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123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docx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⒉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⑴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如:

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⑵氧化:

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⑶高温分解、裂化裂解。

⒊根、基:

①根: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SO42-,NH+4,Cl-。

②基:

电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都有未成对电子。

如氨基—NH2、硝基—NO2、羟基—OH。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判断方法:

所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但碳原子数不等。

1结构相似的理解:

同一类物质,即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

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⒌乙烯分子为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规律:

碳碳双键周围的六个原子都共平面。

6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中浓H2SO4与酒精体积之比为3:

1。

2反应应迅速升温至170C,因为在140℃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乙醚)。

3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爆沸”。

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7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

1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

Ⅰ.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CH2Br

Ⅱ.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H2O、H2、HCl、HCN等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I.燃烧

II.使KmnO4/H+褪色

Ⅲ.催化氧化:

2CH2=CH2+O2

2CH3CHO

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在有机分子上加上氧原子或减掉氢原子,还原反应可看作是在分子内加上氢原子或减掉氧原子。

以上可简称为“加氧去氢为氧化;加氢去氧为还原”。

2聚合:

小分子的烯烃或烯烃的取代衍生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成反应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⒏乙炔:

HC≡CH,键角为180°,规律:

叁键周围的4个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⒐乙炔的化学性质:

1乙炔的氧化反应:

I.燃烧:

火焰明亮,产生浓烟,产物为水及二氧化碳

II.由于“C≡C”的存在,乙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并使其褪色

2加成反应:

炔烃的加成反应是由于“C≡C”的不饱和性引起的,其加成可以控制条件使其仅停留在加1mol的反应物,也可以使叁键与2mol反应物发生加成反应。

I.加X2(可以使溴水褪色)。

II.

加HCl:

III.加H2 :

IV.加H2O:

(工业制乙醛的方法)

⒑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CaC2+2H2OC2H2↑+Ca(OH)2

发生装置:

使用“固+液→气”的制取装置。

收集方法:

排水集气法。

注意:

⒒苯:

C6H6,有两种写结构简式的方法:

及凯库勒式

,苯分子中的12个原子在一平面上,规律: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第一原子与苯环共处同一平面。

⒓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易取代,难加成”。

(1)取代反应:

包括卤代、硝化及磺化反应

1卤代:

I.只有与液溴反应,不与溴水发生反应。

本反应的实际催化剂是Fe与Br2反应生成FeBr3。

II.导管末端离吸收液有一定距离,目的防止HBr极易溶于水而使吸收液倒吸,也可以改为一倒扣于水面的漏斗。

III.导管口附近有白雾生成:

产生的HBr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

IV.检验是否生成HBr气体的方法:

向吸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并用HNO3酸化溶液,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V.本实验导管足够长,起两方面作用:

首先是导气,另外可以使由于反应液较热而挥发出的苯及Br2在沿长导管上行的过程中被冷凝而流回反应瓶,防止反应物的损失,此作用可称为“冷凝回流”作用。

VI.最终生成的溴苯呈褐色,因为其中溶解了并没有参加反应的Br2单质,提纯的方法:

水洗、碱洗、水洗、干燥。

2硝化:

I.在试管中先加入HNO3,再将H2SO4沿管壁缓缓注入浓HNO3中,振荡混匀,冷却至50~60℃之下,再滴入苯。

II.水溶温度应低于60℃,若温度过高,可导致苯挥发,HNO3分解,及生成苯磺酸等副反应发生。

III.III.生成的硝基苯中因为溶有HNO3及浓H2SO4等而显黄色,为提纯硝基苯可用NaOH溶液及蒸溜水在分液漏斗中洗涤混合物。

IV.纯净的硝基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

中毒:

硝基苯与皮肤接触或其蒸气被人体吸收均引起中毒,使用时应特别的小心。

IV.同于测链对苯环的影响,使甲苯的取代反应比苯更溶易进行。

3磺化: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I.燃烧:

