是油,中部是气,底部是水  (D)顶部是水,中部是油,底部是气

64、油田实际日产量的大小叫(A)。

(A)日产水平  (B)生产水平  (C)日产能力  (D)生产率

65、油田内所有油井(除去计划关井、报废井)应该生产的油量总和叫(B)。

(A)生产水平  (B)生产能力  (C)计划产量  (D)日标产量

66、某油田12月份原油产量是2.96*104T,当月生产能力是3*104T,那么该油田的折算年产量是(D)*104T。

(A)35.3226   (B)35.52   (C)36   (D)34.8516

67、生产压差每增加1Mpa所增加的日产油量叫(A)。

(A)采油速度  (B)采液指数  (C)日产水平  (D)日产能力

68、累积采油量和地质储量之比的百分数叫(B)。

(A)采油速度  (B)采出程度  (C)采收率  (D)采收比

69、油田综合递减率是衡量油田一年来(A)的产量变化幅度指标。

(A)措施增产后  (B)不含措施增产  (C)新井投产后  (D)自然产能

70、采油速度的定义是(B)。

(A)年产量和可采储量之比    (B)年产油量和地质储量之比 

(C)日产油量和地质储量之比   (D)日产量和可采储量之比

71、某油井测得静压为38Mpa,正常生产时测得井底流动压力32Mpa,日产液量100吨,其中油量90吨,则该井的采液指数是(D)T/(Mpa.d)。

(A)2.63  (B)3.13   (C)15.0   (D)16.67

72、油层在未开采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为(C)。

(A)饱和压力  (B)目前地层压力  (C)原始地层压力  (D)流压 

73、油田在开发以后,在某些井点,关井待压力恢复后,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为(B)。

(A)原始地层压力  (B)目前地层压力  (C)流动压力(D)生产压差

74、地层压力随地层的深度增加而(A)。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波动

75、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为(B)。

(A)静压  (B)流压  (C)油压  (D)压差

76、总压差的定义是(A)。

  (A)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之差  (B)目前地层压力与流动压力之差

(C)静压与饱和压力之差         (D)流压与油压之差

77、静压与流压之差称为(B)。

 

(A)流动压差  (B)生产压差  (C)流饱压差  (D)总压差

78、标志着油田生产能量消耗情况的指标是(D)。

(A)生产压差  (B)流饱压差  (C)采油压差  (D)总压差

79、注水压差是指(D)与注水井静压之差。

(A)注水井套压  (B)注水井油压  (C)注水井泵压  (D)注水井流压

80、注水井注水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A)。

(A)注水压差  (B)注水压力  (C)吸水指数  (D)注采比

81、在测注水井指示曲线时,一般要用(B)法。

(A)升压  (B)降压  (C)升降结合  (D)水量

82、在油田开发中,静压的变化与(D)有关。

(A)动液面  (B)井温  (C)流压  (D)采出量和注入量

83、油田关井后,井底压力恢复到稳定时,每100M液柱产生的压力叫(B)。

(A)流压梯度  (B)静压梯度  (C)静压  (D)流压

84、在油田开发管理上要做到注采平衡与(C)平衡。

(A)产量  (B)含水  (C)压力  (D)注水

85、注水井吸水指数是单位注水压差下的(B)。

(A)总注水量  (B)日注水量  (C)月注水量  (D)累积注水量

86、综合含水率是(B)。

(A)产水量和产液量之比  (B)产水量和产液量之比的百分数

(C)产水量和产油量之比  (D)产水量和产油量之比的百分数

87、产水量和产油量之比称为(A)。

(A)水油比  (B)油水比  (C)水液比  (D)油液比

88、某井日配注100方,现场测得油压12Mpa,日注水量95方,当油压为10Mpa时,日注水量为80方,该井的吸水指数为(B)方/(Mpa.d)。

(A)10   (B)7.5   (C)2.5   (D)5 

89、年注入水量与油层总孔隙体积之比叫(A)。

(A)注入速度  (B)注入程度  (C)注入强度  (D)注入量 

90、某油田1997年累积产油400*104T,累积产水500*104T,则该油田年综合含水为(C)。

(A) 80%  (B)44.44%   (C)55.56%  (D)20%

91、某油田地质储量6*104T,1996年未采出程度2.7%,综合含水58%,1997年未采出程度4.2%,综合含水65%,则该油田的含水上升率为(B)。

(A)7%  (B)4.67%  (C)1.17%  (D)1.12%

92、地下亏空表现在注采比上,则注采比(B)。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93、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累积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叫(C)。

