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540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docx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

诡异的“心理症结”

(1)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第3章你为何会变成“拖拉斯基”

拖延症无处不在,形态各异,多少人深受其害,却找不到逃离的出口。

俗话说得好:

“因病开方,对症下药。

”你得先知道是谁把你变成了“拖拉斯基”,才能找到治愈的良方。

现在,就来揪出那个“真凶”吧!

诡异的“心理症结”

经历过拖延的折磨,见识了拖延的悲惨下场,这一次,胡小懒是下定决心要痛改前非了。

加入豆瓣的“战拖小组”后,他每天晚上都会在线看帖,深入了解这被万人所咒骂的“坑爹”的拖延症。

他心里一直有个疑问:

人为什么要拖延呢?

这一看不要紧,那理由可真是千奇百怪,他深感自己孤陋寡闻。

原来,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1.与规则抗衡

网友鱼豆是一家礼仪培训公司的经理,她说自己是个“自由派”,最讨厌被什么乱七八糟的规则束缚。

读书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的是开放式作业,任由自己发挥,她肯定做得特积极;如果是命题式作业,让围绕着某个点来做,她就觉得很压抑,每次都要延期提交,而且做的质量也不会太理想,有时候根本就是在打“擦边球”。

结果呢?

自然得不到高分,有时还会被当成反面典型。

不过,她对此并不是特别在意,反倒觉得这是有个性的体现。

对此,有位资深心理学家分析说:

规则让人感觉到拘束,所以大脑会产生想要冲破束缚的欲望。

不过,有些人不太敢冒险,只是偶尔为之,不会太过火;有些人就不同,经常想与规则抗衡,就像鱼豆这样。

于是,拖延就成了她抗拒规则的一种手段,打破了规则,她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

这个解释,胡小懒还真是头一次听说,他不得不佩服,网络上尽是一些无名的心理专家,而且还那么热心,来为他们这些可怜人进行“义诊”。

2.在权威面前找平衡

网友苏珊大妈也是一位“名磨”,她直接给出了自己拖延的理由:

“我看不惯那难缠的女魔头(女上司),她整天挑三拣四的,一副做作的样子,恶心至极。

每次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方案,大家都觉得不错,可她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修改一遍,在我的基础上画蛇添足,要么就改得面目全非,最后拿到大老板那里,说她付出了多少心血!

姐就是不服气!

现在的我学会了给她拖着,迟迟不交,看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就特痛快,一下子找回了心理平衡。

我就是想看看,她在大老板面前出丑的样子……唉,虽然有时我也会‘良心发现’,想改改这个毛病,可是好难啊!

上页下页

诡异的“心理症结”

(2)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3.防止私人领地被入侵

要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除了工作上的这些拖延狂,还有更加奇葩的事呢!

Melissa,多么洋气的名字啊!

外加一个小清新的头像,让人想入非非。

可一看帖子,让人大跌眼镜,她竟然是一位奔四的大姐,还是一位全职的家庭主妇。

胡小懒想不明白,这年头怎么连全职主妇都患上拖延症了?

太不可思议了!

他更想不出,这位大姐有什么可拖延的?

难道是耗着不做饭?

这不太可能吧!

事情是这样:

Melissa爱美,可偏偏脸上长了几颗恼人的雀斑,这些讨厌的家伙跟了她很多年,始终是她的一块心病。

她尝试过N多化妆品,吃过很多服中药但都没见效。

最后,她干脆“死马当活马医”,从网上买了一瓶点痣的药水。

嘿,没想到这一试,还真有点用!

虽然那些又黑又大的斑点没有彻底消失,可总算是变浅了,再涂点东西遮盖一下就不碍观瞻了。

遇到这么好的事,Melissa自然高兴。

可让人心烦的是,有个邻居一直追问她是怎么弄的?

说自己有个亲戚也有这问题。

Melissa觉得,美容这件事,本来就属于隐私,而且还想让人感到意外,想听见人说:

“哎哟,你现在的皮肤真好!

”“你一点儿都不显老。

”至于到底吃了什么灵丹妙药,用了什么独门绝技,那都是自己的秘密,谁都不愿轻易告诉别人。

这一回,不长眼的邻居算是又入侵了她的私人领地。

因为在此之前,她竟然还向Melissa打听过她的家庭菜谱秘方。

对于邻居的这些难以回答又不知道该如何拒绝的问题,Melissa只能选择拖延。

她告诉邻居,自己也记不清楚是什么品牌、哪儿产的了,得回去看看。

结果呢?

