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802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docx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

论职务犯罪审讯之势

【关键词】职务犯罪审讯;口供职务犯罪审讯是指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为查明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类案件的事实,搜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职务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审查的一项重要侦查活动。

“势”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表现出来的情况”。

本文所说的“职务犯罪审讯之势”实质上就是指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审讯时侦查人员借助各种行为、谋略、空间等条件给职务犯罪嫌疑人营造一种威严正义、迫使其尽快交代问题,坦白罪行的氛围。

众所周知,职务犯罪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突破是整个案件侦查的关键,也是案件侦查的难点。

基于此,如何运用好各种条件,把职务犯罪审讯的势造好、造足便成为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的重要环节,也成为案件顺利侦破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造势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了。

笔者以职务审讯中的人员、空间、谋略等为切入点,分别从“人员之势”、“空间之势”、“谋略之势”来对职务犯罪审讯之势进行具体阐述。

一、人员之势

(一)人员之势的涵义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人员之势,是以审讯人员为视角,通过审判人员自身的各种因素所给职务犯罪嫌疑人营造的一种强烈的气场,让其明白检察机关对其犯罪行为的揭露“势”在必行。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

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那么如何围绕《刑诉法》九十一条的规定的“人”来造足“审讯之势”,便大有文章可做

(二)人员之势——“势”不可挡

人员之势涵盖了审讯人员的年龄、性格、着装、人数、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因素。

这五个因素对职务犯罪的审讯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切因素中,人的因素才是最终重要的。

1.年龄

审讯人员的年龄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心理学上来讲,陌生人之间更容易接纳经历相似或者年龄偏大的交流者。

审讯中也是如此,一般来说,如果受审人员较为年轻的,审讯人员中则至少有一名年龄稍长为宜,这样利于受审人员从心理上接受审讯人员,从而为案件的突破奠定基础。

2.着装

着装在社交礼仪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们见面的第一直接感受就是从着装开始的,可以从着装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素质修养,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穿着规定。

审讯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第一次接触受审对象时,审讯人员的着装完全可以反应一种审讯的态度。

3.性格

孙子曰: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这是孙子关于心理战的论述,讲的是要善于利用心理战术,针对敌人的心理施加压力和攻击,从心理上战胜对方。

对于审讯工作而言,也是同理,讯问人员自身的性格特点也不同程度影响着审讯工作的进展,所以针对不同性格受审对象,审讯人员也要根据自己的性格进行相应的调整。

主要分为1.性格急躁的受审对象;2.性格外向活泼的受审对象;3.性格脆弱抑郁的受审对象;4.性格内向沉着的受审对象。

4.人数

我国刑诉法只规定:

“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的人数不得少于两人”,并没有规定上限,所以审讯人员的多少对于给审讯造势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好的因素。

(1)人多之势。

审讯人员众多时,给嫌疑人营造一个强大的审讯之势,表达检察机关对其审讯极端重视和“势”在必得的决心,让犯罪嫌疑人感到威慑和继续顽抗出路的渺茫。

(2)人少之势。

人少之势的优势在于可以塑造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氛围,拉近审讯人员与嫌疑人的距离,尽快建立信任感。

在审讯中经历过人多之势后马上转化为人少之势,人少之势的效果表现地相当明显。

5.领导

领导的身份、威望和年龄对审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领导选择关系案件全局性、关键性和心理性问题时出场,对于坚定办案人员信心,解决问题,震慑受审对象,达到预期目的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空间之势

人类生存的空间是由长、宽、高三种元素构成的三维空间,作为职务犯罪审讯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

审讯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讯活动空间的特殊性,因为“除非在特殊的条件下,犯罪嫌疑人都不会供认自己的罪行,期望在公开的场合下让他们认罪或坦白是不切实际的,除非审讯在保护隐私的条件下进行,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或令人感到困窘的事情”①。

