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291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

《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网络安全.docx

青少年网络安全

青少年网络安全

                                                                     

网络起源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1994年4月20日,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统计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

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底,中国6-18岁青少年(小学、初中、高中)网民数量约为1.5亿,占中国网民总数的20%以上,我国网络用户呈现出低龄化特点。

2015年1-4月,猎网平台共收到网络诈骗案件5543起,其中16岁以下青少年案件总数为365起(涉案金额达69.6万元),占全体网民报案总数的6.6%。

这一比例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这显示网络诈骗影响范围向青少年群体的进一步扩张。

青少年的意识和观念都还在成长阶段,网络诈骗对其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正向低龄人群渗透。

由于青少年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时期,自我把控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较弱。

接触互联网和网络不良信息,容易导致青少年网络沉迷、价值观扭曲、遭受诈骗等一系列上网安全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以它内容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和虚拟化的特点,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交流、娱乐、休闲的方式。

但是,在利用网络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带来多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晦,在带来沟通的同时也带来了谎言,在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放纵。

谁的预防能力、抵抗能力差,谁就将堕入不可自拔的深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看到,青少年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道德缺失,进而诱发犯罪。

据不完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中80%以上与网络有关。

网络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家长、学校及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那么青少年(校园)网络安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青少年本身

1、学生辨别分析能力不强,追求新奇、刺激,造成网络道德危机(侮辱欺诈、匿名攻击)

2、浏览网上暴力、色情内容,严重摧残身心健康

3、沉溺于电子游戏,荒废学业,过度使用网络,甚至因过度紧张疲劳而猝死

4、网络交友不慎,阅读非法网络信息等,容易受骗受害

5、不良网络内容和青少年本身情况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

6、在网上散布一些危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谣言,引发一系列不好的影响。

 

社会方面

7、吧经营不规范,对上网者无任何约束

8、引诱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络世界

9、对网吧监管不到位

使用网络不当可能造成的危害

1、“网络恋情”对大学生的危害性

上网族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Q号码,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个。

还有的上网族同时拥有多个聊天工具,如MSN、飞信、UC等。

大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对网络聊天工具“情有独钟”。

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比如交异性朋友甚或是网上“恋爱”。

对于正处于青春萌动时期的大学生,很容易发生“网络恋情”。

有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可能会真的成就一份姻缘。

但据调查,更多的大学生是不可自拔,深深的陷入其中,逐渐失去对学习的乐趣,直至最后放弃学业。

2、“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危害性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网络游戏”的产生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满足其一些精神需求,也能提高其自身的一些能力,比如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其对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性。

有人把“网络游戏”比作“电子海洛因”,就是因为一些大学生过度的迷恋“网络游戏”,导致其经常旷课,最后考试挂科,甚至降级。

很多同学最后的结果是被学校辞退或自动退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网络成瘾”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利

长期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淡薄,现实生活的麻木。

有的出现了厌学焦虑、心情压抑以及交际冷淡等不良行为,有的患有“上网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沉迷网络,使大学生失去了对生活的乐趣,不问实事,对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产生抵触心理,再加网络上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文化攻击和侵蚀,这些都会对生活空虚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4、大学生网络上当受骗

网络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喜欢研究和探索,追求时尚。

网络聊天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和任何陌生人交流、沟通,甚或是交朋友的平台。

因为网络是虚拟的,上网族通过它获取到的信息都是华丽的,而信息是否真实,却缺乏考证。

因此,在聊天中对于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相信网络上的人或信息,使得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几率大大增加,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比如,大学生被“网络兼职”广告、“网络中奖”、“网络传销”和等网络虚假信息欺骗的案例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于网络上被一些不法分子所设置的“网络陷阱”辨别力较差。

5、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发表不当言论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上网族可以匿名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果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的网站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发表者本人并不在意,他所得到的就是情绪的一种宣泄。

这种不负责任的宣泄有可能会对国家,或某个组织,或是对某一个体造成伤害。

严重的还会触犯国家的法律,造成犯罪。

比如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学生因个人爱好在电子公告上张贴武器发展的相关信息,造成了国家泄密事件,触犯了国家法律。

