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9886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讲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第一版)

——人教版语文——————————

·汇编·

—pdy—

【此页可删】

注:

因字体、格式等受限,此文档与原文档(第一版下载后可见,但需有魏碑、HanziPenSCRegular、FZJingLeiS-R-GB、FZQiTi-S14S等字体。

另该文档为.docx)略有差异,内容未变。

批注是编者复习时加的,仅作参考。

文档制作粗糙,文本中如有错字,敬请谅解。

 

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总录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论语》十二章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虽有佳肴《礼记》

河中石兽纪昀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韩非子》

塞翁失马《淮南子》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王安石

木兰诗

口技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狼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陶渊明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核舟记魏学洢

大道之行也《礼记》

杜甫诗三首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石壕吏》杜甫

三峡郦道元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观潮周密

湖心亭看雪张岱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吴均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马说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小石潭记柳宗元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

满井游记袁宏道

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司马迁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隆中对陈寿

出师表诸葛亮

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九年级下册·

公输《墨子》

《孟子》两章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鱼我所欲也孟子

《庄子》故事两则庄子

惠子相梁《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庄子》

曹刿论战《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愚公移山《列子》

《诗经》两首《诗经》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七年级上册---------------------

[注:

灰色部分书中未出现][注:

蓝色框内为批注部分]

《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译文

咏雪

谢太傅⑴寒雪日内集⑵,与儿女⑶讲论文义⑷。

俄而⑸雪骤⑹,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

公欣然⑺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⑻?

”兄子胡儿⑼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⑽。

”兄女曰:

太傅十分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

未若⑾柳絮因⑿风起。

”公大笑乐⒀。

即公大兄无奕女⒁,

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最后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暗示,表明谢太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左将军王凝之⒂妻也。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①:

“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②:

“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⑴〔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ǎ)(现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⑵〔内集〕家庭聚会。

⑶〔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⑷〔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⑸〔俄而〕不久,一会儿。

⑹〔骤〕急(速),紧。

⑺〔欣然〕高兴的样子。

⑻〔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

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⑼〔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⑽〔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⑾〔未若〕比不上。

⑿〔因〕凭借。

⒀〔乐〕通“悦”,形容高兴的样子。

⒁〔即〕是。

大兄无奕女:

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

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⒂〔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原文+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⑴与友期行⑵。

期日中⑶,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⑷,去后乃至⑸。

元方⑹时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

年七岁,门外戏⑺。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⑻?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

“非人哉⑼!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⑽。

”元方曰:

“君与家君⑾期日中。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⑿之。

元方入门不顾⒀。

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注释

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本文写陈纪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理”为全文的核心,作者想借孩子的责客语,责备客人的话,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⑵〔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⑸〔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⑹〔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戏〕玩耍。

⑻〔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⑼〔非人哉〕不是人啊。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⑽〔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

〔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⑾〔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⑿〔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⒀〔顾〕回头看。

请注意阅读该课小字部分。

《论语》十二章

原文+译文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说:

“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

传不习乎?

”(《学而》)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为政》)

⑤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⑥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孔子说:

“多么贤德啊,颜回!

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多么贤德啊,颜回!

⑦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⑧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

浮云。

”(《述而》)

天上的浮云一样。

⑨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孔子说:

“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

而改之。

”(《述而》)

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⑩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在河岸上说: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张》)

注释

①选自《论(lún)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zōuyì)(今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⑤〔愠〕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中的“庸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只是从个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①〔曾子〕即曾参(shēn)(前505年—前435年),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⑧〔十有五〕指15岁。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间常常加“有”字。

⑨〔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⑩〔惑〕迷惑,疑惑。

⑪〔天命〕指不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⑫〔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⑬〔逾(yú)〕越过,超过。

⑭〔矩〕规矩,规范。

⑮〔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⑯〔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①〔殆(dài)〕疑惑。

