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085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课题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2、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知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食物在口腔中完成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3、知道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的牙齿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牙齿。

教学重点

1、懂得什么是消化,了解消化器官的组成。

2、明白口腔在消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牙齿在消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体会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馒头、牙齿的分布排列图、蛀牙的示意图、制作牙齿模型的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消化吗?

消化器官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器官有哪些?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部分。

我们每天要吃很多食物,我们吃东西时,食物第一个经过的消化器官就是我们的口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板书课题: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二、探索

活动一:

咀嚼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描述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出示活动记录表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一次

三次

五次

学生分小组活动,先咀嚼馒头,再仔细观察馒头发生的变化,然后完成活动记录表。

全班交流实验过程,及活动记录表。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一次

三次

五次

表面被浸湿

开始被浸湿变软

被浸湿变软

活动二:

初步了解牙齿

1、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馒头经过咀嚼发生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牙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出示课本35页的牙齿的分布排列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小提示,了解我们的牙齿分布排列及各种牙齿的作用。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大类。

牙齿的作用:

门齿:

用来切割食物

臼齿:

用来咀嚼食物

犬齿:

用来撕碎食物

3、教师相机补充有关牙齿的资料

人的一生共有两组牙齿,幼儿时长出的一副牙齿,称为乳牙,共有20颗。

从6岁起乳牙逐渐脱落,换上恒牙。

恒牙是人的第2副牙齿,共32颗。

人的一颗牙齿分为三部分牙冠、牙颈、牙根、牙冠部分,表面有牙釉质,一种质地坚硬的白色物质,牙釉质包围着牙本质,接下来是牙神经和牙髓,在牙齿周围的是牙龈。

牙齿是人类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质地坚硬。

活动三:

角色扮演,了解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用硬纸板模仿门齿和犬齿的外形,用大塑料袋装满空气,模仿臼齿,以此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全班交流

三、研讨

1、馒头在口腔中经历了哪些过程?

每一个过程都有怎样的变化?

馒头在被咀嚼的过程中,会被唾液浸湿变软。

2、牙齿和舌头在消化过程中,都承担了什么工作?

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舌头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这样能够让食物被牙齿充分的切碎磨碎,让唾液充分的和食物混合。

3、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头之外,还有其他的参与者吗?

在消化的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头之外,还有唾液腺等器官。

唾液腺的主要作用是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教师小结: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牙齿、舌头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消化腺等器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经过口腔中的初步消化,食物将会进入下一个消化器官继续进行消化。

研讨牙齿的作用和保护

四、拓展

1、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食物在口腔中完成了初步消化,其中牙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出示课本36页的中间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进一步了解牙齿的重要作用。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的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3、有很多同学在小时候得过蛀牙,大家知道蛀牙是如何形成的吗?

出示课本36页蛀牙的结构示意图,了解蛀牙的结构。

教师讲解:

蛀牙有时也叫它虫牙,学名龋齿,是细菌性疾病。

未经治疗的龋齿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4、如何保护牙齿,才能让我们的牙齿不会成为蛀牙呢?

预设:

正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

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

少吃酸性食品,少喝碳酸饮料。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了解了食物在牙齿和舌头的作用下,在口腔中完成了初步的消化。

认识到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要保护好牙齿。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1听听声音教案

课题

听听声音

单元

声音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目标解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仔细聆听各种声音,声音的种类多样,发声的形式多样,我们虽然看不见,但用耳朵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目标解读

尽可能多地去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

在倾听的过程中,先将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分辨出哪些是动物的叫声、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再想一想怎样把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

在描述的时候,可以使用描写声音的科学词汇,如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

科学态度目标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重点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难点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个住这边,

一个住那边,

说话听得见,

从小到老不见面。

(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

耳朵

猜谜语

激趣导入

新知探究

聚焦:

听一听周围的声音。

你能分辨出哪些是动物的叫声、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活发出的声音吗?

讲解: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的声音很强,我们很容易能听得到,如小狗叫声、汽车鸣笛声、爆竹破裂声等;有的声音很弱,需要周围环境静下来,我们才能得到,如蚊子发出的声音,石英钟表转动的声音等。

试一试、想一想

1、听一听、说一说这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2、这些声音,你都喜欢吗?

为什么?

•声音有的好听,有的不好听的。

3、说一说这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的声音还是人类活动的声音。

讨论:

什么物质会发出声音?

