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51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民勤六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你拿到的这份试卷满分为150分,你要在120分钟内完成答题。

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

祝你成功!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sǒu)贮蓄(chù)称职(chèng)咄咄逼人(duō)

B.憔悴(cuì)倜傥(tìtǎng)哺乳(fǔ)废寝忘食(qǐn)

C.附和(hè)怂恿(sǒng)栅栏(zhà)拈轻怕重(niān)

D.蜷伏(quán)叮嘱(shǔ)伫立(chù)骇人听闻(hài)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贮蓄(zhù),称职(chèn)。

B哺乳(bǔ)。

D叮嘱(zhǔ),伫立(zh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鉴赏俊俏翻来覆去孤苦伶仃妄下断语

B.诀别烂慢惊慌失错麻木不仁迫不急待

C.娇媚安详神采奕奕花枝招展恋恋不舍

D.静谧缥缈人声鼎沸油然而生骇人听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改为:

烂漫,迫不及待。

点睛: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生活中,买椟还珠的蠢事比比皆是,丢掉不必要的负累,返璞归真,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B.东沟月季园绿树成荫,花开似锦,游人如织,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引人入胜。

C.高大的烟囱如森林般耸立大地,铲去农田毁掉森林后建起的工厂星罗棋布。

D.宋人好以议论为诗,可是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令人生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此处为望文生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久违”和“终于”,意思重复。

C项“排出”不能与“噪声”搭配。

D项“深受...所喜爱”,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考点:

病句的判断

点评:

判断病句的方法有:

紧缩法,注意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并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

类比法,语感审读法,即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

5.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短语,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美是广泛的。

,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

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姑苏江南大漠孤烟明眸浩齿羽扇纶巾

B.大漠孤烟姑苏江南明眸浩齿羽扇纶巾

C.姑苏江南大漠孤烟羽扇纶巾明眸浩齿

D.大漠孤烟姑苏江南羽扇纶巾明眸浩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姑苏江南”与“烟雨楼阁”是一类,“大漠孤烟”和“碧天黄沙”是一类,“明眸皓齿”和“倾国倾城”是一类,“羽扇纶巾”和“潇洒从容”是一类。

6.找出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籍,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C.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蒲松龄,字留仙,清代著名文学家。

《狼》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已经报错。

没有正确答案。

7.仿写句子,使其语意连贯。

如果你是大海,_______。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

如果你是春色,_______。

如果你是种子,_______。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答案】

(1).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2).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叹息(3).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解析】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根据“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一句的样式和风格进行仿写即可。

点睛:

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

二者的内容要做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

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8.名著阅读。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

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

“开门,开门!

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

”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

“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

”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

“这泼猴真有本事!

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

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

”急纵身,结束整齐,双手提剑,走出门来道:

“孙行者!

你不怕我,又来寻死!

”行者笑道:

“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

“泼猢狲!

好没道理,没分晓!

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

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的小说《_______》中的片段,这一章节主要情节讲:

_______。

文中的“罗刹”指的是:

_______。

【答案】

(1).吴承恩

(2).西游记(3).孙悟空一借芭蕉扇(4).铁扇公主

.....................

9.根据提示填空。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唤醒“征人”思乡情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峨眉山月歌》中抒发作者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良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9)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一改往日悲秋基调,表现诗人凌云之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11)《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

(2)遥怜故园菊(3).(3)随君直到夜郎西(4).(4)正是江南好风景(5).(5)河流大野犹嫌束(6).(6)不知何处吹芦管(7).一夜征人尽望乡(8).(7)夜发清溪向三峡(9).思君不见下渝州(10).(8)何当共剪西窗烛(11).却话巴山夜雨时(12).(9)晴空一鹤排云上(13).便引诗情到碧霄(14).(10)僵卧孤村不自哀(15).尚思为国戍轮台(16).(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7).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郎”“芦”“霄”“戍”等字词的书写。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0.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

(4)一狼洞其中:

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3.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案】10.A11.

(1).

(1)腿

(2).

(2)追随,追赶(3).(3)像狗一样(4).(4)名词做动词,打洞

12.

