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406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申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申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申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申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报表.docx

《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报表.docx

申报表

编号

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学校合肥工业大学

所属院系理学院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物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理论物理

课程负责人何晓雄

申报日期2005年7月20日

 

安徽省教育厅制

二ΟΟ五年七月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何晓雄

性别

出生年月

1956年5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0551)2901464-8001

学位

硕士

职务

院长

传真

(0551)2901464-8000

所在院系

理学院

E-mail

hexiaoxiong@

通信地址(邮编)

合肥工业大学理学院(230009)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大学物理》(工科)基础课4学时/周4届560人

2.《大学物理》(文科)基础课4学时/周3届610人

3.《电动力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5届900人

4.《固体物理》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5届900人

5.《分析力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2届36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物理实验基础课3学时/周2届90人

2.指导毕业设计5届每届2-3人近五年共12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和实践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00年12月-2003年10月主持人

2.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改重点项目

1999年3月—2001年1月主持人

3.电动力学课程多媒体教案

安徽省教育厅

2000年9月-2001年12月主持人

4.文科类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研究与实践

安徽省教育厅

2005年3月-2007年12月主持人

5.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

合肥工业大学

2003年3月-2005年3月主持人

四.与教学相关的论文:

1.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物理教学工科物理1998年8月

2.普通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中国教育研究论坛1999年9月

3.物理学-现代科学的先导和基础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6月

五.获得的表彰/奖励:

1.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

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序第一2004年5月

2.2005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排序第一2005年5月

3.合肥工业大学首届教学名师(2005.6)

4.两次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2000年9月2002年9月

5.2002-2003年度校“师德先进个人”、2001年校优秀共产党员

2001年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类金刚石(DLC)膜的掺氟改性与膜基结合力的研究

纵向课题

机械部技术发展基金机械部1998年1月-2000年1月主持人

2.FR型防振锺性能测试与研究

纵向课题

电力部1998年1月-2001年6月主持人

2.基于WEB的光学数据库的建立与其享

教育部2001年12月-2004年12月项目组副组长

3.核能系统研究

中科院2002年9月-2004年12月主持人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利用大气-海洋系统辐射传输模拟水色遥感信息的变化特性

《量子电子学报》2003年10月第2作者

2.16×16位带符号/无符号基于RTL级实现的可综合的高速乘法器

《电子工程师》2003年6月第2作者

3.用内耗技术研究La0.67Pb0.3MnO3巨磁电阻材料小核心226

《无机材料学报》2003年11月第2作者

4.La0.67Sr0.33MnO3/La0.75MnO3/La0.67Sr0.33MnO3

庞磁阻三层膜的制备及结构形貌和性能小核心286

《稀有金属》2004年4月第2作者

5.基于XML的异构数据库的数据交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2月第2作者

1-3

学术

研究

(续)

6.架空输电线防振锤安装位置的工程计算核心226

《计算物理》2000年9月台第1作者

7.激光热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与工艺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2月第2作者

8.一种改进的辐射传输计算方法

《量子电子学报》2002年8月第2作者

9.PreliminaryAnalysisofLiquidMetalMHD

PressureDropintheBlanketfortheFDS

《PLASMASCIENCE&TECHNOLOGY》2002年10月第2作者

10.防振锺功率特性的定振速测试法

《电工技术》2003年3月第2作者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含外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何晓雄

1956.5

教授

物理学

主讲教师/全面负责

李国祥

1962.11

副教授

物理学

主讲教师/组织落实

邓小玖

1960.10

教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邓铁如

1943.10

教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杨勇

1948.11

副教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马力平

1956.9

副教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胡亚敏

1973.9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王爱囡

1970.9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杨艳芳

1970.7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余嵘华

1965.1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林辉

1973.2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黄翔

1975.1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宋逢泉

1975.11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胡继刚

1977.5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徐元英

1976.4

讲师

物理学

主讲教师

李平

1968.7

物理学

主讲教师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我校物理课与全国兄弟院校一样,实行大学物理与实验物理各自独立设课的教学模式。

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工科各专业的大学物理理论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计划,我校工科各专业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为112学时,每年为约5500名本科生授课。

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12名,助教及新进教师8名;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4名。

教师队伍的学源较好,教师们主要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名牌学校。

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及所有副教授都在第一线上课,并且兼任学科带头人及教学带头人工作。

通过进修、继续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课程负责人何晓雄教授等3位教授从事大学物理教学20多年来,潜心物理教学和教改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多项。

教研室多次被评为校先进集体和教书育人先进党支部。

教师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教学效果优秀。

教研室长期以来将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老教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辛勤耕耘。

年轻教师刻苦勤奋,虚心请教。

每一位新教师都安排跟一位中老年教师助课和随堂听课,在一年时间内,历经听课、辅导答疑、上习题课和试讲部分章节请中老年教师点评等教学过程。

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对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是十分有效的。

