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9873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docx

南开大学微生物考研之真菌学题库

第二章

1.真菌的定义

2.真菌的隔膜类型

3.菌丝的组织型

4.何谓菌丝变态?

真菌的变态类型有哪些?

5.基本概念:

吸器(haustorium)、附着胞(appressorium)、侵染垫(infectioncushion)、菌索(rhizomorph)、菌核(sclerotium)、子座(stroma)

6.酵母的细胞循环

第三章

1.真菌细胞的结构(包括酵母菌)

2.以粗糙脉孢菌为例简述细胞壁的组成

3.物质穿膜运输的能量学

4.协助扩散的三个主要特征

5.ATP介导的H+同向转移的主动运输

6.真菌细胞中核分裂的特点

7.真菌线粒体DNA的特点和功能

8.膜边体的概念

第四章

1.真菌对大分子CHO和CH化合物的利用

2.真菌对单糖和双糖的利用

3.真菌利用氮源的一般途径

4.真菌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利用:

5.为什么大多数真菌喜欢铵盐?

(简述在细胞内部,氨进入氨基酸的过程)

6.尿素的利用

7.Mg2+和Mn2+在真菌中的重要性

8.为什么ATP是高能化合物?

9.含铁体的概念

第五章

1.菌丝顶端生长得泡囊学说及其生长机制(泡囊的三重性)

2.菌丝分枝生长的机理

3.比生长速率和平均倍增时间

4.酵母出芽生殖的机理

5.何谓两型生长?

(dimorphism)两型生长的分类?

第六章

1.不经过性结合而产生的孢子是无性孢子,包括、、等,无性孢子有的产生在一定的结构里,如、、、等。

2.游动孢子(zoospore)的形态与结构

3.真菌游动孢子的鞭毛类型、结构和功能

4.试述分生孢子的发育类型和发育方式,以及分生孢子的产孢结构

5.何谓同宗配合?

何谓异宗配合?

6.性的亲和性原理

7.真菌性细胞结合的方式有哪几种,简要加以叙述。

8.举例说明性分化的内分泌控制

第七章

1.简述脂肪酸的β氧化和脂肪酸合成的过程

2.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和中间产物是什么?

3.试述青霉素(penicillin)的发现者、生产菌、青霉素的结构、主要的半合成青霉素

4.头孢霉素的生产菌及结构

5.为什么黄曲霉素的初始效应大多限于肝中?

第八章

1.真菌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

2.何谓异核现象,有哪些表现形式?

3.准性生殖的意义,准性生殖的过程

4.准性生殖(parasexualreproduction)和有性生殖的比较

第九章

1.孢子的被动释放和主动释放

2.主动释放有哪几种方式?

3.什么叫休眠、外源性休眠、内源性休眠

4.造成外源和内源休眠的原因

5.激发孢子萌发的方法:

6.以鲁氏毛霉为例叙述孢子萌发的过程

第十章

1.腐生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意义

2.土壤习居菌,土壤寄居菌

3.大量的真菌在土壤中以休眠的形式出现,休眠的形式包括哪些?

土壤中影响真菌生长的因素包括哪些?

4.土壤微生物间的拮抗现象(抗生作用的竞争作用的概念)

5.真菌通过竞争而获得营养的能力称为竞争性腐生能力(competitivesaprophyticability),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6.土壤真菌的演替规律

7.真菌毒素及其中毒症

8.真菌产毒的条件

第十一章

1.表皮寄生菌、皮肤癣、内生真菌、外生真菌

2.昆虫寄生菌、活体营养寄生菌、死体营养寄生菌

3.节肢动物寄生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

虫霉感染、虫草感染、白僵菌病

4.植物初始感染的途径

5.当寄生真菌成功的侵入宿主后,寄生菌能否在宿主体内生活,这主要取决于宿主是否产生抗性,产生抗性的过程首先是致病菌与宿主之间如何识别,近年已有学者提出了一些识别理论

6.何谓基因对基因学说?

举例之

7.有些致病菌不能在宿主定居的原因?

8.寄主被侵染后组织解体和死亡的症状

9.坏死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10.引起植物微管束枯萎的机理

11.细胞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十二章

1.菌根、菌根菌、共生现象、共生体

2.外生菌根的特点及菌根相互作用的本质

3.试述VA菌根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内生菌根的特点及菌根相互作用的本质

4.天麻和密环菌

第十三章

1.真菌在五界系统和八界系统中的地位

2.当前真菌鉴定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原理

3.本书采用的真菌分类系统包括那些门?