☛扮演黑客,进行网络攻击和入侵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商的群体,这个群体对新生事物有着更多的好奇心理,网络的开放性使他们可以无所顾忌的放任自己。

因此,一些大学生就制造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进行发布,对他人电脑进行攻击,侵犯其他隐私,甚至盗取国家机密,走上犯罪道路。

☛传播不良信息

互联网和其他媒体相比,它所提供的内容相当丰富,信息量很大,它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种现象不得不面对,那就是互联网上存在的大量黄色网站,而在我国上网族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54.2%,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和可塑性较强,使得他们成为“网络黄毒”的最大受害者,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一旦沉迷于这些不良信息,就会不可自拔,进而成为色情网站的“常客”,甚至会利用网络传播这些不良信息。

 

聚焦案例:

案例一:

王强(化名),200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

在刚到大学学习之初,他充满了抱负和希翼,但是后来才发现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期望。

虽然学习不顺利,但在网络游戏技术上进步很快,在游戏中他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也失去了中学时期的中心位置,感觉受到了冷落。

在网络中他却交到了很多的朋友,网络让他摆脱了现实的孤独寂寞。

一段时间之后,他对网络的使用和游戏有强烈的渴求和冲动感,与同学交流渐渐减少,性格变得内向,时有自卑感,情绪低落,甚至与家长对抗,对数学知识、体育运动和其他事物兴趣下降,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并经常逃课,彻夜不归。

经同学和班主任劝告,一段时间内停止网络游戏,但出现周身不适、心烦易乱、易激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现象,后来他再次沉迷网络和游戏,网络已经成为其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案例二:

小唐,男,1992年出生,攀枝花学院2011级学生,2012年3月出现了沉迷于网络的现象。

经过调查发现,从2012年1月开始到3月底近三个月时间,小唐每天上网平均超过6个小时,他自称每天只想上网,上网占据了他的整个思想和行为,因此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期末考试5科不及格。

新学期开学后,他的上网时间出现了逐渐增多的趋势,无心学习。

尽管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会责怪自己不应该这样虚度时光,并要求自己明天不再上网,但第二天情况总是事与愿违,反而更加严重。

他说要是不上网,就会感觉到无事可做,情绪低落,上网是他逃避和缓解现实痛苦的唯一出路。

案例三:

2007年9月24日15时许,王小丽在新华南路一网吧进入一个网站时,被告知中了10万元大奖。

随后,这个网站告诉她,要领这笔大奖,需要先支付650元的手续费。

此时,王小丽已经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她不假思索便将650元打入对方指定的账户。

当王小丽再次询问领奖事宜时,对方再次让其打入手续费,王小丽这才发觉上当。

案例四:

2015年9月14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刘璐网购后,接到淘宝店客服人员来电,称网站系统升级,刘璐之前的支付无效,需要在支付宝上进行激活才能退款。

    “对方要我加一个qq,说支付宝客服会与我联系。

”刘璐说,根据对方指示,她加了一个用户名为“支付宝客服id666”的qq账号,对方向刘璐发来一个网站链接,并要求刘璐填写自己的交易账号、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随后刘璐的手机上收到一个“95555”发来的验证码,并提示刘璐提交验证码后,货款会返还到交易账号。

可就在她输入验证码后,自己银行卡账户里的2767。

5元被盗刷。

案例五:

2015年2月23日晚上,在青岛农业大学读大三的小刘在网上看好一款29元的手提包,和客服做过一番沟通后就购买并完成支付。

可是到当晚9时许,小刘突然接到陌生来电,“他声称是卖包店的客服,一直仔细询问我是否购买了小提包,还准确说出了购买时间和型号,我就信以为真了。

”所谓的客服表示,小刘的支付宝账号被冻结了,所以钱并没有到店里的账户,建议小刘要么取消订单,要么解冻支付宝账号。

小刘毫不犹豫的要求先解冻,“他先是问我要了qq号,然后发过来一个网址,看起来非常正规,上面标有账号解冻的提示,我就按要求输入了绑定银行卡的账号、密码。

”小刘说,她当时只想着能把包买回来,并没有顾忌太多。

凌晨0时许,小刘突然收到短信提醒,银行卡里被取走3800元。

“那可是我今年所有的生活费,丢了可怎么办?

