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818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docx

2《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修正版解析

 

《刑法总论》课程教学大纲

GeneralIntroductionofCriminalLaw

 

制定单位:

法学院

制定人:

钱小平

审核人:

编写时间:

2015年2月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0611047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本课程为法学专业学科基础课,3学分,54课时

(三)适用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包括法务会计和法务金融方向)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先修课程为法学导论、法理学、宪法学等,需要具备一定的公法基础。

二、课程简介

刑法学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两个部分。

刑法总论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刑法总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刑法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正当行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刑罚概述;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刑罚裁量制度;刑罚的执行;刑罚的消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基本熟悉刑法总则的立法规定,具备坚实的刑法学理论基础,并学会运用刑法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Criminallawcanbedividedintototwoparts,thegeneralintroductionpartandspecificprovisionpart.Thegeneralintroductionpartresearchesoncriminallaw,crime,criminalliabilityandpenalty.Itisoneofthemostimportantdisciplinesofbranchlawjurisprudence.Themaincontentsofthiscourseinclude:

thebasicprincipleofcriminallaw,thescopeofvalidityofcriminallaw,theconceptandconstitutiveelementsofcrime,theobjectandobjectiveaspectsofcrime,thesubjectandsubjectiveaspectsofcrime,reasonableact,thesuspendedsituationofintentionalcrime,jointcrime,theformofquantityofcrime,thegeneralintroductionofpenalty,thesystemandtypesofpenalty,thepenaltymeasurementregime,theexecutionofpenaltyandtheeliminationofpenalty.Throughthecourse,thestudentscanmasterthebasiccriminaltheoryandwellknowthelegislationaswellashavetheabilitytoanalyzeandsolverelevantproblemswiththecriminalknowledge.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

(1)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地掌握中国刑法中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基本原理,对两大法系的刑法原理发展也能有一定范围的了解;

(2)在对中国刑法基本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刑法总则的立法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立法规定所存在的问题也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3)使学生能对刑法原理及规定在案例分析中的运用规则较为熟悉,较为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师资团队

课程组长:

魏昌东,男,法学博士,副教授,changdongw@。

执行组长:

钱小平,男,法学博士,副教授,procedure_law@;

成员:

卢小毛,男,法学学士,副教授,lxm62623@;

施卫忠,男,法学硕士,副教授,swz@;

周蔚,女,法学硕士,副教授,sarah_101@。

五、教学资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刑法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扩充阅读资料包括:

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年版;

赵秉志主编:

《当代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版;

张明楷:

《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周光权,《刑法学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梁根林:

《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意]贝卡利亚:

《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

《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德]李斯特:

《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日]大谷实:

《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版;

[法]卡斯东·斯特法尼:

《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专题网站包括:

正义网、人民法院报网、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网、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网等等。

实践性教学资源:

目前校内有法学示范实验室,校外有固定的实践基地。

六、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

(1)授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关注学术及立法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司法考试需求,强调对重点内容的透彻掌握;(3)通过布置作业、课前检查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提高其复习及自学能力;(4)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作业布置、批改和案例讨论;(5)丰富教学资料内容,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课程资料;(6)协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采取听庭、专题研讨等方式将实践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教学;(7)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吸收或推荐具有研究潜质的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

七、学习要求

本课程学习要求包括:

(1)有必要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预习及复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依据;

(2)倡导课堂学习与自学紧密结合,课堂学习围绕核心要点,其他部分自学;(3)积极关注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查询和小组讨论;(4)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演讲环节,参与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依据;(5)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作业;(6)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外自主学习;(7)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八、考核方案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试(闭卷—上机考试),比例分别为40、10和50,其中,平时成绩来自于课后作业、课前抽查、课后阅读、课堂讨论、网上案例讨论、实践活动参与、考勤等情况。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表

周次

授课

次数

授课章节

主要授课内容

课时

作业、测验、实验及其他安排

1

第一章

刑法概述

刑法的概念、特征、性质;刑法的目的和功能;刑法的制定依据;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

布置课程论文一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0字,第14周之前提交)

1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概述;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

案例讨论

2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效力范围概述;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

2

案例讨论

作业

3

1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犯罪的一般概念及其阶级性;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3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的概念、特征;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具体要件、选择要件;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

2

4

1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概述;犯罪客体的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

