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827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docx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简阳市人民政府

2017年2月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组

一、规划负责人

曾鸣四川比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

二、规划编制组

林正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邓怀国四川比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农艺师

刘远利四川比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

郭耀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农艺师

付长荼简阳市农林局局长

吴俊简阳市农林局总工程师

唐文平简阳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站长

葛梦四川比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

杨洋四川比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

第四章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

第七章农业产业精准扶贫

第八章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建设42

第十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章简阳市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简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腹地,成都市东南部,四川盆地中部偏西边缘,龙泉山东麓、沱江河中游;东临资阳市乐至县,南界资阳市雁江区,西连眉山市仁寿县,北靠金堂县、龙泉驿区、双流县。

市域范围地跨东经1041134-1045336,北纬30428-303900,南北长63.3km,东西宽68.3km,幅员面积2213.5km2,距成都中心城区48km,距重庆市区220km,与双流、郫县、龙泉驿区等区县同处成都经济区二圈层,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所在地;素有“天府雄州”、“蜀都东大门”的美誉。

二、自然条件

(一)气候条件

简阳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盆地西部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霜雪少,冬春季常有干旱,夏有洪涝。

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低气温-5.4℃,极端最高气温38.7℃,≥0℃有效积温6270.9℃,≥10℃有效积温5421.1℃,无霜期300天。

全年太阳日照总辐射90.90kCal/cm2,日照数1250.9h。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82.9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15.3mm。

(二)地貌土壤

简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貌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积坝3种,以丘陵为主,约占88.13%。

东部丘陵以中丘中谷、深丘中谷为主,兼有浅丘宽谷,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在400-580m,绝大部分为棕紫泥土壤。

西部丘陵以浅丘宽谷为主,兼有部分缓丘河坝和中丘中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369-500m,土壤多为棕紫泥和黄红紫泥。

西北辖有龙泉山脉中段的部分山区,占总面积的7.76%,地势向东南倾斜,海拔为500-900m,最高峰1059m,主要为红棕紫泥和黄红紫泥。

沱江沿岸为河坝地,约占总面积的4.11%,地势低平开阔,沿江有较大的河坝16处,土壤多为灰棕冲积土。

(三)水文水系

简阳市沟壑纵横,溪河密布,除龙泉山脉以西流入岷江水系以外,其余均属沱江河水系;干流沱江为长江一级支流,境内河长84.9km。

沱江支流绛溪河发源于仁寿县境内龙泉山麓,流域面积900平方公里;沱江东岸较大支流有环溪河,主干流发源于金堂县竹篙,境内环溪河长46.8km。

全市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溪流7条、各类水库86座,水资源总量为5.9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0.89亿m3。

(四)土地资源

简阳市土地总面积331.5万亩,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土地利用率97.4%。

农用地282万亩,其中:

耕地165万亩、园地12.3万亩、林地68.7万亩、其他农用地36万亩。

建设用地42万亩,其中: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0.4万亩、其他建设用地6.0万亩。

未利用地8.6万亩。

三、社会经济

(一)经济发展

2015年简阳市GDP达401.37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7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7.10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51亿元,增长10.3%。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6.1%、65.6%、28.3%,分别拉动GDP增长0.5、5.9、2.6个百分点。

人均GDP达38259元,比上年增加2208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4:

57.4:

24.2调整为17.6:

56.6:

25.8,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

2015年简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81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43.84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3.0亿元,增长4.5%,畜牧业产值69.60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4.67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0亿元,增长8.0%。

(二)社会发展

简阳市现辖54个乡镇,4个街道办,853个村(居)民委员会(787个村、66个居委会);人口总户数52.22万户,总人口14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9.7万人,占总人口的80.4%;非农业人口29.11万人,占总人口的19.6%。

简阳城镇化率为41.61%。

截止2015年底,简阳市现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村89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5911户,贫困人口46338人。

(三)道路交通

简阳市是成都向东向南开发建设以及产业布局的重要区域。

成渝铁路、成渝高铁穿境而过,成渝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纵横交错,成简快速通道、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全线通车,G318、G319、G321在此汇聚。

2015年底简阳市公路总里程28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2公里,快速通道60公里,国道88公里,县道337公里,乡道565公里,村道1670公里;铁路里程89公里;水运里程139公里。

第二章发展现状评价及发展战略

一、发展现状

(一)综合生产能力

2015年简阳市粮油播种面积239.93万亩,粮油总产量72.4万吨;发展特色水果30万亩,总产量10.95万吨;发展蔬菜29.9万亩,总产量47.68万吨。

全市已建成万头规模猪场2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36个,成功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生猪出栏125.10万头,羊出栏92.70万只,家禽出栏928.45万只,肉类总产量12.13万吨。

发展核桃14.4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香椿3万亩,林下经济19.6万亩。

实现水产品总量3.1万吨。

(二)产业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简阳市着力规范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实现耕地流转25.36万亩。

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5家,形成了以天保果业、青山林产等为代表的种植龙头集群,以惠远农牧、大哥大公司、翔宇牧业等为代表的养殖龙头集群;以若男食品、家乡薯业等为代表的加工龙头集群。

