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世同堂写作特点.docx
《浅析四世同堂写作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四世同堂写作特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四世同堂写作特点
(四)令人惋惜的小崔...........................................................................8
(五)老实本分的生意人祁天佑..........................................................9
浅析《四世同堂》的写作特点
内容摘要: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由忍辱、偷生到愤而反抗的艰难历程,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笔者将从语言特色,以点带面的描写方式,以小羊圈反映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人物形象真实、饱满、个性鲜明,以及设置悬念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四个方面对其写作特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
老舍四世同堂写作特点
Contentssummary:
TheoutbreakoftheLugouBridgeincident,thenovelinthebackgroundoftheBeipingwasoccupied,withQifourgenerationslivingunderoneroofoflifeasthemainline,image,vividlydepictsallclasses,withasmallpenalleyhouseholdsrepresentedbyallkindsofpeople'supsanddowns,ofvitalimportance.Hardtocriticizethereportofenemyperpetratorsuglysoul,hasexposedtheJapanesemilitarismatrocities,butalsoreflectsthepeoplefacetheenemybypatience,expertiseanddifficultprocesstorevolt,Acura,carryforwardtheChinesepeople'sgreatpatrioticspiritandfaithfulnoblenationalintegrity,epicshowlikeSecondWorldWar,Chinesepeople'soutstandingcontributiontotheanti-fascistwaroftheworld,makethecharacterqualities,capableofevokingpraisesandtears.Theauthorfromthetypical,thethemesofthewholedescription,tosmallpenreflectsthewholesocialstratumpeople'slivingcondition,characterimagereal,full,distinctpersonality,andsuspenseleaveunlimitedimagination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writinginfouraspectsofspace.
Keywords:
LaoShe'swritingcharacteristicsoffourgenerations
一、生动形象、简练质朴的“京味”语言。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在运用鲜活的、纯净的北京语进行文学创作和话剧创作方面,老舍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
质朴简练是老舍语艺术主要的特色,含蓄幽默的风格是老舍语言艺术的又一显著特色。
他不但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完全凭借纯北京语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独一无二的作家。
(一)形象生动
老舍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大师,对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自然是十分重视的。
他在《语言与风格》中说:
“小说是要绘声绘色地写出来,故必须生动。
”他在语言形象性方面,老舍先生运用语言调动了一切语言手段,描摹了人生,描摹了景观,描摹心态,竭力达到绘声绘色,穷形尽相,惟妙惟肖。
而他在《四世同堂》这篇巨著中也是这样做的。
如“日本人并不像英美那样以政治决定军事,不像德意那样以军事决定政治。
她的民族的性格似乎替她决定了一切。
她有天大的野心,而老是自惭腿短身量矮,所以尽管她有吞吃了地球的欲望,而不敢公然的提出什么主义,打起什么旗号。
她只能在军人闯出祸来以后,才去找合适的欺人的名词与说法。
她的政治是给军事擦屁股用的。
”[1]
(二)质朴简练
《四世同堂》通篇都是质朴的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明白而又简练传神。
如在第九十六章描述蓝东阳“这是属于蓝东阳的时代!