第二章

1.真菌的定义:

真菌必须具备以下5个条件:

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通常为分枝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

有硬的细胞壁,大多数真菌的壁为几丁质;

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胞外酶降解不被吸收的多聚物为简单化合物而吸收,是异养型;

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族。

2.真菌的隔膜类型:

各类真菌的隔膜是不同的,主要有下列几种:

单孔型,隔膜中央具有一个较大的中心孔,直径为0.05~0.5μm,这种单孔型的隔膜是子囊菌和半知菌菌丝的典型隔膜;

多孔型,隔膜上有多数小孔,小孔在隔膜上的排列类型又有差异,如白地霉和一些镰刀菌;

桶孔型,这种隔膜有一中心孔,孔的直径一般在100~150nm,但是孔的边缘膨大而使中心孔呈“琵琶通”状,外面覆盖一层由内质网形成的弧形的膜,膜上有穿孔,叫做桶孔覆垫,这种隔膜类型能使细胞质从一个细胞穿过到另一细胞,但是通常约束细胞核通过,这种隔膜类型一般发生在担子菌的菌丝中;

在低等真菌衰老的、损伤的、或产生生殖器官的菌丝中,隔膜是全封闭的。

图2-1菌丝隔膜类型

a.低等真菌菌丝的全封闭隔膜;b.白地霉菌丝的隔膜;c.镰刀菌菌丝的隔膜;d.典型的子囊菌隔膜;e.典型担子菌的桶孔隔膜

3.菌丝的组织型:

许多真菌,尤其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菌丝变成疏松的或紧密的交织起来的组织,这是一种组织化的真菌组织,通常称为密丝组织。

密丝组织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疏丝组织,为疏松的交织组织,菌丝体为长形的、互相平行排列的细胞,这种长形的菌丝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容易被识别;另一类是拟薄壁组织,是由紧密排列的等角形或卵圆形的菌丝细胞组成,与维管束植物的薄壁细胞相似。

4.何谓菌丝变态?

真菌的变态类型有哪些?

菌丝在长期适应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变态,这些变态的菌丝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被赋予特殊的功能,实际上叫做变态不如说它们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菌丝营养结构。

真菌的变态类型有:

厚垣孢子、芽孢或膨大细胞;

吸器;

附着胞和侵染垫;

菌环和菌网;

匍匐菌丝和假根。

5.基本概念:

吸器(haustorium):

许多植物寄生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在寄主植物表面,从菌丝上发生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料,这种吸收器官称为吸器。

吸器有各种形状,如丝状、指状、球状等。

附着胞(appressorium):

寄生真菌在穿透完整的植物表面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附着胞和侵染垫。

这些结构的功能是借以分泌粘液,把菌丝固定在寄主表面,同时产生细的穿透菌丝侵入植物细胞壁。

附着胞的形成过程:

由孢子萌发,萌发管延伸,最后形成膨大的附着胞,在附着胞的下面产生细的侵染菌丝穿透寄主细胞,再膨大成正常粗细的菌丝。

侵染垫(infectioncushion):

寄生真菌在穿透完整的植物表面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附着胞和侵染垫。

这些结构的功能是借以分泌粘液,把菌丝固定在寄主表面,同时产生细的穿透菌丝侵入植物细胞壁。

这一复杂的垫状结构使菌丝顶端受重复阻塞的影响,构成了多分枝,同时分枝菌丝顶端膨大而发育成一种垫状组织结构。

菌索(rhizomorph):

在大多数真菌中,正常营养菌丝营养物质的运输是借助于细胞质流动的方式进行。

然而一些真菌的菌丝出现集群现象而形成特殊的结构,如菌丝束(mycelialstrand)和菌索,这些结构能在缺少营养的环境中为菌体生长提供基本的营养来源。

菌核(sclerotium):

是由菌丝聚集和粘附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同时它又是糖类和脂类营养物质的储藏体。

菌核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两层,即皮层和菌髓,菌核萌发所产生的子实体都起源于菌髓。

子座(stroma):

许多有隔菌丝体在生长到一定时期产生菌丝的聚集物,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膨大而形成结实的团块状组织。

这种由密丝组织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结构叫做子座。

6.酵母的细胞循环:

