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586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docx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

联合基因企业样本(第三稿)

封面

联合基因世界基因生物产业的领跑者

扉页

探索奥秘启迪生命

联合基因,为了人类健康产业而勇往直前……

(董事长)致辞

(公司简介)璀璨事业,辉映未来

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联合基因开始了在基因生物领域科研创新、科技为民的征程。

十年漫漫求索,十载不辍耕耘,放眼望去,今天的联合基因整体实力已是卓然不凡;人才济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销售网络不断扩张,品牌建设成就斐然。

凭借傲视同济的卓越实力,以及深入人心的美好形象,联合基因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基因产业的领导者。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于1997年11月发源于复旦大学,由毛裕民教授、谢毅教授带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师发起组建。

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由100万起步,到2006年底,已经形成资产超过20亿,拥有20多家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的基因技术企业集团。

经过不懈的努力,联合基因科技集团聚积了一批国内第一流的科研人才,从事人类功能基因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基因芯片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筛选技术开发和应用。

每一天,联合基因的价值都在提升;每一天,联合基因也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进步。

我们的每一次创新、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在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为全世界人类提供优质的服务及产品。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于1997年11月发源于复旦大学,由毛裕民教授、谢毅教授带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批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发起组建。

由100万起步,到2005年底,已经形成资产超过15亿,拥有20多家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的基因技术企业集团。

公司于1997年开始大规模人类功能基因cDNA的克隆和测序,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大规模人类基因数据库,包含有全长人类基因8000多条;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基因芯片技术平台之一,并成功开发载有18万个unigene的芯片产品;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基因检测技术和服务体系,并开展了大规模健康基因检测服务。

八年来,联合基因集团科研投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并聚积了一批国内第一流的科研人才,从事人类功能基因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基因芯片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筛选技术开发和应用。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设备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目前,集团的产业涉及基因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生物制药、基因检测及个人健康管理、科技园区开发和房地产、计算机及软件、教育培训、金融资本管理等多个产业领域。

联合基因集团始终坚持“解码生命,造福人类”的宗旨,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努力创造一流的成果。

联合基因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并愿意与所有合作伙伴共享生物经济时代的荣耀和财富。

(生产基地)坚实基础,承托辉煌事业

联合基因集团总部迁入新落成的“复旦科技园大厦”,在中国溱湖建立了2000亩的健康产业园区,并逐步将生产、销售基地建立园区内,同时将投入1亿元人民币建立占地200亩的口服胰岛素生产基地,联合基因生产基地以其充沛的生产能力,为联合基因宏伟的事业体系提供着切实的产品保障,有力地承托起联合基因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辉煌事业。

(设施设备)国际领先装备,严谨生产管理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汇萃了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工艺、技术与严密的管理,精益求精至每个细节,为基因生物产业研发、创新奠定了基石。

装备国际先进的研发装备,搭建了一个强大的科研平台,同时,也装备了国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成就了联合基因高效的生产能力。

科研设备

2台MegaBace1000全自动DNA测序仪

5台ABI-Prism377全自动DNA测序仪

Macroarray基因芯片点样仪

Scanner基因芯片扫描仪

基因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分析系统:

1台SunE5500服务器,A5000硬盘阵列

2台SunE450服务器

1台DellPowerEdge4200服务器

3comCoreBuilder3500交换机

若干台3comSuperStack3300Swichhub

 

(六大技术)卓越技术,矢志创新

永无止境的技术创新、用最优秀的产品向客户致意和回报、跟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发展长期的合作关系。

作为全球领先的基因检测研究与应用方案优势企业,联合基因是无可置疑的中国基因产业奠基者,联合基因的科学家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新研发的克隆技术、基因解码技术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联合基因在自身拥有雄厚研发实力的基础上,先后与国内外优秀的机构和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创立了国际领先的六大技术平台,推动了世界基因生物产业的发展。

六大技术平台

微矩阵基因芯片分析平台(MicroarrayGenechipPlatform)

联合基因集团是国内第一家推出微矩阵基因芯片分析平台的生物技术企业,1999年9月中国第一块以玻璃为载体的基因芯片在联合基因集团诞生,2001年以来先后有四项技术成果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基因芯片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Biodoorchip4000基因芯片(微矩阵)”获上海市新产品一等奖,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曾专题报道过联合基因的这项成果。

该平台通过对基因表达的研究,特别是对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推断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基因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联合基因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基因芯片技术,如高质量mRNA抽提、荧光标记与标记效率检测、微距阵点样及固定等一系列成熟的技术,测定基因表达谱、基因分型CGH、甲基化等;可用于大规模的基因功能研究、寻找和筛选组织特异性新基因特别是肿瘤等疾病相关新基因,同时可进行天然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商品检测和健康检测等。