他丑,他脏,他无耻,他狠毒,他是人中的垃圾,而是日本人的宝贝。
”[2]只用了“丑、脏、无耻、狠毒”就把蓝东阳的性格概括出来。
又如瑞丰被胖菊子劈腿后,找胖菊子想挽回旧情时“动武,不敢。
忍气,不肯”的矛盾,挽回不成时来到护城河边想要自杀时他又“没有结束自己性命的勇气,也没有和蓝东阳决一死战的骨头,他怕死。
想来想去,他得到了中国人的最好的办法:
好死不如赖活着。
”[3]短短数字就把把瑞丰这种胆小懦弱、没有骨气的“阿Q”精神刻画的入木三分。
二、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以小羊圈为点,折射广阔的社会背景。
小羊圈,是北平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不仔细找,是不容易被找到的,里面的最年长的祁老爷,中庸保守,凡事喜欢讲规矩,北平沦陷了,还想着要过八十大寿,“有许多像祁天佑的半老的人,事业已经固定,精力已剩了不多,他们把自己的人力已看得十分清楚,只求在身心还未完全衰老的时候再努力奔忙几年,好给儿孙打下一点生活的基础,而后再假若可能享受几年的清福。
他们没有野心,而只求在本分中凭着努力去挣得衣食与家业。
”[4]“有许多像祁天佑一样本分的生意人,在国家危难之时只关心生意而不关心国家的糊涂人。
“有许多像祁瑞宣的壮年人,有职业,有家庭,有知识,有爱国心,假若他们有办法,他们必定马上奔赴国难,决不后人。
他们深恨日本人,也知道日本人特别恨他们。
可是,以瑞宣说吧,一家大小的累赘,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背上,使他抬不起头来,眼老钉在地上;尽管他想飞腾,可是连动也动不到得。
”[5]他们爱国也爱家,自从北平沦陷以后,一直在尽忠还是尽孝的矛盾中,痛苦纠结的活着,最后终于走上反抗之路。
还“有许多像瑞全的青年人,假若手中有武器,他们会马上去杀敌。
平日,他们一听见国歌变肃然起敬,一看到国旗便会感到兴奋,他们以为自己的国家是最好的,而且永远希望他会永远完整,光明,兴旺。
”[6]他们年轻气盛,热血沸腾,感想敢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离开家庭,奔赴国难,经过磨练成为成熟的战士。
“有许多小崔,因为北平陷落而登时没有饭吃;有许多小文夫妇,闭上了他们的口,不能再歌舞升平、有许多孙七,诟骂着日本人而没有更好的方法发泄恶气;有许多刘师傅想着靠他们的武艺和日本小鬼子去拼一拼,可是敌人的坦克在柏油路上摆开,有一里多地长.”像小崔、孙七、程顺、李四爷、常二爷这样的代表着城市最底层的劳动者、匠人、农民,在北平沦陷后在日寇铁蹄下只想生存的目的都达不到,或者被杀,或者被侮辱致死,或者看清形势走上反抗之路。
小羊圈还住着另一类人,如冠晓荷、大赤包、招弟,他们一心巴结逢迎,贪婪、无耻,为了捞到一官半职,甚至不惜出卖邻居,搭上自己亲人。
一个小羊圈,反映的是一个大社会,住在里面的知识分子、生意人、手工劳动者等各色的人,他们目标不同,立场不同,每个人所经历的事,他们各自的成长历程,都是当时沦陷区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真实写照,所以小羊圈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都市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都能在小羊圈各个住户及他们身边的人身上找到各自的影子。
三、人物形象真实、饱满,个性鲜明。
老舍曾说:
“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目中无人,虽有情节,亦难臻上乘”,而能否将人物写好的关键在于能否把个性建树起来,使人物立得牢穏”。
《四世同堂》正体现了老舍这一主张”。
他的故事情节既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不曲折惊险令人“拍案惊奇”。
作者从现实生活的逻辑出发将人物放在沦陷区这块屏幕上,让他们想起所应该想,做其所应该做,在流动的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展现各自的个性。
[7]“《四世同堂》,描写的人物有名有姓的就有50多个,知识分子手工匠人、农民无所不有,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都市底层社会。
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正面人物中写得最鲜明、思想内涵最丰富的是主要人物祁老人及其长孙瑞宣和诗人钱默吟。
(一)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型祁家老太爷。
在他身上渗透着浓重的传统色彩。
祁老人因要维持四世同堂局面而不断妥协和过于谨慎,他怯懦的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甚至当日本人打到北平时在他看来准备一些粮食与咸菜,堵上自家院门,就可以万事大吉。