(A)地下亏空  (B)累计亏空  (C)累计亏空体积  (D)地下亏空量

94、注入物所占地下体积之比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叫(B)。

(A)采油比   (B)注采比   (C)注入比  (D)采出比

95、某油田累积注入水10*104方,累积产油5*104方,累积产水量8*104方,则注水利用率为( )。

(A)80%  (B)50%  (C)20%  (D)30%

96、当注水初期的油田不含水量时,其注水利用率为(B)。

(A)0  (B)100%  (C)1  (D)1%

97、注采平衡是指注采比为(C)。

(A)0  (B)0.5  (C)1  (D)10

98、在油井资料录取中,流压每月测一次,静压(C)测一次。

(A)每月 (B)每季 (C)半年(D)一年

99、在油井资料录取标准中,产量以每月(C)天以上为全。

 (A)30  (B)20  (C)25  (D)15 

100、取原油含水化验资料,正常井每(A)天取样化验进行含水化验。

    (A)3(B)4(C)5(D)10

117、在生产井内,为防止油气水层互相干扰,或者是油气中途流失,必须下入(B),并用水泥将油气水层封固隔开。

 

(A)特殊套管   (B)油层套管   (C)技术套管  (D)表层套管  

118、油层套管下入深度是根据(D)的深度和完井的方法而决定的。

(A)钻井  (B)人工井底  (C)高压水层   (D)生产层位

 119、自喷采油时,原油从油层流到计量站,一般要经过(C)种流动过程。

    (A)2   (B)3   (C)4   (D)5

  120、自喷生产时,原油的流动处于(A)个流动系统中。

     (A)1   (B)2   (C)3   (D)4

   121、原油在油层中流动称为(D)。

     (A)单相流  (B)多相流  (C)段塞流  (D)渗流

   122、自喷生产时,原油沿井筒的流动称为(A)。

     (A)垂直管流  (B)渗流  (C)段塞流  (D)雾流

   123、原油沿地面管线的流动一般为(B)。

(A)单相水平管流 (B)多相水平管流 (C)单相水平渗流 (D)多相水平渗流

124、自喷采油时,井筒中的原油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井筒压力(B)。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保持不变  (D)经常波动

125、自喷采油的动力来源于(C)。

 (A)渗滤阻力  (B)饱和压力  (C)油层压力  (D)油层气

126、自喷采油时,井筒中的原油在(D)的推举下沿井筒向上运动。

 (A)油流上升力  (B)天然气膨胀力  (C)油层压力  (D)剩余油层压力

127、自喷生产时,当井筒压力低于(A)时,溶解气会从原油是分离出来。

  (A)饱和压力  (B)剩余油层压力  (C)井底压力  (D)油层压力

128、自喷采油时,原油通过油嘴的能量将会(D)。

(A)消失  (B)增大  (C)不变  (D)减小

129、原油在地层中流动时,主要能量消耗是克服(A)。

(A)渗滤阻力  (B)油层压力  (C)水力损失  (D)原油重力

130、自喷采油时,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时,主要克服(D)和原油与井筒管壁的摩擦阻力。

(A)渗滤阻力  (B)粘度阻力  (C)滑脱损失  (D)液柱重力

131、有杆泵采油是由以通过地面动力带动抽油机,并借助于(D)来带动深井泵采油的一种方法。

   (A)驴头   (B)毛辫子   (C)曲柄   (D)光杆

132、有杆泵采油是以(D)为主的有杆抽油系统来实现。

   (A)电动机  (B)减速箱   (C)驴头  (D)三抽设备

133、有杆泵采油,就是地面动力通过减速机构使(A)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抽油杆柱及抽油泵活塞上下运动的采油方法。

