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1188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单元导语,讲读课文《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阅读课文《阿德的梦》和语文园地八。

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难点:

使学生懂得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想象,养成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情趣。

三、【单元主题分析】:

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主题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的学习,我们与学生一起走进科学世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本组的生字多而偏难,可以把生字的学习融入理解课文之中,让学生在识字、写字、朗读、感悟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情趣。

仔细读读本组课文,每篇课文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

文字生动,插图精美,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

五、【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着走进科技编排的,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六、【教学目标】:

1、要求认识56个生字(课文中47个,语文园地中9个),书写30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4、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有关资料,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刻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5、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6、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

七、【教学思路】

1、数星星的孩子》是老课文,是一篇蕴含科学知识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

2、《爱迪生救妈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小爱迪生。

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朗读中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

3、《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描述的是一个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生字新词较多,要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中感悟理解词句和科学知识。

4、《阿德的梦》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重点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相关资料

九、【教学对策】:

1、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本单元跟第七单元的课文风格完全不同,具有科学性,都是通过做事要善与思考,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2、搜集有关名人的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

十、【课时安排】:

29数星星的孩子3课时

30爱迪生救妈妈2课时

31恐龙的灭绝2课时

32阿德的梦2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测试讲评3课时

29《数星星的孩子》

一、设计思路: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这篇文章也不例外。

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

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

第三节通过张衡说:

“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

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

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张衡极大的兴趣,这当然不错。

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写这句话的匠心所在。

那就是通过“无数、满天、撒”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

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概括到具体,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课堂教学有起有伏。

二、教材分析:

   张衡也在数星星,他偎依着奶奶,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为什么他能数得清?

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了星星不是像奶奶说的乱动,而是在有规律地动。

也许是爷爷的启发,也许是发现的成就感的驱使,长大以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天文学,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们一起对着“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如,“撒”字叫金星,“楚”字是火星,“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就奖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

这样,您一定会感到教学是那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轻松!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六、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二)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一)写出课题。

提示“数”(shu第三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河南南阳人。

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和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

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数:

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u第四声),在“数星星”中读shu第三声。

  斗:

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dou第三声,在“斗争”中读dou第四声。

  

(2)字形:

  最后一横略短些。

  楚:

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

(略)

  (3)词意:

  一闪一闪:

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间:

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

  距离:

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

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

  北斗星:

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

  无数:

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

  清楚:

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

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

  (四)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29  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天文学家

地动仪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

  

(二)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了解张衡在小时候是怎样爱好天文,喜欢研究的。

  

(二)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齐读第6自然段。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

(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

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

(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

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

(共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

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

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

(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

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

(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

  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

“果然”说明了什么?

  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2.总结:

  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

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五)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

  3.读课文两遍。

【板书设计】29  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天文学家

(汉朝人)坐、靠、仰、指、数(刻苦钻研)

喜爱、认真、不怕累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

  

(二)完成课后练习

(2)。

  (三)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本课所学生字新词,能看拼音填词语,完成课后练习2。

  三、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按小组读,全班读)

  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

  

(二)巩固字词的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做完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

  2.给下面的宇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锤(   )________           祖(   )________

  棵(   )________           炬(   )________

  3.用多音字组词语。

  4.选字填空。

  棵颗组祖斗抖

  一(   )星星        小(   )         发(   )

  一(   )树苗        (   )国         一(   )米

  一(   )小草        (   )合         北(   )星

  一(   )珠子        (   )传         烟(   )

  一(   )红豆        (   )先         (   )动

  (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

  (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

  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例:

蜜蜂采了蜜。

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句填空。

  

(1)满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

  (3)北斗星总是绕着(   )转。

  (四)听写字词。

  (五)作业。

  1.订正错字,各改三遍。

  2.把课上没做完的练习题做完。

板书设计:

29  数星星的孩子

  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例:

蜜蜂采了蜜。

       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教学反思:

对低段孩子而言,他们对字词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

就如“珍珠”一词,学生的脑海里所蹦出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很美,是一串串的,而让学生体会到星星像珍珠,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我先让他们自己边读句子,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再让他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通过教师的随机朗读指导,强化感悟“珍珠”,让孩子的语言感觉敏锐起来。

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对这一个词语进行迁移运用,显得顺理成章。

而对“珍珠”一词的写字教学,我也巧妙地把它安排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使学生觉得写字也是充满着诗情画意般的美。

 

30爱迪生救妈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具:

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课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他是美国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一生却共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对人类的文化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电灯就是他发明的,这个人是谁?

(生抢答:

爱迪生。

)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

爱迪生,学习“迪”。

你能简单来讲讲爱迪生吗?

(二)激趣导入。

1.师:

爱迪生多了不起啊!

,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们说“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就是因为:

出示(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能想出一些好主意。

)引读。

2.有一次他还靠着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指名读,说说课题中哪个字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齐读。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

(预设:

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

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

妈妈有没有得救?

