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075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docx

AutoCADElectrical设计实战详细修正笔记

说明:

此笔记与AutoCAD_Electrical_2006设计实战(魔兽版学习笔记)、AutoCADElectrical2008用户手册配合使用

工具栏未说明位置时,均指左边竖排工具栏

相对坐标格式:

@420,20

@420<90

关闭捕捉和DYN功能

命令purge→单击块前+号展开块列表→shift全选→单击清理按钮(注意不要单击全部清理按钮),可消除块信息

新建文件,用acadiso做模板

块必须定义在0层上,插入后才能把组成块的各元素分配到相应的层上

命令style→新建文字样式WD_GB,英文字体gbenor.shx,勾选使用大字体,大字体gbcbig.shx,单击置为当前

菜单绘图→块→定义属性→输入标记如TERM01,默认值1,左对齐,字高2.5,角度90度→移动TERM01直线的左端点

拷贝一个TERM01→改名为TERM02,默认值2,右对齐。

移动此属性到直线的端点

注意块的触点要用45度短直线阵列4个

TERM01什么样,端子就什么样;X2TERM01定位点是元件的↑接线点,X8TERM02定位点是元件的↓接线点

TAG1:

元件代号

INST:

安装代号(如MACH1,机器编号)

LOC:

位置代号

DESC1

DESC2

DESC3:

元件描述

(以下三个属性,在定义框中勾选左上角不可见,或右击→特性→最下面勾选不可见),

MFG:

厂家

CAT:

具体型号

FAMILY:

(电气分类描述)热继电器

图纸命名见手册P151(见下面第54项),液压元件命名见P162

HCB:

TAG1属性QF

VMS:

TAG1属性KM

VOL:

TAG1属性FR

VLT:

TAG1属性HL

VAN:

TAG1属性HA

VPB:

TAG1属性SB

VSS:

TAG1属性SA

VTD:

TAG1属性KT,FAMILY属性TD

VCR:

TAG1属性KA

命令行输入Previeweffect设成0,以改变鼠标选取对象前的显示效果

1、新建→选取ACE_GB_a3_a.dwt作为模板→保存到特定目录下,输入文件名

2、右击项目名→添加激活图形,当前图纸加入到项目中

3、右击项目名→特性→展开原理图库列表→单击添加按钮→在最上面加入项目自定义库路径如C:

/Pump/LIB(前面的库会优先查找)

4、菜单格式→线型→显示细节→全局比例因子设为3

5、右击项目名→特性→样式选项卡→下面导线交叉选实心,T形相交选点→交互参考选项卡→同一图形改为%S.%N(%S第几页,%N分区号)→图形格式选项卡→格式参考中单击X-Y网格,单击设置...按钮→左下角分隔符删空→元件选项卡→中间勾选禁止对标记的第一个字符使用短横线→确定→确定

6、图形特性→设定页码值如1

7、单击插入导线按钮不放→第二个按钮多导线母线→设定水平和垂直间距,选择开始于位置,更改导线数→确定

8、对象捕捉中勾选最近点(如果只设端点捕捉,则会放到导线端点处)

9、插入元件,注意最下面比例原理图要设为1

10、导线工具条→源目标信号→源信号箭头→单击源导线末端,取个名“L”,若目标信号在另一张图上时选否。

同理插入N、L13、L23等源信号箭头

上方导线工具栏→按住源目标信号按钮不放→目标信号箭头→单击目标导线端→对话框单击项目→单击源信号→确定

11、上方导线工具栏→按住源目标信号按钮不放→更新信号参考→可选项目范围

12、单击工具条上插入阶梯按钮→宽度160,间距30,一张A3图上可以画11个阶梯→确定

13、阶梯间相连横线,先用导线工具先画出一段,用镜像生成其余段

14、菜单工具→块编辑器→左边选择块双击→双击属性文字,更改名称

15、单击复制元件按钮→单击元件,再单击另一处,元件自动取名→单击删除元件按钮→单击元件

16、剪线工具也能剪直线、阶梯

17、菜单元件→移动元件,可把元件放在另一根导线上

18、单击编辑元件按钮→单击子元件→对话框顶行有排序按钮选项

(1)单击主项/同辈项→单击父元件

(2)若元件类型不同,如中间继电器触点类型为K,定义父元件KM接触器线圈类型为MS,则需勾选左下角显示所有种类中的全部元件

,否则找不到

19、单击继电器触点→属性→列表/编辑→单击需要显示的项目,前面出现*表示可见,比如TAG默认为不可见;