酵母从产生芽体到芽体长大到相应大小从母体细胞上脱落,完成了一个细胞循环过程。

酵母的细胞循环与植物细胞周期是相同的,分为G1期、S期、G2期和M期。

G1期是DNA合成的准备时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伸展的染色质状态,同时各种RNA、蛋白质和DNA复制所需的酶类开始合成;S期是DNA合成期,DNA进行复制期间细胞核发生分裂,核的分裂与开始形成芽体是相关的;G2期是有丝分裂准备期,DNA合成停止,核延伸成细长的葫芦状,一部分进入新芽,此刻纺锤极体位于核的长轴两端,微管连于其间;M期是有丝分裂期,复制好的染色单体在此期间向两个子核分配,最后形成两个子细胞,再出芽基部形成隔膜,最后芽体从母细胞上脱落。

第三章

1.真菌细胞的结构(包括酵母菌):

真菌是由结实的细胞壁包围着,细胞核由双层的核膜包裹,并且有特殊的核膜孔,通常有一个核仁。

细胞质由细胞膜包围着,细胞质中可以找到真核生物细胞中常见的细胞器。

2.以粗糙脉孢菌为例简述细胞壁的组成:

粗糙脉孢菌的细胞壁共分四层:

(A)最外层是无定形葡聚糖,厚度约87nm;(B)糖蛋白组成的粗糙的网,埋在蛋白基质中,厚度约49nm;(C)蛋白质层,约9nm;(D)最内层是放射状排列的几丁质微纤丝可能还有蛋白质成分,厚度约18nm;(E)质膜。

在生活的菌丝细胞中每层壁的厚度并不是绝对的。

3.物质穿膜运输的能量学:

伴随着一个分子穿透质膜的运动,总自由能变化由两个部分的代数和组成,自由能的变化依赖于浓度差和电荷电能差。

即:

4.协助扩散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运输的速率表现为米曼饱和动力学。

第二,运输蛋白介导的运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第三,某一特定底物的吸收能被形态结构类似的分子所抑制。

5.ATP介导的H+同向转移的主动运输:

ATP在膜的内表面水解,被认为是通过跨膜的ATP酶实现的。

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将H+从胞内主动运输到胞外环境中。

另外有一种膜蛋白具有H+和底物的结合位点,当环境中积累的H+与这种载体结合,它就诱导出一种构象的改变,这种改变能降低(编者注:

本人感觉应是提高)载体对底物的亲和力。

那么H+和底物顺H+梯度协同运输穿过质膜,在细胞内H+与载体分离,因而降低了载体对底物的亲和力,底物被释放,然后载体又回复原来的构象,并准备与质膜外的H+和底物分子相结合。

6.真菌细胞中核分裂的特点:

真菌核膜在核的分裂中一直存在,这与其他高等生物是不同的。

7.真菌线粒体DNA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

线粒体是含有DNA的细胞器,真菌线粒体DNA是闭环的,周长约19~26μm,小于植物线粒体的DNA(30μm),大于动物线粒体(5~6μm)。

线粒体拥有自己的DNA、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系统。

线粒体的核糖体和细胞质的核糖体的区别在于体积比较小,含有较小的RNA和不同的碱基百分比,线粒体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外膜和嵴上的蛋白质,它对放线菌酮不敏感,对氯霉素敏感。

由于放线菌酮是真核生物细胞质核糖体的抑制剂,而氯霉素是原核生物核糖体的抑制剂,从而认为线粒体的核糖体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具有相似性,这支持了线粒体是由内共生的原核生物发生的假说。

功能: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场所。

内膜上有细胞色素、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ATP羧酸化酶,以及三羧酸循环的酶类、蛋白质合成酶以及脂肪酸氧化的酶类;外膜上也有多种酶类,如脂肪酸代谢的酶类。

总之,线粒体是酶的载体,是细胞的“动力房”。

8.膜边体:

在许多真菌菌丝细胞中,在细胞质膜和细胞壁之间有一些小的质膜结构,它们是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由于位于细胞膜的周围而称为膜边体。

第四章

1.真菌对大分子CHO和CH化合物的利用:

