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319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docx

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3

单元综合测评(三)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

但人不易知,各人与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

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

诸位治史学,不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

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

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

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

也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

自己才能参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

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意见。

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

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系,绝无内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

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

诸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想自己出风头。

那实在要不得!

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之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

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

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人。

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材料。

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不同。

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

欧、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

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

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

虽在我口里说不出,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

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解其为人。

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

当知学术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

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无所知。

学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

否则交臂失之,当面不相识,只听人闲说话,哪里是学问!

我们的先一步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此即上面所讲“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之一项。

现在所讲则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之一步。

此一步工夫较难,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诸位当知,一本书之背后,有此一个人。

一门学问之背后,有此一位专门名家之学者。

学问倘至此步,始可谓懂得了做学问。

到此已是“升堂”境界,已能神交古人,恰如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那是何等的欢乐愉快呀!

上述第一步是“从师治学”,现在第二步是“升堂”了,乃是“从学得师”。

如此,才能说有了师承,才不是跟着前人走,而是与前人同道而行。

诸位今日一心只是要创造,却不在想从师受学,从学得师。

也不是要与人同道,只是想前无古人,别创一格。

如此用心,则决非所谓学问之道。

(摘编自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做学问,不是研究学问,而是研究做学问的人,如果对做学问的人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心灵上的对接,便不是真学问。

B.“把臂入林”是说阅读他人学问之书,还要去面见此人,感受此人。

唯其如此,方能领略其学问的真谛。

C.单纯阅读书籍只会获得一堆材料,增加一些见识,难以让自己与他人的学问融汇,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

D.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要想有此工夫,则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D [A项,“不是研究学问,而是研究做学问的人”错,应是“既研究学问,又研究做学问的人”。

B项,“还要去面见此人,感受此人”不当,应是“犹如面对写书人,真切感受其人”。

C项,“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强加因果,从文中“徒知读书……只是一堆材料”可知做学问时不能仅仅是读书。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通过欧阳修与司马光的比较论证,意在证明做学问的人在智慧、境界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所做学问的差异。

B.作者阐述做学问达到“升堂”境界,就像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目的是论证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

C.文中作者例证较多,如列举欧阳修、王安石都学习韩愈,但三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意在证明讲学问既讲源流承接,也应研究做学问人的不同。

D.首段指出治史学要懂史学家其人,接下来几段也主要从这个角度进行论述,读古人书要知古人,讲学问要懂源流等。

B [B项,表述不准确,要说明的不是“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而是一个人真正有了学问之后的精神愉悦。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如果治学者不关注做学问的人,就会对古人的血脉精神了解不足,缺乏内在精神上的传递与交流。

B.“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作者如此言说的目的是要启示读者重视“把臂入林”精神的践行,最起码自身要感到心知其人。

C.做学问到达“从学得师”这一步,便能与古人神交,有了师承,与前人同道而行。

这也是做学问需要追求的境界。

D.在学术传统上无知识,就忙着找材料,一心要创造,要出风头,只想显示个性,不想从师,作者认为这绝非做学问之道。

B [“最起码自身要感到心知其人”错误。

属曲解文意。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7分)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

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

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

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

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

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

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

煜卒,改太常博士。

累迁知湖、梓二州。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

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

大抵谓:

“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

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

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

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

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

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

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

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

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

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

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

“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

”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

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C.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D.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 [“李煜”是后一句主语,所以在“江南”后停顿,排除A项;“求缓兵”是前面“入贡买宴钱”的目的,所以在“求缓兵”前停顿,排除C、D两项,选择B项。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的“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

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致仕是汉代以后形成的制度。

B.文中的“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

学士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才正式成为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C.“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很少见,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D.“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

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有司”有时也泛指官吏。

C [“史书用年号纪年很少见”错误。

史书中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是常见纪年法。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潘慎修为人正直,善于讽谏。

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

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清谈,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风度蕴藉,学识丰富。

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D.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

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庸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庸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 [“谁说昏庸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错误。

原文意思是李煜如果如此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也就是说李煜并不像他人所说的那样昏庸。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句关键词:

全,保全;兼,兼并;克,战胜。

(2)句关键词:

草,起草;干泽,谋求恩泽;恨,遗憾。

[答案] 

(1)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够战胜对手。

(2)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

【参考译文】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

他父亲叫潘承祐,在南唐做官,官至刑部尚书后退休。

潘慎修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任做秘书省正字,多次升迁后官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

开宝末年,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弟弟李从镒向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延缓用兵。

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

很快宋朝捷报就传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

潘慎修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应当等待惩罚,还庆贺什么呢?