该技术平台是联合基因集团开展基因检测服务的重要技术平台之一。

贝克曼SNP基因分型高通量流式检测平台(BECKMANSNPStreamHigh-throughputGenotypingPlatform)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是国内第一家使用有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SNPstrea分型系统并建立合作检测示范中心。

该技术是基于多重PCR和专利的单碱基引物延伸的高效SNP分型系统,准确率超过99%。

特点:

准确——采用贝克曼独家专利的单碱基引物延伸SNP(SNP-it)检测技术,准确率高达99%,通过集成的综合软件使质控和数据统计一体化,全程100%质量控制;

快速——灵活的多路线技术与先进的自动化操作保证每天可以处理4,600-3,000,000个基因型,大大加快了检测的速度;

高转化率——科研工作者常常发现,约有50%的基因或者序列并不适合基于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而我们转化率高达85%,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超低样本量——每个基因型检测仅需0.04ng的DNA。

许多研究者存有多年的、背景资料详实的石蜡包埋块样本,我们也只需薄薄两片,这就是我们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应用:

超高通量的SNP分型系统的主要应用于疾病易感性SNP筛选、复杂疾病及复杂性状基因的定位研究、群体遗传学研究和遗传多态性分析、药物遗传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法医鉴定和个体识别、SNP图谱的验证等。

可同时进行10到数百个SNPs位点检测和48到数千个DNA样本检测,检材可以是血液、组织、细胞培养、口腔黏膜拭子等更多。

 

ILLUMINA激光共聚焦光纤微珠超高通量基因分析平台(ILLUMINAUltra-highThroughputConfocalFiber-OpticBeadArrayPlatform)

激光共聚焦纤微珠芯片技术平台(BeadArrayillumine)是联合基因国内首家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基因芯片平台,其最大优势在于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及信息含量。

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对人的全基因SNP位点进行扫描分析的技术之一。

HapMap项目(人类单体型计划):

这种通过光纤微珠制作的微珠芯片技术是HapMap(人类单体型计划)项目的主要平台,HapMap一期数据的70%都出自于illumina平台。

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计划,HapMap更侧重于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旨在建立一个为全球人民服务的人类健康、疾病以及对药物和环境因子的个体反应差异相关的基因公用数据库。

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其中10%的工作,而这些工作95%是在光纤微珠芯片平台上完成的。

除了对HapMap的贡献外,在SNP研究领域,光纤微珠芯片被大量用于各个实验室各自的课题研究:

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各种免疫性疾病等复杂疾病的研究,进行药物遗传学研究以及病禽畜的育种等。

光纤微珠芯片的另一大应用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即基因表达研究,通过对人或小鼠、大鼠等模式生物的基因表达研究深入认识疾病,进行药物筛选等等。

illumina激光共聚焦微珠芯片作为目前最前沿的芯片技术,利用独特的微珠阵列BeadArray™技术生产的芯片,具有高密度、高重复性、高灵敏度、低上样量和定制灵活等特点,克服了许多传统芯片的技术瓶颈。

 

短片段重复(STR)序列分析平台(ShortTandemRepeat(STR)GeneAnalysisPlatform)

在人的基因组的某些高可变区域中存在许多首尾相接的可变数目的串联重复(varialnumbertandemrepeat,VNTR)顺序,20世纪80年后期VNTR开始被用作遗传标志,主要是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遗传标志,它具有等位片段数目多、分布广和均匀、突变率低、高度多态性、高信息含量、高杂合度等特点。

STR的检测主要是利用PCR及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通过电泳,将不同长度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分离并检测,其检测方便、快捷,尤其随着STR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激光荧光自动检测、DNA芯片等)的飞速发展,使检测更加自动化、高通量、高准确性。

其应用领域也随之日益扩展,广泛应用于连锁分析、基因作图、基因诊断、器官移植、人类学及群体遗传学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等,并成为当前在疾病基因定位研究中应用最多的遗传标志系统。

生物信息分析平台(Bio-informaticsAnalysisPlatform)

该平台对完成的基因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测,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对这一类基因分析的不足,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对可能有疑问的数据提交其他技术平台复检。

并用第一手的检测数据建立中国人的SNP基因数据库。

我们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是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并通过验收的技术平台。

联合基因拥有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人类基因数据库,并于1999年12月9日通过上海市科委的鉴定。

该技术平台采用各种基因序列分析软件及网络信息技术对已获得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和初步功能预测及定位;储存、管理、分析各研究平台的实验数据,从DNA、蛋白质等生物信息中提取有关基因调控规律、基因与疾病相互关系、蛋白结构与功能规律等重要信息,开发、整合国际公共数据库信息和公司独有的基因、蛋白数据;为国内外广大专业人员提供生物信息服务。