5

1

第六章

犯罪的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研究客观方面的意义;危害行为。

2

案例讨论

作业

5

1

第六章

犯罪的客观方面

危害结果;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或手段。

2

6

第七章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概述;自然人犯罪主体。

2

7

第七章

犯罪主体

自然人犯罪主体;单位犯罪主体;犯罪的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2

7

1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2

案例讨论

作业

8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过失;无罪过事件;期待可能性理论;严格责任;犯罪的动机与目的。

2

9

1

第八章犯罪的主观方面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2

9

第九章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概述;正当防卫。

2

案例讨论

作业

10

1

第九章正当行为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点。

2

期中测验

11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2

案例讨论

11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2

12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罪数形态概述。

2

案例讨论

作业

13

1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

2

13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罪数的类型。

2

案例讨论

作业

14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第十四章刑罚概述

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根据、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

刑罚的概念、特征;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的区别;刑罚的功能、目的。

2

15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刑罚体系的概念、特点;主刑:

管制—概念、特点、刑期及执行;拘役—概念、特点、刑期及执行;有期徒刑—概念、特点、刑期及执行;无期徒刑—概念、特点、刑期及执行;死刑—概念、死刑的适用—死缓。

2

15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第十六章刑罚裁量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非刑罚的处理方法。

刑罚裁量概述、量刑的原则、量刑的情节(法定情节、酌定情节)、量刑情节的适用。

2

16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

累犯的概念、分类(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及其构成条件;累犯的刑事责任;自首的概念、种类(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及其成立条件;自首的认定及法律后果;立功的概念、认定及法律后果。

2

17

1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

数罪并罚的概念、原则、三种不同情况的数罪并罚及其适用。

2

17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

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

缓刑的概念、意义、种类(一般缓刑、战时缓刑)、适用条件、考察期及其考察。

刑罚执行的概念、原则;减刑的概念、条件、程序及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2

18

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十九章刑罚的消灭

假释的概念、条件及考验期;假释的程序、对假释期满的罪犯的处理。

刑罚的消灭概述、刑法消灭的事由;时效的概念、意义、种类、法律规定及计算;赦免的概念、种类、特点。

2

 

第三部分教学要点

刑法概说

【安排课时】6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刑法的渊源、性质,掌握刑法的机能、解释方法和基本原则,全面把握刑法的效力范围

【重点、难点】

1.刑法的解释方法

2.罪刑法定原则

3.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概说1

一、刑法的渊源

广义、狭义刑法的含义。

二、刑法的性质

三、刑法的机能

四、刑法的发展

五、刑法的体系结构

刑法体系的概念;刑法体系的结构。

六、刑法的解释

(一)解释的必要性

(二)解释的界限

(三)解释的类型

(四)解释的方法

【课后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刑法的机能?

2.如何把握刑法的体系?

3.试述刑法解释的方法。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高铭暄、赵秉志:

《中国刑法立法之演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赵秉志主编:

《当代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张明楷:

《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赵秉志主编:

《刑法解释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刑法概说2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二、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和内涵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及司法适用

(五)典型案例讨论

三、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概念和内涵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思想基础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概念和内涵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基础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内容

【课后复习思考题】

1.简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2.简述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李洁: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赵秉志主编:

《当代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张明楷:

《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聂立泽:

《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法概说3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

(二)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

属地原则

(三)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

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外国裁判效力原则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对时间效力的规定

刑法的生效;刑法的失效;刑法的溯及力。

(三)溯及力原则的具体应用

【课后复习思考题】

1.简论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

2.简述我国刑法溯及力所遵循的原则。

3.试述我国区际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原则。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张明楷:

《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赵秉志主编:

《当代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犯罪论

【安排课时】37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类型,把握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及犯罪主体的各项要素,明确犯罪阻却事由的类型及适用条件,学会辨明犯罪的停止形态,全面掌握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犯罪形式和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正确把握一罪和数罪的类型。

【重点、难点】

1.犯罪的概念

2.危害行为

3.故意

4.过失

5.犯罪未遂

6.犯罪中止

7.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

8.共同正犯

9.特殊的共同犯罪

10.一罪的类型

犯罪论1

一、犯罪的概念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三)犯罪的分类

二、犯罪构成的机能及其分类

三、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四、犯罪客体

五、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方式

正确理解危害行为(作为与不作为)的含义。

六、犯罪对象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和特点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

七、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三)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规定及其刑法意义

掌握危害结果的含义、种类及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规定及其刑法意义。

八、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

(二)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特点及其认定

(三)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明确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特点并能运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原理分析解决实际案件。

九、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注意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在刑法中的作用

【课后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犯罪概念中的“社会危害性”?