现在,一批教学效果良好的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学第一线,较好的缓解了扩招与基础课教师尤其是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相对不足的矛盾。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学校的定位与量大面广专业均为工科专业的特点,规划和建设好收益面极广的大学物理课程,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通过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的建设,锻炼培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

面向现代,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内容要先进,体系要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努力做到“智商”与“情商”并重。

近五年,我们试用了三套国内流行的工科物理教材,筛选出:

1、《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大学物理学》(张三慧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二套教材作为我校的大学物理教材。

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文件、教学课件以及健康优良的教学思想网上公布,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何晓雄等2000.12—2003.10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和实践国家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验收结题

邓小玖等1998.2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何晓雄等1999.3-2001.1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安徽省教改重点项目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邓铁如等2003.1—2005.7物理双语教学探索安徽省教改重点项目

何晓雄等2001.6--物理系列课程教学研究校教改研究项目

真实气体CP-CV值的理论分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3李国祥、邓小玖

光场的时间相干性广西物理2000.2邓小玖

电子衍射、干涉的量子理论量子电子学报1999.2邓小玖、李国祥

“窗口”开向天体物理的探索与实践工科物理2000.7邓铁如、李国祥

实际光栅系统的分辨率光学技术1999.3邓小玖

物理不是枯燥的代名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5林辉

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5杨艳芳

偶极子在一般外场中的能量和受力安徽大学学报2001.1李国祥

测量天体距离的四把尺现代物理知识2001.5李国祥

微小孔近场衍射的能量传输光学学报2001.12邓小玖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大学物理课程的发展是伴随着课程的改革而发展的,本课程按历史顺序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1993年以前的较长时间里,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加课后辅导答疑以及对学生采用的是相对独立的考核方式,即统一命题,独立阅卷。

(2)1993年至1999年期间,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传统教学方式、演示实验加课后辅导答疑及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试卷、统一阅的四统一的考核方式。

(3)1999年至今,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传统方法加演示实验加计算机辅助教学加课后辅导答疑以及四统一的考核方式。

在课程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虽然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课时调整,由最初的144学时调至到现在的112学时。

然而,我们通过教学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和不断的教学改革,不但没有削弱传统的教学内容,还增加介绍一些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相关内容,并在教学中留接口开窗口,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强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不断更新教材,积极采用能代表当今大学物理教学主流的优秀教材。

近五年来,教研室老师们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教学研究改革课题,使我们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大学物理成为我校同学最重视和最欢迎的课程之一。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传统上分为经典与近代两部分。

经典物理传统上按物质运动形态分为:

力学、热学、电磁学与光学四个部分;近代物理含狭义相对论与量子物理基础。

近五年来,讲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师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吸取了国内外同行经验,结合自身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主要是:

(1)增加近代比重,并采用开“窗口”、留“接口”等方式在适当的章节于学科发展前沿及最新应用挂勾。

例如:

太空探测与遥感、大爆炸早期宇宙模型、激光与全息技术、隧穿扫描显微技术、受控热核聚变。

这样做开阔了学生视野、贴近了学科前沿,反映了学科的发展。

(2)突破了传统教学体系中经典与近代脱节的格局。

用近代的新观念重新审视经典内容,深化学生对传统经典内容的认识。

例如:

从时空对称的视角阐述经典力学中的三大守恒定律,介绍振动与波动中的混沌和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的对应原理。

(3)调整了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使之更加合理、方便教学。

例如:

将狭义相对论提前到力学部分,使学生尽早接触近代时空观念,树立正确的时空观。

(4)提倡在适当章节插入物理学史与给出物理学家的介绍,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5)尽量删除、压缩本课程教学内容中与中学物理及其它课程重复和平行的部分,并突出普通物理的风格,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抓主要矛盾,探寻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主要的规律。

(6)引入可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探究课题。

例如:

计及阻力的抛体运动轨迹,计算静电场、磁场描述等。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学校加大了各项教学经费的投入,为我校同学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在教学措施方面,学校在翡翠湖校区建有十二栋多功能现代化教学大楼,其中的四分之一教室配备多媒体设施,新建的实验楼都配有先进仪器设备,同时校园网深入到学生的每个宿舍。

我们尽可能在现有条件下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及所有副教授都在第一线上课,并且兼任学科带头人及教学带头人工作。

通过进修、继续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

在教材使用和建设方面,设立教学改革专项经费,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结合不同的学科,即使更新教学内容,引进使用近三年出版的先进新教材,并着手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教材。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开展讨论式、研究式教学。

每位任课教师都配有五套以上近几年出版的物理参考书。

除此之外,还有外文参考书和电子课件。

给学生提供教学日历、教学基本要求,推荐适用于本课程的优秀教材和参考书,亦包括外文参考文献。

开展专题讲座,也把教师的教研论文介绍给学生。

引入电化教育及网络教育。

改变教育思想,由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我们十分注重加强实验教学。

为弥补大学物理与实验物理课程分别设课带来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可能脱节问题,我们专门设置了演示物理开放实验室,配备有供学生自主动手的仪器设备,并设置创新实践教学项目,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

