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58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docx

教育学复习吴聪智重点打印板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填空、选择、判断

1、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1911年废止。

1922年提出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

1986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

2、古代中国教育:

西周以后,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以后,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不再是考试的内容。

3、古代印度教育;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

学习内容是神学和七艺,七艺即文法学、修辞学、辨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七门学科。

学习方法是背诵。

4、中国古代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

代表人物:

孔子;代表作:

《学记》。

5、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

柏拉图、苏格拉底;代表作:

《理想国》、《雄辩术原理》。

柏拉图认为:

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的,理性表现为智慧,意志表现为勇敢,情感表现为节制。

6、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和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夸美纽斯(捷克):

《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德国):

《普通教育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5、

三、简答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二为一。

(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

(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

四、论述、案例

1、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分歧?

他的教育观是二元论,一方面,他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教学的依据;另一方面,他把教育看成主要是接受过程,强调教师、教授、教材的主导作用。

(应试教育)

杜威(美国):

《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陶行知:

主张生活即教育。

巴班斯基(前苏联):

《教学过程最优化》----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

一、填空、选择、判断

二、定义

1、全民教育:

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2、终身教育:

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

3、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观。

4、教育增长:

是指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5、教育发展:

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6、非正式教育:

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家庭、工作单位、社会)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身过程。

7、教育平等:

是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用其材各展其长的种种歧视和阻碍。

8、双轨制:

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

9、单轨制:

即20世纪后期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智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

10、正规教育:

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11、非正规教育:

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和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

12、教育民主化:

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的过程。

13、教育信息化:

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

三、简答

1、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

体、智、德、美、劳。

2、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待扩充):

(1)规模迅速增大;

(2)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3)内涵逐渐扩大;

(4)教育的作用日益重要;

(5)不平等严重存在。

3、教育民主化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前者是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爱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教育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引申。

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四、论述、案例

1、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看书联系实际加以分析和运用)(待扩充)

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终身教育的主张是什么?

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而应是贯穿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培养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终身教育的对象具有社会性,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取向,注重人们个性的发展,学习形式个别化和多样化,终身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的过程。

3、结合社会发展及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终身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终身教育——指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

终身教育的任务侧重于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而应是贯穿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培养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尤其是每个人的判断能力及据此采取行动的能力。

终身教育使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育行为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带来了整个教育的革命。

(1)终身教育的倡导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它关注儿童的现在与未来,着眼教育的全过程,内容更加丰富、对象更加广泛,评价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

(2)终身教育的过程是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的过程,使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更贴近,为教育发展开辟了空前广阔的空间。

(3)终身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为人们开辟了个性完善与发展的崭新道路。

第三章当代中国教育

一、填空、选择、判断

1、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1949—1952年;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恢复了高考制度,教育走上正轨。

二、定义

1、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观。

2、体育:

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

3、智育:

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德育: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5、美育:

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6、劳动技术教育:

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三、简答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

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

2、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

体、智、德、美、劳。

四、论述、案例

1、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并能联系实际分析:

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民办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经费;教育体制、教育改革等。

2、联系我国开放改革的实际,谈谈你对“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的理解。

在中国,直到1905年才废除科举制,开始建立新式的教育体制。

新中国建立前,知识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它仍然是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和现代知识隔膜的国家。

由此可见,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首先是教育要先行。

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3、什么是教育目的?

请谈谈你对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理解。

(1)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2)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即:

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①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②主张: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全面发展”是指个体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是个体“个性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即个体“全面发展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教育上如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

1、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

2、因材施教。

①坚持课堂教学主的同时,加强课外教学;

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建立各种学科及兴趣小组;

③开设选修科,选派有专长的教师、专家任教;

④建立少年宫、儿童图书馆、儿童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机关;

⑤向有关教育结构推荐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和训练;

⑥对智力落后或有缺陷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填空、选择、判断

1、个体发展呈现历史性与社会性、顺序性与阶段性、共同性与差异性。

2、三因素论或四因素论: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三因素论或四因素论)。

3、素质可分为三类,即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4、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

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素质。

二、定义

1、个体发展:

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2、素质教育:

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3、个性:

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具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和鲜明的个体差异性。

4、个性化:

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5、个性特征:

需要、兴趣、智力、能力、气质、性格。

三、简答

1、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是做人;

第二是成才,成才是做人的升华。

2、素质教育的任务:

第一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第三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3、教育的主导作用体现为?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

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予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

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四,个体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部分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四、论述、案例

(1)、用教育人本论来解释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的意义?

