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736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docx

小升初语文素材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人教部编版

必读中国成语故事(五)

既往不咎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

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

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

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较好呢?

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

“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

”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

“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

(原文是: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

不然,一旦话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就引用“既往不咎”表示过去做错了的事不再加以责备。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

  

  家喻户晓

  古代的一本名叫《烈女传》的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女子,人称梁姑,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跟她的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

  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干活去了,梁姑就在家独自照看着哥哥的一个儿子和她的两个孩子。

当她在屋外的庭院里洗衣服的时候,屋里突然着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将三个小孩子堵在屋子里,情况十分危急。

  梁姑奋不顾身地冲进屋子里,想先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但是因为屋子里浓烟滚滚,根本分不清哪个孩子是自己的小侄儿,所以等她把孩子抱出来一看,却发现得救的是自己的儿子。

这时候,火势越来越猛,再进去救孩子的话她自己都有生命危险。

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捶胸大哭,心里想:

这怎么得了啊!

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自己的孩子却得救了,这样一来,家家户户不都会知道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吗?

那么我以后将再也没有脸去面对我的哥哥和嫂嫂了啊!

不行,即使冲进去被烧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儿救出来!

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再一次冲进了已成火海的茅草屋,结果孩子没有被救出来,她自己也被烧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家喻户晓”来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意思。

喻,明白;晓,知道。

  

  箭在弦上

  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的军阀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

在河北的军阀袁绍手下,有一位掌管文书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陈琳。

当时另一个军阀曹操的势力增长很快,对袁绍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袁绍就决定讨伐曹操。

  有一天,袁绍把陈琳找来,让他写一篇声讨曹操的战斗檄(xí)文。

于是,陈琳就按照袁绍的意思起草了一篇名为《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

在这篇文章里,陈琳不但历数了曹操本人的各种罪状,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辱骂了一番。

  曹操经常犯头痛病。

这天,正犯病时,曹操看到了手下人送来的这篇檄文。

由于文章写得生动精彩,曹操竟然越看越兴奋,连头也不疼了。

虽然曹操对陈琳在文章中痛骂自己和自己的祖辈也非常气愤,但是他还是非常欣赏陈琳的才华,并为陈琳服务于袁绍感到惋惜。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陈琳归顺了曹操。

有一天,曹操问陈琳:

“当初你写檄文声讨我,只骂我一个人就行了,为什么连我的祖宗三代也骂呢?

”陈琳说:

“那时我在袁绍手下做事,他命令我写,我就写了。

这就好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曹操理解陈琳当时的处境,就没有责罚他,以后也再没有提起这件事。

  后来,人们就用“箭在弦上”来比喻形势十分紧迫,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

有时也与“不得不发”连用。

  

  江郎才尽

  南北朝的时候,河南考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文学家,名叫江淹。

江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江淹读书十分用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诗文,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重用,当上了大官。

然而,生活条件的优裕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读书,他也越来越脱离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时候,文章不但没有写得更好,而且越来越退步。

对此,人们有很多传说。

  有的说,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停靠在禅灵寺旁边的河里,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回过去借的一匹绸缎,江淹便从怀里拿出自己剩下的几尺绸缎还给了他。

从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

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

“我有一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

”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了郭璞。

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人们于是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江郎才尽”。

  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来比喻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领用完的意思。

江,江淹;郎,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才,才思,才情;尽,空,完。

  

  骄兵必败

  汉朝时,军队经常在周边地区和匈奴国的军队发生战争。

公元前68年,双方又发生了一次战争,汉军占领了车师国,匈奴于是派骑兵袭击车师国。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的皇帝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在群臣中有两种意见:

将军赵充国主张攻打匈奴国,使他们不再骚扰车师国;而宰相魏相则不以为然,他对汉宣帝说:

“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车师国再去攻打匈奴呢?

况且我们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

官吏需要治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在增多。

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顿朝政,治理官吏,这才是大事。

”接着,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后果:

“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

因为如果仗着国家强大、人民众多而出兵攻打别人,炫耀武力,这样的军队就是骄横的军队,而骄横的军队一定会灭亡的。

(原文是: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我们汉朝的军队应该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军队,而不是骄横的军队啊!