(一)空间之势的涵义

职务犯罪审讯之势——空间之势,就是通过对审讯场所的大小、光线、桌椅摆放、审讯桌设置、色彩等各个可能影响到审讯的因素进行分析比对,营造严肃正义的审讯氛围,通过影响嫌疑人心理及情绪,以期达到突破嫌疑人,尽快查处职务犯罪的效果。

(二)空间之势——“势”在必行

社会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

人会屈服于环境压力,即使屈服会对其长期利益不利。

②嫌疑人更是不会例外,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社会交往空间内,随着其活动、通讯的不自由、心理会产生无助、孤单的感觉,审讯环境内空间因素的些微变动,也许就会对其产生诸多的影响。

1.审讯室的空间

一般来说,审讯室太大则显得空旷无物,这样不易让嫌疑人集中注意力回答问题,反而容易走神分心;而审讯室太小,则会显得狭窄局促给人制造莫名的紧张气氛,使审讯人员和嫌疑人从开始就处于对立状态,也不利于审讯工作的开展。

一般来说,审讯空间合理的大小应该在20平方米左右③,也有学者给出了三维空间参考数据:

长×宽×高为4.5米×4.5米×3米。

④这样的审讯空间大小相对适中,也便于审讯人员掌控审讯室。

2.审讯座椅⑤

嫌疑人所坐的审讯座椅应该使他无法触到任何控制器,诸如电灯开关或者温度调节器,以便加剧他所感到的不适,诱发他对审讯人员的依赖感。

为了对其营造压力更加巨大的审讯氛围,可以将审讯座椅设计没有靠背,可调节高度的座椅

3.距离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艾德?

t?

霍尔教授指出:

人与人交往互动的空间距离有四种,即:

密切区域,距离间隔在15cm-46cm之间。

个人区域,距离间隔在46cm-1.2m之间。

社交区域,距离间隔1.2m-3.6m之间。

公共区域,距离间隔超过3.6m。

以上是科学家关于距离的划分,那么在审讯中为了给嫌疑人造成压力,侦查人员可以强制侵入其“个人区域”,使受审和审讯双方的距离保持在46cm-1.2m之间,这样可以使嫌疑人的安全感下降,焦虑感上升,特别是审讯人员移至受审人员身后时;还有就是嫌疑人对“审讯者的信息……难于做到置之不理”,而且,在讲真话与继续撒谎之间做出选择,已经变得刻不容缓;还可以让嫌疑人无从及时调整心理,彻底摧毁其心理防线。

⑥事无常势,文中所说的各种与审讯有关的空间之“势”,也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之下的泛泛而谈,再加上笔者经验不足,难免有疏忽之处,但是只要能为职务犯罪案件的顺利侦破创造有利条件就是优“势”,就是所趋之“势”,也是文章的宗旨所在。

三、谋略之势

审讯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在这场战斗里审讯人员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彻底摧毁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以促使查处职务犯罪战役更加有效的推进。

孙子云:

“上兵伐谋,……”因此,审讯必须讲究策略。

在继职务犯罪审讯之势中的“人员之势”和“空间之势”后,“谋略之势”呼之欲出,如何运用谋略造势,逼迫嫌疑人及早交代问题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那么在侦查讯问中有哪些谋略可以用以为“势”呢?

笔者将逐一进行探讨。

(一)谋略之势的涵义

谋略之势,就是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侦查阶段,针对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制定的各种以突破嫌疑人,加快案件侦破为目的的各种策略。

可以归纳为“时间之势”、“张弛之势”、“虚实之势”“情感之势”“易地之势”“佯装之势”“技术之势”“瓦解之势”等。

(二)谋略之势——“势”在必得

侦查讯问谋略的内容根据具体犯罪嫌疑人的不同而不同,对某一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来说,侦查讯问谋略的内容是具体的。

这些谋略可能单一而用,也可能综合而用。

总而言之,一切为了案件侦破服务。

1.时间之势

审讯时间的运用是否得当,对审讯成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人类虽然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但是对于黑暗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慌和害怕。

在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利用晚上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嫌疑人的面前时,总是能给嫌疑人带来心理上的震撼:

看来问题已经败露了,要不然的话检察机关不会这么晚还来找我!