培育农业合作社140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2个,省级示范社27个;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37个,培育种养大户4000余户。

(三)农业科技水平

简阳市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协作,构筑多级技术支撑体系以及加强基地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面达87%,肉牛良种面达85%,山羊良种面达98%,水产良种率达98%以上。

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仔猪早期断奶和早期补饲、畜禽疫病综合防治、自动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率逐年上升,种养循环、林下经济等农业发展模式也蓬勃发展。

(四)农业品牌创建

简阳市已获四川省无公害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产地认证面积达131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83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53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

重点打造“简阳晚白桃”、“简阳羊肉”和“简州大耳羊”3个区域品牌,注册了“力盛”、“福海源”、“蜀娇”、“天宫山”、“土荡荡”、“如林”、“蜀台红香椿”和“新星红山鸡”等农产品商标40余个。

简州大耳羊获国家级新品种审定命名,简阳晚白桃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并进入2015年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果品)50强;“蜀新1号”核桃获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9月获第13届全国林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蜀台红香椿”椿芽获四川省森林食品“天府七珍”称号;注册农产品商标40余项,其中驰名商标3个、著名商标10个。

(五)农业生态

通过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简阳市农产品产地生态安全水平明显改善。

2015年简阳市推广使用配方肥100万亩次,减少化肥施用量1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有效遏制了露天秸秆焚烧现象;每年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10万亩、统防统治84万亩次,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5%;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5万口,人畜粪尿无害化处理率30%,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80%,有效减轻了农村面源污染。

加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1万m3,较2010年增长15.2%,森林覆盖率达37.81%,较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优势

资源条件优势明显。

简阳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沱江中游川南中低山区,地形地貌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充足的光、热资源,良好的生态条件,较为肥沃的土地,适宜多数农作物生长。

简阳市森林覆盖率达37.81%,空气质量长期处于优良状态。

简阳市现有农用地282万亩,沱江以西的耕地受惠于都江堰工程的灌溉,优越的资源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规模优势显著。

简阳是全国粮油、肉类、水果主产区和四川粮经作物主产区之一,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生猪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县、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省养羊十强县、省优势水产品基地、省经果林苗木生产大县。

2015年简阳粮食播种面积为240万亩,粮油总产72.3万吨,出栏生猪125.1万头、山羊92.7万只,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8亿元。

(二)存在问题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不完善。

简阳市在长达数十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业基地的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但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量不大,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成效还不够显著,农产品营销渠道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场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

例如冬草莓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草莓品质较优,但不少草莓基地外销品牌贴的却是双流县合江镇草莓商标;简阳桃类面积近11万亩,简阳晚白桃也通过了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但简阳市还缺乏对外销售的、市场知名度大的统一品牌;同时农产品深加工业薄弱,农产品市场话语权不够大。

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近年简阳市实施了“7+2”建设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但薄弱的基础设施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项目少投资额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等客观因素造成了季节性、区域性的干旱缺水,同时缺乏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致使农业灌溉用水严重不足,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矛盾仍然存在。

二是农村路网标准等级低、路况差,农村公路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机耕道路配备不完善。

三是项目基础设施交付后管护不力,导致部分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农业技术服务供给与需求错位。

随着简阳市农业生产专业化、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壮大,对技术服务需求已经逐渐由单项农业生产服务转向资金、信息、技术、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农业服务,原有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有服务多集中在产前和产中环节,产后服务较为薄弱,农产品销售难,缺少在净化分级、干燥预冷、储藏保鲜、包装等产地初加工服务。

(三)主要挑战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农业后继乏人。

由于农业收入低和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村留不住人。

现在种田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儿童。

简阳农业人口中,51-60岁的占21.3%,60岁以上占13.65%,女性占53.2%。

简阳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随着简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老龄化、妇女化,农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市场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对劳动者的要求,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加剧。

随着城镇化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的推进,简阳市农业生产性用地规模将会缩减。

农业自身的面源污染和不合理的施肥习惯等因素导致耕地污染程度加重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形成耕地资源的隐性减少。

简阳地形以丘陵为主,由于受密集的交通网线、城镇用地、重大工程用地及其它非农设施用地的分割,农业用地形态破碎化程度高,使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

快速融入成都、跨越发展的压力较大。

简阳市农业发展水平与成都市其他区县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3元,较成都市17690元低30%,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7.7%,远低于成都市75%的水平。

另外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土地流转率等均低于成都平均水平。

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双重挤压、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土地“非农化”“非粮化”风险上升等导致农业跨越发展压力增大;此外,简阳市还是成都唯一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尚有贫困村89个,贫困户159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6338名贫困人口,依靠农业产业按期脱贫压力较大。

(四)重大机遇

享有成都代管带来的政策红利。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将利于区域资源整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成都,承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点等7个改革试验项目,拥有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率先突破的权利,有助于激活农业生产要素,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简阳农业发展也将融入到成都的农业建设当中,农业发展政策将按照成都标准执行,发展理念、定位需进一步更新,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将提升,发展农业投入将增大,预示着简阳农业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享有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带来的经济红利。