”汉宣帝认为魏丞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出兵去攻打匈奴。

  后来,人们便用“骄兵必败”来比喻自负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会打败仗。

骄,骄横;兵,军队。

 

 骄奢淫逸

  春秋时代,卫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完,另一个小儿子名叫州吁。

卫庄公非常宠爱州吁,因此州吁非常任性,生活放荡,只知道贪图享受、吃喝玩乐,到处惹是生非,专横霸道。

但是卫庄公却任由他的宝贝儿子乱来,并不管教。

  卫庄公的大臣石碏(què)担心州吁这样下去,长大以后不仅不会有所作为,而且对卫国的生死存亡也会产生很严重的消极影响。

于是石碏便劝卫庄公说:

“爱孩子,就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一定要让孩子走上正路。

而骄横、奢侈、荒淫、安逸,就意味着要走上邪路了。

(原文是:

‘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可是卫庄公根本不听石碏的劝告,仍旧加倍地溺爱州吁。

  卫庄公死后,太子完继承了王位,史称卫桓公。

然而卫桓公没有当上几天国君,州吁就把哥哥卫桓公杀死而自立为国君。

卫国的大臣和人民对杀害国君的残暴行为非常愤怒,都认为州吁是一个毫无仁义道德的坏蛋。

于是,大臣石碏暗地里联合陈国的国君把州吁给杀掉了。

  后来,人们引用“骄奢淫逸”作为成语,来形容放纵奢侈、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

 

  狡兔三窟

  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名叫冯谖(xuān)。

有一次,孟尝君让冯谖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债。

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

“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你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邑后就和债民们说:

“孟尝君不要你们还债了。

”说完,冯谖当众把账单全部烧掉了,薛邑百姓为此非常感激孟尝君。

冯谖回去,孟尝君问道: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给我买什么东西了吗?

”冯谖说:

“我觉得你家什么都有,所以就自作主张给你把‘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之职,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邑。

薛邑的男女老幼都去迎接他,孟尝君这时才体会到冯谖为他买“义”的意义。

可是冯谖却对他说: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原文是‘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

如今你才有一个洞,还不能放宽心啊。

让我再替你开两个洞吧。

”接着,冯谖到了魏国,对魏王说:

“孟尝君这个人非常能干,凡是接待他的诸侯,都能富国强兵。

”魏王相信了,便把丞相的职务留给孟尝君。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用更隆重的礼节去请孟尝君再回去做宰相。

冯谖这个时候才说:

“现在三个洞都修好了,你可以放心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了。

  后来,人们用“狡兔三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避免灾祸。

现在多用于贬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

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

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

刘基气愤地责问道:

“你为什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说:

“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就靠这个过日子。

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生不满意。

你可知道,当今世上欺骗人的多着呢!

你不想想,那些腰间佩着兵符好像是保卫国家的武将,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打仗本领吗?

那些头戴乌纱帽、神气十足的人,难道真是治国的人才吗?

其实他们也没多大本领。

人民的疾苦,他们根本就不管;官吏们胡作非为,他们也不制止。

他们只顾自己吃饱了肚子,耗费国家的粮食和钱财,却不知道羞耻。

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没有。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

回到家里后,他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

  后来,人们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为成语,比喻外表虽然很华丽,可是里面却已经一团糟了。

  

  井底之蛙

  有一只长期在井底生活的青蛙,有一天,它抬头看天的时候恰巧碰见一个路过井边的海鳖朋友。

于是这只青蛙便得意地夸耀说:

“朋友你好,我生活在这里快乐极了!

出去时,我可以任意跳到井的栏杆上去;进来时,我就在洞里休息;我到水里时,水就挨着我的腋下,托着我的下巴;踩进泥泞里,泥就淹没了双脚。

环视一下我周围的蝌蚪和螃蟹,都比不上我啊。

况且我独占一个坑的水,这简直好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看呢?

  海鳖想进去看看,可是井太小,它左脚还没进去,右脚就被卡住了,于是只好慢慢地退回来。

它对井蛙说:

“我住的那个海啊,千里都不能形容它的大。

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都发生水灾,但是海水却没有因此而增加;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都发生旱灾,而海水也没有因此而减少。

我们那个海啊,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雨量的多少有所增减。

这就是我们住在大海最大的快乐了。

  这只青蛙听了海鳖的一番话后,十分惊讶,才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有多么狭小,非常惭愧。

  这本是一个寓言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井底之蛙”,用来比喻见识短浅又盲目自大的人;也指那些看问题很片面、知识粗浅、眼界狭小的人。

  

  九牛一毛

  汉武帝时期,大将李陵率领军队去阻击匈奴的入侵。

刚开始的时候,士气十分旺盛,汉武帝听说以后心里很高兴,许多大臣也都纷纷称赞皇上英明、善于用人。

过了一段时间,又传来了李陵战败投降的消息,汉武帝非常生气,原来那些说好话的大臣又连忙大骂李陵不忠。

  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吭,当汉武帝问他的意见时,他便说:

“李陵只有五千人的军队,被匈奴八万人的军队围困,而另一位将军李广利又不派兵援救,李陵他们打了十几天仗,杀死杀伤敌人一万多,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最后粮食没了,箭也射完了,受伤才被俘虏的。

