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585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

《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上感应篇直讲.docx

太上感应篇直讲

太上感应篇直讲

印光大师序

李炳南居士序

唐湘清居士序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感应篇灵验记

太上感应篇直讲

后记

 

旧序 印光法师太上感应篇直讲序

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着、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

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复其初。

其语言虽多,总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

所言格物者,格、如格斗,如一人与万人敌;物、即烦恼妄想,亦即俗所谓人欲也。

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具一番刚决不怯之志,方有实效。

否则心随物转,何能格物?

致者,推极而扩充之谓;知,即吾人本具爱亲、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学而始有也。

然常人于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检点,从兹随物所转,或致并此爱亲、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极此良知,以遍应万事,涵养自心乎!

是以圣人欲人明明徒,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从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说工夫,妙无以加。

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须有成范,方能得益。

五经、四书,皆成范也;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见各书,不以类聚,颇难取法;而未多读书者,更无因奉为典型也。

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

何者为善?

何者为恶?

为善者得何善报?

为恶者得何恶报?

洞悉根源,明若观人。

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

今知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

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

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潜修焉。

清,长洲、彭凝祉,少奉此书,以迄荣膺殿撰,位登尚书后,尚日读此书,兼写以送人,题名为元宰必读书;又释之曰,非谓读此书,即可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

其发挥可谓透澈之极,然见仁见智,各随其人之性质。

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

此书注解甚多,惟清,元和、惠栋之笺注,最为精深宏畅,惜非博学之士不能阅。

次则汇编,实为雅俗同观之最上善本,而不甚通文之妇孺,犹难领会。

惟直讲一书为能普益,然文虽浅显,词甚优美,浅而不俗,最易感人。

香涛居士,出资千圆,排印广布;亦有同志各相辅助,愿令此书周遍寰宇。

庶几人修十善,家敦孝弟;知祸福之惟人自召,善恶之各有报应,则谁肯为恶而召祸乎?

此风一行,善以善报,则礼让兴行,干戈永息,人民安乐,天下太平矣。

愿有财力智力者,或广印以流布,或说法以讲演。

俾未失本性者,愈加纯真,已失本性者,速复厥初,其为功德,何能名焉!

中华民国十七年   月   日

 

新序 重印太上感应篇直讲序

内典有之:

「万法因缘生。

」因者果之前因,缘者果之四缘,乾坤万象,九界万事,括而名之曰法,成法为果,凡果之成,何莫非由因缘也。

惟其事有显有隐,有近有远,智人能明其隐者远者,常人仅能见其显者近者而已。

夫如是,佛始分五乘说教焉。

人天凡乘,世间之因果,易见者也;菩萨声缘圣乘,出世间之因果,难明者也。

以众生根器万殊,权实必契乎机,是权为藉之以显贵,五为导之以归一也。

若必专谈一乘,不设方便,犹不梯而楼,不花而果,其能登之人,能结之木,几何哉。

太上感应篇者,道家劝善之书。

其文,尚朴不事浮华;其言,举事以明功罪;妇孺能喻,雅俗不伤,苟非至顽至痴,闻之未或不兴趋避之心,其辅世间风化,开人天之路,岂曰小补之哉。

吾教拘墟之士,以其为有漏之业,且言自教外,多藐而忽之,甚则讥净宗印祖,序而流通。

噫!

未之思也。

其肯为有漏善者,已涉人天之乘,再善诱而进之,得非为佛乘之津梁欤。

况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他人有善,赞而成之,契机随缘,正大权之所以普摄也。

昔蕅益大师,尝治周易孟子;梦颜开士,著有阴骘文广义。

一大藏教,每有不轻婆罗门之诫,莫非同其善也,与其进也。

如斯,则善吾善之,进吾进之也。

夫欲,恶事也,尚可借作勾牵;是篇,善言也,乌得不宜作津梁乎?

尝思地藏本愿经,所说大都世间因果,考其时教,当世尊将入涅槃之际。

呜呼!

华严法华两大经王,距时几四十年,其间开演群经,何止恒沙妙义,而后复悬悬于因果者,宁无深意存焉。

纵观今之宿学,每学进而道退,辩给空有,而鲜及因果,甚则耻出诸口,浸寻有拨无之概。

学风如是,反不若未及门者,谨愿有功。

世尊后托地藏,或古今有同慨耶!

予友金天铎学士,净宗笃行人也,其先世为名宦,恪奉是篇,并遗嘱学士,印行劝世,学士征序于予,予曰:

孝哉!

是能行先人之志者也。

继而问曰:

伊谁之赠?