2016年5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简阳市芦葭镇正式开工,将建成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未来还将建设占地52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发展航空装备、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空港物流等高附加值产业。

机场的建设为周边发展创汇农业、临空农业、总部农业等农业高端业态创造了条件,将有效的带动简阳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此外空港经济区运营将有利于增加简阳的财政税收,改变当前“吃饭财政”的被动局面,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能力。

享有城镇化带来的巨量市场红利。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将不断提升。

到2020年成都城市群城镇常住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以及内需拉动、产业带动、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成都平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取得进一步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优质农产品和休闲农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简阳也将享受到巨大的市场红利。

三、战略思路

(一)农业功能定位向注重农业社会和生态功能转型

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简阳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应以“保障供给、保护生态、促进融合、促进增收”为功能定位。

一是保障供给。

将“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鱼池子”工程置于更重要地位,突出农产品基础保障功能;二是保护生态。

将基本农田和农业景观融入生态体系当中,构建由农田生态、农业生态和城市生态等构成的都市现代农业生态格局,强化农业生态功能。

三是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向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等多功能转变,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

四是促进增收。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在增加农业生产性收入基础上,增加家庭经营收入、服务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农业产业业态向高端农业和农业高端转型

抓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以及回归成都的机遇,坚持走高端农业和农业高端发展之路,培育简阳农业名片,打造简阳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一是着力打造现代高端种业,围绕杂交制种、畜禽良种、高效水产等种业,打造国家级的良种基地、良繁基地和育苗中心,占领农业发展的高端和前端。

二是着力打造高端农产品,重点培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三是加快有机农业技术推广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完善从种子种苗到营销服务的有机农业产业链。

四是抓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的契机,引入大型农业投资项目,发展创汇农业、临空农业等农业高端业态,打造临空农业总部基地。

(三)农业经营主体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重点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是培育重点农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农业企业在资源整合、技术吸纳、市场拓展、质量控制等比较优势,鼓励农业企业在对应的种苗、饲料、储藏、保鲜、加工、购销等领域发展。

三是鼓励和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是构建更有效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化、合作化、专业化,促进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有机结合。

(四)农业生产规模向多元化农业适度规模转型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适度规模经营的各种模式。

一是创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与网络,创新和推广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农业共营、土地经营托管、订单农业等与简阳市地理特征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探索推进新业态的都市现代农业。

抓住简阳划由成都代管以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的契机,积极探索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把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

(五)农业生产手段向设施装备和智能化农业转型

面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和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简阳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走上设施装备和智能化的发展之路。

一是推广实用农业机具。

以农业园区和基地为载体,推广适宜简阳自然地理条件的新型农业机具,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提高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三是普及先进农业技术。

根据农业发展需要,推动产学研协作,促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集成推广普及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

四是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

探索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及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

五是推进农产品营销电子化。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范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务。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融入大成都、建设新简阳,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主题,立足简阳市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发展基础,以市域经济大发展、交通构筑大流通为契机,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为动力,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装备,完善服务体系,打造知名品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创新高效、标准品牌、生态安全、开放合作、幸福共享”的简阳市都市现代农业,推动简阳由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观念与方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要求,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机制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原则。

在要素配置方式、组织服务体系、农业保护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培育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职业农民新型主体,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坚持创新业态、拓展功能原则。

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创新农业业态,以政策导向与资本投入融合为保障,以文化与农业融合为特色,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拓展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活休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

——坚持生态和谐、持续发展原则。

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产增效型农业,注重生态建设,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农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利用简阳市的区位优势,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依托大成都、服务大城市的发展思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框架,发展具有简阳特色的绿色都市现代农业。

三、规划依据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85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5〕50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府函〔2016〕228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6〕1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函〔2015〕172号)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简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成委发〔2016〕16号)

◆《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简阳市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成委厅〔2016〕71号)

◆《简阳市人民政府议定事项交办通知》(第15号)

◆《简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发展“十三五”规划》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2016-2025年)》

◆《简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

◆《简阳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

◆《简阳市“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

◆《简阳市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十三五”发展规划》

◆《简阳市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13-2030年)》修订版

四、发展定位与目标

到2020年,简阳市建成粮经、果蔬特色优势产业突出、高效、高端产业集聚、布局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休闲功能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核心增长极和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新典范。

具体目标如下:

——稳定农业生产能力。

到2020年,简阳市粮油总产稳定在70万吨以上;实现特色果蔬总产120万吨;肉类总产量9.5万吨、禽蛋总产量2.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9万吨。

——高端农业成效显著。

到2020年,完成水稻制种基地、优质水果良种繁育驯化基地、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质鱼苗繁育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迈向产业高端,种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达30亿元以上;水产、畜禽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70%以上,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比重达到35%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达55%以上。

——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到2020年,简阳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40%左右;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新型产业培育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

到2020年创建2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得到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70%;建成以石桥商贸物流园区-乡镇农贸市场与集散点-村级农产品产地集散点的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

——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农业资源和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土地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