都快要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
“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虽然自己是个平头百姓,可心里总忘不了把人严格的分成尊贵卑贱三六九等,忠实而真诚的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将就体面与排场。
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安度晚年和全家太平,虽然也同情帮助受难的邻居,但又害怕受牵连,奉行着“明哲保身”的哲学,,天佑自尽,让他尝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特别是当他的重孙女死于敌人制造的饥荒时,他怀着怒火敢于抱着夭折的孙女去和日本人算账。
他终于萌发了仇恨和反抗,他惩罚当汉奸的孙子瑞丰,当面斥责特务,他的性格发展变化,有很强的时代感。
祁老人的三个孙子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走了三条不同的道路。
小孙子瑞全在爱国浪潮中走上了抗日道路,老二瑞丰贪图安逸,受蛊惑当了汉奸,而处于长子孙位置上的瑞宣,却走的是不平坦的道路。
(二)矛盾的祁瑞宣。
作品中的祁瑞宣是作者花笔墨最多、思想性格比较复杂的一个人物。
自从北平成为沦陷区,他就陷入了无法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他爱国,他感受到了做亡国奴的痛苦与耻辱。
中国的一城一地的失陷都引起他的精神痛苦。
他身居北平,心连着前线。
他想做事情而不知道做什么,他想到前线去服务,但又离不开家。
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与“爱家”的矛盾,实际上即是“全忠”与“全孝”的矛盾。
他是祁家的长孙,及祁家这个“四世同堂”家庭的核心。
要对祖父辈要尽其孝道,所以他不能丢下他们出走;他对兄弟要尽其“悌”,所以他对祁瑞丰的胡闹和胖菊子的无耻行为尽量容忍,对祁瑞全的一心出走而不放心;他虽然不爱自己的妻子韵梅,但也努力尽到丈夫的责任。
在他身上明显的存在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
而这种“孝悌”思想,恰恰是他“全忠”阻力。
他虽然是教英文的教员,而他的思想性格却完全是民族的带有传统色彩的。
他软弱,“他知道的是甲,而只能在行动上做到乙,或者甚至只到丙或丁。
他似乎有点女性,在行动上他总求全盘的体谅。
”他爱国,只能在心里坚守爱国的底线。
这是一个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深远而性格又十分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三)从隐士变为战士的钱默吟。
钱默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在书中是最光辉的一个形象。
他是一个就是文人,消极的避世者。
被捕前,他是个“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任着本国的人发号司令”;“他们对人,无论是谁,都极有礼貌,可是也都保持着个相当的距离,好像对谁都看得起,又都看不起。
”钱先生没有做事,很少出门;只有在他脸上有点酒意的时候,才穿着古老的衣服在门口立一会儿。
遇到胡同里有什么娶亲的,出殡的,或是来了跑旱船或耍猴子的,大家都出来看热闹,只有钱家的们照旧关得炎炎的。
他们不像是过日子的,而倒像是终年躲债或者逃难的。
”“他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吟诗“他有时候挨饿,也不出一声”【8】他没有士大夫的阔绰,却力求士大夫的安逸;他无隐者之资,却有隐者之风。
在那充满铜臭味和趋炎附势的社会里,他那箪食瓢饮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是难得的,但他那种无论本国的统治者将国家弄成什么样子都超然物外的态度却不足取。
作者比较突出的描写他这一方面的性格,让我们鲜明的看到了旧式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但作者更着力的描写了他的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当日本侵略者的坦克轰隆隆的看过北平大街时,触发了他心中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他请教祁瑞宣“时局要演变到什么样子?
”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素不相识的王排长;当高第告诉他开洋车的儿子钱仲石拉着一车日本兵故意开进山沟与日本兵同归于尽时,他没有悲伤,没有自怜,而是自豪的地说:
“死得好!
好!