   (A)抽油机驴头  (B)毛辫子  (C)曲柄  (D)光杆

134、抽油机按照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C  )抽油机。

  (A)链条式     (B)塔架式  (C)无游梁式  (D) 液压式

135、游梁式抽油机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个绕支架轴承上下摆动的( B )。

  (A)横梁     (B) 游梁   (C) 连杆   (D) 驴头

136、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抽油机是( C )抽油机。

  (A)链条式     (B)无链条式   (C)游梁式 (D) 无游梁式

137、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表明该机驴头悬点最大负荷为( A )t。

  (A)10      (B) 3   (C 53    (D) 5.3

138、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该机光杆最大冲程为( C )m。

 (A)10      (B) 5.3   (C 3   (D)  53

139、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表明该机减速箱曲柄最大允许扭矩为( C )KN.m。

  (A)100     (B) 3   (C)53   (D)  10

140、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其中( D )表示的是平衡方式。

  (A)CYJ      (B)H   (C) HB  (D) B

141、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表明该机为( B )平衡方式。

 (A) 游梁   (B)曲柄  (C) 复合(D)气动

142、抽油机由主机和( C )两大部分组成。

  (A)底座   (B) 水泥基础  (C) 辅机 (D)电路控制装置

143、下述选项中,即不属于抽油机主机部分,又不属于抽油机辅机部分的是( A )。

  (A)水泥基础  (B)底座    (C) 刹车装置 (D电路控制装置

144、下述选项中,不属于抽油机主机部分的是(D  )。

  (A)悬绳器   (B) 底座   (C)刹车装置(D)电动机

145、直接与驴头相连接的抽油机部件是( B )。

   (A)横梁    (B)游梁    (C)连杆 (D 曲柄

146、抽油机驴头的作用是保证抽油时( C )始终对准井口中心位置。

   (A)毛辫子  (B)悬绳器   (C)光杆(D)抽油机

147、抽油机( D )的作用是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变成驴头的往复运动。

   (A)游梁  (B)减速箱  (C 横梁 (D)曲柄连杆机构

148、抽油机曲柄上的孔是用来调( A )的。

   (A)冲程   (B)冲次   (C)负荷  (D)转速

149、在( D )的作用下,可以减小抽油机上下冲程负荷的差别。

  (A)悬绳器  (B)减震器   (C)游梁  (D)平衡块

150、抽油机减速箱的作用是将电动机的高速运动,通过( A )减速变成输出轴的低速转动。

  (A)三轴二级 (B)二轴三级 (C)三轴三级(D)二轴二级

151、某抽油井冲次由8r/min下调到5r/min,其他参数不变,此时抽油杆负载( A )。

 (A)会减小  (B)会增大  没有变化  无法确定

152、游梁抽油机的动力来自于( B )高速旋转运动。

  (A)平衡块     (B)电动机  (C)曲柄  (D)减速箱

153、游梁抽油机起变速作用的装置是( D )。

  (A)驴头 (B)游梁  曲柄连杆机构   (D)减速箱

154、游梁抽油机的电动机将其高速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箱,由减速箱的( A )带动曲柄作低速旋转运动。

 (A)输出轴  (B)中间轴  (C)输入轴 (D) 皮带轮

155游梁抽油机作低速旋转运动的部件是( C )。

  (A)电动机 (B)减速箱   (C)曲柄 (D) 驴头

156、在抽油机游梁尾部装设一定重量的平衡块,这种平衡方式为( B )平衡。

 (A)复合  (B)游梁   (C) 气动 (D) 曲柄

157、抽油机的平衡块加在曲柄的平衡方式叫( A )平衡。

 (A)曲柄   (B)复合  (C) 游梁  (D)气动

158、抽油机的( B )平衡方式会使曲柄上有很大的负荷和离心力。

  (A)游梁   曲柄  (C) 复合   (D) 气动

159、适用于3t以下的轻型抽油机的平衡方式是( D )平衡。

 (A)曲柄   (B)气动  (C) 复合  (D) 游梁

160、抽油机的( A )平衡方式装置精度要求较高,加工比较麻烦。

  (A)气动 (B)复合  C)游梁  (D)曲柄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