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0034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

《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复习题.docx

新闻采访复习题

新闻采访学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

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

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时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

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

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

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

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使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

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

题,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

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

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

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

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24.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

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25.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

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

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8.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

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9.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

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30.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32.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34.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6.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其组成部分包括:

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8.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

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9.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0.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

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

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41.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

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2.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

它立脚点是首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3.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

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44.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

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45.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

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6.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

47.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8.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

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一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

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0.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

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

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52.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

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53.“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

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

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

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

54.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

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

主要作用有:

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55.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

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简答题(复习题下仅是提示了答题要点,考试答卷时需适当展开)

1.新闻采访学为什么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作为研究对象?

要点提示

(1)新闻采访学是指导记者进行采访的学问;

(2)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便于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2.19-20世纪西方新闻记者队伍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要点提示

(1)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2)18世纪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

(3)通讯社的建立;

(4)电子媒介的崛起。

3.采写新闻报道记者为何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要点提示

(1)新闻报道的信息、宣传、监督、教育、战斗等功能性质决定;

(2)历史经验证明新闻报道的好与不好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影响很大。

4.采访与写作的关系如何?

要点提示采访决定写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二者都不能偏废。

但是,同写作相比采访毕竟是第一位的工作。

离开了深入采访,记者纵有生花妙笔,也无用武之地。

5.影响记者深入的思想障碍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要点提示从记者的采访实践看,记者的思想障碍主要是态度问题。

具体来说,要摈弃以下态度:

(1)把深入看作是一种短期行为;

(2)要深入就得讲条件;(3)有个人打算。

需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3)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6.直面采访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要点提示

要搞好直面采访,须把握和实行三个原则:

(1)平等。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上下之别。

(2)因人而异。

访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因人而异,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忌用一个模式去套。

(3)主动权。

记者在访问时要有很强的主动意识,自始自终掌握采访主动权。

7.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主要形式、特点是什么?

要点提示

(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2)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8.为什么说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职能?

要点提示

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来说不能称作新闻。

在开发中传播、在传播中进一步开发,这便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记者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是开发信息(了解、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一支重要力量。

9.记者如何开发和传播信息?

要点提示

(1)广辟信息源;

(2)增大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殖;(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10.记者怎样做好预测性报道?

要点提示

预测性新闻的写作,需要记者长期的积累,同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1)重根据;

(2)

重比较;(3)重辩证。

11.采访前记者如何做好临时性准备工作?

要点提示

(1)明确采访目的;

(2)熟悉采访对象;

(3)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4)充实新知识;

(5)准备一些问题;

(6)设计采访方案;

(7)做好物质准备。

12.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提问中为什么要看对象?

要点提示

(1)看对象;

(2)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具体;

(5)两面问;

(6)提问要讲究方式。

提问要看对象,主要是内外有别;年龄有别;知识有别,所以接受能力和程度也有别。

13.在观察时应该重视哪些方面?

要点提示

(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

(2)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3)用眼睛调查数据;

(4)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5)观察中联想。

14.搞好人物追踪采访要注意哪些事项?

要点提示

(1)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不要只关注名人、领导、权威;普通人也出新闻;

(2)人物追踪有两类:

单一的人物追踪;众多的人物追踪。

众多的人物追踪,要靠多个记者协同作战来完成;

(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要注意形式创新。

15.突发事件采访对记者有哪些基本要求?

要点提示

(1)要关心形势;

(2)反应灵敏;

(3)有紧迫感;

(4)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16.在新闻实践中,媒体采用隐性采访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点提示

(1)处理好两个关系:

暗访与明察;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

(2)要受到两个制约:

法律制约和道德制约。

三、论述题(考试答题要论点全面,材料具体,体现出论述概述能力。

1、中国共产党记者队伍发展概况及其特点如何?

要点提示

(1)概况:

党的新闻事业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党的记者队伍就是在这种发展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党的记者队伍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编采合一到编采分工,从只有报刊记者到有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的记者过程。

(2)特点:

是有觉悟的能战斗的队伍;是受到革命的进步影响的队伍;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壮大的队伍。

2、怎样正确认识记者三个职责间的辩证关系?

要点提示

(1)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2)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带动起来,这三项职责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3、如何理解当前的新闻竞争?