曰赠信之者。

予曰否,未若赠昧之者,盖信者必有行,如健夫复知摄生,可缓与之论医;昧者或邪见,如尪弱而膺沈痀,不可缓于药石也。

至有通三藏、诵万偈,未破半个蒲团,未断一贯念珠,辄尔高睨大谈,堕豁达空,是谓昧中之昧,乃病将及膏肓者,与之医药,尤应先之又先也。

夫因果不落不昧,一言之升堕,诚以言为心声,而升堕是心所造也。

此怠敬之机,宁不畏哉!

况因果不有畛域,一其缘生,非若指心见性,吾教独宗,斥彼之言,已近拨无矣,予故曰未若与昧。

学士瞿然曰:

有是哉!

予复庄辞以坚其信,获报曰诺诺,遂欣然而为之序。

中华民国癸卯仲秋稷门李炳南识于寄沤轩

 

序论

一、重印本书的宗旨

唐湘清

印光大师说:

「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为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

且愚人之不肯为善,而任意作恶者,盖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

今之自私自利者,反为失大利益,得大祸殃,敢不勉为良善,以期祸灭福集乎!

由是言之,此书之益人也深矣。

」又说:

「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萨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

」从上述寥寥数语,可知印光大师对于太上感应篇的价值,是如何的赞扬,如何的推崇!

可是佛教中高深的经典太多,大家不免轻视这本浅近的书,因而忽视印光大师的遗教,佛教徒很少有诵读太上感应篇的人了。

我也不能例外,早把这本好书束诸高阁。

直到民国五十三年,曾患严重的目疾,坎坷之中,不免烦恼丛生,自愧学佛三十年,对于汹涌而至的烦恼,竟无法控制,才把久束高阁的太上感应篇拿出来细读,出乎意料的,连续数日,竟平息了平日无法控制的很多大烦恼。

从此每日读诵,精神日益爽朗,身心愉悦,得未曾有。

因此我更钦敬提倡这书的印光大师,确实具有真知灼见,不愧为我国佛教界第一流的高僧;他成为一代祖师,实非偶然。

感应篇的特色,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为基础,发扬善恶因果的至理。

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

或许有人要问:

「学佛的目的,是要出离三界;太上感应篇的天地神明,尚未出离三界,怎么值得我们尊敬呢?

」不错,佛法是要众生出离三界;印光大师是一位杰出的高僧,一生说法弘化,也是上承佛旨,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苦海的。

可是我们要明白,这并不是教我们废弃三界的一切,或藐视三界的一切。

我们学佛,在没有出离三界以前,还应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的法纪。

倘若认为学佛可以藐视三界中的一切,那么请问:

你在马路上行走,是否可以轻视交通警察是三界中的凡夫,因而横冲直撞,不尊重交通警察的指挥呢?

若真是这样,那岂不要造成交通秩序大乱,车祸横生的恶果呢?

生存在三界之中,对交通警察尚且要尊重,何况维系宇宙间无形秩序的天地神明,比交通警察更高出万倍,怎可不知万分的尊敬呢?

可怪少数学佛的人,自己还没有出离三界,竟要排斥天地神明,藐视天地神明,以致印光大师所提倡赞扬的太上感应篇,几乎已被逐出佛教大门;影响所及,从民国四十几年至民国五十几年,短短十年之中,佛门内轰动社会损害教誉的不幸事件,层出不穷。

这证明排斥或藐视天地神明,不仅不能改善社会风气,连佛教内部的风气,也有发生不良影响的后果。

很多人不肯行善,偏要作恶;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天良泯灭。

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使人不肯作恶,乐于行善。

试观历史上的德育故事:

汉代的杨震,因敬天而拒收贿赂;宋代的王日休,因敬天而拒绝邪淫。

种种美德,都由敬天而来。

所以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无法无天,是万恶的祸源。

因此印光大师的遗教,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做人修养的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出离生死轮回的苦海。

还有很多人轻视太上感应篇,认为仅是人天乘而已,殊不知佛乘虽高,应以人天乘为基础。

做人没有做好,如何能成佛?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万丈高楼,应从平地做起。

博士虽高深,倘无读过小学,又如何成为博士?