从此每当宋朝大臣们上表庆贺胜利时,李从镒马上就上表宋廷请求惩罚自己以示哀痛。

宋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导他,大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地供给他。

李煜归顺朝廷时,宋廷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

李煜上表请求朝廷让潘慎修担任自己的掌记室,朝廷答应了。

李煜死后,潘慎修改官做太常博士。

多次升迁官职后做湖州、梓州知州。

淳化年间,秘书监李至推荐他,朝廷命他凭本官身份知直秘阁。

潘慎修擅长下棋,宋太宗多次召他前来下棋,于是他就写《棋说》一文来进献。

文章大意说:

“下棋的方法要义在于恬静沉默,而攻占与放弃是最紧要的。

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战胜对手。

君子懂得这五样,大概就可以和他谈论棋艺了。

”接着他就列举了十大要领来阐明这下棋的道理,宋太宗看完文章后称赞写得好。

过了不久,他就和直昭文馆韩援一道出使淮南,巡视当地军政、民政,多次升迁官职后担任仓部、考功部这两部的郎中。

咸平年间,他又以邢昺副手的身份担任两浙巡抚使,不久他们又一同编写宋太宗起居注。

景德初年,他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

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只听任他解除编写起居注的职务。

几个月后,朝廷又提拔他担任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

他跟着真宗巡视澶州,染上伤寒病,真宗下诏命令他坐轿子先回京。

潘慎修病情虽然危急,但神智不错乱。

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

第二年正月,潘慎修去世,年龄六十九岁。

朝廷赏赐安葬费二十万,绢一百匹。

皇上哀怜他,命令主管部门提供船只载着他的灵柩回到故乡洪州。

潘慎修风度蕴藉,广泛涉猎文史典籍,读过很多道家著作,善于清谈。

在此以前,南唐旧臣大多指责李煜昏庸懦弱,所说事情大多言过其实。

宋真宗有一天拿他们的话询问潘慎修,潘慎修回答说:

“李煜如果真像这样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

”过了些时日,宋真宗向宰相谈及潘慎修的话,还说潘慎修温文尔雅做人不忘根本,恪守做臣子的节操,深深赞许褒扬他。

当时和潘慎修交往的士大夫们,都推崇他为人朴素高尚。

然而他很有依仗自己是前辈的味道,对待后辈较傲慢,因此人们又轻视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7分)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宁国推官。

征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

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孙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

广东税使李风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其罪。

时无赖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切直。

雷震皇陵,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

寻复言:

“陛下孝敬疏于郊庙,惕厉弛于朝讲;土木盛宫苑,榛芜遍殿廷,群小横中外,正士困囹圄;闾阎以矿税竭,邮传以输鞔疲,流亡以水旱增,郡县以征求困;草泽生心,衣冠丧气;公卿不能补牍,台谏无从引裾。

不可不深察而改图也。

”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居己峻,不可以楚事弃。

先是,楚假王议起,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

举朝无敢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

且言:

“王既非假,何惮于勘?

”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

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域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

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

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

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居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召为大理右丞。

齐、楚、浙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

熹宗立,召还。

屡迁南京太仆卿。

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节选自《明史·朱吾弼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B.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C.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D.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C [由标志词“南京工部主事”“南京刑部”“饶州通判”“吾弼”等分析,可以判断为“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赵学仕任南京工部主事”,据此可排除A、B两项;“因……故”构成表原因的介词结构,意思是“南京刑部因赵志皋的缘故”,“故”应在断句前,据此排除D项。

]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

B.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

“国本”也指国家藏本。

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C.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

阎指里巷的门。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

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之“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C [C项,“不再指房屋建筑”错误,“闾阎”也指房屋建筑。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吾弼身为御史,恪尽职守。

赵学仕贪污受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王遇桂请求向江南的田契征税,他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

B.朱吾弼敢于直谏,为国尽忠。

雷击皇陵一事发生后,他接连上疏,语气恳切,指出朝廷内外存在的弊端,希望皇帝深入审查。

C.朱吾弼不惧权贵,坚守正义。

首辅沈一贯排除异己,朝臣们明哲保身、不敢谈论相关事情,唯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