”“我只会在文字中寻诗,我的儿子——一个开汽车的可是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
我丢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个英雄”;高第和祁瑞宣劝他躲一躲,他却表示,“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杀敌雪耻,只能临危不苟,儿子怎么死,我怎么陪着。
”被捕入狱后,受尽折磨而不屈服,出狱后,妻死子亡,他养好伤,便将儿媳送回娘家,自己离家游说同胞勇于反抗,散发传单鼓励斗争到了疯狂的地步,逐步从超然物外的隐士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战士。
钱默吟的性格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个人英雄主义或复仇主义阶段(宣传复仇暗杀)2.合作的爱国主义阶段(不在报私仇,而要雪国耻)3.由复国仇到要整个消灭战争,打击穷兵黩武,争取人类的永久和平。
作者一层一层地揭示了他这方面的性格。
钱默吟没有先进的思想,也不算是“革命者”,但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的执着、坚定的品格,以及那种“国将不国,何以为家“的精神,就像浮雕一样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四)令人惋惜的小崔。
小崔是小羊圈胡同的普通老百姓,靠拉洋车养活家人,他虽然穷困却很有骨气,他鄙视冠晓荷的投机钻营,他怒斥邻居为日本人缝制军服,他只顾着拉养车挣钱,却时常让老婆饿肚子,憎恨日本鬼子有当兵的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由于日本两个特使被刺杀,被日本兵抓去,与一个姓冯的汽车夫当做刺客,被绑出来,游街示众,方才悔没有听钱先生与祁瑞宣的劝告,没有逃出去在战场上日本兵拼个你死我活,不明不白的被砍去脑袋,悬在五牌楼上,被世人“仰望”。
他的死是不明不白的,令人惋惜的。
(五)老实本分的生意人祁天佑。
一个老实规矩正直的生意人,以“和气生财”为宗旨,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心里永远时刻想着的生意,自尊自爱,没有野心,他并没有因为是好人、老实人而得到上天的庇佑,在日军日军清查货物是被罚,只得当了自己的狐皮袍子,把钱赔给柜上;日军多发货物后被穿上白坎肩,胸前挂着“奸商”牌子,游街示众,不堪受辱后投河自尽,以死来捍卫他的尊严。
他的死,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是无可奈何的,令人叹息的。
《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也是刻画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形象饱满、个性鲜明而又合情合理。
(六)一心想做汉奸而不得的冠晓荷。
冠晓荷是反面人物中非常突出的一个。
他一心想在日本的统治下飞黄腾达,为了得到主子的垂青,对日本侵略者的忠心比对他的老娘还要虔诚。
他请客、送礼、托人情,甚至不惜陷害钱默吟,将钱家弄得家破人亡,还要搭上自己的女儿,无非是想削尖脑袋往汉奸窝里钻。
“从老早他就恨恶南京,因为国民政府,始终没有给他一个差事。
”所以认定“日本人是可爱的,定会给他好处的”。
[9]北平陷落以后,“小崔的腿,孙七的手,小文的嘴,都空闲起来。
只有冠晓荷‘马不停蹄’,”“他们就像夏天粪窖里的蛆一样活跃”全家出动、绞尽脑汁的拉关系、托朋友、探消息。
他对吃穿极其研究,每天必定刮脸,十天准理一次发,白头发有一根拔一根。
他的衣服,无论是中山装还是西装,都尽可能的用最好的料子;即使料子不顶好,也要做得最时样最合适。
”[10]外表光鲜华丽,身体里奴颜媚骨;气派很大,胆子很小。
搭讪钱默吟不成,便心生恨意告发钱家,金三爷刚开始教训,便跪地求饶;在日本兵攻占保定之后,北平举行的所谓“庆祝保定陷落”大会上,他拼命挤到台前,为的是好给台上的人本兵“行个礼”,在挤不到台前是,他还远远地“深深”地像台上“鞠了个躬”,希望“心到神知”。
然而,他使劲浑身解数,始终没有得到主子的赏识。
最后他得了痢疾,被日本“消毒”像对待其他患者一样,拉出去活埋了。
(七)从里到外都丑陋的悍妇大赤包。
她可以说是《四世同堂》中最可耻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恶毒、刻薄而且寡廉无耻。
作为一个女性,她丑陋、泼辣、粗野,说打就打,说骂就骂;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处处凌驾于丈夫之上,”“她比他的丈夫气派更大,一举一动颇像西太后。
她比冠先生更喜欢,也更会交际;能一气打两整天整夜的麻雀牌,而还保持着西太后的尊傲气度”[11];作为一个中国人,她投降日本人,踩着别人的脊背往上爬,良心泯灭,在民族危机时刻巴结逢迎要做汉奸走狗。
为了和日本人套近乎,表示对日本人的忠贞,丛恿丈夫去陷害钱先生,致使钱家家破人亡;为了获取钱财,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了卑鄙的手段,他从日本人那里弄来一个差事,是妓女检查所所长,她联合高亦陀逼良为娼,敲诈妓女的钱财;为了结交权势,找到靠山,把二女儿招弟送进了流氓李空山的怀抱,最终自取灭亡,在狱中癫狂而死。
她的丑陋被老舍写到了极致。
(八)从头到尾都令人恶心的祁瑞丰。
祁瑞丰夫妇不关心国事,也不关心家事,只知道吃喝玩乐,“他所注意的永远是最实际的东西与问题,所走的路永远是最省脚步的捷径。
他没有丝毫的理想。