所以太上感应篇即使仅是人天乘,我们也绝对不能予以轻视;因为从此可以奠定成佛的基础。

虽然世上其它各种外道,或许也可视为人天乘;但他们都是排斥佛法的。

太上感应篇不但不排斥佛法,且内容很与佛法相合。

现在的社会上,民众的宗教信仰很复杂;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等等正式宗教以外,还有很多似佛非佛的外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其信徒之众,聚会之盈,往往超过佛教。

我们检讨各种外道蓬勃滋长的原因,是由于物质文明发达的工业社会,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需要日益迫切,但佛教的理论太高深,多数人难以领悟,因此渴求心灵修养的人们,势必纷纷投入各种外道之门。

今天我们要遏阻各种外道的滋长,只有弘扬印光大师的遗教,以敬畏天地神明,作为戒恶激善的做人基础,进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净土。

人人易懂,人人易行,使大多数根基浅劣的众生,不致有望佛门而兴叹之苦。

佛教与各种外道的比较,佛教好比是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其余外道,好比是一座平房。

高楼大厦确实比平房伟大,可是如果高楼大厦的基层建筑不坚固,摇摇欲坠,有倾倒之虞,那就反而不及一座坚固的平房了。

佛教虽伟大,岂能忽略人天乘的基层修养呢?

当然人人都会说,五戒十善,就是佛教中人天乘的基本修养;但事实上,因为多数人缺乏自我约束力,难以实行,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发天良,才能增强自我约束力,使五戒十善易于实行。

例如前面说的汉代杨震,宋代王日休,他们虽然没有受戒,但因敬畏天地神明,前者竟能见财不贪,后者竟能见色不淫;没有受戒,竟能守戒。

这样说来,敬畏天地神明,大能有助于五戒十善的实行。

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在一部分佛教徒看来,或许也只是一座平房而已。

退一万步说,感应篇即使仅是一座平房,也与其余各种外道的平房大不相同。

因为其它各种外道,只能止于平房,阻断了佛法高楼大厦的发展;而太上感应篇这座平房,并不妨碍学佛,且可以这座坚固的平房作基础,有利于佛法高楼大厦的完成。

所以印光大师提倡太上感应篇,意义十分深远。

值得我们深切体会的,佛教的各宗,好比大学的分系,一定要有小学中学的良好基础,才能进入大学专攻一系。

人天乘好比中小学,一定要有人天乘的良好基础,再进而修学佛教任何那一宗,才可得到学佛的实益。

好高骛远的人,人天乘也没有学好,即侈谈学唯识、学三论、学禅、学密;往往佛未学成,连人身也不能保持;好比一座根基不固的大厦,随时倾倒。

不亦太可哀哉!

今日世人对于各宗教的评价,常视各宗教事实的表现而定,如果那一宗教恶事发生很少,善事做得很多,就能博得多数人的拥护信仰。

反之,那一宗教恶事发生很多,善事做得很少,不论其学理如何高深美丽,也会被世人所唾弃,渐渐至于灭亡的。

明乎此理,我们要使佛教发扬光大,事实上的止恶行善,比理论更重要。

太上感应篇这本书,语虽浅近,大益身心;对于止恶行善的促进,冀能发生较大的作用。

此乃遵循印光大师的遗教,印赠这本「太上感应篇直讲」。

希望大家诵读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础,进而念佛求生净土,了生脱死。

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写于台北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縠,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材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当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

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

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罪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老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