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

发掘人的潜能;

发挥人的力量;

发展人的个性。

(2)、结合你的成长历程,谈谈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教育对策。

人的发展——指人从生到死所经历的过程,也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个体的身心各方面量变和质变的互换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

①身体的发展:

机体发育,体质增强。

②心理的发展:

认识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2、环境3、学校教育4、人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

①为人的发展提供潜在可能性;

人的发展总是以人的自然存在为前提,没有通过遗传所获得的生理组织和一定的生命力,任何发展都不可能。

例:

无脑儿

②其成熟过程制约人的发展进程及阶段;例:

“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

③其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例:

早慧与大器晚达威多娃的实验——人的气质与行为特征;

④其可塑性影响人的发展。

2、环境

①起一定的制约作用;例:

腓特烈二世的实验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发展。

例:

孟母三迁《流浪者》“小学生行贿”“书香节”读书气氛浓

3、学校教育

①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例:

马卡连柯的“高尔基工学团”

②可以根据儿童的遗传素质扬长避短,促其健康成长;例:

“北京一小学女生

③可以控制和利用环境。

例:

网吧问题

4、人的主观能动性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即: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才起作用。

人们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发展经常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

(3)教育要如何适应并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1、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规律来实施教育;

①个体发展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②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③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

④个体发展的相似性和个别差异性

⑤个体发展的现实性和潜在性

2、教育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赞科夫:

发展性教学

3、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请谈谈你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看法?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他可以分为做人与成才两个层次: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偏重于共同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偏重于区别对待。

全面的两个涵义:

一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要得到提高,达到某一教育阶段所提出的素质标准与要求;二是各种素质都要有所提高,不能重此轻彼,或重彼轻此。

只有这两个“全面”都付诸实践,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

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

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育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

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填空、选择、判断: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提出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三个方面:

教学与行政角色、心理定向角色、自我表现角色。

3、教师有如下几种职业角色: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

5、职业的从业要求是指某一职业对从业者的资格要求。

6、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

职前教育,导入教育,进修教育。

7、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

准备期,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成熟期。

8、教师专业内涵持续改变包括:

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才能的发展,专业情意的发展。

9、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并且是学生的主体。

10、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主要权利:

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1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最佳发展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2、“教师中心说”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系统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中心说”是以美国杜威为代表提出的,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兴趣与需求。

二、定义

1、教师: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一概念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窟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3、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

4、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的类型:

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最高原则。

5、学生的发展:

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的和质的变化。

三、简答

1、教师职业训练专业化的内容?

(1)专业意识;使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2)专业态度;对待教育鞠躬尽瘁,对待学生诲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对待自己严于律己;

(3)专业知识;使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心理科学知识;

(4)专业技能;培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5)专业品质;使教师养成从事教育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要经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阶段1专业形成阶段:

开始形成一些简单的教育观念,开始初步了解教育教学工作;阶段2专业成长阶段:

增加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程度和有关知识;阶段3专业成熟阶段:

对教育工作产生强烈的使命感;阶段4充分专业化阶段:

努力追求自我实现,不断尝试、重建自己的观念与信念。

四、论述、案例

1、结合当前实际谈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专业素养

1、高尚的职业道德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2、现代人的素质

包括开拓精神、独立意识、民主精神、参与意识、协作精神、时间观念等。

3、合理的知识结构

①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

②具备所教学科及相邻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

③具备教育科学的知识与技能。

4、良好的能力结构

①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②教育科研能力

③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④“学习—实践—反思”的能力

2、联系当前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现代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1.人格上:

平等

2.教学过程中:

共同探讨,教学相长

3.管理上:

民主、自治

4.社会道德上:

互相促进

3、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逐渐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延续,伴随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包括:

专业知识的发展,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的不断累积、重组和更新;专业才能的发展,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的掌握、娴熟及教学能力的形成、提高;专业情意的发展,即教师专业理想的树立、专业情操的养成、专业性向的调适和专业自我的建立。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达致专业的成熟,即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

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能够信守教育理想,献身教育工作,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的责任;行为的表现较有弹性,较能容忍压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

①培养开放的态度;

台湾学者欧用生提出教师应有“五个开放”,即:

脑开放、心开放、手开放、门户开放、空间开放。

②加强专业敏感性的培养;

③拟定和实施专业发展计划;

④开展教学研究并撰写论文。

2、教师相互学习的途径

①加强专业对话;

②加强伙伴关系,重视临床视导;

③开展合作学习与研究。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地位的认识。

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人

①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怎样接受教育,接受教育的程度如何,都由其主观意识决定。

②具有思想感情;例:

“我真不忍心欺骗魏老师”

③具有社会地位,享有合法权利;A、生存的权利;B、受教育的权利;C、受尊重的权利;D、安全的权利。

④是一个完整的人。

2.学生是特殊的人

①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是一个未完成的

②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③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④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以学校为主要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规范化的学习——这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

3.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双重”地位:

①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