20、原理图工具栏→属性实用程序→移动/显示属性

(1)连续单击多个属性→右击→单击属性→移到所要的位置→单击

(2)在元件上上单击→对话框中单击需要显示的项目→勾选右上角编辑属性→单击属性行时弹出修改属性对话框

21、原理图工具栏→交互参考→元件交互参考→单击项目→对话框选择图纸

22、单击元件→右击→编辑元件→右下方端号区输入端子号

23、原理图工具栏→多次插入元件→多次插入(图标菜单)→单击端子/连接器→比例原理图改为1,单击带端子号的六边形端子→画一根直线与导线相交→对话框中标记排(即端子排)输入X1,编号(即第几个端子)输入1开始的数字→确定

24、单击上方工具栏电缆标记按钮→单击电缆标记→输入标记名称(父元件),ID值即线号为1→提示插入辅标记(子元件)时确定→默认隐藏所有标记,确定→单击下一导线→输入ID值从2开始的数字

25、原理图工具栏→属性实用程序

(1)隐藏属性(单一拾取)

(2)更改属性大小→先更改大小数字:

1.单击单一按钮,再单击属性;

2.单击按名称按钮→单击多个属性(可不同类)→右击→框选元件(只能对当前图更改)

26、上方工具栏插入线号按钮(或导线工具栏自动线号)→中间连续处输入如L1,右下角勾选插入为“固定”项(若其余连续编号则无需勾选)→单击拾取各条导线按钮→反向框选各条导线(见P41)→右击→自动编号为L1、L2、L3等

信号重新编号前先删除线号。

若之前已编号,自动线号无法得到原有线号时,则先用自动线号生成新线号,然后右击线号→编辑线号→修改线号名称(右下角固定线号根据需要勾选)

按住上方工具栏源目标信号按钮→单击第三个更新信号参考→单击整个项目范围

27、PLC也取30mm间距,每张图上放8个IO点,加上电源端子,也在11个阶梯内

28、图纸名最好为:

项目名001.dwg、项目名002.dwg等,在输出到Excel时有利于排序,同样对电缆号有用。

29、在图形配置中定义好图层、源目信号型式、导线相交型式、文字样式等后,做成一模板文件,根据模板文件生成新文件

30、原理图符号块中,接线位置是X?

TERMnn属性左下角起点,此点要与原点重合,以捕捉导线点

31、原理图工具栏→插入其他元件→替换/更新块;或上方工具栏单击插入元件按钮不放→底部替换/更新块

若图中插入过原来的块,后面更新了块,则需要手动执行上述命令,才可插入新块

32、若采用菜单插入→块或者复制粘贴块的方法,会失去捕捉和修剪导线的功能,但再用菜单元件→移动元件,就可以修复

33、原理图工具栏→回路实用程序→复制回路→框选元件→右击→拾取基点→按住Shift键时为正交拖动

34、单击元件→右击→编辑元件→左边目录数据区域下,参考常开触点和参考常闭触点是定义父子元件关系时自动生成的,不必人工输入;多个目录按钮→给元件增加多个附件,比如变频器的操作面板、滤波器等选件

35、原理图工具栏→重新标记元件→重新标记元件,或在项目范围重排序/重新标记(功能较强)→勾选右边页码,下面的参考编号偏移量指将相邻几个文件的页号加或减一个数,即整体改变页号

36、原理图工具栏→快速移动,只能沿导线移动,不能越过其它元件。

用虚线相连的三相元件中,相连的元件会跟着移动

37、原理图工具栏→对齐→单击元件(定位用)→框选其他元件,会向第一个元件对齐

38、原理图工具栏→拉伸块→在定位第二点时,可输入相对坐标如@30,0

39、菜单元件→元件其它选项→拆分PLC模块

40、菜单导线→导线其它选项(在阶梯菜单上面,不是线号其它选项)