每次被问起,她都说:

“最近太忙了,我都给忘了。

”邻居只得说:

“不着急,不着急。

”最后,在Melissa拖了3个月之后,她的邻居终于放弃了,不再追问。

Melissa坦言:

“她不再来烦我,我真觉得舒服多了,要不然心里就跟塞了煤球一样。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胡小懒自言自语:

“人心真是复杂啊!

拖延的心理一个比一个新鲜。

”有时,他真是挺感谢网络这玩意儿的,能让他有机会见识这么多奇闻趣事。

不过,他心里的疑问还没完全解开:

自己的拖延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上页下页

拖延与懒惰,狼狈为奸

(1)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拖延与懒惰,狼狈为奸

有句话说:

“人在可以懒的时候,不会不懒。

此刻,这句话出现在了某个网页最醒目的位置,胡小懒的眼前一亮,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他真的是佩服那些富有哲思的人,他们怎么能说出这么精辟的话呢!

他甚至想跟说出此话的大师握个手,说上一句:

“知己啊!

若说其他事,胡小懒还是有些优点的,但提及懒惰这件事,他可谓是懒到家了,无人能及。

来说说胡小懒平日里的“懒惰事迹”吧!

走进他的卧室,完全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惨不忍睹。

衣服扔得乱七八糟,臭袜子床上一只、椅子上一只;有时早晨想刮刮胡子,翻箱倒柜地找剃须刀,最后,终于发现它在鞋柜里躺着……他都无奈了,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怎么能跑到一块儿去?

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到他房间里转了一圈。

胡小懒挠挠头,不好意思地傻笑着,赶紧把椅子上的衣服抱起来扔到床上,挪出了可怜巴巴的一小块地方让人家坐。

人家没待一会儿,就出去了,估计是受不了了。

那一刻,胡小懒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他不由得开始敬佩起自己的老妈来,每次打扫卫生的时候她都念叨:

“这得天天防戚,年年防贼。

我要不收拾,谁知道哪天家里就来人了?

弄得脏了吧唧的招人笑话,人家回去肯定得说:

‘瞧这一家子懒的!

’”

过去,老妈还帮他收拾收拾房间,或是提醒他:

“你洗洗衣服,扫扫地,擦擦电脑……不知道的,还以为你那屋子被抢劫了呢!

”胡小懒当时也想:

“嗯,是得收拾一下。

”可是,这念头也就在脑子里存活了那么一两分钟,很快就有个声音说:

“着什么急,回头再说吧!

这屋子现在这么乱,也不知道从哪儿收拾……算了!

”于是,收拾屋子的事,就无休止地被拖延了。

世人常说:

夜路走多了,难免碰见鬼!

当亲戚走进胡小懒卧室的那一刹那,他才彻底领悟了那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古语面对那种尴尬的境地,他发誓,以后再也不会这么懒了。

可是,等亲戚走了之后,他就全然忘了这码子事,还找了个理由为自己开脱:

“耽误了一天的工夫,得忙活点工作的事了。

”多好的理由啊!

然后,他心安理得地继续生活在那乱糟糟的窝里。

上页下页

拖延与懒惰,狼狈为奸

(2)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在家的他这么懒,公司里的他也没多勤快。

每到值日那天,他一点儿都不自觉,照样睡懒觉,照样踩着点进公司,非要等到同事提醒他,才想起来该自己打扫卫生了。

时间这么紧迫,他又那么懒,也就是糊弄一下做做样子罢了。

对此,他还振振有词:

“家里我都不收拾,还跑到这儿来献殷勤?

”其实,很多时候他不是真的忘了,而是希望别人忘了,然后自己也顺着说:

“哎呀,我都忘了……瞧我这记性。

下回我补上!

再看办公桌上那厚厚的一层土,什么都不用解释了。

有阳光的时候,显示器屏幕上的灰尘都在偷笑:

“这家伙,对咱们真好,遇见他总算是尘埃落定,不用再四处漂泊了!