D.朱吾弼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因诋毁沈一贯遭停俸,于是辞官;后齐、楚、浙三党执政,他又辞官;最后被弹劾免官。

D [D项,“三起三落”表述不够准确,前两次是朱吾弼主动辞官。

]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句关键词:

廷,在朝廷;次第,依次;更始,重新开始。

(2)句关键词:

阴,暗中,暗地里,秘密地;左右,帮助,袒护;嗾,教唆,指使。

[答案] 

(1)朱吾弼请求皇帝在朝廷会见大臣,讲求祖宗典章制度,依次施行,与天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

(2)首辅沈一贯暗中袒护王,因郭正域请求进行核查,便唆使其同党钱梦皋等逐赶他离去。

【参考译文】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

授官宁国推官。

召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赵学仕任南京工部主事,因贪污受贿败露。

南京刑部因赵志皋的缘故,从轻治罪,议调任饶州通判。

朱吾弼上疏揭发,(赵学仕)最终被判贬谪戍守。

奏请立太子,精简内阁大臣,补任谏官,罢除矿税,不回复。

山西巡抚魏允贞被税使孙朝攻击,朱吾弼乞请治孙朝欺罔之罪。

广东税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奸人王遇桂请求向江南的田契征税,朱吾弼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

当时无赖之人蜂起谈论财利,朝臣总是联名上章极力谏诤。

皇帝虽不完全听从,也并非不容他们的切直之论。

雷击皇陵,朱吾弼请求皇帝在朝廷会见大臣,讲求祖宗典章制度,依次施行,与天下重新开始(除旧布新)。

不久又说:

“陛下孝顺恭敬却疏于举行郊庙祭祀,警惕激励却松弛于朝廷日讲;宫苑大兴土木,殿廷遍地是秽杂之人,众小人横行朝廷内外,正直之士身陷囹圄;平民因矿税而枯竭,驿传因运送物资而疲惫,流亡之人因水旱之灾而增加,郡县因征赋科敛而困顿;草泽百姓产生叛心,衣冠大吏丧失志气;公卿不能荐贤,台谏无从攀援。

不可不深入审查而另作打算啊。

”最后说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如仇,严于律己,不可因楚王事而废除。

此前,楚假王之议兴起,首辅沈一贯暗中袒护王,因郭正域请求进行核查,便唆使其同党钱梦皋等逐赶他离去。

朝廷上下没有敢留郭正域以及论楚事的人,唯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

而御史林秉汉因楚王宗人杀害巡抚,也请求详细审查。

并且说:

“王既然不是假的,何必惧怕勘查?

”朱吾弼、林秉汉于是被沈一贯等厌恶。

正逢钱梦皋由于京官考察将被罢免,于是他揭发林秉汉是郭正域的鹰犬,言语触犯沈鲤、杨时乔、温纯。

林秉汉因此获罪贬为贵州按察司检校,而钱梦皋得以留任。

郎中刘元珍弹劾他,反而受到谴责。

朱吾弼又上疏说刘元珍正直,请求罢免钱梦皋,藉此极力诋毁沈一贯,也违忤旨意,停俸一年,于是称病辞官离去。

过了三年,起用任南京光禄少卿,召任大理右丞。

齐、楚、浙三党执政,朱吾弼又称病辞官还乡。

熹宗立,召回京。

多次升迁任南京太仆卿。

天启五年被御史吴裕中弹劾罢免。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7分)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小寒食:

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

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强饮”句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

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

B.“鹖冠”句运用典故,点明了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刻画了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

C.“天上坐”“雾中看”写诗人舟中所见所感,非常切合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也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复杂的心绪,笔触细腻含蓄。

D.全诗写景皆舟上所见之景,情乃舟中穷困潦倒、漂泊困苦之情,一个“舟”字贯穿全诗,境界皆出于此。

D [D项,情并非仅此一种,应是“愁”字贯穿全诗。

]

13.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碟、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有何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

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

作用:

以乐景衬哀情。

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9分)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生活幸福美好;葫芦吸收万物精华,寓意着健康长寿;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意味“子孙繁茂”;葫芦上下球体________,符合“和合”的理念;葫芦“大肚小肚”,代表着“能容”的胸怀。

葫芦代表的吉祥文化是________的。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

历史文献显示,(    ),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

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________。

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