(1)显示导线,可以加粗导线,但是缩放后会变回原样

(2)编辑接线路径(用于屏柜图)→单击导线网络→对话框中先选左边元件,再用上移和下移按钮调整顺序;或单击拾取模式按钮,然后在图纸中按顺序点击网络上的元件。

如果网络跨图存在(通过源目信号),另外图纸上的元件前有“*”标识。

41、导线工具栏

(1)导线引线和标签→单击线号→连续单击画出引线→右击

(2)创建/编辑导线类型→滚动条拉到最下面→单击导线颜色对应空格,输入图层名称→单击大小对应空格,输入线宽描述→单击右下角的颜色、线型、线宽按钮进行设置

(3)输入/输出信号→串联输入/输出源、串联输入/输出目标,指导线呈扇形输入和输出,注意线要处于MULTI_WIRE层上(可以在图形配置中设定),例子见GBDEMO项目第8张图

取消对象捕捉→右击线号→移动线号→在导线上单击即可,可连续点取导线,在空白处单击退出

42、菜单导线→线号其它选项→导线内导线标签,或调整导线内导线/标签间隙(提示库文件夹内缺少VT0_LGENERIC.dwg?

43、原理图工具栏→浏览器→浏览器

(1)单击元件→对话框中显示所有父子元件所在的图纸及位置。

双击任意一行即可跳到对应位置。

可在项目内所有图纸间查找一个元件,包括屏框图

(2)空白区右击→对话框中输入元件号,查询所有图纸内的分布,包括电缆号也可查询。

比如输入电缆清单,校对它的具体接线

44、原理图工具栏→上一个图形、下一个图形→会自动保存当前图形并关闭,无提示,再打开新图。

区别:

项目管理器中打开图时,不会关闭已打开的图纸

45、新建图纸→使用Acad.dwt模板→另存图纸→单击上方工具栏图形特性按钮→强制插入WD_M特殊块→新建图层→绘制线条,设定线宽

46、单击上方工具栏图形特性按钮→最右边图形格式选项卡→格式参考中选X-Y网格,单击设置...按钮→左上角单击拾取按钮→拾取外框左上角点,右边设置水平及垂直间距值,右下角垂直标签设为A→确定→确定

47、命令TEXT(单行文字)→输入J(对齐方式)→输入MC(正中对正)→单击定位点

48、命令Attdef→属性对话框→对应单元格中,对角线辅助对齐,样式Standard,字高3.5。

WD_TB属性不可改名。

属性名非固定,见后续说明。

单击属性,命令ch,或右击→特性,在最下面不可见中选是

49、图形特性按钮→图形格式选项卡→右下角图层定义按钮→勾选图层复选框,则对应属性将不显示

50、给不可见属性WD_TB赋默认值:

PROJ=LINE1;DWGNAME=LINE2;NAME=LINE3;VER=LINE4;WEIGHT=LINE5;SCALE=LINE6;PRINTDATE=PLOTDATEYYYYMMDD;SX=SHEETMAX;SH=SHEET;INST=IEC_I;LOC=IEC_L;FILENAME=FILENAMEEXT

51、命令ATTMODE,参数改成2,则WD_M可见。

参数改成1则不可见

52、WD_M块属性名见手册P122(136)

UNITSCL:

插入图形时的放大倍数(在插入元件对话框中)

FEATURE_SCL:

图元缩放比例(在图形特性→图形格式选项卡→比例栏中)

53、当画好原理图但没标端子号时,可将块原文件先改成默认端子值→块替换→选“否,放弃原先的所有值”

54、库符号命名规则见手册P151,图纸名第二、三个字母无强制规定,但应避免冲突,已有:

PB:

按钮

CR:

控制继电器

LS:

限位开关

LT:

指示灯

W0:

电缆,不改线号

C0:

连接器,不改线号

可用VR:

变频器

第四个字符:

1为父元件如线圈,2为子元件如触点

第五个字符(触点用):

1为常开,2为常闭

 

55、PLC图块以“PLCIO”开头。

模块化PLC,PLC的I/O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