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966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docx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原文

  【 XJ】 金匮真言论真是太重要了,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五脏六腑与自然的关系,做了形象而精确的表述,因而,我实在不忍心把这一节分成两部分来做精读,也正因为如此,本节的内容比较多,希望网友们能静下心来,认真研读。

精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问曰: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

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

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

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

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

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

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黄帝问曰: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原文】

  黄帝问曰: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点评】此段主要讲的是自然界的风邪对人体经络和五脏的影响。

  1、黄帝问曰: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八风:

一说为八方之风。

八风,中医学术语,见于中医经典《内经》。

八风,即四方四隅八方之风,从其虚之乡来,与其所主时令不相一致,所谓非其时其风,亦名虚风,故能病人。

实际上,八风统指四时气候变化而言。

《灵枢·九宫八风篇》云:

“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

”“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

此八风,皆从虚之乡来,乃能病人。

  另一说即为八种季候风,在《易纬通卦验》记载有:

“八节之风谓之八风。

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这种说法的来源,主要是《易》学,广莫风(对应北方坎位)、条风(对应东北方艮位)、明庶风(对应东方震位)、清明风(对应东南方巽位)、景风(对应南方离位)、凉风(对应西南方坤位)、阊阖风(对应正西方兑位)以及不周风(对应西北方乾位)。

  这两种说法,我认为都有道理。

因为《黄帝内经》自始至终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经,是经脉的意思,经脉是流通营卫血气的;

  五风:

要与后文一起看,才能明白,五风在后文中提到了,岐伯对曰: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九宫八风论》所指的中虚八风,便是指此处发邪,八风发邪,经脉受之,则循经而触五藏。

所以五风就是五藏所受的邪风;

  何谓,为什么这样说?

  2、岐伯对曰: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发邪,指八风发出的邪气;以为,以在这里作为连词“而”讲;为,变成;经风,是指经脉受到外邪侵扰后形成的邪风;

  3、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胜,指五行生克中的相胜。

也就是相克的意思。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与之相应的五志为怒、喜、思、悲、恐。

五行相胜:

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

五志相胜:

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

  4、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俞,也叫“腧穴”或“输穴”。

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

即肝有病的时候,可反应在颈项。

临床可见一些颈项疼痛或颈项强硬的患者,辨证属于肝郁气滞型,在针灸治疗的时候以舒肝解郁法选穴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其病症特点除颈项疼痛或僵硬外,伴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失眠,头痛或头晕,舌尖红或质暗,或舌质偏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5、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俞,同前,指病邪从胸胁部的俞侵入;胸胁,人体部位名。

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

  6、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肩背,一般是指后背肩胛骨附近

  7、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腰股,指腰和屁股

  8、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中央,中医五行中的方位定向,除了东南西北以外的中心地带;脊,脊椎。

  【整段翻译】黄帝问道,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为什么这样说?

岐伯答道:

八风来袭时,会影响经脉,并累及五脏,当八风的邪气发作时,就会使人生病。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掌握四季变化之规律,懂得四季相生相克原理,即:

春克长夏,长夏克冬,冬克夏,夏克秋,秋克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季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相克图

 

  东风生于春季,疾病多发在肝脏,最容易从颈项的俞穴侵入;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在心脏,最容易从胸胁的俞穴处侵入;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部,最容易从后背的俞穴处侵入;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在肾脏,最容易从腰股的俞穴处侵入,中央为土,病多发生在脾脏,最容易从后背脊椎的俞穴处侵入。

■故春气者,病在头......

