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docx
《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迫切需要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以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相一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任务。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增加了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因子,可以更好地表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完善了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有利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努力消除公众主观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二、分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我国不同地区的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差异较大,新增指标监测需要开展仪器设备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为确保各地有仪器、有人员、有资金,做到测得出、测得准、说得清,确保按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分期实施新标准的时间要求
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二)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上述规定的时间要求之前实施新标准。
(三)经济技术基础较好且复合型大气污染比较突出的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做到率先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率先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感受相一致,率先争取早日和国际接轨。
三、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高、区域性大气复合型污染严重。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开展监测和公布数据只是解决大气环境问题的第一步,必须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采取切实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近期,环保部门应积极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科学研究,制定达标规划。
在抓紧开展监测与信息发布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尽快开展达标减排相关科研,摸清规律,明确排放清单和控制对策,针对空气质量改善途径和阶段目标以及相应的控制工程技术进行科学、系统、深入地研究,探索建立辖区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逐步形成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
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要制定达标规划报上级部门批准实施。
(二)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及产品出口。
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建设。
(三)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火电、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
(四)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采取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经济调节手段,加快推进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进度同步,提升车用燃油清洁化水平。
全面落实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重点地区提前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
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在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管,全面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
(五)建立健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
地级以上城市环保部门要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开展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日报和实时报工作,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引导当地居民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预警应急预案、构建区域应急体系,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实行重点排放源限产限排、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应急措施,向公众提出防护措施建议。
各地应尽快做好实施新标准的相关准备工作,按期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及时报告我部。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
环保 标准 环境空气 实施 通知
抄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质检总局、电监会、能源局办公厅(室)。
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
为落实《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3】11号)要求,统一认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按照我部确定的实施新标准的“三步走”方案,第一阶段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增指标(PM2.5、CO、O3等)监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做到“三个率先”,即率先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率先争取早日和国际接轨,率先使监测结果和人民群众感受相一致。
二、实施范围
第一阶段(2012年)实施范围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详见附表)。
三、监测点位
《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3】42号)中确定的上述城市所有国家网监测点位(详见附表)。
四、检测项目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等6项监测指标。
五、设备选型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第一阶段PM2.5自动监测仪器的技术指标可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PM2.5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指标与要求》(试行)。
SO2、NO2、PM10、O3和CO等自动监测设备应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适用性测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
绩效考核与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课程主要向学生讲解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实务。
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是事关企业发展和竞争、利益分配、企业激励机制的关键管理行为,因此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核心模块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的主干课程之一。
2.任务:
课程教学任务是让掌握绩效管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行为,掌握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绩效考核方法以及在企业的具体应用。
课程通过提供典型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企业绩效管理实战情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并能够解决现实中企业绩效管理方面问题,提升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內容