(1)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2)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13.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4.狼的形象:

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意同即可)

【解析】

10.试题分析:

A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B改为: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改为: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改为: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1.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股”:

腿。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弛”“黠”“变诈”“几何”“耳”等字词的翻译。

1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文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变化是由情节所决定的。

如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屠户很害怕;后来看懂“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屠户才镇定下来;最后识破了狼的计谋,勇敢斗争,最终杀死了两只狼。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14.试题分析:

一问,要根据情节可描写来概括狼的形象。

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的情节说明狼的贪婪、凶狠。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说明狼的狡诈。

二问,启示。

一定要从狼联想到恶人与恶势力,应该像屠户对待狼一样对待恶势力。

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皇帝的新装

①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②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④“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⑤“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⑥“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5.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16.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17.作者借一个孩子的口说出真话,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8.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

这反映了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19.“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这句话说明()

A.皇帝不相信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

B.皇帝和老百姓一样,开始觉悟了。

C.皇帝外强中干,害怕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

D.皇帝内心空虚和恐慌,因此他“有点儿发抖”,同时他虽然意识到上了当,但为了维护权威而不愿承认。

【答案】15.皇帝的新装真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16.突出众人对皇帝的新装极尽赞美的语言。

17.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无邪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8.固执、知错不改、愚蠢、自欺欺人。

19.D

【解析】

15.试题分析:

考查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

首先要先找到所出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

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即“这样的称赞”就是指“皇帝的新装真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16.试题分析:

考查感叹号的作用。

突出众人对皇帝新装极致的赞美,但更加体现出他们的虚伪:

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愚蠢的或是不称职的人,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看不到衣服。

17.试题分析:

考查文章中重要情节的深刻内涵。

体现了小孩子的诚实、纯洁、天真,和皇帝的爱慕虚荣、愚蠢、虚伪的表现。

同时小孩子的一句话,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做人要诚实,不要像皇帝一样的爱慕虚荣、做一个愚蠢的人。

18.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这一情节可概括出其“固执、知错不改、愚蠢、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19.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语句深刻含意的把握。

从题干这句话可以洞察到皇帝内心的空虚和恐慌,同时他虽然意识到上了当,但为了维护权威而不愿承认。

这更加说明的皇帝的虚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洗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多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

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

“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chà异,然后笑了。

他看出儿子的jiǒng迫,便说:

“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一切似乎是轻松了,他去井边打水,兑上热水,调好温度,然后,端到父亲身边。

父亲已经脱下了自己的鞋袜,像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他的脚边,父亲的脚放进了水里。

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

”他问。

“蛮好蛮好!

”父亲说。

然后,再怎么办呢?

他问自己。

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

[甲]不由自主地想:

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

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

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

[乙]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

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把毛巾拿来。

”父亲说。

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

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

“不,还是让我给你擦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

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

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

“好了好了,洗好了。

”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

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

”他说。

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

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

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20.写出下列词语:

chà(______)异jiǒng(______)迫

2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2.文中两处画线句一再写到“他”感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

23.文中[甲][乙]两段文字,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说出对比的内容是什么?

24.选文以“洗脚”为题有什么好处?

25.对文章最后小节中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的画线句,有读者认为写得很好,有读者认为是多余的。

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20.

(1).诧

(2).窘

21.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

(意思对即可)

22.

(1)为父亲的苍老、一生劳苦而心酸;

(2)为自己从未关心过父亲而难过、自责;(3)为父亲对儿子给自己洗脚感到“羞怯”而难过。

23.

(1)孩子小时候脚的“白嫩、柔软”和父亲脚的“宽大、粗糙”形成对比;

(2)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父亲的“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意思对即可)

24.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意思对即可)

25.示例:

画线的句子在文中不属于多余之笔。

这一段文字拓宽了文章的内容,由原来儿子为父亲洗脚,引申到了父亲也应该为自己的老父亲洗脚,以尽孝心。

这样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敬老应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也使得文章意味深长。

(意思对即可)

【解析】

20.试题分析:

不要写错别字,注意同音字和形似字的区分。

21.试题分析:

结合标题分析,标题就是文章的主要事件的概括,即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

22.试题分析:

注意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

孩子小时侯脚的“白嫩、柔软”和父亲脚的“宽大、粗糙”形成对比。

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父亲的“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2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注意从父亲、自己、父亲对儿子给自己洗脚的态度的角度进行分析。

24.试题分析: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事件,所以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点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25.试题分析: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拓宽了文章的内容,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敬老应当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也使得文章意味深长的角度分析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泊秦淮①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注释:

①秦淮:

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②商女:

卖唱的歌女。

③后庭花:

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26.诗中用一个“______”字写出了秦淮河两岸的夜景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第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