2.如何把握犯罪构成的结构层次?

3.如何理解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4.如何区分作为和不作为犯罪?

5.如何理解持有型犯罪?

6.如何理解危害结果?

7.如何判断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高铭暄主编:

《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马克昌主编:

《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肖中华:

《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张明楷:

《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5.黎宏:

《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犯罪论2

一、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二)犯罪主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

(一)刑事责任能力概念与内容

(二)与刑事责任能力相关的因素

1.年龄因素

2.精神因素

3.生理功能缺失与刑事责任能力

4.醉酒与刑事责任能力

三、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三)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理解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特征和处罚原则

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一)刑法中的身份

(二)身份的分类

(三)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课后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

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关系如何?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3.如何理解和把握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4.如何理解单位犯罪及其双罚制?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何秉松主编:

《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赵秉志:

《犯罪主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杜国强:

《身份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张明楷:

《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犯罪论3

一、犯罪的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内容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刑法意义

二、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故意的种类

1.直接故意

2.间接故意

三、犯罪过失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过失的种类

1.疏忽大意的过失

2.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认识错误

(一)认识错误的概念

(二)研究认识错误的刑法意义

(三)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四)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五、主观方面特殊问题

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一)犯罪的目的与动机的概念

(二)犯罪的目的与动机的联系和区别

【课后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故意中的“明知”?

2.如何理解间接故意中的“放任”?

3.如何理解犯罪过失中的“应当预见”?

4.如何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5.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是否有影响?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高铭暄主编:

《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马克昌主编:

《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赵秉志主编:

《当代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张明楷:

《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犯罪论4

一、正当行为概述概述

二、正当防卫的基本问题

(一)正当防卫的本质属性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三)防卫过当

三、紧急避险的基本问题

(一)紧急避险的本质属性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避险过当

四、其他正当行为

【课后复习思考题】

1.特殊正当防卫与普通正当防卫有哪些区别?

2.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3.如何理解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

4.如何理解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田宏杰:

《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2.陈兴良:

《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谢雄伟:

《紧急避险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犯罪论5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述

(一)停止形态的特征

(二)停止形态的类型

(三)故意犯罪过程与犯罪停止形态的关系

二、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三、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

(三)犯意表示的概念及其与犯罪预备的异同

(四)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及其理由

四、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类型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及其理由

五、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设立犯罪中止的意义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三)犯罪中止的种类

(四)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及其理由

【课后复习思考题】

1.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阶段的关系?

2.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3.如何理解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4.我国刑法对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有何不同?

根据何在?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赵秉志:

《犯罪未遂形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马克昌主编:

《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张明楷:

《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犯罪论6

一、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

(三)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掌握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明确共同故意的内容及其对认定共同犯罪的影响。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及意义

(二)共同犯罪形式的种类

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事先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

一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

(三)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形式

了解共同犯罪的形式及划分共同犯罪形式的意义;掌握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弄清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分类依据。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1.主犯的概念

2.主犯的种类

3.主犯的认定

4.主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则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1.从犯的概念

2.从犯的种类

3.从犯的认定

4.从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则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1.胁从犯的概念和特征

2.胁从犯的认定

3.胁从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则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教唆犯的概念

2.构成教唆犯的条件

3.教唆犯的认定

4.教唆犯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则。

正确地理解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的特征并加以准确划分。

【课后复习思考题】

1.简述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2.简述主犯和从犯的刑事责任。

3.试述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

4.试述教唆犯的基本理论。

【课后学习阅读资料】

1.阴建峰、周加海主编:

《共同犯罪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克昌主编:

《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赵秉志主编:

《当代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张明楷:

《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犯罪论7

一、罪数形态的概念和意义

二、一罪的类型

(一)实质的一罪

(二)法定的一罪

(三)处断的一罪

掌握罪数的类型及其与定罪的关系,弄清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的概念和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