生成CO2及H2O,由于碳氢比过高,因而碳颗粒不完全燃烧,产生浓烟。

II.苯不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III.由于苯环对侧链的影响,苯的同系物如甲苯、乙苯等能被KmnO4/H+氧化而使其褪色。

⒖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产生H2: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置换,取代)

除Na之外K、Mg、Al等也可与金属反应,此反应可用于消耗其它化学反应残余的废钠。

2消去反应: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碳相邻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存在(β—H的存在),如CH3OH、(CH3)3CCH2OH不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3与无机酸反应

Ⅰ.C2H5OH+HBr→C2H5Br+H2O(取代)

其中HBr可用浓H2SO4及NaBr代替,可能有产生Br2的副反应发生

II.C2H5OH+HO—NO2→C2H5ONO2+H2O(酯化、取代)

区分硝基化合物与硝酸酯的方法:

若硝基中N原子直接与碳原子相边,则该化合物为硝基化合物,如C2H5NO2(硝基乙烷);若硝基中的N原子通过氧原子而与碳原子相连接,则该化合物称为酯,如C2H5ONO2(硝酸乙酯)

4与有机酸的反应:

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酯化、取代)

I.酯化反应规律:

“酸脱羟基醇脱氢”,包括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与醇的反应。

II.吸收酯的试剂为饱和的Na2CO3溶液,也是分离CH3COOH及CH3COOC2H5所用的试液。

其可以充分吸收CH3COOH,使酯香味得以显出;可以有效降低酯的溶解度,使分离更彻底。

5氧化反应:

I.燃烧:

C2H5OH+3O2→2CO2+3H2O

II.催化氧化:

2C2H5OH+O2

2CH3CHO+2H2O

或:

C2H5OH+CuO

CH3CHO+H2O+Cu

催化氧化对醇的结构的要求:

与OH直接相边的碳原子上必须有H原子,有2个或3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醛,只有1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

而(CH3)3COH不能被催化氧化。

另外乙醇还可以被强氧化剂如KmnO4(H+),K2Cr2O7(H+)等氧化。

⒗A.酚: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是酚,羟基连在苯环上的侧链碳原子的为芳香醇。

B.苯酚的物理性质:

苯酚在常温下是可燃、腐蚀性强、有毒的固体。

不纯品在光和空气作用下变为淡红或红色。

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

有特殊臭味和燃烧味极稀的溶液具有甜味。

在室温下水中溶解度是9.3g,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强碱水溶液。

C.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弱于碳酸称石炭酸,不使酸碱指标剂变红。

是苯环上相连羟基的性质,而羟基不仅是苯酚的特征官能团,它还是醇的特征官能团。

其电离能力介于H2CO3的第一及第二级电离之间。

+NaOH→

+H2O

+Na2CO3→

+NaHCO3

+CO2+H2O→

+NaHCO3

①苯酚化学性质实验现象与问题解析

实验步骤

现象

问题解析

试管中取少许苯酚加热熔化后,加入少许金属钠

有气体产生经点燃有轻微的爆鸣声

苯酚可和金属钠反应放出H2

试管中取少量苯酚浑浊液逐滴加入NaOH

苯酚溶液最后变为澄清透明

苯酚可与强碱NaOH反应显弱酸性生成苯酚钠

在上述澄清苯酚钠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澄清溶液又复变为浑浊

通入CO2生成H2CO3比苯酚酸性强又析出苯酚使溶液变浑

在上述浑浊溶液中再滴加NaOH

浑浊液又变澄清

上述实验生成的苯酚又和NaOH作用生成苯酚钠

②小结:

由于乙醇和苯酚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因而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面;但乙醇上的羟基不显酸性,而苯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可发生极微弱电离而显弱酸性(酸性极弱而不能使石蕊试剂变色),它们又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一面。

这是由于两种化合物中羟基相连的烃基不同,影响了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性也不同。

苯酚、碳酸、乙醇其酸性大小的顺序应是:

H2CO3>>C2H5OH(中性)