许多真菌能够利用寡糖和多聚糖作为碳源,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些分子完整的转移进细胞是太大了,对于双糖的携带系统,麦芽糖、海藻糖和α—甲基—葡糖苷是可以诱导的,它们的吸收是主动运输,其它的双糖和长链的糖类在利用之前必须首先水解为亚单位,许多真菌能够分泌各种酶到周围环境中分解复杂的糖类。

纤维素经C1—纤维素酶、Cx—纤维素酶和纤维素二糖酶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酶是一个可诱导的酶,只有在淀粉存在时它才能合成。

木质素是香豆素醇、松柏甘醇和介子醇的聚合物,须酚氧化酶。

碳氢化合物作为碳源,在其生长培养基中补加脂肪酸往往能提高效果,碳氢化合物能够直接在原生质膜的类脂中溶解进入细胞,这只限于能够支持生长的碳氢化合物进入细胞,是有选择性的。

2.真菌对单糖和双糖的利用:

葡萄糖是几乎所有真菌都喜欢利用的良好碳源,甘露糖次之,半乳糖虽然也可被许多真菌利用,但只有少数真菌在半乳糖上生长的同在葡萄糖上生长的一样好。

果糖是仅次于葡萄糖的良好的碳源,其它的单糖都是很少被真菌利用的单糖,但可能对一些个别的真菌是良好的碳源。

真菌利用某一单糖的能力依赖于它被转换为磷酸化的葡萄糖衍生物的难易程度。

麦芽糖和纤维二糖被真菌广泛利用,少数真菌利用蔗糖,更少数的真菌利用乳糖。

3.真菌利用氮源的一般途径:

 

 

图第四章第3题氮源利用的一般途径

4.真菌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利用:

大多数真菌能够利用硝酸盐,硝酸盐同化的代谢路线是由硝酸盐还原酶还原为氨,硝酸盐还原酶催化从NADPH转移电子到硝酸盐,而且需要Mo2+和Fe2+做辅助因子。

但某些真菌类群不能利用硝酸盐,这可能是由于它们不能合成硝酸盐还原酶的缘故。

尽管亚硝酸盐可以做为氮源被一些真菌利用,但是它对许多真菌是有毒的,亚硝酸盐的毒性可能归因于它对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和干扰硫代谢的能力。

5.为什么大多数真菌喜欢铵盐?

(简述在细胞内部,氨进入氨基酸的过程)

绝大多数真菌能够利用铵作为主要的氮素营养,相对于硝酸盐而言真菌通常优先利用铵。

实验证明,向硝酸盐培养基中加入铵后,真菌停止对硝酸盐的吸收,但是硝酸盐的存在却不影响铵的吸收,这归因于铵抑制硝酸盐还原酶的产生,这种优先利用铵可能是由于反馈抑制,最终产物抑制了酶的形成。

因为铵抑制硝酸盐还原酶,因此也就抑制了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

在细胞内部,氨能够借助三个基本反应进入氨基酸:

.氨和α-酮戊二酸借助谷氨酸脱氢酶,使氨被还原进入反应产物:

 

.氨和谷氨酸在谷氨酰胺酶催化下产生谷氨酰胺:

 

.在细胞内其它氨基酸的合成中,谷氨酸能起氨的供体作用,进行转氨反应:

 

铵的另一个作用是影响真菌中一系列发育系统的调节。

6.尿素的利用

尿素的产生:

是在降解嘌呤、嘧啶和精氨酸这些化合物时产生的,形成的尿素能够用作生长的氮源,也能用来补加到培养基中。

尿素被吸收后在细胞内首先转换为氨,因此,生长在尿素培养基上的啤酒酵母和生长在含氨的培养基上的啤酒酵母是相匹敌的。

用14C-尿素在酵母菌和丝状真菌中进行了尿素吸收的试验,在啤酒酵母中有两种尿素转移系统存在。

第一是主动运输系统,这是在低浓度下的一种效应,这个系统是被尿素诱导的而且能被好的氮源,如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所抑制。

另外,尿素能够用促进扩散的方式吸收。

这是在高浓度下的效应(500μM),这一系统的携带者即不被诱导也不被抑制。

7.Mg2+和Mn2+在真菌中的重要性

在细胞内,Mg2+参加了大量的代谢过程,ATP和ADP对二价离子有亲合作用,因为它们有负电荷的磷酸集团,Mg2+和Mn2+是与核苷酸组成复合物的两种最常见的离子,因此多数ATP和ADP在细胞内以镁和锰盐的形式存在。

涉及PO43-运输的多数代谢反应通常需要Mg2+和Mn2+做为辅助因子。

非PO43-集团转移过程中的酶也需要Mg2+做为辅助因子。

真菌中其它需要Mg2+的重要酶类是DNA聚合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

Mg2+能影响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Mg2+能影响大量的生化过程。

8.为什么ATP是高能化合物?