胡小懒知道自己懒,这不用谁告诉他,可他之前从没拿“懒”当回事,只觉得一个大老爷们儿“不讲究”是挺正常的事,若每天弄得干鞋净袜,桌子擦得能照见人,那是“伪娘”干的事。

看看自己身边的那些哥们儿,也没比自己强哪儿去,好歹自己偶尔还用手洗个袜子呢,有些人,袜子和内裤都直接交给了全自动洗衣机。

不过,现在的胡小懒是打算和拖延说拜拜的人了,他不想纵容自己继续跟那些更懒的人比。

因为“战拖小组”里已经有人举出了大量的佐证:

懒惰与拖延是狼狈为奸的搭档。

所以,关于懒惰这个臭毛病,他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心理学家乔治·哈里森说:

“拖延是一种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来意愿行事的精神状态,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尽管意志力和拖延看起来似乎没多大的关系,但拖延的确是人在惰性心理影响下导致行动力减弱而形成的一种陋习,让人一步步地耗下去,最后一事无成。

胡小懒的心里还存活着一些理想的小幼苗,他不愿自己到暮年时,拄着拐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至少现在的他还算年轻,还有改变的可能和机会。

所以,从这一刻起,他已经瞄准了自己的第一个敌人——懒惰。

当然,拖延症很复杂,往往不是由某一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它有多种诱发因素,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事情,有选择性地“复发”。

今天的拖延可能是因为懒,明天的拖延可能又是因为其他的问题。

所以,这场仗还不能打得太着急,要等把敌人一个个全揪出来,再想办法逐一将其“干掉”!

上页下页

万恶的完美主义

(1)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万恶的完美主义

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拉里说:

“某些拖延行为其实并不是拖延的人缺乏能力或努力不够,而是某种形式上的完美主义倾向或求全的观念使得他们不肯行动,导致了最后的拖延。

他们总在说:

‘多给我一点时间,我能做得更好。

’”

这番话,不禁让胡小懒想起被公司炒了鱿鱼的Amanda。

论能力,Amanda真的比新来的那位设计师强上好多倍,她的创意总是独特的,让人眼前一亮,超出意料;论职业素养,Amanda早出晚归,勤勤恳恳,这一点胡小懒远不及人家。

有时他觉得,老天也忒无情了,那么卖力干活的一个好姑娘,竟然被炒了鱿鱼,而许多滥竽充数的家伙(包括自己),反倒留了下来。

当然,也不能全怪老天、全怪老板,仔细想想,Amanda确实有点让人“忍无可忍”。

别的设计师三天就能出来的作品,她恨不得要用三个星期,虽说出来的东西是不赖,可这时间嗖嗖地过去了,老板他心疼啊!

每个设计师月工资都开5000块钱,人家干了10个项目,您干了3个项目,这对同事有失公平,对老板也不公平。

最让人头疼的是,往往任务交代下去了,到期后什么东西也拿不出来。

老板可看不见Amanda苦思冥想、废寝忘食的样儿,他看见的是你又什么都没干,工资白发给你了。

以前,胡小懒以为Amanda是头脑短路,真的想不出方案来了。

可现在,他似乎明白了,Amanda不是想不出方案来,只是因为她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不管大广告还是小广告,她都要追求完美,一点儿瑕疵都不能有。

她对自己要求太高,总希望自己能把每个设计方案都做到最好,出来的作品能超过公司其他所有设计师的作品。

就算任务十分紧急,她也要深思熟虑,绝不会接到任务后就匆匆忙忙地开始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各种小细节她都要处理得尽善尽美,否则,她的作品绝对不会“出炉”。

就这样,眼看Deadline就要到了,她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任务,这时的她要么沮丧、要么狂躁。

胡小懒不一样,他对自己的要求没那么高,时间紧了就好歹先做个东西糊弄一下,你说不行,我再改。

这要换成Amanda,交上去的东西被退回来,她觉得比死还难受。

所以,她宁肯多费一些时间,也必须一次做好。

而结果呢,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不用我再说了。

对此,有心理学家分析说:

完美主义者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和反应,强烈地期望社会的认同,强烈地抵触消极的评价。

为了不遭人非议,他们会对自己十分苛刻,要求自己必须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漂亮、无可挑剔。