历劫度人。

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

假名易号。

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隐圣显凡。

总千二百之官君。

包万亿重之梵旡。

化行今古。

着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阴阳。

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

太上感应篇灵验记

感应篇福亲灵验

钱塘。

汪源童年时。

得见是篇。

即欣喜诵读。

毅然有遵行之志。

以父静虚公欲镂板未就。

遂捐产成刻。

且多方募善士等各出赀财。

印送万部。

一日梦父谓曰。

汝不但善成我志。

且劝善共施。

我已超升天堂。

汝母亦享高寿。

众人共汝。

俱已名著善籍矣。

后果如其言。

感应篇致富灵验

松江张德甫每日虔诵感应篇。

身体力行。

生二子。

田八百余亩。

年老分析。

各授感应篇一帙。

戒曰。

为人之道。

尽在于是。

即作家之法。

亦不外是。

汝曹当如我力行之。

二子问曰。

篇中岂有作家法乎。

父曰算减则贫耗。

盖言人所以贫也。

福禄随之。

盖言人所以富也。

此即作家法也。

后二子奉持如父命。

事母孝。

置产三千余顷。

富甲一郡。

感应篇登第灵验

钱塘何矞云。

为诸生时。

日诵感应篇。

其父兰旌。

未之知也。

一日父梦老叟谓之曰。

汝子奉行感应篇甚力。

今科中式矣。

后至子馆。

果见是书。

因思前梦不爽。

及发榜果中。

后两科又登进士。

黄岩杨琛家极贫。

见乡人刻感应篇。

欲助无力。

勉刊第十七号一板。

忽梦神告曰。

已如君所刻中矣。

后果中第十七名进士。

感应篇诞子灵验

河间杨守业六旬无子。

深以为忧。

因阅是篇而遵行日诵。

戊寅年疾革复苏。

谓家人曰。

适到冥司。

见一官持簿点名。

言我命该无子。

只因奉行感应篇。

当增禄寿。

更赐一子。

明年果生子。

太原王孝卿家赀百万。

五十无嗣。

或劝刊施此篇。

众妾皆不信。

独钱姓妾慨然力行印施万卷。

是年钱姓妾生一子。

年十六入泮。

仙居工竺。

生男王净。

四岁病亡。

哀痛情切。

发心刻施此篇。

求亡儿再投妾腹。

后果有娠。

梦到黄岩定光观。

抱净回家。

继觉胎动。

生男宛肖净。

两生一体。

骨肉重圆。

感应篇延寿灵验

瑞安王凤。

弃业医。

奉行感应篇虔心持诵。

且刻施劝行。

一日病危。

被二卒摄去。

至中途。

见二神立空中。

一黄衣者曰。

此王凤也。

素奉行感应篇。

可速放回。

二卒唯唯。

王足疲不前。

二卒扶之归。

时已三鼓。

家人方彷徨。

王忽苏。

备述其书。

霍然而起。

竟得高寿。

钱塘金镜。

闻蔡虎臣先生新注感应篇成。

慨然欲捐赀付梓。

适其妻病笃。

恍见白衣人示曰。

尔夫欲刻感应篇。

应增尔寿。

嗣后可告世人笃信奉行。

刊印广施。

天福无量。

感应篇免厄灵验

钱塘。

文学许廷俞。

虔奉感应篇。

手书一轴。

悬于密室。

朝夕礼诵。

以便遵行。

一夜大盗肆劫。

掠入其悬奉宝书处。

迷惘移时。

莫知所向。

心惧而遁。

许后知其故。

益发心募刻。

而劝人持行焉。

感应篇愈病灵验

进士。

沈球。

因妻项氏甫娠。

得病危甚。

发心刊送感应篇。

作小卷施人。

使人便于持诵。

庶几由诵而觉。

由觉而行。

刊成。

梓人捧板至门。

项氏遂产。

母子俱庆。

 

太上感应篇直讲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得道为仙家之祖,系上天至尊之圣。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

感,是感动,应,是报应;言人以善恶感动,天必有祸福报应。

篇中前半劝善说大纲,后半戒恶说细目。

据管窥之见,窃以为众善之细目,即具在诸恶之对面。

如忠字是纲,后半轻蔑天民等句之对面,便是目;孝字是纲,后半违父母训等句之对面,便是目;不彰人短句,是纲,后半凡说口过之对面,都是目;推多取少句,是纲,后半凡说贪财之对面,都是目。

即此类推,句句皆然。

今不自揣,将戒恶一百数十条,指出对面,意欲发明,圣人蕴蓄之旨,俾人一面改过,一面便得迁善,敢质世间高明斧政焉。

至其义理,都从格言因果中出,亦非敢杜撰取戾也。

朱子之说理,犹如白话,务使人人了悟;是编仿此,号曰直讲。

伏望四方善士,躬行心得之后,口头存方便,舌上积阴功,到处讲讲,开悟群迷,均出祸关,共登福路。

谅仁人乐从事焉。

太上曰。

太上老君说道。

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凡人的祸害福利,原无一定的门路,只在人自做自受。

召,是招来的意思。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像人身的影子,跟定那身体一样,不曾差了些。

这四句,是一篇的大主意,后面许多说话,都该括得尽。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

依人所犯轻重。

以夺人算。

算,音蒜。

○此说上天降下来的神道,专掌人间过恶的,巡游查察遇有过犯,即时录奏定罪,便削除人的寿了。

人活百日叫一算,犯轻的少夺,犯重的多夺。

算减则贫耗。

多逢忧患。

耗,音好,去声。

○作恶的人,神明既减了他的寿又罚他贫苦,耗散灾厄缠身。

忧是愁苦,患是祸患。

人皆恶之。

恶,去声。

○作恶的人,人人都厌恨他的,这是公道在人,恶人到此,便无容身的地了。

刑祸随之

作恶的人,必受刑罚,必受祸害,就像跟定他的一般。

吉庆避之。

作恶的人,凡吉的化做凶了,庆的变做祸了,吉祥吉庆,不与他凑合的。

恶星灾之。

作恶的人,每每遇着了凶星恶煞,便遭了灾殃,这是自投罗网的。

算尽则死。

作恶的人,死的时节,寿命多短促的,从此做畜生,做饿鬼,入地狱,料来不能免的。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