ATP水解物比反应物共振稳定。

当pH7.0时,ATP的多磷酸部分有四个距离很近的负电荷(图4-8C),这些负电荷相互之间排斥力很大,因此,电的排斥和共振的稳定性使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有一个大的能量差。

使得ATP在细胞的能量供给中起重要作用。

9.含铁体的概念

含铁体是由Fe3+螯合的复合的小分子化合物,实际上任何一种细胞产物,只要具有结合铁离子的功能,就可以被看作是含铁体,它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转运和贮存铁离子,从而解决真菌对铁离子的吸收。

从结构上来看,含铁体大多是由氧肟酸衍生的环肽。

第五章

1.菌丝顶端生长得泡囊学说及其生长机制(泡囊的三重性):

细胞质的泡囊是从内质网上水泡状的形式转移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内进行浓缩加工,并把泡囊的类内质网膜转化成类原生质膜,然后,泡囊从高尔基体释放并转移至菌丝顶端,与原生质体融合,释放他们的内含物到细胞壁中,这一融合过程不但使泡囊内含物进入膜壁之间,使泡囊内含物被用来合成细胞壁,而且泡囊的膜也并入原生质膜,使原生质膜增加了面积,从而导致了菌丝顶端的生长。

因为目前大多数真菌尚未发现高尔基体,因此,用于菌丝顶端生长的泡囊,在缺少高尔基体的真菌中,泡囊是由内质网的特定区域产生的。

菌丝顶端生长的机制:

泡囊是由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的特定区域产生的,当他们移向顶端与原生质膜融合后,把内含物并入壁中,这些内含物因含有壁的消解和合成酶类以及一些细胞壁的前体物,因此,有人提出泡囊作用的三重性:

运输细胞壁溶解酶去破坏原来壁组成之间的键;

运输新的壁物质,并在壁合成酶的作用下并入细胞壁中,增加了壁的面积;

在生长期间增加了原生质膜的表面积。

2.菌丝分枝生长的机理

大多数菌丝的分枝是在菌丝顶端之后的某一距离发生,而且新的分枝总是向前或朝向菌落的边缘,于是菌丝的整个系统就像是松柏树枝,这一规律显示了真菌的顶端优势;

菌丝的顶端彼此分离使菌丝间充满间隙,这保证了菌丝对营养的要求,同时它们会从存活菌丝营养耗尽的区域撤离;

在培养基中,菌落的密度和菌落形成分枝的数目直接与营养水平相关。

在极弱的培养基上菌落分枝稀少,在丰富的基质上菌落分枝稠密,然而培养基的丰富与否,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菌落的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培养基的丰富与贫乏对于真菌菌落的伸长影响并不大。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概念,在菌落边缘生长的菌丝顶端似乎首先需要的是营养,基质中的营养物质对于维持分枝是有效的。

丝状真菌的生长有一个重复循环,相当于酵母与其他细胞生物的细胞循环。

分枝的产生是从现存的成熟的菌丝壁上产生的一个新的顶端,这个新顶端的产生伴随着泡囊的聚集,所以我们认为分枝顶端的形成与菌丝顶端的生长机制是相似的。

有人提出了两种基本假设来解释分枝形成的模式,第一种假设认为泡囊和特殊的细胞质区段之间的电位势引起局部的泡囊积累;另一种解释认为当菌丝顶端泡囊与质膜合并的速率低于泡囊产生的速率时,泡囊将大量积累,那么,一旦细胞质的体积超过临界量,过量的泡囊无论在菌丝的哪个部位,都将引起产生一个新的分枝。

3.比生长速率和平均倍增时间:

比生长速率(specificgrowthrate):

在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叫做比生长速率,假若所有的条件是最适宜的,那么最大比生长速率(

)是能够获得的。

平均倍增时间(meandoublingtime):

4.酵母出芽生殖的机理:

酵母出芽生殖的机理已经被阐明,酵母细胞在它出芽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在早期出芽的部位有大量的原生质的泡囊聚集,而且这些泡囊含有细胞壁生长的水解酶和合成酶,微管也排列在这一区域,可能是起到泡囊向出芽部位流动的作用。

酵母的生长借助顶端生长和赤道扩张向联合的方式进行的。

5.何谓两型生长(dimorphism)?

