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512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docx

中高职衔接方案鲁部长

四川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

工作现状与推进思路

2011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精神,积极探索中高职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途径,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2011年,我省启动了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示范高职单独招生”成为首批试点项目。

2012年,我省已有15所国家、省示范高职院校参与探索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动“知识+技能”的单独招生考核方式。

2012年,下达单独招生计划7476人,实际录取6906人,其中录取中职毕业生2163人,占31.32%。

2013年,单独招生学校增加至21所,下达单独招生计划9695人,其中,拟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近4000人,占40%左右。

二、开展基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工作

教育厅统筹规划2011年-2013年中高职教育衔接试点工作。

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引领,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先行试点,配套培训,总结经验,示范辐射,逐步推进。

2011年,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面调研。

2012年,制订下发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建立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意见》(川教[2012]117号),遴选了与四川省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13所中职校的省级重点专业,开展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首批试点工作。

省教育厅举办了面向全川各市县教育局领导和中职学校校长的培训班,13所试点院校专业带头人“市场调研”专题培训班,为期1个月的中职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和中职国家示范学校“专业带头人及教务处长”专题培训班等,传播理念,搭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架构,培训课程开发技术,在四川中职学校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探索国家示范中、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培养人才途径

2012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下,携手国家示范中职宜宾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校点对点,专业对专业,课程对课程,系统设计开发了“3+3”中高职衔接的中职专业课程体系,制订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探索中高职工学结合的课程衔接教学模式,建立“共享校企合作资源,共建中高职衔接内涵”的中职示范项目建设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效,为探索建立中高职校际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探索中高职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衔接

2011年,四川省双流职教中心等7所中职学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2所高职示范院校加入了“国际电子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集团”,共同开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系统化的“3+3”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开发与系列教材编写工作。

经过两年的努力,形成了系统的中高职“横对接、竖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理念、模式与技术,中高职衔接的系列教材已经进入出版阶段,为系统推进中高职衔接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校企合作探索五年制办学模式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与西华大学、成都铁路局探索“中职+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合作培养“五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在中职学校和企业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该模式整合了中职、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体化培养。

我省开展的相关试点工作,为深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省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思路是:

一、招生与考试制度改革

1.规范“知识+技能”的考核评价招生制度

2014年,选择服务本省主要产业的若干专业,开展“普通高考+技能考核”试点,科学设计技能考核项目,启动建设试题库。

每年组织2次技能科目统一考核,考生取得的考试成绩作为报考职业院校的高考成绩之一。

2.完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政策,扩大单独招生规模

2015年,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加单招高职院校(不限于是目前的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示范院校),扩大单招规模,进一步完善单独招生考试模式,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开展专业对口招生,探索“知识+技能”并以技能为主的单招考核方式。

通过单独招生考试招收的中职毕业生达到单独招生总数的50%。

3.改革对口招生模式,扩大对口高职招生比例

2014年起,开展对口招生考试改革,逐步扩大对口招生规模。

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选择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或中职学校作为技能考核基地,探索“知识+技能”并以技能为主的对口高职考试,吸引更多的中职学生通过对口招生考试升入高职或本科学习。

4.试行中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录取办法

加强省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规范管理,严格赛事范围和奖项设计,探索中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录取办法,中职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可以免试升入对口专业的高职学校。

5.试行中职学校推荐免试入学制度和五年一贯制注册入学制度

在严格招生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职学校推荐免试入学制度。

对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给予一定比例的推荐免试名额;对于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学校管理规范,连续多年推荐的保送生质量高的学校,可逐年增加推荐免试名额。

对在优质中职学校(国家示范、国家重点)开展高职、企业、中职“三位一体”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学习且学业合格的中职生,试行注册入学接受高职教育。

二、学制衔接制度改革

1.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

开展高职院校、企业、中职院校三位一体,基于中职教育平台的五年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总结四川省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在国家中职和高职示范院校选择试点院校,遴选适合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专业,实现中高职院校贯通招生,统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职院校教师、企业能工巧匠和高职院校教师三位一体的师资团队、中高职衔接的开放性实训基地,探索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逐年扩大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到2020年,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达到2.5万人,约为我省每年专科层次招生人数的15%。