为方便广大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使用基因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分析软件来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工作,公司还开发了一套基于PC机的基因数据库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本地化、中文化的特点,包含公共基因数据库和个人基因数据库,同时整合了数十套常用的生物信息分析软件,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助手。

高通量DNA测序平台(HighthroughputDNASequencingPlatform)

联合基因拥有多台、多种型号的测序仪,曾实现人的十几万个Unigere的测序并申请了3000多条人全长新基因国家专利和100多条人全长新基因的PCT国际专利。

测序是SNP检测中疑问数据复检判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工具。

以公司独创高效循环差减技术构建高全长、低质化的cDNA文库进行全长cDNA克隆,并配以定制基因表达谱芯片和全长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分析,可以高效克隆表型相关的全长基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它成功地克服了国内外科学家所面临的cDNA大规模克隆和测序重复率高、完整性差的世界难题,达到了减少重复测序并提高全长cDNA比例的目的,目前已经获得8000多条人类全长新cDNA,并成功地应用于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中。

公司拥有每天2兆的测序能力,可以承接各种基因文库测序和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曾承接并完成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服务和挪威三文鱼全长基因的克隆服务。

 

(管理团队及专业人才)管理团队,高效专业

高效快捷的营运体系,完善的研发体系、卓越的研发团队,联合基因通过精心设计的管理架构、发扬集体智慧的决策机制、凸显本土优势的人才团队,使公司管理高效、专业、灵活。

领导团队----

毛裕民:

联合基因集团董事长。

基因高效克隆技术发明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生物学科组成员,上海市科协常务委员,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杨浦区十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谢毅:

联合基因集团首席科学家。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总裁。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分析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基因高效克隆技术发明人,联众基因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常委,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秦义龙: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董事、首席执行官。

高级工程师。

曾任复旦大学法律系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联合基因科技集团董事、副总裁。

兼任华夏联合基因健康检测技术产业有限公司(香港)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专家队伍----

谈家桢:

联合基因集团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谈家桢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世界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教授。

曾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复旦大学遗传所所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副校长、校长顾问,上海市人大副主任等职务。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薛京伦:

联合基因集团专家委员会主任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遗传学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

1987年起,获得我国第一个卫生部颁发的“新生物制品人体观察”批件,在国际上首次对血友病B进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成功地完成了4例血友病B患者的临床基因治疗,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首例系统、成功的遗传病基因治疗范例。

先后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8本。

出版专著主要有:

《体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医学分子遗传学》、《基因治疗-基础与临床》、《英汉遗传学词典》(校译)、《遗传毒理学》和《肿瘤遗传学》等。

李瑶:

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首席芯片专家。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委重点项目《利用转基因共生菌防治植物病虫害》项目负责人,国家863项目《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超级稻品质和抗性》项目负责人,“十五”863计划生物和农业技术领域生物芯片重大专项课题《基因、蛋白和组织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的子课题《人高覆盖率cDNA芯片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技术负责人。

林作伦:

联合基因集团遗传咨询专家。

医学教授、主任医师,196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

1994-1995年公派赴美国加州欧文大学医学中心留学。

先后任青岛401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主任,淄博万杰医院大内科主任医师、主任,青岛市立医院国际医疗门诊首席医师等职。

还任青岛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疑难病杂志》审稿专家。

从事内科临床30余年,发表和学术交流文章20余篇。

季朝能:

联合基因集团联众基因研究院副院长。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耐热酶的热稳定机制、人基因功能和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重大项目课题等4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国内第一个采用多波长反常散射法测定了耐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的晶体结构,阐明其耐热的分子机制;建立了蛋白质克隆、表达平台与结晶平台。

现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顾少华:

联合基因集团联众研究院研究员。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于医学遗传学以及基因工程、基因功能相关研究。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类血管紧张素II-型受体结合蛋白新基因的功能研究”、“人类双特异性磷酸酶18,一个新的JNK磷酸酶的功能研究”,作为副组长参加完成了国家863项目“糖尿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发表SCI论文50余篇。

裘敏燕:

高级工程师,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基因检测中心技术主管。

1999年作为技术中坚力量参与了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基因芯片平台的技术工作,参与制作了国内第一块基因表达谱芯片。

本公司生产的BioDoorChip4000获得2000年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同时参与用表达谱芯片筛选各类疾病相关新基因研究工作,相关的新基因的专利已有101项被接受受理。

参与的“基因芯片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2001年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海市杨浦区十三届人大代表。

黄燕

副教授,联合基因集团联众基因研究院研究员。

02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2006年1月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神经病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脱髓鞘疾病的分子机理。

专业专长为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现科研方向为利用基因芯片和基因功能研究等多种手段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分子机理以及肿瘤易感基因SNP位点的功能研究和流行病学分析。

近5年来共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的文章共6篇,参与撰写了《基因芯片与功能基因组研究》。

