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43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docx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稿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教案

教学班级:

扬州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宿经贸高职办学点

主讲:

陆广地

2012-9----2013-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参考资料:

1、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3、余自强.科学课程论.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版

课时:

26学时

周学时:

4学时

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

知识结构:

理论知识15%+实践能力5%

成绩匹配:

考试

总成绩(20%)=平时成绩5%+期末成绩15%

平时成绩(5%)=教案设计

期末成绩(15%)=笔试

平时成绩的5分考核学生掌握教学技能的水平,具体匹配如下:

5分:

教案目标设计合理,表述具体明确,活动过程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清晰。

4分:

教案目标设计较为合理,表述较具体明确,活动过程较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较清晰。

3分:

教案目标设计一般,表述含糊,活动过程不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性较差。

2分:

教案目标设计不合理,表述不具体明确,活动过程不连贯,不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不清晰。

职业标准:

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和课程设置出发,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使学生获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能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设计、实施及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教学内容纲要:

理论教学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

掌握学前教育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了解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情况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情况

教学难点:

科学的涵义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一、科学与技术的涵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

第三节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

一、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二、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三、近代的儿童科学教育

四、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四节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介

一、美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二、日本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三、法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教学目的: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的观点及代表人物,并能正确地对其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述。

教学重点:

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

心理学理论

教学时数:

1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

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

二、认知结构理论

三、知识分类理论

第三节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一、发展阶段论

二、学习与教学

第四节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一、概念形成的过程

二、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第五节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一、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二、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三、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教学目的: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理解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教学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教学目的: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能与用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教育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实验、分类、测量

教学难点:

分类的指导要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教学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观察

一、观察的涵义

二、观察的类型

三、观察活动的指导

第二节实验

一、实验的涵义

二、实验的类型

三、实验活动的指导

第三节种植与饲养

一、种植与饲养的涵义

二、种植与饲养的类型

三、种植与饲养活动的指导

第四节分类

一、分类的涵义

二、分类的类型

三、分类活动的指导

第五节测量

一、测量的涵义

二、测量的类型

三、测量活动的指导

第六节信息交流

一、信息交流的涵义

二、信息交流的类型

三、信息交流活动的指导

第七节科学游戏

一、科学游戏的涵义

二、科学游戏的类型

三、科学游戏的选编与指导

第八节早期科学阅读

一、早期科学阅读的涵义

二、早期科学阅读的类型

三、早期科学阅读的选择与指导

第五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概念、特点,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原则等;掌握各种类型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设计与指导的基本结构等,能运用有关指示设计出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方案,提高设计与实施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重点: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难点: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授课方法:

讲授法教学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构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特点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

第二节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

三、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

第三节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

三、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

第四节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一、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二、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三、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第六章家庭与社会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教学目的:

掌握家庭科学教育的方法,了解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设施。

教学重点:

家庭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教学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二、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三、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四、科学教育中的家园互动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设施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设施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设施的建立原则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设施的选择与利用

第七章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

教学目的:

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选择及管理,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创设的要求。

教学重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选择及管理

教学难点:

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选择及管理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教学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概述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涵义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意义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类别

一、教、学具

二、图书资料

三、社会资源

四、互联网

五、科学活动专用场所

第三节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选择与创设的要求

一、能达到科学教育目标

二、能体现自然科学特点

三、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

四、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五、适合幼儿园本身的设备条件

第四节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管理

一、幼儿园园地的管理

二、自然角的管理

三、科学发现室(科学桌)的管理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教学目的: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对在今后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终能学以致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教学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概述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涵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一、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二、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式

一、口试法

二、笔试法

三、观察法

四、作品分析法

表1-1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表

章目

内容

课时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2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1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2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4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0

第六章

家庭与社会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

第七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

2

第八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2

——

复习

1

合计

2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目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幼儿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

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师怎样引导幼儿学科学、怎样开展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怎样为幼儿学科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设备;以及怎样进行评价其效果等。

同时,只有在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学前教育概论、学前心理概论等其它课程。

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其重点应让学生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理论、内容、方法、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专业知识,具备进行该课程的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开展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初步技能。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际和课程设置出发,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使学生获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能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设计、实施及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二、考试内容

序号

章节

内容

分值(分)

1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3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

4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介

10

2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4维果茨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5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5

3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15

4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1观察

2实验

3种植与饲养

4分类

5测量

6信息交流

7科学游戏

8早期科学阅读

20

5

第五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4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

30

6

第六章家庭与社会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设施

5

7

第七章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

1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概述

2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类别

3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选择与创设的要求

4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管理

5

8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概述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式

10

合计

100

三、有关考试具体实施要求

(一)指定教材

本考试大纲及所推荐的教材的作者、教材名称等分别为: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二)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各章权重大体分配如下:

“概论”占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占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占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占2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占30%,“家庭与社会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占5%,“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占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占10%。

(三)难易程度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

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四)题型

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

填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或活动设计)等。

(五)成绩评估

总成绩(20%)=平时成绩(5%)+期末成绩(15%)

平时成绩(5%)=教案设计

期末成绩(15%)=笔试(填空、单选、简答、论述(或活动设计))

(六)考试题解答说明

简述题根据题意只需要回答要点即可。

论述题须做详尽解答。

活动设计要体现师幼互动、幼儿的年龄特征等进行分析。

(七)考题范例

一、填空

1.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

、、。

……

二、名词解释

1.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

三、选择题

1.不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A.发展性B.趣味性C.开放性D.主动性

……

四、简答题

1.幼儿科学教育常用的具体选编方法有哪几种?

……

五、活动设计

1.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各种各样的树叶》

要求:

具备活动对象、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小结等环节。

……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在内容选编时我们要遵循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等原则。

  科学性原则:

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启蒙性原则:

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系统性原则:

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时代性原则:

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地方性原则:

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季节性原则:

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遵循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

  科学教育内容在经过缜密的选择之后,还要加以合理与适当的组织,才能使科学教育活动获得最好的效果。

在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前常用的具体选编方法主要采用主题单元式选编内容。

  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所谓的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

  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

采用单元式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是一个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联系的方法。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

  我们可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探究和认识植物、关爱和认识动物、了解和爱护人体、体验和了解材料、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尝试使用工具、体验技术设计、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关爱环境,珍惜资源、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应借助周围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帮助了解。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特点

  ①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②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③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④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⑤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第一章 绪论

  1、科学与技术

  

(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

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     学

  技   术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

  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获得新知识(发现)

  创造新产品(发明)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

  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

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学前儿童与科学

  皮亚杰: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

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

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

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1)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

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的光辉成果:

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了《墨经》和《考工记》两部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其中《墨经》不但记载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还可以从中看到墨子是如何对弟子进行教育的。

墨子在讲学时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生产知识,他曾经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光学中“小孔成像”的原理。

墨子对“小孔成像”(又说“针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

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

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大多仍然在家庭中随着父母的劳动和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我国儿童自然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课程来进行,是在清代同治年间。

1862年(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中设有“格致”这一科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

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湖北幼稚园。

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内容的课程——“社会和自然”。

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

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

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

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总目标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的,既体现学前儿童各个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个年龄之间的连续性。

如:

“分类”在个年龄阶段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