两型生长的分类?

许多真菌依赖环境条件而具有改变其形态的能力,可以从菌丝型(M型)转变为酵母型(Y型),这种生长习性的转变我们称之为两型现象(dimorphism)。

两型生长的类型分为三类:

温度依赖性的两型现象;

温度和营养依赖性两型现象;

营养依赖性两型现象。

第六章

1.不经过性结合而产生的孢子是无性孢子,包括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无性孢子有的产生在一定的结构里,如游动孢子囊、孢子囊、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2.游动孢子(zoospore)的形态与结构:

游动孢子是一个具有不同细胞器的高度分化的细胞。

游动孢子产生于一定形式的游动孢子囊内,孢子囊以液泡割裂的方式将多核的原生质体分割成许多小块,每一小块有一细胞核,小块逐渐变暗,被以薄膜而形成游动孢子。

3.真菌游动孢子的鞭毛类型、结构和功能

真菌的鞭毛有尾鞭式和茸鞭式两种类型,尾鞭式的鞭毛分基部和顶部两部分,基部比顶部坚实而且长的多,顶部甚短而有弹性。

茸鞭式的鞭毛呈羽毛状的结构,有一长的主轴,沿主轴两侧具鞭毛。

一般具有后生鞭毛的游动孢子,其鞭毛是尾鞭式的;具单生鞭毛的游动孢子,其鞭毛是茸鞭式的;具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其鞭毛一根是尾鞭式,一根是茸鞭式,孢子游动时,这两根鞭毛一前一后,前鞭毛茸鞭式,后鞭毛尾鞭式。

鞭毛的结构属于9+2型结构,用电镜观察鞭毛的细微结构,可见每根鞭毛的外面都有一层膜,膜内有11根纤丝,其中9根较大的周围纤丝包围着两根较细的位于中心的纤丝。

纤丝的外面的膜一般呈螺旋状,此膜取消后,可见到每一纤丝有1~3根附纤丝。

每根中心纤丝有两根附纤丝,每根周围纤丝有2~3根附纤丝。

真菌学家认为游动孢子的鞭毛形态在系统发育和分类中占有重要地位。

4.试述分生孢子的发育类型和发育方式,以及分生孢子的产孢结构

分生孢子的发育主要有两种类型,芽殖型(blastic)和菌丝型(thallic)。

芽殖型的发育类型是菌丝或分生孢子梗以吹气球的方式从吹出点生长;菌丝型的发育类型,分生孢子的形成使原来菌丝的顶端形成隔膜而断裂。

芽殖型分生孢子的形成过程与菌丝顶端的生长过程相似,大量的孢子囊聚集在分生孢子发生处。

在菌丝型的发育类型中,菌丝顶端生长停止,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在菌丝的顶端形成一个或一串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往往产生在一定的产孢结构中,这些结构主要是分生孢子器(pycnidium)、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um)、分生孢子盘(acervulus)、孢囊束(synnema)。

5.何谓同宗配合?

何谓异宗配合?

在同宗配合的过程中,单一的核型含有完成表达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也就是说同宗配合的交配因子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因此,不需要经过两个菌丝的交配就能完成性的生活史,只是雌雄同体并且自身可孕的结合。

异宗配合是两个同核个体之间专一性结合。

这些真菌是自交不育的,在单核中不携带有性生殖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

由单核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体不含有调节有性生殖所需的全部基因,两个同核菌丝(互补细胞)结合产生合子,它具有互补的全部遗传因子。

6.性的亲和性原理:

有一些真菌不产生分化的性器官,或者说性器官退化,性的功能由营养菌丝代替,这种真菌自身能否进行有性生殖要取决于它们是否自交亲和。

7.真菌性细胞结合的方式有哪几种,简要加以叙述。

游动孢子配合(planogameticcopulation)、配子囊接触(gametangialcontact)、配子囊交配(gametangialcopulation)、受精(spermatization)、体细胞配合(somatogamy)。

1)游动孢子配合:

这是两个裸露配子的结合,配子一个或两个是能动的,这种能动的配子我们称做游动配子(planogamete)。

在这一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