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9795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docx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新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

“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这里“日寇的新进攻”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2.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两次战争的侵略者中都有美国

④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

下列能反映出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4.《淘最上海》这个节目将上海特色的内容,进行大盘点,大总结,大归类,使你对上海的风土人情无比陶醉。

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①大生纱厂  

②轮船招商的成立  

③《新青年》的创刊  

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甚至不惜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他们的精神被称为抗战精神。

下列英烈中不属于抗战时期民族英雄的是

A.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

B.姚子青、谢晋元、张自忠

C.关天培、陈化成、邓世昌

D.左权、马本斋及回民支队

6.辛亥革命后,帽子销量突增,“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

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社会习俗变迁

B.生活水平提高

C.思想解放有限

D.民众追赶潮流

7.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一次“巨变”。

“巨变”是指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孙中山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A.建立了兴中会

B.创办了《民报》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创立了中华民国

9.《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其突出体现了 ()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10.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1.中国近代史涌现许多保家卫国的风云人物。

下面人物中不能充分彰显这一主题的是:

()

A.李鸿章

B.邓世昌

C.林则徐

D.关天培

12.历史上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争是

①戚继光抗倭 ②甲午战争 ③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④抗日战争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

13.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新闻: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新闻叙述的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4.近代中国走过了百年抗争的艰难历程,其呈现的特点包括

①抗争的主题鲜明: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经历了“向西方学习”—“走俄国人的路”—“走自己的路”

③参与的阶层广泛:

主要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④阶段明显:

19世纪以反侵略或反封建为主,20世纪初开始把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5.日本侵华为实现其罪恶的目的往往寻找战争借口,卢沟桥事件寻找的借口是

A.柳条湖事件

B.义和团运动

C.朝鲜事变

D.一名士兵失踪

16.下面图片信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近代化探索

B.思想启蒙

C.资产阶级革命

D.文学革命

17.1961年,董必武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诗中所提会议最重要的内容是

A.发动五四运动

B.成立中国共产党

C.创建黄埔军校

D.筹备南昌起义

18.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B.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和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

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

这次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下图是小鹭的笔记,他归纳的是解放战争的()

A.爆发背景

B.取胜原因

C.战争进程

D.战争影响

21.梁启超说: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2.秋收起义的领导者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贺龙

23.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割让香港给英国

B.赔款2100万两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不须同英国协商

24.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

下列图片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是

A.中共一大

B.井冈山会师

C.强渡金沙江 

D.遵义会议

25.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

C.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26.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27.与“1949年”“百万雄师”“占领南京”这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标志分别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29.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

“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

她浑身颤抖,抽泣硬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场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小明在学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之后,准备归纳一个专题名称,以下最不恰当的专题名称是()

A.内战烽火

B.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C.血肉筑长城

D.国共第二次合作

二、综合题

31.史料是通往历史认识的桥梁,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和学习历史。

(史料类别)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

(1)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

(只填字母代号)

A.虎门炮台

B.汉阳造步枪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

E.《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实物史料:

       ;②文献史料:

       ;③口述史料:

       。

(史料解读)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盛酒的器皿)不塞,足以贫民。

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难治愈的癖好)不除,足以弱种。

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

余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

外夷虽狡,余总不惧。

——《林则徐家书》

(2)依据材料一,归纳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说出能够佐证林则徐“为国为民,坚守此志,不扫除毒卉,誓不甘休。

外夷虽狡,余总不惧”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总统誓词》(1912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1925年)

(3)依据材料二,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

(论从史出)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图—和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和旗号?

(3)图三所反映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什么?

33.气节——历史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它描述的是发生在1839年林则徐领导下的什么历史事件?

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物肖像

 

 

姓名

左宗棠

邓世昌

主要反侵略史实

 

 

(2)请你将材料二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三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左宗棠: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3)读了材料三中的言论,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