  【原文】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点评】本段重点论述四季发病的部位和注意事项。

  1、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气,邪气;者,部位。

  2、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鼽衄(qiúnǜ),病名,指鼻流清涕或鼻腔出血的病证;洞泄,腹泻;寒中,在天冷时;风疟(nüè)因夏季阴暑内伏,复感风邪而发的一种疟疾。

临床表现有寒热交替、先寒后热,寒少热多、头疼、发热时自汗出、脉弦数等症;痹厥:

肢体疼痛麻木之病;善,在这里当容易讲,即~变,~忘。

  3、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

按蹻,“按,手按也;蹻,足踹也。

”指按摩中的手按法与足踩法。

一说“蹻”指经络腧穴,《类经·论治类》张介宾注:

“按,捏按也;蹻,即阳蹻、阴蹻之义;这里通常指在冬季不要因为按摩而扰乱了阳气。

很多网友就问一个问题,说冬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否不要刮痧和按摩。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身体里的垃圾过多,什么时候打扫都不为过。

藏是藏精,而非藏垃圾。

  4、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飧(sūn)泄,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

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

此名取自《内经》:

春伤于风者,乃即病之新感也,即二卷中伤风冒风之证;今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也。

盖风木之气,内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

  【整段翻译】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脏;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春天易发鼽衄,夏天易发胸胁疾患,长夏季易发里寒洞泄,秋天易发风疟,冬天易发痹厥。

所以冬天不要因为按摩而扰动了阳气,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之疾和颈项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部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里寒洞泄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痺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

■夫精者,身之本也......

  【原文】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点评】此段论述自然界的阴阳与人体脏腑阴阳的关系。

  1、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夫,这这里当语气词,没有具体的意思;精者,这里的精,应该是指人的精髓,比如骨髓等,泛指人体中最精华的那部分物质;身之本也,是身体的根本;故,所以;藏于精:

即储藏精;者,人;病温,即温病;平人,气血调和的健康人,但在这里不作名词解,而是指平常人;脉法,指切脉的方法;

  2、故曰: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平旦,指早上;日中,指中午;合夜,是午夜;鸡鸣,指凌晨;

  3、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故人亦应之,故,所以;应之,呼应它,指天人合一,人体的运行,要与天体的运行相呼应;夫言人之阴阳,夫,语气词;言,谈及,说道;

  【整段翻译】阴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擅长藏精的人,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

到了夏季阳气盛大的时候,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

这是平常人在诊脉时要注意的。

  所以说: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互有阴阳。

从早上到中午,自然界的阳气,为阳中之阳。

从中午到黄昏,自然界中的阳气,则属阳中之阴。

半夜到鸡鸣,自然界中的阴气为阴中之阴。

鸡鸣到平旦,自然界中的阴气则属阴中之阳。

  人的情况也与此相适应。

就人体阴阳而言,外部属阳,内部属阴。

就身体的部位而言,则背为阳,腹为阴。

就人体的脏腑中的阴阳而言,则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

  【原文】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点评】

  1、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欲知,想知道;何也,是什么。

  2、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为,在这里没有具体的意思;

  冬病在阴,中医认为,冬主肾,因此,如果冬天生病,容易伤及肾,因为,在五脏之中,肾为阴中之阴;

  夏病在阳,指夏病,容易伤到心。

因为,心为阳中之阳;

  春病在阴,春天主肝,春天得病易伤肝,肝为阴中之阳;

  秋病在阳,秋天主肺,肺为阳中之阴,所以,秋病容易伤到肺;

  皆视其所在,皆,都;视,看、观察;其,指病;所在,所发病的位置;

  为施针石也,为在这里没多少意思;施,实施;针石,针为针灸,石为砭石,也就是刮痧。

  3、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故,所以;背,后背;

  4、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

腹和背是对应的,指前胸

  5、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至阴,也就是最阴的意思。

  6、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相输应,指对互对应,输在这里相不到具体的的意思。

  【整段翻译】所以,很想知道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究竟为何物?

冬天生病会伤阴中之阴,夏天生病会伤及阳中之阳,春天生病,会伤及阴中之阳,而秋天之病,会伤及阳中之阴,所有的病,都要视其情况来施以针灸砭石刮痧来治疗。

所以,人体的后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阳中之阴为肺;人体的前胸和腹部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之至阴为脾。

所有这一切,皆为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对应的。

所以,刚好也与天地的阴阳相对应。

■帝曰:

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

  【原文】

  帝曰:

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

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

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其臭臊。

  【点评】

  1、帝曰:

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收受,接受归纳;乎,吗?