所以,他们的压力也比常人更大。

背负着重压来做事,内心肯定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焦急难受。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他们就可能会选择逃避,其表现就是拖延。

上页下页

万恶的完美主义

(2)

完美主义者拖延的时候,他们身边那些“正常的人”却表现得极为从容,人家或许只追求八分美,自己觉得基本满意就OK了。

而后,完美主义者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潇洒完工、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可自己距离目标还十分遥远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烦躁,这种状态持续得越久,力不从心的感觉就会越强,渐渐地,整个人就会陷入绝望中。

胡小懒从未想过自己会跟完美主义有什么瓜葛。

可是,接下来他又傻眼了。

网上有篇名为《大龄青年择偶要扔掉完美主义》的帖子,里面提到:

30岁的单身女性找不到对象的普遍原因是:

她们大都有了较为满意的事业和物质基础,也曾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因为性格、价值观、事业认同上的原因,最终却没能开花结果。

因此,她们觉得,爱情不可把握,努力工作却能带来成就感。

与其花大量的时间经营一份无望的爱情,还不如安心地‘嫁给’事业。

胡小懒是个纯爷们儿,他不太了解女人的心思,因此,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对帖子里提到的单身男性找不到对象的原因,诸如“为了学业和事业,没时间谈恋爱”“现在没什么物质基础,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却感同身受,胡小懒一拍大腿:

“这不就是说我吗?

”顿时,他觉得自己挺可怜的,心想:

“我容易吗?

我也不想单身,可我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子,做了几年的策划也没搞出什么名堂来,谁愿意嫁给我啊?

幸好,发帖的好心人用《圣经》里的话,结合自己的感悟,给了胡小懒这类人一点安慰。

只要你寻找,我就指引;你叩门,我就给你开门。

爱情也是这样,只要你寻找,就一定有答案;只要你叩门,幸福就会到来。

怕的是,你在寻找幸福的路上,因为自卑、完美主义、绝对糟糕的心态,自己打了退堂鼓,半途而废。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你必须忘了这样那样的托词。

告诉自己:

我是可爱的,我是渴望找到幸福的,相信自己要找的那个人一定存在。

你可以把理想中的他(她)的模样画出来,写下最让你倾心的那些品质,克服完美主义心理,对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不深究。

然后,多参加社交活动,克服等待和拖延,保持主动,爱情之门就会为你打开。

说得多好啊!

胡小懒也希望这是真的。

回想过去相亲的经历,自己好像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吹毛求疵。

人家姑娘戴个眼镜,自己就不乐意了,生怕影响下一代;人家姑娘头发短了,又觉得不够温柔;人家学历高了,又怕自己遭嫌弃,找不到共同语言……挑着挑着,就奔三了。

胡小懒叹了一口气,暗暗想:

“要说工作一事无成也就罢了,要是因为挑三拣四,一辈子找不到对象,孤独终老,那可忒‘坑爹’了……”

上页下页

不去承担失败的恶果

(1)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不去承担失败的恶果

很多时候,人都有一种奇怪的心理:

宁肯被他人认为是没有下足够的气力,也不愿意被人说成没有足够的能力。

周末一大早,胡小懒睡得正香,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

迷迷糊糊中,只听见老妈在那念叨:

“这孩子怎么回事呀?

病得很严重吗?

你别着急,我们今天过去看看……”

下午,老妈开车带着胡小懒去了姨妈家。

姨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嘴巴像机关枪一样“嗒嗒嗒”地说:

“不知道谁惹着她了,整天发脾气,要么就嚷嚷这疼那疼。

给我吓得够呛,带她去医院检查,什么毛病也没有,医生说可能是精神压力太大,让她放松一点。

“唉,孩子也不容易。

去年为了考雅思,瘦了十多斤,皮包骨似的。

结果,分数还不够,她也挺难受的。

今年马上又该考了,她心里该有多大的压力啊!

”老妈倒是谁也不得罪,给姨妈宽心,又帮表妹说情。

“可她好些天都没去新东方上课了,落下了不少课。

她非得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拿命开玩笑,现在最要紧的就是休养,等身体好了再想其他的事。

”姨妈气急败坏地说,“我告诉她,你要是不打算考雅思、不打算去留学了,那也好办。

干脆把书本全都扔一边去,投简历找工作,我还省心了呢!