”慌忙之下,小刘立即拨打了校园保卫处电话86080110和报警电话。

2月25日,经过城阳警方和青岛农业大学保卫处的共同努力,小刘的钱又回到了自己手上。

对于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建议

网络的存在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使用,反倒被其伤害。

因此,对于正确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意识还比较薄弱的青少年来说,就必须采取可行有效的网络教育方式方法,从而避免青少年误入歧途,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加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

互联网的开放、自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但是互联网的这种自由也不是绝对的,也是有度有边界的,这个度就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专题学习、法律宣讲、案例展示等形式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也可以通过开办网络法制网页、网络论坛来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到哪些行为在网上是非法的,是法律严令禁止的。

 2、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网络道德教育也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应大力提倡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的网上风气,要让大学生懂得不仅在现实中需要尊重他人、遵守伦理道德,在虚拟的网络里也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

3、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随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个人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网受骗。

另外,创新网络教育形式,为“网络成瘾”的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

对无论是因网络聊天还是网络游戏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根据成瘾的程度不同分别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主动关注和关心其学习、生活状态,经常与其谈心和交流,加强其对网络的虚拟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青少年只有通过良好的网络教育,才能认清楚网络中不足之处,才能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会被受骗。

故而更应该加强青少年对网络安全的教育。

避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性。

青少年本身在使用网络时大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当代大学生应当遵守以下网络道德规范:

严格遵守互联网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不做协黑客”,也不做“黄客”,讲究社会公德和IT职业道德,杜绝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网络行为。

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必须了解如何分析、鉴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提高免疫力。

因此,大学生应当具有独立的道德辨识能力,才能在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中选择并确定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践履科学的道德理念,具有规范而高尚的网络道德生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科学的伦理观念,在网络社会解剖和分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理念,识别和抵御各种乔装打扮的西方新思潮的侵蚀,进而巩固已经内化了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那么,如何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呢?

正确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网络作为一个载体,衍生出了多种信息传递的方式。

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的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

在它积极作用的背后,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使得部分大学生陷入到迷失自我的陷阱中。

因此我们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精华,所谓精华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

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将有限的精力耗费在无用功上。

调整心态,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我们用的,而不是玩的。

大学生要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和现实空间,让自己有忙的地方、时间和内容,例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看新闻来了解天下大事,还可以通过网上的比赛来扩充自己的知识,或者上一些学习网站来辅助自己的学习。

上网的目的是调节心态。

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能在网络上找个知心的朋友谈谈,心情可以变得轻松。

我们要着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与提高你们的自控力。

让自己做网络的主人,让网络成为自己手中有用的学习工具。

利用好网络虚拟交流平台网络还是个交流的平台,借此平台,我们认识了自己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可能遇到的人,扩大了自己的交际范围。

如果你有烦心事憋在心里,可以找网络上的朋友倾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的顾虑;如果你希望提高外语水平,可以在国际交友网络上认识外国人,直接交流;如果你想要认识校友,可以上专门的校园网站。

总之,网络大大扩展了我们的交流面,各种各样的人都在网络上以自己喜欢的面貌出现,能与他人交流心得看法,逐渐完善自我知识网络体系,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朋友共同进步。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正确对待网络娱乐资源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学习方式,适度娱乐能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也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提供能量。

然而过度沉溺于网络娱乐资源(如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等)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只有正确对待网络娱乐资源才能真正地从网络上获取轻松,因网络而受益。

我们必须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在上网和工作、学习之间取得平衡。

只有通过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才能做到有效率地使用网络资源并使其真正地为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的每个人都不可离开的伙伴,保持戒备心,提高自制力和判断力,才能把网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网络成为我们最得力的助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