2.张弛之势

古人云: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审讯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一张一弛,审讯之道也”。

侦查讯问活动必须需要掌握一个合理的“张”“驰”之度的。

如果审讯气氛一直保持在一个“张”的节度上,会给嫌疑人一种绝望的感觉,甚至会产生:

反正说与不说都是这个样子,不如索性不力太说,顽抗到底的逆反心理,这样反倒不利于审讯活动的进行。

当审讯压大,陷入审讯僵局的时候,可以同嫌疑人进行“闲聊”,从而达到“弛”的效果。

“闲聊”可以让嫌疑人放松警惕,从先前的对抗状态转化为相对轻松的平和状态。

3.情感之势

实践表明,嫌疑人进入检察机关后,由于身份、地位、环境的变化和所要面对的结局,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感情绪,如畏罪、侥幸、对立、戒备、悲观等心理,这些情感情绪的出现,直接影响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

因此,侦查人员在审讯中必须弄清楚犯罪嫌疑人的情感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充分发挥情感的刺激和感化功能,设置特定的语言、行为和场景来进行情感感化,这就容易人员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心的动力和必然的趋向,顺着侦查人员的意图如实供述。

总而言之,所有的审讯之势都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要根据案件性质、线索和证据材料的掌握情况、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等情况制定审讯策略。

任何方法的使用都不是机械的,应该灵活而综合地使用。

只有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找出既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又符合中国的司法实际和文化特征,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公正的审讯策略与具体方法才是文章真正的意义所在。

注释:

①【苏】a.k?

多尔戈娃.少年犯罪社会心理学[m].徐世等,译.上海:

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

78.

②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对拘禁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做了深入研究。

他们模拟监狱的管理模式,将被试分为“警卫”和“囚犯”两组,原定实验时间为两个星期,但在六天后就因为“囚犯”所出现的严重的情绪困扰而停止。

在此期间,“囚犯”们普遍感到丧失了个人尊严、受到了“警卫”专横的控制以及对可以提供基本需要满足的“警卫”的依赖性,因而,出现了被动性、依赖性、自我否定、无助感和压抑等典型的拘禁反应。

③王峥.成功讯问一般要素构成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

(2):

53.

④王智睿.讯问环境论(上)[j].预审探索,1988(3):

6.

⑤文中所指的审讯座椅专指嫌疑人所坐的椅子。

⑥张成敏,警察言语交际学导论[m].北京:

群众出版社,2003版.参考文献:

[1]魏平雄,赵宝成,王顺安.犯罪学教程[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7.

[2]刘谋斌.论审讯环境技巧及其效应[j].政法学刊,2005,(10).

[3]巫勇群.“软审讯法”中心理效应的运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4]姚力.审讯气氛初探[j].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

(1).

[5]祝光红.对不同性格、心理特点的职务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方法[j].中国检察官,2012,

(2).

[6]陈海潮.反贪审讯技巧与策略探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2).

[7]马皑,宗会生.审讯方法及其心理学原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

(1).

[8]王伟峰.成功审讯的五个阶段[j].森林公安,2003,(4).

[9]杨艳.论侦查讯问的策略[j].森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

(2).

[10]许连南.贪污贿赂案件中侦查审讯谋略的运用[j].中国检察官,2007,(10).

[11]向令涛.审讯中的倾听[j].中国检察官,2007,(11).

[12]张昌文,刘艳.把握好侦查审讯现场的五个要点[j].人民检察,2009,(18).

[13]范刚,常范晖,吴文金.把握审讯节奏运用审讯策略提升12小时讯问能力[j].中国检察官,2011,(11).

[14]马李芬.审讯场所的选择与布景[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