也用不着给你花那么多学费。

不过你也想好了,选择了就没有后悔的余地了。

胡小懒问:

“她今天不是去上课了吗?

“是呀,她一听说让她出去找工作,听说没后悔的余地了,也就老实了。

虽然满脸不高兴,还是先上课去了,准备拼了她那条小命再考一次雅思。

”说这番话的时候,姨妈的脸上开始阴转晴。

胡小懒没多说什么,可对于表妹的那点心思,他也能猜出个大概。

想当年自己在高考之前,也幻想着生一场重病,或者是有什么意外情况出现,这样的话,就算自己考不好,也可以心安理得地给自己找到开脱的理由——因为身体不舒服,因为情绪不稳定。

这种自我设置的障碍,在拖延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按照推理,若真发生那样的事,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学习,结果肯定是高考失利。

可就算失利了,别人也不会怪他,反倒会同情他,认为都是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己就能逃避责难,不用为失败负责,从而在心理上得到点自欺欺人的安慰。

这些话,他没敢跟姨妈说,怕她们会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啊?

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不求上进”诸如此类的话,这种话他听得太多了。

这事他只能私底下跟表妹聊聊,还得是在网上聊,给人家留点自尊,旁敲侧击地提醒一下就行了。

上页下页

不去承担失败的恶果

(2)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他默默感慨道:

“这年头,有拖延症的人还真不少。

想想过去的自己,再想想表妹,无非都是害怕失败。

至于表妹,她可能比自己更害怕,因为去年考雅思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这回要是再失败,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姨妈那架势,就是指望着闺女替自己完成留学梦呢!

她省吃俭用,早早地就给表妹存足了留学的钱,要是表妹再考不上,估计姨妈非得气疯不可。

在父母的期望、自己的焦虑这双重压力的摧残下,可怜的表妹定是招架不住了。

所以,她就干脆拖延着,不再做任何努力。

当然,这些因果逻辑不是胡小懒创造的,而是他苦心学习“战拖”之后总结出来的。

198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两位临床心理学家简·博克和莱诺拉·尤思博士研究后得出结论:

害怕失败是拖延的原因之一。

时隔二十几年之后,也就是2007年,结合过去多年对拖延症的研究,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博士又发现:

害怕失败跟拖延有一定的关联,害怕失败会让一些人拖延,不想行动;同时,也会让一些人积极采取行动,不拖延。

至于恐惧在拖延症中所起到的作用,2009年卡尔顿大学的提摩西·A.派切尔教授带领两位研究生通过研究并证明:

导致拖延症的恐惧是多方面的,有人是因为缺乏信心而拖延;有人是害怕表现不好丢脸、伤自尊而拖延;还有人则是害怕自己失败了,会让自己最在意的人失望,所以才拖延。

他们还证明,如果一个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因为害怕而导致的拖延症是可以消除的。

按照这些心理学权威人士的说法,胡小懒推断:

表妹的拖延就是上述几种原因的综合体。

如果她对自己有点信心,如果姨妈不总是强调在她身上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她也许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反倒能从容自如地该干吗干吗。

此刻,胡小懒脑子里冒出了个想法:

是不是该送姨妈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啊?

她也忒不懂人心了!

心理学家们挺细心,为了让更多的人进行自我诊断,还给出了几条“畏惧失败型拖延”的主要症状。

·相信宿命。

认定一切结果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谁也改变不了。

·否定自己。

曾经遭遇过失败,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任何变化。

·习惯无助。

感觉人生和时间不受自己控制,都掌控在他人手里。

怎么解决这些麻烦?

胡小懒是看出来了,问题不在于事情多难,压力多大,而在于——做人呐,你得信自己,你更得信“你命在你不在天”!

有了这股子劲儿,也就没时间琢磨怎么拖延了。

上页下页

拖延带来的劣质快感

(1)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拖延带来的劣质快感

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句话成就了不少人,也坑了不少人。

胡小懒就是可怜的“被坑者”之一。

不管做什么事,他都习惯等到最后一刻才行动,工作这几年,熬夜加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不过,他倒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还曾经跟朋友调侃说:

“其实吧,加班干活挺刺激的,想起第二天早上得把东西交给头儿,干活根本不会走神,效率特别高。

平常的散漫劲儿也没了,真有变身成功人士的感觉。

特拉华州大学的心理学家M.朱克曼为胡小懒这样热衷于和时间赛跑的人创造了一个词语:

寻求刺激。

他说:

“这类人需要肾上腺素迅速上升带来的刺激感,宣称有压力才有动力,在高压下做事,才能获得这种刺激感。

事实又如何呢?