•固体会发出声音么?

•液体会发出声音么?

•气体会发出声音么?

•没有物质,能有声音么?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声音的产生有物质基础。

小结:

仔细聆听分辨,无论是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还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它们都是种有特点,各不相同的。

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分成不同的类别。

猜声音并将其分类。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新知探究

探索一:

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课件出示《云雀》、《蟋蟀》、《架子鼓》视频。

思考并讨论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2、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讲解: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声音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刺耳难听,有的声音是嘈杂的声音,还有的声音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噪音。

3、描述声音的词汇。

4、描述声音

课件分别出示:

《夜莺》、《海豚音维塔斯》、《摩托车》视频

1、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2、根据已有经验对声音进行描述。

 

3、学习了解描述声音的词汇。

 

4、根据已学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描述。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

探索二:

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

讲解: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

回忆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把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和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然后把你的记录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声音。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

探索三:

听音乐辨高低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

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课件分别出示:

《闪烁的小星星纯音乐版》和《闪烁的小星星演唱版》视频

出示《闪烁的小星星》乐谱,讲解:

在单音体系中,用七个音乐符号表示音级,即通常我们使用的“do、re、mi、fa、sol、la、si”七个读音,这七个音的高低不同,采取不同组合形式就构成了美妙的音符。

音级从“1”到“7”依次升高。

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拓展延伸

动物的声音

幻灯呈现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应用所学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板书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业练习含答案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堂练习

一、填空。

1、声带越(),发出的声音越(),声带越(),发出的声音越()。

2、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

3、一个物体,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物体。

4、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填“能”还是“不能”)发岀声音。

5、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

6、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

二、选择。

1、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声响,这响声是由于()。

A、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B、气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气球被吹大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2、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B揉搓橡皮筋

C用手按压鼓面D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4、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最佳方法是()。

A用力拉伸橡皮筋B轻轻拨动橡皮筋

C揉搓橡皮筋D挤压橡皮筋

5、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锣面停止了振动

B、锣面振动更慢了

C、声波传到锣内去了

三、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2、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

()

3、被敲击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音叉在振动。

()

4、振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如心脏的搏动。

()

5、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

6、敲击音叉后轻触水面,水面会有变化。

()

四、你能想办法使塑料小尺发出声音吗?

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五、实验操作题:

利用音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目的:

探究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

水槽、水、音叉

实验猜想:

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

(3)观察水面,用手轻轻触模击打过的音叉

实验现象:

(1)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水面会()。

(2)用手轻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感觉音叉在()

实验分析: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会产生水花和波纹,说明此时的音叉正在快速地振动。

用手轻轻触音叉产生“麻麻”的感觉,也能说明音叉在振动。

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声音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业设计

一、填空。

1、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声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

2、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

3、一个物体,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4、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填“能”还是“不能”)发岀声音。

5、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振动)。

6、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二、选择。

1、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声响,这响声是由于(B)。

A、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B、气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气球被吹大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2、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C、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下列做法中,(D)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B揉搓橡皮筋

C用手按压鼓面D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4、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最佳方法是(B)。

A用力拉伸橡皮筋B轻轻拨动橡皮筋

C揉搓橡皮筋D挤压橡皮筋

5、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

A、锣面停止了振动

B、锣面振动更慢了

C、声波传到锣内去了

三、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2、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

(√)

3、被敲击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音叉在振动。

(√)

4、人类生活中离不开振动,振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如心脏的搏动。

(√)

5、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

(×)

6、敲击音叉后轻触水面,水面会有变化。

(√)

四、你能想办法使塑料小尺发出声音吗?

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方法一:

弹拨小尺。

方法二:

用小尺拍打桌面

方法三:

把小尺使劲摔到地上。

五、实验操作题:

利用音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目的:

探究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

水槽、水、音叉

实验猜想:

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

(3)观察水面,用手轻轻触模击打过的音叉

实验现象:

(1)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水面会(荡起波纹)。

(2)用手轻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感觉音叉在(振动)

实验分析: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会产生水花和波纹,说明此时的音叉正在快速地振动。

用手轻轻触音叉产生“麻麻”的感觉,也能说明音叉在振动。

实验结论:

用力击打音叉,音叉会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当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引起水面振动,使水面会荡起波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