第一章绩效与绩效考核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绩效、绩效考核的概念
2.了解绩效的性质、绩效考核的目的
3.熟悉影响绩效的因素
4.理解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
1.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2.绩效考核的内涵及实施
3.绩效考核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1.绩效考核的概念
2.绩效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3.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项目】
设计绩效考核专员的绩效考核方案
第二章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发展演变的过程
2.比较借鉴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理念方法
3.系统思考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时代进程
【本章主要内容】
1.绩效管理思想的演进
2.绩效考核与管理管理的区别
3.绩效管理的租用
【本章重点难点】
1.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2.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
3.绩效管理的作用
4.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意义
【实践项目】
1.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
2.基层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撰写
第三章绩效管理系统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构成
2.了解绩效管理制度内涵及其内容
3.了解绩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4.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本章主要内容】
1.绩效管理流程
2.绩效管理制度
3.绩效管理人员分工
【本章重点难点】
1.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
2.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
【实践项目】
1.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
2.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的制定
第四章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构建
【本章教学目标】
1.绩效计划的含义
2.如何制定绩效计划
3.如何设定绩效目标
4.绩效评估指标的分类
5.绩效指标确定的过程及其方法
6.绩效评估指标量化的方法
7.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的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
1.绩效计划
2.绩效计划制定的流程
3.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章重点难点】
1.绩效计划的制定
2.绩效目标的设定
3.绩效指标确定的过程
4.评估指标量化的方法
【实践项目】
实训项目:
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指标量表设计
实训项目:
从绩效指标判定岗位
第五章绩效信息收集与绩效沟通
【本章教学目标】
1.绩效沟通的含义
2.绩效沟通的原则
3.绩效沟通的必要性
4.熟悉绩效管理沟通体系的4个环节
5.理解绩效管理沟通机制的运作方式
6.掌握一些常用的管理沟通技巧
【本章主要内容】
1.绩效管理沟通定义
2.绩效管理沟通内容
3.绩效管理沟通机制
4.绩效沟通的误区
5.绩效信息的收集
【本章重点难点】
1.绩效沟通的内容
2.绩效沟通的误区
3.绩效沟通的机制
【实践项目】
1.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人力资源工作者访谈
2.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季度绩效沟通反馈表的设计
第六章绩效评估
【本章教学目标】
1.绩效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绩效评估的内容和形式
3.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
4.绩效评估的过程和实施步骤
5.绩效评估的常见误区
【本章主要内容】
1.绩效评估的内容
2.绩效评估的过程
3.绩效评估规划
4.绩效改进计划
【本章重点难点】
1.绩效评估的内容
2.绩效评估的过程
3.绩效改进的计划
【实践项目】
实训项目名称:
制定一个绩效评估的改进计划
第七章绩效反馈
【本章教学目标】
1.控制理论、信息论与绩效反馈的关系。
2.绩效反馈的基本内涵和内容
3.如何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有效反馈
4.绩效反馈面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本章主要内容】
1.绩效反馈概述
2.绩效考核结果反馈
3.绩效反馈面谈
【本章重点难点】
1.绩效反馈
2.绩效反馈面谈
【实践项目】
1.实训项目名称:
绩效反馈面谈肢体语言解读
2.实训项目名称:
设计一张绩效反馈面谈表
第八章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重要性
2.掌握基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薪酬设计
3.如何将考核结果应用到员工的晋升与培训中
4.正确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5.绩效考核结果在薪酬中的应用
6.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成长规划。
【本章主要内容】
1.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改进
2.绩效考核结果与人事调整
3.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培训
4.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
5.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成长
【本章重点难点】
1.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改进
2.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培训
3.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
4.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成长
【实践项目】
1.实训项目名称:
找一个案例,说明绩效改进的方法
2.实训项目名称:
销售人员绩效改进计划设计
第九章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关键事件法
2.量表法
3.360度考核法
【本章主要内容】
1.关键事件考核法
2.量表法
3.比较法
4.360度考核法
【本章重点难点】
1.关键事件法
2.360度考核法
【实践项目】
1.实训项目名称:
绩效考核结果与等级划分
2.实训项目名称:
关键事件法训练
第十章现代的绩效考核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现代绩效考核方法的特点
2.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定义,设计方法与注意事项。
3.目标管理法的定义,实施步骤与优缺点
4.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与实施步骤
【本章主要内容】
1.KPI
2.MBO
3.BSC
【本章重点难点】
1.KPI
2.BSC
【实践项目】
1.实训名称:
绩效考核指标选取设计
2.实训名称:
BSC考核设计
六、实施安排
城市监测站点总体组织实施工作,包括其仪器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和信息发布等由各省(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制定相应技术要求,并进行技术指导。
区域监测站点的实施工作,包括仪器招标、采购、安装和调试由各省(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站点点位的选择由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按照相应技术规范进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制定相应技术要求,并进行技术指导。
七、时间安排
2012年10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城市所有国家网监测点位要完成设备安装并开展试运行;
2012年12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城市要按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提前实施。
八、空气质量评价
2012年,第一阶段实施地区新增指标不参与空气质量年度评价,采用SO2、NO2和PM10等3项指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进行评价。
2013年,第一阶段实施地区采用SO2、NO2、PM10、PM2.5、O3和CO等6项指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进行评价,城市(区域)间空气质量比较平价采用SO2、NO2和PM10等3项指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