我相信李陵是忠于汉朝的,他不会真心投降于匈奴。

”由于李广利是皇帝的亲戚,所以司马迁的话让汉武帝非常生气,便把司马迁逮捕入狱,并下令对司马迁施以重刑。

  司马迁受到的这种刑罚,让他既痛苦又愤怒,有时他恨不得一死了之。

但是转念一想,他这样死去,毫无意义和价值。

他在给好朋友任安的信中写道:

“像我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而且会惹人耻笑。

”于是,他决心勇敢地活下去。

最终,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成语“九牛一毛”由“九牛亡一毛”省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举足轻重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建立了东汉政权,但全国尚未统一。

当时,蜀地的公孙述也想称王称帝,争夺天下。

这个时候,有一个实力派人物叫窦(dòu)融。

王莽当权的时候,他当上了伏波将军。

王莽失败以后,他归附了淮阴王刘玄,不但做了张掖(yè)都尉,还被刘玄的部属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

  拥有河西五郡的大将军窦融看到刘秀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有意顺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讨,决定派使者带着书信和礼物前往洛阳。

刘秀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隆重接待了使者,并给窦融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说:

“蜀地有公孙述,现蜀汉相攻,你的地位极为重要,一抬脚就会影响两端的轻重,无论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决定一方的成败。

(原文是:

‘举足左右,便分轻重。

’)”从此,窦融十分忠心地跟随着刘秀,很快被升为大司马。

刘秀得到窦融的支持,实力大增,终于消灭了公孙述和其他政敌﹐统一了天下。

  后来,人们把“举足左右,便分轻重”简缩成“举足轻重”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处于关键地位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整个局面。

  

  卷土重来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为了争皇帝的宝座,进行了多年的激烈战争。

最后刘邦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公元前202年,垓(ɡāi)下一战大败项羽,项羽率领八百名骑兵深夜突围,向南方逃去。

逃到乌江时项羽的部下只剩下二十八个人,而刘邦的追兵则有几千人之多。

这时,乌江亭长撑着一只船过来,对项羽说:

“江东虽然小,但是也有一千里土地,几十万的人民,您仍然可以在那里称王,赶快渡江吧!

”项羽苦笑着说:

“天要让我灭亡,我渡过江去还有什么意思?

况且当初和我一起渡江西进的八千多江东子弟,如今没有一个活着。

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同情我,继续拥戴我为王,可是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

”说完,项羽就拔剑自杀了。

  到了唐朝,有一个著名诗人杜牧,想起项羽的英勇和失败,非常感慨,便在乌江亭上写了《题乌江亭》这首诗:

  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说,如果项羽当时不自杀身亡,而是渡过江去积聚力量再回来与刘邦较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后来,人们用“卷土重来”比喻遭受失败和挫折之后,又重新再来。

卷土,扬起尘土。

  

  开诚布公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

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

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

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

他对身边的人说:

“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

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

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

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

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开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他命文臣李昉等人编纂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

宋太宗却回答说:

“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意思是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况且我并不觉得疲劳。

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繁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能得心应手。

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地阅读《论语》,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益处,有收获。

卷,书卷。

  

  开门揖盗

  东汉末年,江东地区是孙策的势力范围。

吴郡太守许贡见孙策在江东的势力不断扩大,便写信给汉献帝,请求将孙策调走,以免后患。

不料送信人被孙策的士兵抓获,孙策得知许贡有叛逆之心,一怒之下便绞死了许贡。

  许贡有三个门客,决心为许贡报仇。

有一天,这三个门客趁孙策在丹徒西山行猎的时候,埋伏在隐蔽的地方突然向孙策发动了攻击。

孙策躲闪不及,脸上中了一箭,伤势很重。

回府没几天,孙策便箭伤发作,医治无效而死。

孙策临死前将代表权力的印绶留给了弟弟孙权,要他励精图治,把江东治理好。

  孙策死后,孙权十分伤心,一直沉浸在兄长去世的悲痛之中。

孙权手下有一个谋士张昭,劝他说:

“现今奸邪作乱,豺狼当道,如果只顾悲伤,而不去考虑天下大事,这就好像开着门请强盗进来一样(原文是:

‘开门揖盗’),岂不自招祸患?

希望主公以国事为重,这样才能不辜负您兄长的嘱托啊!

  听了张昭的劝说,孙权止住悲伤,很快便振作起来。

张昭请孙权换上衣服,扶他上马视察军队。

东吴从此有了新主,人心逐渐稳定下来。

过了几年,吴与蜀、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成为一方霸主。

  后来人们就用“开门揖盗”来表示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揖,拱手作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