(2)苯酚的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

用于定量检验苯酚含量的多少。

①苯酚与苯取代反应的比较:

苯酚

反应物

溴水和苯酚溶液

液溴和纯苯

反应条件

不用催化剂

以少量Fe粉作催化剂

不加热

初始微热或不加热

取代苯环上氢原子多少

一次反应可取代苯基上三个氢原子

一般情况取代苯环上一个氢原子

反应速度

瞬时完成

初始缓慢后来速度加快

反应装置

试管中反应

烧瓶中反应,长导管兼作冷凝之用

②小结:

在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中,由反应物浓度、反应条件、取代氢原子多少、反应速度可知:

苯酚比苯的取代反应容易进行得多,这是由于苯酚中苯环上连接的羟基能使苯基上的氢原子更加活泼,促使苯基上所发生取代反应更容易进行的必然结果。

总结:

在苯酚的分子中,苯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羟基上的氢原子促使其较易电离,显示了比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有较明显的酸性;而羟基则反过来能影响与其相连的苯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这是分子中官能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力证明,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存在于同一物质之中。

(3)氧化反应:

苯酚易被氧化,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少量氧少而显粉红色。

(4)显色反应:

苯酚与FeCl2溶液作用显示紫色。

6C6H5OH+Fe3+→〔Fe(C6H5O)6〕3-+6H+

I.其它酚类也有类似的显色反应

II.反应发生后:

溶液由弱酸性变为强酸性。

(5)缩聚反应:

长导管作用:

冷凝水蒸气,HCHO与HCl溶于冷凝水一起回流,冷凝的苯酚随着水一起回流。

⒘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氢被卤素取代的产物。

⑴分类:

不饱和卤代烃

脂肪卤代烃

卤代烃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⑵物理性质:

多为液体,少数为气体,不溶于水,是好的有机溶剂。

室温下除低级卤代烃如CH3Cl,CH3Br,C2H5Cl及CH2=CHCl为气体外,其余的是液体或固体。

一卤代烷的密度小于1,多卤代烷的密度大于1,一卤代烷的碳数越多,密度越小。

⑶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0、HX、NH3等),而生成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反应。

条件:

卤代烃的α碳上有氢。

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对比

水解反应

消去反应

结构特点

一般是一个碳原子上只有一个-X

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反应实质

一个-X被-OH取代

从碳链上脱去HX分子

反应条件

强碱的水溶液,常温或加热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

反应特点

有机的碳架结构不变,-X变为-OH,无其它副反应

有机物碳架结构不变,产物中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生成,可能有其它副反应发生

结论

溴乙烷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

⑷卤代烃的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

①  取少量卤代烃;②加入NaOH水溶液或醇溶液;③加热煮沸;④冷却;⑤加入硝酸酸化;⑥加入硝酸银溶液。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可确定卤素的种类。

⒙醛类的化学性质:

⑴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CH3CHO+H2

CH3CH2OH

乙醛的加成发生在C=O键上,这个加成反应同时也是还原反应。

C=O双键的加成不如C=C容易,通常情况下C=O双键与溴水、水、HX等很难加成,通常C=O双键加成:

H2、HCN  C=C双键加成:

H2、X2、HX、H2O

⑵氧化反应

1燃烧:

乙醛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CH3CHO+O2→ 2CH3COOH

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如果向乙醛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会褪色。

3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

稀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

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Ag(NH3)2]+-银氨络(合)离子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氧化产物是铵盐不是羧酸

 工业上是用含醛基的物质——葡萄糖来把银镀在保温瓶胆上

a、做银镜反应的试管要洁净

b、往AgNO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直至沉淀恰好消失,银镜反应的银氨溶液要求现用现配,且配制时不充许NH3·H2O过量,即先取AgNO3溶液后滴加稀氨水,使生成的AgOH刚好完全溶解为止,否则将产生易爆炸的物质。

c、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煮沸,加热时静置试管,

d、乙醛与氢氧化银氨溶液反应时,1mol乙醛可以还原出2molAg来,而甲醛的反应则可以置换出4molAg,因为第一步生成的甲酸中仍然有醛基存在而进一步发生反应。