要点提示

(1)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竞争可以提高政治质量和业务质量,办出特点,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人才,出知名度。

(2)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可以提高效率,出成绩,出精品,上水平,成为新闻战线的强者。

(3)对于新闻事业来说,可以注入活力,优胜劣汰,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目前,我国的新闻竞争表现在各类媒体之间,呈相互交错之势,而且是全方位的。

认识竞争的态势,有利于记者为自己定位。

4、为什么要强调记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要点提示

(1)、要不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是衡量记者是不是真正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的一个重要标志。

(2)、深入现场,从根本上讲,就是记者直接接触新闻源。

这是记者认识采访对象,掌握第一手材料的需要。

6、“解剖麻雀”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和正确的方法如何?

要点提示

(1)经验证明,蹲点调查,解剖麻雀,能使记者深入了解社会情况、认识社会。

(2)要正确解剖麻雀,除蹲点外,记者还应该花费力气建立一两个采访基点。

7、结合实例,谈谈新闻记者应如何报道热点问题?

要点提示

(1)所谓热点问题,一般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又为广大群众关注、并议论纷纷的问题。

(2)善于引导,是抓热点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

记者要做到善于引导,头脑必须冷静,要热中有冷,对热点作冷静分析,要把道理寓于对事实的恰当分析中。

8、结合自己的采访实践,谈谈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应注意些什么?

要点提示

当前,先进人物的宣传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人物多样性;

(2)协同作战,形成合力;(3)把宣传与学习结合起来。

发现先进典型是宣传报道好的前提,记者发现先进典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识别真伪;

(2)考虑典型性;(3)较强的针对性。

宣传重大典型还要把握好度:

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社会效果。

9、结合采编实践,谈谈新闻记者如何才能在为读者服务中发挥作用?

要点提示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求;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

(4)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10、问与看结合,对于纸媒体记者的采访成功有何重要意义?

要点提示

(1)问的技巧:

a.看对象;b.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c.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d.提问具体;e.两面问;f.提问要讲究方式。

(2)看的技巧:

a.观察访问对象;b.观察访问对象置身的环境。

(3)纸媒体的特点:

a.记者要采访文字稿和新闻图片,问得好,才能挖掘出细节;b.观

察得好,才能抓到感人的真实的现场,才能抓到精彩的新闻图片。

11、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是什么关系?

答: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对于新闻采访写作来说,采访是了解事实,写作是反映事实,两者都是第二性的。

然而在具体过程中,采访决定写作。

这是因为:

第一,新闻采访先于新闻写作。

只有通过新闻采访才能获得新闻材料,也只有掌握了新闻村料才会有新闻写作。

第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结果和归宿。

新闻写作,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合理想象”,把没有采访到的东西写进新闻作品之中,而应如实地将采访到的事实充分而准确地反映出来。

第三,从采访到写作,是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记者采访时要考虑到写作,这不仅可以使采访更有目的地深入进行,而具也能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写作是采访中调查研究的继续,是采访的深化和最后完成阶段。

所以,任何“重写不重采”或“重采不重写”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不对的。

只有正确地看待采访和写作的关系,记者才有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

12、新闻采访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采访过程是怎样的?

答:

新采访活动的性质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

从认识角度讲,它是记者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特的一种活动。

从具体的工作业务角度讲,它是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完成了从实际中来,并为到实际中去作好准备的工作过程。

从新闻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适应新闻工作要求的特殊的调查研究。

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去认识和采集重要的新闻材料。

采访活动的这种性质,对采访活动起着支配的作用,并使采访活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实践看,新闻采访活动的一般过程是:

记者依据一定的新闻线索,有所准备地深入实际和群众,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和使用某种手段,从现实中发现新闻材料、挖掘新闻的意义,并迅速、及时地加以搜集和核实,从材料、观点、角度先进方面,为从事某种新闻体裁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然,这里说的是一般的过程。

由于采访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宣传报道的任务和写作体裁要求不同,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会相应地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和表现。

13、新闻线索从何而来?

答:

新闻线索的来路概括起来有三条:

*一是来自上面的,二是来自下面的,三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和挖掘的。

第一条来路是指有关领导机关或编辑部送给记者的新闻线索。

这类线索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因为它从客观实际中来,又经过有关领导机关或编辑部初步衡量与审核。

记者应当认真对待这种新闻经索但不能把这种线索当作固定不变的框框。

记者应当主动与有关领导机关和编辑部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得可供采访的新闻线索,不能当“老等”,否则工作就会陷于被动局面。

*第二条来路是依靠广大通讯员和读者提供新闻线索。

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来路。

首先,记者从上头得到的线索总是不多的;其次,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有限,记者的活动面和时间、精力有限,全靠记者自己去发现新闻线索,就可能有不少“新鲜的活鱼”漏网。

为此,记者应当设法使这条来路畅通,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广交朋友,建立通讯网⋯⋯

14、怎样采访突发性事件?

答:

采访突发性事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