顾叶平,唐榕,吴海,江斌,陈金莲,付旭平等。

联合基因人员构成:

学历

人数

比例

博士

35

11.29%

硕士

70

22.58%

本科

76

24.52%

其他

130

41.94%

合计

310

100.00%

 

(销售模式)营销网络

拥有遍布全国的优秀的营销人员,他们都经过公司严格培训且拥有丰富经验,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保证为客户提供专业满意的服务。

同时,联合基因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向港、澳、台拓展,坚强的技术后盾及优秀的销售队伍使我们有信心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

(集团所属公司及产品介绍)多元化的发展满足您多样化的需求

联合基因集团由复旦生物,精优药业,博星基因芯片,联众研究院,华夏联合基因,江苏联合基因,博世健,博星司法鉴定所,联合基因产业园等11家公司组合。

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3年,原系复旦大学校办企业,专门从事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1998年经改制,成为由联合基因集团和复旦大学合资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

它是国内最早从事运用大规模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企业之一。

自2000年起,复旦生物开始研发人类易感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是国内最早开展人类基因检测服务的企业之一。

2003年,公司推出第一款可用于商业化检测服务的人类易感基因检测产品,2004年底,公司提出“全民健康基因系统工程”,开始基因检测服务的市场推广,与美国几乎同步。

复旦生物建立了以MicroArray基因芯片平台、BeckmanSNPstream平台、illumina平台、基因测序平台、PCR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平台为主体的基因检测技术体系。

截止至2006年12月,公司已经完成30000多项次的基因检测,积累了大量中国人基因检测数据。

公司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产品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建立了基因检测服务的企业标准。

该技术标准已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审定,涵盖了从产品研发,到产品生产、检测服务的全过程,并按ISO9000的规范控制整个公司的运行,以确保所有的工作符合技术标准,保证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始终如一。

复旦生物公司的易感基因检出率,检测准确率两项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同行中保持领先地位。

同时,复旦生物积聚了一批遗传学和医学专家,为受检测者提供健康指导咨询服务。

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完整的个人健康规划和健康管理系统,将以基因检测数据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咨询、保健品和保健方法提供或推荐、用药指导、医疗指导等全程服务。

精优药业控股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85年,1999年成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0858),200年联合基因通过协议收购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下属核心子公司包括两家制药公司,一家药品销售公司。

公司通过GMP认证,产品线种类齐全,建立能生产包括粉针剂,片剂,胶囊等各种剂型成药;覆盖全国30个城市和地区的销售网络,开发研制包括口服胰岛素等高科技新产品。

自公司成立以来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共同构成了联合基因在药业领域的基石。

主要产品

口服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调节血糖水平,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糖尿病是第四大引致死亡疾病。

口服胰岛素是中国在胰岛素给药方式的突破,我们克服了技术上难题,如易降解及难吸收等。

通过口服,由于给药途经与正常人体产生的胰岛素路径一致,所以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的胰岛素制剂。

*施捷因治疗帕金森症,中枢神经系统创伤

*P-转移因子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维斯克治疗皮肤损伤

*肝炎糖浆治疗肝炎

*脑更生素治疗粥样硬化,脑中风

*护心通治疗心绞痛

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

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基因芯片研发、生产、和经营企业。

博星在基础科学研究,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提供包括基因芯片产品,相关技术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

产品包括各类表达谱芯片,疾病检测芯片,商检芯片等三十几个品种。

在基因芯片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上,博星公司都申请了专利保护。

目前,博星公司是唯一的同时拥有基因芯片相关专利和大量基因专利的生物芯片公司。

主要产品

*人表达谱芯片

*小鼠表达谱芯片

*水稻表达谱芯片

*肝炎系列检测芯片

*血液检测芯片......

*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

*基因芯片图象处理系统

*基因芯片相关的技术服务

上海联众基因科技研究院----

是联合基因集团的研究开发基地,主要从事新基因的获得、基因功能研究、基于基因的药物筛选和相关产品开发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研究院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专职、兼职研究人员有94名,专职研究人员有博士25人,硕士21人,本科27人,兼职的23名研究人员全部是国内著名的大学,科研院所的在读研究生。

研究院已建立了包括基因高效克隆技术平台,基因芯片技术平台,蛋白质分析平台,药物筛选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等在内的多个研究技术平台,为公司形成集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基因功能研究、基因芯片研制和基因药物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生物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技术产品及服务

*人类全长cDNA

*人类基因克隆

*小鼠基因克隆

*基因数据库和基因数据库管理分析系统......

*测序服务

*克隆服务

*核酸结构分析

*基因家族分析

*基因拼接服务......

到目前为止,已申请基因发明专利三千余项。

华夏联合基因健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基因健康产业营销公司。

于2006年7月经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批准设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联合基因集团董事长毛裕民先生担任法人代表、董事长,王安女士担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