(3)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要求:

Cu(OH)2悬浊液为新制,且NaOH为过量。

氧化产物是羧酸,此反应可用来检验是否患有糖尿病,以上两反应均可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

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均为弱氧化剂,将少量Br2水滴入乙醛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褪色而不是加成反应。

⒚A.乙醛的制备方法:

1乙炔水化法:

2乙烯氧化法:

3乙醇的催化氧化:

B.乙酸的制取:

1通过上述方法制得乙醛。

2丁烷直接氧化法:

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比较:

羧酸

分子通式

CnH2n+2O

C6H5-OH

CnH2nO

CnH2nO2

CnH2nO2

结构通式

R-OH

R-CHO

R-COOH

R-COO-R’

官能团

-OH

-OH

-CHO

-COOH

-COO-

结构特点

-OH直接跟链烃基相连

-OH直接与苯环相连

>C═O有不饱和性

COOH能部分电离,产生H+

RCO和OR’间键易断

代表物简式

C2H5OH

C6H5-OH

CH3CHO

CH3COOH

CH3COOC2H5

代表物物性

俗称酒精,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液体,易挥发,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俗名石炭酸,(纯净)无色晶体,特殊气味,氧化显粉红色,20℃水里溶解度不大,T>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有毒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能跟水,乙醇互溶.

强刺激性气味液体,T<16.6℃时,凝结为晶体,又名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天各种水果和花草中.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р<1

化学性质

(文字表述)

①+Na(醇钠,H2)②可燃③消去(170℃分子内脱水→乙烯);④氧化→醛⑤酯化⑥+HX(卤代)

①弱酸性(石蕊不变色)

②取代(浓溴水→三溴苯酚,白↓)

③+FeCl3显紫色

①还原:

加氢加成→醇

②氧化:

弱氧化剂→羧酸(银镜;新制Cu(OH)2)

①酸类通性

②酯化反应

①水解→羧酸和醇

检验方法

加入Na有H2↑;

酯化有芳香味

加入FeCl3显紫色;加入浓溴水白↓

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有银镜;加Cu(OH)2加热有Cu2O红色↓

加入指示剂变色;加Cu(OH)2得蓝溶液

难溶于水比轻;加入强碱,加热香味消失

21.常见酯的生成方法——取代反应。

(1)基本的方法:

(2)生成环酯:

(3)生成聚酯:

(4)一元酸与多元醇反应:

I.硝酸甘油酯

II.硬酯酸甘油酯

22.酯类(包括脂)的化学性质:

1乙酸乙酯的水解:

有机常用知识点归纳:

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

C2H2和C6H6

2.CH2:

烯烃和环烷烃

3.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

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

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二、同分异构体

1.醇——醚CnH2n+2Ox

2.醛—酮—环氧烷(环醚)CnH2nO

3.羧酸—酯—羟基醛CnH2nO2

4.氨基酸—硝基烷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

Fe作催化剂;

         ②浓硝酸:

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③浓硫酸:

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的氢卤酸;

5.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烯烃的加成:

卤素、H2、卤化氢、水

2.炔烃的加成:

卤素、H2、卤化氢

3.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

4.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5.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6.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

H2、HCN等

7.酮类物质的加成:

H2

8.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五、能与氢气加成的:

、C=C、

、C=O(

中的C=O双键不发生加成)

能与NaOH反应的:

—COOH、

能与NaHCO3反应的:

—COOH

能与Na反应的:

—COOH、-OH、

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七、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A.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B.无机物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4.Zn、Mg等单质如Mg+Br2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

Br2+2OH‾==Br‾+BrO‾+H2O

7.AgNO3

八、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

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

下层变无色的(ρ<1):

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液态环烷烃、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已烷等)等

九、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A.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苯的同系物;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煤产品(煤焦油);

7.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B.无机物

1.-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