  2、岐伯曰:

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3、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这些都是与五脏对应五味、五行、五畜、五谷有关。

  4、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其臭臊。

同前面解释。

这里的数,应该是指河图洛书中的数,下同。

  【整段翻译】黄帝问道,五脏对应四季,各有归纳吗?

岐伯说,有。

东方为青色,与肝相通,开窍于目,精气内藏于肝。

当肝病发作之时,通常表现为惊骇状,在五味中为酸,在五行中属木,在五畜中属鸡,在五谷中属麦,对应四季中的春天,天体中的岁星,所以,春天的病气通常出在头部,在五音中为角,其成数为8,所以知道其病多出在筋上。

另外,其嗅味为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

  【原文】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

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点评】

  1、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

开窍于耳,心应该开窍于舌才对,不知这里为何说是开窍于耳。

  2、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同前,都是五脏对应

  3、是以知病之在脉也:

脉,心脉

  4、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臭,嗅觉

  【整段翻译】南方的赤色与心相通,开窍于耳,精气内藏于心,所以,病气可发生于五脏各器官。

在五味上为苦,在五行中属火,在五畜上为羊,在五谷上为黍(大黄米),其对应的四季为夏季,在天体为荧惑星,所以,其病多发生在心脉上,其五音为征,其成数为7,其嗅觉为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原文】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点评】

  1、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中医认为,在五色中,黄色是脾之色;舌本,舌根、舌头;通常,脾虚的人,会形成大胖舌,齿痕舌。

  2、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同前段。

  3、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因此,如果脾有病,会表现在肌肉上,过胖或者过瘦。

  4、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同前段。

  【整段翻译】中央的黄色与脾相通,开窍于口,内藏精微于脾,所以脾有病,会表现在舌头上。

脾在五味中属甘,在五行中属土,在五畜中属牛,在五谷中属谷稷,对应的四季为长夏,在天体上为镇星。

所以脾有病多表现在肌肉上。

在五音中属宫,其成数为5,其嗅味为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原文】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

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点评】

  1、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

病在背,指肺病经常会表现为后背不适。

  2、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同前文意思相类。

  3、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除了前文的病在后背,还容易出现在皮毛上

  4、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同前文意思相类。

  【整段翻译】西方的白色和肺相沟通,开窍于鼻,内藏精气在肺,所以病多在背部。

在五味中为辛,在五行中属金,在五畜中属马,在五谷中属稻,对应的四季为秋季,在天体上为太白星。

所以,肺病多体现在皮毛上。

在五音中属商,在成数上为9,在嗅觉上为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

  【原文】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

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点评】

  1、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

二阴,指前后阴。

中医认为,肾主前后阴;故病在溪,溪在这里,应该是指溪水之意。

中医认为,肾主水。

肾发生病变,会影响人体水液代谢。

  2、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彘,猪。

  3、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中医认为肾主骨,所以,肾病多表现在骨头上。

  4、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同前段

  【整段翻译】北方的黑色与肾相通,开窍于二阴,内藏精微在肾,所以病容易表现在水液代谢上。

在五味中属咸,在五行中属水,在五畜中属猪,在五谷中属豆,对应四季为冬季,在天体上为辰星,所以肾病多表现在骨头上。

在五音中属羽,在成数上为6,在嗅味上为腐味。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

  【原文】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点评】

  1、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

一逆一从,指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畅与否;纪,在这里当纲纪讲,换言之,就是法度和规则。

  2、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藏之心意,即把上述总结的,金匮真言要深藏于心;

  合心于精:

和前句意类似

  非其人勿教:

不是那样的人不要教授,其人,指那种各方面都比较好的人。

这句话的本意,就是道不轻传。

  是谓得道:

这才叫掌握了金匮真言的精髓。

  【整段翻译】所以,善于诊脉的人,要仔细观察五脏六腑的变化,气血运行通畅与否,掌握阴阳表里雌雄的变化规律,把上述的这些东西,要深藏牢记于心,道不轻传,这才可以称之为掌握了金匮真言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