等)

(三)初步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同座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a出示词语,认读

b写字指导:

“检查”

c生字“阑”,猜字谜。

d“捡”“检”句子辨析。

我也想来“检查”一下:

我和捡不仅读音一样,长得也挺像,有什么办法帮我们区分一下,我就服了你们。

4、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读通顺流利。

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

7、现在请你读了课文,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按照填空,自由说一说)

爱迪生七岁时,妈妈得(          ),需要(         )。

可是,房间里太暗,大家急得(         ),多亏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办法,用镜子把(           ),救了妈妈的命。

(四)学习课文2、3段。

细读课文第二、三段,感受情况危急。

1.刚才小朋友都提到了急性阑尾炎,那么什么叫急性阑尾炎?

小朋友们知道吗?

让我们来听听权威人士——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教师简单介绍)

2.不幸的是爱迪生的妈妈也得了急性阑尾炎,她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有100多年,那时医学比较落后,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等待她的只有两个字——死亡。

当时的情况是多么危急啊!

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危急?

划下来,好吗?

预设1:

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课件出示)

(1)说说你的想法。

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直打滚”是什么样子的呀?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2)瞧,躺在床上的妈妈,她感到越来越疼了,请你想象一下,妈妈会疼得            。

(3)当我们看到妈妈的痛苦,听到妈妈的叫喊,我们的心里急(指板书)得像一团火一样。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2:

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

“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爸爸说:

“那说多点几盏油灯吧!

”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

大家急得团团转。

(1)小朋友们,请你们也来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急”?

大家急得团团转。

谁急?

爸爸急、医生急、爱迪生急等。

(2)爸爸、医生、爱迪生他们为什么急得团团转?

请小朋友用心地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一下。

(3)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那医生有没有想办法呢?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随机理解“环顾四周”和“迟疑片刻”,体会医生的无奈和矛盾。

(4)还有吗?

大家为什么急得团团转?

(爸爸想的办法不行)你从哪里知道的?

(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

)现在你就是医生,你能不能来做一做“连连说不行”是怎样的?

配合朗读

(5)医生想不出办法,爸爸好不容易想的办法还是不行,那就赶快把妈妈送医院吧!

(不行)为什么不行?

马上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来不及,马上,几十里外)

(6)不做手术行不行?

送医院行不行?

在房间里做手术行不行?

这可怎么办啊?

大家急得——团团转(生跟读)

(7)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情景呢?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二三两段。

(五)回顾板书,设置悬念。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二三自然段,这一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妈妈疼得直打滚,送医院又来不及,家里光线太暗,大家急得团团转,真是急!

急!

急!

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候,突然爱迪生却一溜烟似的跑了出去。

他要去干什么呢?

他到底会怎么救妈妈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急得团团转”来写话。

板书设计:

             

30、爱迪生救妈妈

急(团团转)

直打滚 来不及    光线暗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复习生字词语:

(投影出示)

(1)环顾四周   摇头   一溜烟   又急又气

斥责       检查   夸奖     迟疑   恍然大悟   委屈

急忙       捧着   奔出     亮堂

(2)多音字“明晃晃”:

“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晃荡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

(3)出示短语,你还会读吗?

急性阑尾炎           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决定在家里做手术     急得团团转

2、谁会用上这几个短语,把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的起因说一说  板书:

决定手术

二、学习第四段

1、大家急团团转时,爱迪生急吗?

是的,也着急呀!

读第4段。

在这么着急的时候爱迪生会想些什么?

(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干着急也救不了妈妈,着急有什么用呢……对了,我要想办法让房间的光线明亮起来……)

2、爱迪生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打开书P137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爱迪生是怎么做的句子。

3、你找到了哪句话?

(课件三句)

①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A、这句话老师想这么写,你觉得怎么样?

突然,爱迪生奔出大门。

    一溜烟:

形容跑得很快

B、妈妈病得这么重,得赶快救妈妈,爱迪生多急呀,跑得多快呀。

(谁会读?

开火车读)

②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A、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镜子。

(大、明亮、又大又明亮、明晃晃)

B、怎么读把这一面又大又明亮的镜子强调出来。

(明、大)

课件:

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C、爱迪生不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板书:

聪明

D、你们发现了吗?

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有一个好字,这两个好的意思一样吗?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对我们可以找不会说话的老师——查字典。

课件好主意(   )           ①用在数量词、时间词前面表示多或久              好几个(   )           ②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

E、看来爱迪生带回来好多个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我们该怎么读?

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①你强调了好几个     ②你强调了每个人    ③你强调了都

③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课件:

原来爱迪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把光聚在一起,使病床亮堂起来。

现在医生可以为妈妈做手术了,你们高兴吗?

谁会读。

板书:

镜子聚光

④读到这里你觉得爱迪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爱动脑筋、聪明的……)

4、你们瞧,爱迪生想出的办法多好呀,可是刚开始爸爸明白吗?

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中爸爸与爱迪生的对话

①“斥责”我们换一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责备、批评)

②谁会斥责?

用严厉的言语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