“十二五”期间,省级和国家级环境空气质量五年整体评价继续采用SO2、NO2和PM10等3项指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分别进行评价。
九、信息发布
发布内容:
发布各点位SO2、NO2、PM10、PM2.5、O3和CO等6项监测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AQI指数以及该监测点位的代表区域。
发布主体:
第一阶段实施地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环境监测机构。
发布方式: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政府网站、环境监测机构网站、电视、广播等。
十、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城市要加强空气质量检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以及最新的相关规范要求操作和运行,加强PM2.5等自动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关于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附表:
新标准第一阶段实施范围及其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量
省份
所在城市
点位数量
省份
所在城市
点位数量
北京
北京
12
浙江
嘉兴
3
天津
天津
15
绍兴
3
上海
上海
10
舟山
3
重庆
重庆
17
温州
4
河北
石家庄
8
金华
3
唐山
6
衢州
3
秦皇岛
5
台州
3
邯郸
4
丽水
3
保定
6
安徽
合肥
10
承德
5
福建
福州
6
沧州
3
厦门
4
衡水
3
江西
南昌
9
邢台
4
山东
济南
8
张家口
5
青岛
9
廊坊
4
河南
郑州
9
山西
太原
9
湖北
武汉
10
内蒙古
呼和浩特
8
湖南
长沙
10
辽宁
沈阳
11
广东
广州
11
大连
10
深圳
11
吉林
长春
10
珠海
4
黑龙江
哈尔滨
12
佛山
8
江苏
南京
9
江门
4
苏州
8
东莞
5
无锡
8
中山
4
常州
6
惠州
5
扬州
4
肇庆
4
镇江
4
广西
南宁
8
南通
5
海南
海口
5
泰州
4
四川
成都
8
江苏
徐州
7
贵州
贵阳
10
连云港
4
云南
昆明
7
淮安
5
西藏
拉萨
6
盐城
4
陕西
西安
15
宿迁
4
甘肃
兰州
5
浙江
杭州
11
青海
西宁
4
宁波
8
宁夏
银川
6
湖州
3
新疆
乌鲁木齐
7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由来、客户关系管理过程、CRM系统的主要应用,培养学生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和研究、开发、实施CRM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
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公共关系、电子商务;后续课程有:
商务数据分析、销售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依据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对客户关系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梳理,将学科型课程体系转化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将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任务、实训”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细节。
以实际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为引领,以企业经营活动中客户关系管理为主线,内容突出对客户关系管理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其中校内学习的基本思路是: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成给出的工作项目,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内容、实施过程学习、汇总学习成果、总结经验教训等。
校外实习的基本思路是:
学生在结束一年半课上教学和校内模拟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顶岗实习。
其目的是通过客户识别、客户信息管理、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流失分析、客户关系数据挖掘和客户关系保持等的实地实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管理原则、操作流程;尤其要掌握客户关系管理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适用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需要。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内涵等基本知识;
(2)掌握客户生命周期、客户价值的含义、客户分类,了解大客户的特征;
(3)掌握客户识别与开发的步骤和方法;
(4)掌握客户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
(5)了解客户满意、客户忠诚的含义,掌握让客户满意及培育忠诚客户的方法;
(6)了解分析客户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7)了解客户保持的含义、客户流失的原因;
(8)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有选择地建立客户关系;
(2)掌握什么样的客户是“好客户”;
(3)理解目标客户选择的指导思想;
(4)掌握怎样建立客户关系的技巧;
(5)掌握客户满意度培养与测评的技巧;
(6)掌握客户忠诚度培养与测评的技巧;
(7)掌握怎样保持客户关系的技巧;
(8)掌握客户关系挽救的技巧。
3.素质目标
(1)树立客户关管理岗位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客户关系管理意识;
(2)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3)培养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
(4)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精研业务、认真工作的习惯;
(5)养成社会化媒体互动沟通能力,形成通过社会化媒体传播品牌和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积累相应的客户关系资源;
(6)养成客户关系管理创新思维。
4.课程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坦诚、客户关爱意识、诚实守信的品质;
(2)培养学生大国工匠型职业修养,增强其大国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创新进取的超越意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四、课程内容安排与要求
1.课程内容安排
序号
任务名称
参考学时
1
客户关系管理入门
5
2
客户关系管理准备
6
3
客户识别与开发
4
4
客户信息管理
7
5
客户分级管理
7
6
客户沟通管理
6
7
客户满意度管理
5
8
客户忠诚度管理
5
9
客户流失管理
5
10
客户关系管理应用
4
2.课程内容要求
任务1
客户关系管理入门
学时
5
学习目标
掌握能认知客户的概念、认知客户关系的内容、认识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体会生活中的客户关系、说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有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客户关系基础认知;
(2)客户关系管理认知;
(3)客户关系管理理念认知。
在引导教学法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1)教学课件、配套视频教学资料、实训设计
(2)学生用可上网电脑(1台/4人)
(1)前续课程知识
(2)客户关系基础
(3)网络应用知识
能根据教学法要求设计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情景;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能够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任务2
客户关系管理准备
学时
6
学习目标
认知客户生命周期的概念、客户价值的概念、认识客户细分的工作;体会身边中的客户生命周期、说明客户价值的意义、能够对客户细分活动有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客户生命周期认知;
(2)客户价值认知;
(3)客户细分认知。
课前阅读导入,在引导教学法下实施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1)教学课件、视频教学资料、实训设计
(2)学生用可上网电脑(1台/4人)
(1)前续课程知识
(2)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解
(3)细分理论的理解
能根据教学法要求设计客户价值、细分教学情景;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能够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合理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任务3
客户开发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