在人头上。

录人罪恶。

夺其纪算。

此说人的一生,都有神明鉴察的。

三台是星名,掌人寿夭的。

北斗亦星名,主人善恶的。

这般星神,在人头上,日夜盘旋,凡暗室亏心,总是瞒不过的。

录是登写。

见人罪恶,便登写簿册,削除了人的寿,祈祷终归无益。

人寿十二年,叫做一纪。

又有三尸神。

在人身中。

每到庚申日。

辄上诣天曹。

言人罪过。

尸音诗。

辄,音折。

诣,音羿。

○此说人的一心,都有神明鉴察的。

三尸的神,住在人身里,凡心头意语,总是瞒不过的。

庚申是天神决断人善恶的日子。

辄,是每每如此的意思。

诣,是往到。

曹,是衙门。

三尸神每逢庚申,趁人好睡,便上到天曹,据实告白人的罪恶。

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

此说人的一家,都有神明鉴察的,一月的末日,叫做晦。

灶神掌人一家的命,凡男女大小罪过,总是瞒不过的。

每到月终,直奏上天,是一月一结算的。

可叹愚人不知利害,瞒了人眼,便要起邪僻的心、做苟且的事;那晓得人可瞒,天不可瞒。

有巡查的鬼神,有照察的鬼神,有在身在家的鬼神;凭你机密,那有不晓?

读了感应篇,凡起一念头,走一路径,务要刻刻畏惧,常怕得罪于天地神明。

凡人有过。

大则夺纪。

小则夺算。

以总说诸神,既严察人的过恶了,便定他那个过大,那个过小。

过大的削寿十二年,过小的削寿百日。

人到削除寿命酌时节,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悔也晚矣。

做一个人,最要趁早思量,趁早立定脚跟的。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

欲求长生者。

先须避之。

这是老君劝人,先从避过做起。

凡要做最有寿的人,必须远绝了这过恶,就像避水怕淹死,避火怕烧死一般。

凡过恶曾经犯的,痛改了不要再犯;未曾犯的,切戒了不要偶犯。

数百事,就是篇中非义而动,到杀龟打蛇等过。

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

这就是避过恶的法儿。

凡要做一件事,必先要想一想,想得来是合道理的,便向前去做,这是趋吉关头。

想得来不合道理的,便落得不去做,这是避凶关头。

○篇中不履邪径,到与人不追悔,便是是道;篇中非义而动,到杀龟打蛇,便是非道。

不履邪径。

脚踏叫做履,邪径是私僻小路,譬喻做苟且事的话头。

善人放正了心,便件件事,都要做得正经的;他看苟且的财色等事,犹如禽兽路头,决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

○从这句到当立三百善,是太上劝人作善召福的事。

不欺暗室。

欺,是遮瞒。

暗,是阴暗。

室,是房室。

善人率真了心,便件件事做得真诚,丝毫不愿欺人的;他或在房室阴暗处,没人看见,遇着人财色等类,可以欺瞒人的,他看来鬼神一定晓得,难逃祸罚,决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

○二句从避过中抽出最紧要处戒人,是做善人的起头。

积德累功。

善心纯熟便是德,善事真实便是功,从少到多叫做积,从低增高叫做累。

积德要像聚钱,渐渐添多;累功要像筑墙,渐渐高大。

善人家富,便要学窦燕山、范文正,就是家贫,也能笔舌劝人,精力办事。

发心要真要坚,用力要勤要久。

前贤说道,凡做善事,必要功德圆满,方能感格天神;趁早去做,到得积累日子,便是圆满处。

若些须做一两件善事,便要邀福,邀不动的。

○这句包括下文众善,是做善人的总要。

慈心于物。

慈心,是慈悲的心。

这物字,是合天地间的人与万物,总叫做物。

凡有生气的东西,都有仁;如桃仁,杏仁等类。

人的仁,便是慈悲的心,初出胞时,就带来的、这点胎元,斲削不得。

善人时刻想胸中本善的趣味,认得纯熟,一到待人接物,他便流露出来,时时有一片恳恳切切痛痒相关的意思。

前贤说人,性气清冷的,受福必薄,乃知慈心,正是胸头的暖气。

○这句是积德累功的本,做善人的根源。

忠。

这忠字,不但杀身殉难,即平日做官,尽心尽职,也叫是忠。

莫说忠不忠的报应,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苍生的,也都没有好结局。

可见尔俸尔禄,原负不得这个字的。

凡宰相到个百姓,都有该尽的忠在。

然下民性命攸关,县令作县,尤不可不忠的。

上天立个民牧,要他养的付托,那可辜负。

善人读书时节,便真切发心救世,及做了官,乘势大行善事,自能清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