2.五年制分段培养模式

①探索集团化背景下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3+2”或“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遴选3-5所具有集团背景的国家或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探索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3+2”或“2+3”中高职衔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逐步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校际合作机制。

②探索服务同一区域和行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3+2”或“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遴选3-5所同一区域、同一类专业的国家或省级示范中高职院校,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系统化的“3+2”或“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重在推进系统化的专业设置、专业管理、专业建设模式等。

3.职业预备教育制度

探索“3+1+2”以工学结合为载体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职业预备教育制度。

2013年,遴选5-10所具备单招资格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确定试点专业,对知识考试达不到高等职业院校录取标准,有继续学习意愿的中职毕业生实施1年预科教育,在达到高职录取标准后进入高职相关专业学习。

重点补习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开展“3(中职)+1(补习)+2”学制模式,为中职毕业生创造更多的继续深造机会,畅通中高职衔接的通道。

2013年,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研究确定试点专业,遴选试点学校。

2014年,制定有关政策文件,开展首批试点。

2015年,扩大试点面,总结实践经验,提炼实践成果,出台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并逐步推广成功模式。

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计划

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国内外职教专家、中高职示范院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遴选10个符合四川产业发展需要的国家示范中高职院校试点专业,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深入开展调研,由专家团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

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开发理念、模式与技术;创新中高职衔接的实训与就业对接模式,制定实训基地功能衔接方案;创新中高职衔接专业系列教材内容、结构和形式;探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

逐步形成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教材、实训与质量评价体系。

2014年,完成10个专业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编写开发20种中高职衔接的、工学结合的教材,并在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编写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案例集。

2016年,形成10个中高职衔接的、服务师生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10个专业系统化的“十个衔接”人才培养体系。

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师资建设计划

1.搭建行业企业和中高职学校对口专业教师交流研讨平台

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行业企业和中高职学校共建共享的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整合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中高职专业教师资源,依托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中高职衔接对口专业教师一体化专项培训计划。

通过对口结对、建立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导师制度、加入行业协会组织等多种形式,搭建行业企业和中高职学校对口专业的教师交流研讨平台,推进中高职专业教师衔接。

2.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模式

建立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习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时间累积不少于两个月,逐步建立新任教师先到企业实践半年以上的上岗任教制度。

3.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制定教师资格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淡化学历和论文要求,强化职业实践能力要求。

制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扩大兼职教师、技术技能教师的比例。

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聘任制度,加大专兼职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职业院校在核定编制内自主聘用实践经验丰富、既懂教学又了解市场的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

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绩效考核、福利待遇等管理制度。

到2020年,专兼职技术技能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五、保障措施

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有利于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各项目建设进程,保障建设质量。

1.建立保障机制

建立省级有关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省级层面的制度、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服务四川主要产业发展,由教育厅搭建平台,由行业企业、国家示范中、高职院校组建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推进集团化背景下促进中高职衔接模式。

成立“四川省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有关项目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

2.加大经费投入

保证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年增幅高于法定增长。

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年度增量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5%,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5%。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不低于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的80%;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略高于本地区学科型本科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对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的相关专业,可由省财政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经费支持,也可采用提高生均财政拨款标准10%的方式予以经费支持。

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支持衔接行动计划的实施。

3.坚持科研先导

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

四川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专家指导委员会要积极发挥服务决策、指导职能,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整合国内外职教专家资源,针对四川省中高职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衔接实践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省级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专项科研课题立项、管理及指导工作。

组织四川省师资培训机构开展各类培训,及时推广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衔接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

4.强化督导与过程管理

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建设督导评估办法,以项目工作目标为评估、验收依据,加强过程管理和评价、绩效考核,确保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

建立项目进度和工作成效公示制度,及时召开成果汇报、总结研讨会,每年面向全川中高职院校通报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推广建设成果,扎扎实实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