”[13]北平沦陷后,他还在收听日本人的广播;他实际,只关心吃饭的问题,当学校只能发放维持费是,还只想着“管他谁组织政府,反正咱们能钱吃饭就行。
”他没有主见,对胖菊子言听计从,老三出走,怕被牵连,在媳妇的丛怂恿下要求搬出单过,而又担心没有人为他们服务,恬不知耻的提出搬出去单过,但是要在家吃饭;自己的胖菊子的帮助下,做了教育局庶务科科长,扬武扬威,看不起大哥,而他也就是多混得几顿饭吃而已;丢了科长之后,胖菊子改嫁兰东阳,他敢怒不敢言,想找胖菊子谈判挽回感情,还想拉着大哥帮忙说话,挽回不成,成天闲在家里像家里人诉苦,博得大家的同情,毫不惭愧的问大嫂要三两块钱出去结交特务朋友,从冠晓荷哪里得知招弟做了特务,于是冒充特务到处招摇撞骗,最后被真的特务“清理”。
一个愚蠢无知、自私自利、胆小懦弱的小人嘴脸,活脱脱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形神兼备。
他的恶心,愈演愈烈,他的恬不知耻无人能及的。
和他相比,大赤包又可爱多了。
《四世同堂》中无论是对正面人物的描写,还是对反面的刻画,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在平凡的生活里日常的琐事中让祁老人、瑞宣、钱默吟、大赤包、冠晓荷、祁瑞丰等跃然纸上,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每个人都是那么真实饱满,个性鲜明。
四、设置悬念,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这部长篇小说涉及到的有五十个人左右,文中交代了大部分人物的命运,而对文中一开始出现的那个载着一卡车日本兵摔下山崖,和日本兵同归于尽,影响了钱默吟一家命运的汽车夫到底是不是仲石?
作者始终没有交代?
逃出去的孙七到底结局怎样?
为什么钱先生在可以亲手杀了冠晓荷以报家仇国耻,而放了他,让他死在毕生追求的日本人手中?
在文章的末尾只用了“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的摇曳,起风了。
”让人透过槐树叶儿的间隙,仰望天空,在风中畅想各个阶层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美好生活。
《四世同堂》是一部抗日战争沦陷区人民的一部愤史。
没有经历过战争硝烟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历史虽然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我们没有忘记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情不自禁的痛恨日本侵略者,读过老舍先生的《四十同堂》我们就不得不更恨日本侵略者。
注释
[1]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1版》第58页;
[2]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1版》第730页;
[3]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1版》第728页;
[4]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1版》第48页;
[5]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1版》第49页;
[6]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1版》第49页;
[7]刘波《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2011年11月18日;
[8]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1版》第12页)
[9]同上51页)
[10]同上17页
[11]同上18页)
[12]同上71页
参考文献
[1]罗惜春《从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男权意识》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2期;
[2]刘波《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2011年11月18日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第二版;
[4]赵园:
《老舍——北京市民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二期;
[5]丁义辉:
《<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6]老舍:
《勤有功》见《戏剧报》1959年18期;
[7]吴小美《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评老舍的<四世同堂>》载《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
[8]樊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
[9]古世仓吴小美《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年;
[10韩青《论<四世同堂>艺术特色》载《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