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往往根本没办法很好地完成任务。

的确,胡小懒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说:

“没问题,肯定能做好。

”可结果往往是,到了最后,发现很多想处理的问题都根本来不及处理了。

就像上次做的那份策划案,分明就是老板在后面催着,自己在前面跑着,一路慌慌张张,犯了一大堆错误,方案根本就不尽如人意。

对这样的现象,朱克曼教授又解释说:

“你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完成工作计划,直到越来越接近Deadline,你错误地认为,这是最好的完成任务的方法。

此时,你所经历的任何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并不是你继续拖延的动机所在。

相反,你所体验的‘刺激感’是在时间所剩不多的情况下,匆忙赶工产生的一种焦虑感,这种情感是拖延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

换句话说,像胡小懒这种对工作非要等到火烧眉毛了才挑灯夜战的情况,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刺激,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劣质快感。

因为他总会想起过往的经历:

每次他在最后一刻采取行动时,都是一副满血复活的样子,激情也被点燃了,甚至在压力下,还想出了不少新颖、独特的好主意。

而后,他就认定自己一定得到了这样紧迫的份儿上,才能把内在的潜力给逼出来。

其实,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德保尔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拖延症的主要研究者——约瑟夫·费拉里在著作《万恶的拖延症》中,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上页下页

拖延带来的劣质快感

(2)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伦敦某家主流报社,通常要求记者们周一上报自己的选题,周二则召集12个部门的编辑召开会议,选出这一周最为满意的主题。

这12个部门彼此之间是竞争对手,在会议上,编辑们像疯了一样毫无理智地抨击别人的构想,不是说构思老套,就说想法愚蠢,似乎只有自己的构想最靠谱。

报社一位名叫约翰的记者告诉费拉里,这样的争吵每周都会发生,而且一直要拖到周五才能选定出哪个构思最合适。

一般来说,周一交上来的50篇初稿中,大概只有9篇稿子能胜出。

然后,这些记者为了能够赶上周日的出版,就得在有限的时间里拼命地赶稿。

时间如此紧迫,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修改稿件的工夫。

刊载出来的东西,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费拉里还说,他经常听到一些学生们念叨“有一篇论文或是研究项目第二天就要交了”。

他对此给出的解释是:

“有哪个导师会让学生们在一两天之内完成一篇优秀的专业论文,或是一个研究项目呢?

真相是,这些学生大多都有拖延的习惯,他们以为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看来,寻求劣质刺激的不只是胡小懒,也不只是我们身边的“他和她”。

拖延,从来不分国度,不分领域。

可不管是谁,不管是怎么个拖延法,要承受的代价却是一样的。

不改掉拖延的坏毛病,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就只能继续在拖延里挣扎,在压力和焦虑、熬夜中折磨自己,最后还可能会因为效率低下、做事马虎而遭到“卷铺盖走人”的下场。

学学那些本本分分干活的人吧!

不迟到、不早退、不磨洋工,上班时做该做的事,下班回归正常的娱乐生活,虽说看起来不那么“扎眼”,可总在享受稳稳的幸福。

这样做人做事,经过日积月累之后,肯定会有一些质的飞跃。

上页下页

你有“决策恐惧症”吗

(1)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你有“决策恐惧症”吗

俗话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胡小懒所在的公司就是那铁打的营盘,隔三差五出现的新面孔,就是那流水的兵。

胡小懒再不济,至少也算是个有点定性的小青年,他毕业后就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算算也有五六年了。

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谁没跳过几回槽,谁没有换过N份工作呀?

这不,公司里最近又来了一个文案策划,很是惹眼。

女孩叫罗莉,长得也挺“罗莉”,她大学刚毕业,身上没有一点职场气息,上班第一天,人家竟然扎着两条小辫就来了。

八卦的同事,甭管男的女的,都在QQ上偷偷地议论着这个“另类”。

不过,罗莉对工作还算认真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