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183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docx

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汇编

1.动量守恒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过关小测

基础概念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

两类运用

碰撞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反冲

人船模型

第二部分:

考点总结及题型分析

考点一:

动量定理

(2012天津)9

(1)质量为0.2kg的小球竖直向下以6m/s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m/s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为______kg·m/s。

若小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0,2s,则小球收到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______N(g=10m/s2)

 

考点二:

碰撞

(2012山东)

(2)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

,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向右运动,A与B相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

 

(2012天津)1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高为h的平台,台面上固定有光滑坡道,坡道顶端局台面高也为h,坡道底端与台面相切。

小球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水平光滑的台面后与静止在台面上的小球B发生碰撞,并粘连在一起,共同沿台面滑行并从台面边缘飞出,落地点与飞出点的水平距离恰好为台高的一半。

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小球A刚滑至水平台面的速度VA

(2)A、B两球的质量之比ma:

mb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35题)(9分)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

现给A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的质量为A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35题)(10分)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

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

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

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i)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ii)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38

(2)题)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

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mC=2kg。

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

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

 

(2013高考广东理综第35题)如图18,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

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看作质点。

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

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P与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

v1和P的最终速度v2;

(2)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p。

 

(2012新课标)(9分)如图

,小球a、b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

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

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

忽略空气阻力,求

(i)

两球a、b的质量之比;

(ii)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2004广东)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

另一质量与B相同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

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后A、B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

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出发点P并停止。

块A和B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

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

,求A从P

出发时的初速度

 

(2005全国1)如图,质量为

的物体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

的物体

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都处于静止状态。

一条不

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

,另一端连一轻挂钩。

开始时

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

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现在挂钩上挂一

质量为

的物体

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

离开地面但不

继续上升。

若将

换成另一个质量为(

)的物体

,仍从上述

初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

刚离开地时

的速度大小

是多少?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2005广东)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

它们的间距s=2.88m。

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

C与A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

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

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

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2005江苏)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弹性小球用两根长均为L的轻绳连成一条直线而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给中间的小球B一个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与绳垂直.小球相互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轻绳不可伸长.求:

(1)当小球A、C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的速度.

(2)当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B的速度.

(3)运动过程中小球A的最大动能EKA和此时两根绳的夹角θ.

(4)当三个小球处在同一直线上时,绳中的拉力F的大小.

 

15、(2005天津)如图所示,质量

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C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B为

的小物块B(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

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N▪s的瞬时冲量

作用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动能EM为8.0J,小物块的动能为0.50J,

重力加速度取

,求

(1)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v0;

(2)木板的长度L。

 

(2007全国2)用放射源钋的

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

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

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

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

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

(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

表示,

等于

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

 

(2007广东)如图14所示,在同一竖直上,质量为2m的小球A静止在光滑斜面的

底部,斜面高度为H=2L。

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

离开斜面有,达到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球B刚好能摆到与悬点O同一高度,球A沿水平方向抛射落在水平面C上的P点,O点的投影O'与P的距离为L/2。

已知球B质量为m,悬绳长L,视两球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球B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2)球A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3)弹簧的弹性力对球A所做的功。

 

(2009年广东物理)19.如图19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l=1.0m。

物块A以速度v0=1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

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m/s。

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

,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5。

(设碰撞时间

很短,

取10m/s2)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2009年宁夏卷)36.

(2)两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

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双滑上劈B。

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2009年山东卷)24.如图所示,某货场而将质量为m1=100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中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1.8m。

地面上紧靠轨道次排放两声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m,质量均为m2=100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

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2)

(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货物滑上木板4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

1应满足的条件。

(3)若

1=0。

5,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

 

(2009年山东卷)38.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B=mc=2m,mA=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栓接)。

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0运动,C静止。

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

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

 

(2009年天津卷)10.如图所示,质量m1=0.3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m,现有质量m2=0.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2m/s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5,取g=10m/s2,求

(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

(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0不超过多少。

 

(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

、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

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v0、v0。

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

(不计水的阻力)

 

(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

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

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

重力加速度为g。

(i)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

(ii)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

 

(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

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和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

现A以初速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

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

使C与A、B分离。

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

求弹簧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