②〔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③〔堪〕能忍受。

④〔之〕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⑤〔者〕代词,……的人。

⑥〔好〕喜欢,爱好。

⑦〔乐〕以……为乐趣。

⑧〔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⑨〔肱〕胳膊。

⑩〔于〕对,对于。

⑪〔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⑫〔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⑬〔川〕河,河流。

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古制,12500人为一军。

②〔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③〔笃〕忠实,坚守。

④〔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⑤〔仁〕仁德。

虽有佳肴(《礼记》)

原文+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

因此学习了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努力进修。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

“教是学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注释

1.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老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

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小字部分:

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到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

河中石兽(纪昀)

原文+译文

沧州1南一寺临2河干3,山门4圮5于河,二石兽并6沉焉7。

阅8十余岁9,僧募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正门倒塌在了河,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

重修,求10石兽于水中,竟11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12数小舟,曳13铁钯14,

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人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

寻十余里,无迹。

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15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16,是非木杮17,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削下木片,

岂能18为19暴涨20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21于沙上,渐沉渐深耳21+。

怎么能被洪水带它们离开呢?

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河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22乎?

”众服为确论23。

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疯狂(的做法)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老河兵24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25,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失石,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6沙为坎穴27,渐

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越冲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28坎穴中。

如是29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依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像这

不已30,遂31反溯流32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33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

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

叙事简,说理透

其言34,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35天下之事,但36知其一37,不知其

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

二38者多矣,可据理臆断39欤40?

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注释

☆两次笑:

①讲学家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②老河兵赋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据理臆断。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

2.〔临〕靠近。

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gān)〕河边。

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pǐ)〕倒塌。

6.〔并〕一起。

☆考虑问题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有全面思考问题才不会闹出笑话。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

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

9.〔十余岁〕十多年。

岁,年。

10.〔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

求,寻找。

11.〔竟〕终于,到底。

12.〔棹(zhào)〕名词作动词,划船。

13.〔曳(yè)〕拖着,牵引。

14.〔铁钯(pá)〕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

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

是,这。

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

暴,突然(急、大)。

21.〔湮(yān)〕埋没。

21+.〔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为,(认为)是。

24.〔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25.〔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26.〔啮(niè)〕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倒掷〕倾倒。

29.〔如是〕像这样。

30.〔不已〕不停止。

已,停止。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其言〕依照他的话(去做)。

3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6.〔但〕只,仅仅。

37.〔其一〕表面现象。

38.〔其二〕根本道理。

39.〔据理臆(yì)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yú)〕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七年级下册---------------------

伤1仲永(《临安先生文集》王安石)

原文+译文

金溪2民方仲永,世隶耕3。

仲永生4五年,未尝5识书具6,忽啼求7之。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

父异焉8,借旁近9与10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11。

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12为意13,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14指15物作诗立就16,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

其文理17皆有可观者。

邑人19奇20之,稍稍21宾客其父22,或

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

以钱币乞23之。

父利其然24也,日25扳26仲永环谒27于邑人,不使学。

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明道28中,从29先人30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

不能称31前时之闻32。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33到舅家问焉。

曰:

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泯然众人矣34。

“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子35曰:

仲永之通悟36,受之天37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38远矣。

卒之为众人,

王安石说: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

则其受于人39者不至40也。

彼其41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42?

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注释

1.〔伤〕哀伤,叹息。

2.〔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按时间顺序)

论证

反面——>学习的重要性

3.〔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4.〔生〕生长到。

5.〔尝〕曾经。

6.〔书具〕书写的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7.〔求〕要。

8.〔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9.〔旁近〕附近。

这里指邻居。

道理: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10.〔与〕给。

.

11.〔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12.〔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13.〔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14.〔自是〕从此。

15.〔指〕指定。

16.〔立就〕立刻完成。

17.〔文理〕文采和道理。

19.〔邑人〕同县的人。

20.〔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21.〔稍稍〕渐渐。

22.〔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

宾客,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