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125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docx

九年级上语文半期检测试题

级班考号姓名总分

安岳县人和九义校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检测试题

(总分:

120分时间:

120分钟)

卷首寄语:

亲爱的同学,这学期的学习已至一半,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你可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了!

加油!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jiào)正东观诸书。

B.《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告诉我们,对孩子不要埋(mái)怨、指责,应当尊重。

C.赵州桥结构匀称(chèn)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D.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ié)难作者,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jué)消化。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她忽然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B.托尔斯泰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具有犀利的眼光,能够看清真相,能全面揭示广茂无垠的宇宙。

C.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常有的预兆,我感到一种不可明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学者感到挺纳闷,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然而,在众目葵葵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B.要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C.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掌握80%以上

掌握50%-80%

掌握50%以下

一班:

听老师分析讲解

12人

28人

10人

二班:

自己看书做题

11人

30人

9人

三班:

两种方式结合

40人

9人

1人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等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对统计。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5.在下面横线处各续写一个句子。

(2分)

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

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从容的潇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   。

6.古诗文积累。

(6分)

(1)“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秋水》,其原文是:

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运用比喻、双关,含蓄地表现了对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赞誉。

(3)苏轼《水调歌头》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人生之中不免有一些憾事的自然规律。

(4)大漠孤烟直,。

(5)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6)《泊秦淮》中借眼前景,抒现实忧,写出了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名句是:

“,。

三、阅读理解(46)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1分)

悠长的铃声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

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

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

”我撒腿就跑。

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

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

迟到就迟到吧!

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

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

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

可是,说什么好呢?

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

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

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

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

“侯师傅好!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

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

“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

”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

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

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

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

“师傅好!

”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

“你就要走了。

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

”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

侯师傅!

”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选文有改动)

7.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分)

8.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4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2分)

9.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

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2分)

10.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

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3分)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1-14)题(11分)

真“重理”就不该“轻文”

张志公

①一提到各行的“家”,比如文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等,你会以为,他们大概是各专一行,别的什么都不管的。

不对,不是这样。

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他不但专精于一样,而且一定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没有一个不懂物理的化学家;没有一个不懂物理、化学的医学家;没有一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文学家。

你看过电影《李时珍》、话剧《伽利略传》吗?

如果编剧、导演、演员对科学一窍不通,这些电影、话剧能够编得好、演得好吗?

②普通教育阶段,属于基础知识的功课一般区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

语文、外语、历史,这些是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这些是理科;地理课里边有所谓人文地理的内容属于文科性质,自然地理的内容属于理科性质,所以这门课可以说是文、理兼而有之。

此外,还有政治、体育、音乐、图画课,也都是基础课程。

所有这些功课,统统是打基础的,都不是专门性的。

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公民,应当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不论日后进一步学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工作,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有用的,并且都是必要的。

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方面的才能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两门功课学得特别好,其余学得一般,这种情形是不少见的。

有的人对数、理、化有兴趣,有的人对文学、历史有兴趣,这也是许可的,应该鼓励的。

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才能,我们还应当珍视它,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基础打好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基础课程有一门共同的基础课,那就是语文课。

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

不论是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

语文不学好,不善于说,不善于读,不善于写,无论学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都不会很高。

人们都知道,学不好数学会影响学物理;那就更应当知道,学不好语文还会影响到学数、理、化。

因为数、理、化的叙述、论证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过精练、严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不掌握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你怎么能很好理解这些东西呢?

比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两数的平方和”和“两数和的平方”,意义完全不同,解题时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

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其他课程。

等到以后参加了工作,无论从事哪个部门的科学技术业务,总需要经常看些技术资料,如果阅读能力不高,那对工作将会有多大的影响!

当技术员写不好实验报告,当医生写不好病历,有了发明创造,写不好科学论文,有了经验,写不好总结,那对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2011级别班考号姓名总分

④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就是重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学习历史、地理,尤其不重视学习语文。

其实,照这样的“重”法,这个“理”就恰恰学不好。

忽视了文必将影响他学理,影响他日后干理科的工作。

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同样,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

由于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下工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的现象。

但是,“重”一样,“轻”一样,却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

普通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样样都不过是学点起码的知识、技能,这些起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轻”了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主观上觉得该“重”的那一样,从长远来看,这后果是很坏的。

⑤爱吃蔬菜的可以多吃点蔬菜,爱吃肉的可以多吃点肉,但是只吃一样,别的不吃,那可不行。

食谱广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

学习也是一样。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针对什么现象提出这一论点的?

(3分)

12.阅读选择文第三段,说说为什么要学好语文?

(3分)

13.文章最后一段似乎与中心论点无关,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3分)

14.“没有一个不懂物理的化学家;没有一个不懂物理,化学家;

没有一个对科学一窍不通的文学家。

”请你举出一例,来证明这一说法。

(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5---18题。

(9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