网络教育是现代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

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

校园网开通,院里为每位教师配备可移动优盘并开放学院计算机房。

引进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每位教师都配有教学软件,并积极研制和开发自己的电子教案或课件,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讲课。

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加强课程、课件、教学管理等教学资源建设。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大学物理教学中传统的“语言+板书”的形式具体形象、生动、叙述清楚、衔接自然、逻辑严密等优势和特点。

形体语言、书写艺术、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适宜做理论分析和演算,但对一百人以上的大教室存在不足。

(2)电化教学充分展现声、像教学手段的运用。

工科物理演示实验录像版教材,使优秀教师,优秀教材可以一次面对更多的学生,提高了教学水平。

实验过程、物理理论演变操作规范,配以图表,深受学生欢迎。

(3)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广泛采用电子教案。

使用动态图形,运用电脑模拟和动画合成,使物理概念和演变过程更加形象逼真。

不同的教案又各具特色,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兴趣。

(4)加强答疑环节,面对扩招后采用的大教室授课方式,学期中每周均安排教师予以辅导答疑。

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情况,及时予以解决,做到教、辅同步。

这种做法,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体现。

(5)安排教师分工编写相应系列讲座。

在每章结束后,面对全校学生,对该章节难点、要点和精彩点作总结性、系统性阐述,加强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6)试行本科生教学导师制,培养工科大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数理基础。

导师对少数物理成绩较好,兴趣较浓厚学生个别辅导与指导,开拓视野,探讨物理深意,提高动手能力。

进而影响全班,全年级其他学生,使物理学在学生中进一步深化与普及。

以上几种方法与手段的交叉、结合、运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的都是为深化教学服务,使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较牢固。

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多年以来都在90%以上。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基础好,上手快,后劲大,这就是对基础课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的肯定。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大学物理课程总体教学效果优良,得到师生们的充分肯定。

学校教学质量督导团专家鲍良弼教授、高启安教授等对几乎全部该课程教师随机随堂听课后认为:

教师们授课均能透彻讲解基本理论,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启发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举重若轻,课堂气氛活跃。

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得到校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戚伯云认为合工大物理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他们的课普遍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宋诤认为合工大物理教研室依托(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大学物理课程教改确有特色,闪光点多多;安徽理工大学冯声祖教授认为合工大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就业率年年高于90%,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与大学物理课程打下的坚实基础密切相关…。

学过该课程的学生普遍认为: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但系统掌握了物理知识,还熟练了高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所受到的方法论方面的训练还可以有效的应用到其他情况,这将使人终身受益的,这就是培养了能力。

近几年来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率达95%以上。

由课程教学录像资料可见:

该课程教师上课时充满激情,教态端庄,语言规范、流畅、精确且生动,语速、语调及其变化恰当;版书设计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体现了教育心理学上视听并用的要求;基本理论、概念讲解透彻,重点突出,逻辑性强,难点的处理得当;注重挖掘教学内容超越知识本身价值的教益,启发引导,正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素质培养的要求,师生互动恰到好处。

整堂课效果好、效率高,不失为教授授课之典范。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大学物理作为面向广大工科学生传授物理学最基本基础知识的课程,要符合物理学自身的特点。

为此,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九十年代初在全省工科大学率先建立了演示物理实验室,以辅助课堂教学,弥补了实验物理独立设课带来的不足。

十多年来,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积极推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步伐。

近十年来,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工科物理课程发展的动向,先后选优更换采用了三套国内最新版的知名教材,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同时,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我们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进程,已逐步形成以课堂讲授为主,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格局,在确保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扩充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大学物理课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我们于1988年起在省内率先使用优良原版教材,开展物理双语教学的改革探索,实践十几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省内外高校有一定的影响。

(3)以(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为基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并多次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发表了百余篇研究论文,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保障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安徽省物理学会工科物理工作委员会挂靠在合肥工业大学理学院,理学院院长何晓雄教授以安徽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的身份兼工科物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省内工科院校中无论招生规模、生源质量、毕业生质量等方面我校都名列前茅。

大学物理是工科学生在校四年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自从我校成立以来,大学物理课程经过物理教研室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安徽省工科物理界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工科物理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每年要接待多批省内外工科物理界前来我校参观学习的同仁,也说明了这一点。

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多年来虽然我们在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总结与积累方面做的还不够,还需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大学物理的地位。

(2)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教学工作任务直线上升。

虽然学校对我们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相对投入不足,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教师不足,尤其是熟练教师不足,将影响教学质量。

(3)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代,而教师的思维方式还是精英教育。

如何处理这个思维落后问题,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