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681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docx

兽医学第三章诊断学基础

第三章诊断学基础

1、概念

(1)诊断学:

系统地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

(2)症状:

在疾病过程中,某些组织器官的机能紊乱的现象与形态结构的变化统称为症状。

(2)症状(续)

临诊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类症状:

①、示病症状或特殊症状:

某些疾病所特有的,而其他疾病不出现的症状。

根据这一症状就可以确定疾病。

②、局部症状:

患病动物的某一组织或器官所表现的症状。

(2)症状(续)

③、全身症状:

任何疾病都可以使整个机体失调,这种现象称为全身症状,或一般症状。

④、综合症候群:

某些症状互相联系,而又同时或相继出现,这些症状的联合,称为综合症候群或综合症。

第一节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

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优点:

方法简单、方便、易行。

一、问诊

问诊的主要内容  

1、现病史

(1)发病的时间与地点

(2)疾病的表现

1、现病史

(3)病的经过

(4)畜群的发病情况

2、既往史

过去畜群病史。

3、饲养、管理:

(1)饲料日粮的种类、数量与质量,饲喂制度与方法。

(2)畜舍的卫生和环境条件。

二、视诊

   视诊是接触病畜、进行客观检查的第一个步骤。

主要包括:

1、观察整本状态。

2、判断其精神及动态。

二、视诊

3、发现表观变化。

4、注意可视粘膜颜色及分泌物变化。

5、注意生理活动改变。

三、触诊

 通常是利用检查者的手去感觉的一种检查方法。

1、应用范围:

(1)检查动物的体表状态

(2)感知器管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活动

•(3)腹部触诊

•(4)判断动物的感受力与敏感性

2、方法:

   触诊的具体方法,依检查的目的与对象不同而不同。

(1)检查体表的温、湿度。

(2)检查局部与肿物的硬度和性状。

(3)以刺激为目的而欲判定其敏感性。

四、叩诊

叩诊是对动物体表的某一部位进行叩击,借以引起振动发出声音,根据音响的特性,去判断被检查的器官,组织的物理状态的一种方法。

1、应用范围:

(1)检查浅在的体腔。

(2)检查含气器官(肺脏、胃肠)的含气量及病变的物理状态。

(3)推断某一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2、叩诊的方法:

总的可分为直接叩诊与间接叩诊法

(1)直接叩诊法:

即用一个或数个并拢且呈曲屈的手指,向动物体表直接叩击。

(2)间接叩诊法:

在叩诊的部位放一叩诊板而后进行叩击。

(2)间接叩诊法

具体方法:

指指叩诊法:

以左手的中指(或食指)代替叩诊板,以右手的中指(或食指),在第二指关节处呈90°屈度,用该指端向做叩诊板用的手指的第二指节上,垂直的轻轻叩击。

(2)间接叩诊法

优点:

简单、方便。

缺点:

振动范围小,只适于中小动物。

槌板叩诊法:

操作方法:

左手持叩诊板,将其紧密地放于欲查的部位上;以右手持叩诊槌,用腕关节做轴而上下摆动,使之垂直地向叩诊板上连续叩击2—3次,以分辨其产生的音响。

3、叩诊的注意事项:

(1)叩诊板须密贴动物体表,胸部检查时应沿着肋骨间放置。

(2)叩打应短促断续、快速而富有弹性;叩诊槌叩击后应立即与叩诊板分离。

(3)用力要均等,适当。

4、叩诊音:

   叩诊动物体的不同部位时,可产生三种基本的叩诊音,即浊音、清音、鼓音。

浊音:

叩诊厚层的肌肉部位(如臀部)及不含气的实质器官(如心脏、肝脏、脾脏)与体壁直接接触的部位时所产生的声音。

清音:

叩诊正常肺区的部位所产生的声音。

鼓音:

叩诊健康牛瘤胃上部1/3所产生的声音。

五、听诊:

  听诊是听取机体在生理或病理过程中所自然发生的音响。

听诊法的主要内容有: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六、嗅诊:

嗅诊:

主要应用于嗅闻病畜的呼出气体、口腔的臭味以及分泌物的气味。

第二节整体及一般检查

一、整体状态的观察。

(体格、发育、营养、精神、姿势、体态、运动、行为)。

二、被毛(或羽毛)、皮肤(包括鼻盘、鼻镜、肉冠及皮下组织的检查)。

第二节整体及一般检查

三、眼结合膜的检查。

四、浅在淋巴结的检查。

五、测定体温、脉搏及呼吸次数等项目。

1、测定体温:

健康动物的正常体温及变动范围如下:

牛:

—羊:

猪:

—禽类:

(1)测定体温的方法:

临床测温均以动物肛门温度为标准,而禽类通常测其翼下的温度。

(2)体温升高分类:

①、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分为:

•微热(升高℃);

•中等热(升高℃);

•高热(升高℃);

•最高热(升高℃以上)。

②发热类型

a、稽留热:

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且每日昼夜的温差很小(在°d以内)为其特点。

b、驰张热:

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动(可变动于—°d以上)为其特点。

②发热类型

c、间歇热:

在持续数天的发热后,出现无热时,如此以一定间隔时间而反复交替出现发热的现象,称为间歇热。

d、不定型热:

体温无规律的变动。

2、测定脉搏(心跳)次数:

(1)检脉方法:

•牛:

尾动脉处,羊、猪:

股内动脉。

(2)健康动物脉搏次数:

(次/分)

牛:

50—80羊:

70—80

猪:

60—80禽:

120—200

3、呼吸次数的测定

(1)方法:

一般可观察动物胸、腹壁的起伏动作或鼻翼的开张动作而计算。

(2)健康动物的呼吸次数及范围:

(次/分):

牛:

10—30羊:

12—30

猪:

18—30禽类:

15—30

第三节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心血管系统的检查,主要可用视诊、触诊、听诊和叩诊。

一、心搏动的触诊

心搏动是心室收缩时冲击左侧心区的胸壁而引起的震动。

•方法:

用手掌放于左侧肘头后上方的心区部,感觉其搏动;

•检查内容:

频率、强度的变化。

1、病理性的心搏动增强:

见于心机能亢进。

•如:

发热病的初期;剧烈疼痛;轻度贫血;心脏病(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的初期)的代偿期;病理性的心肥大。

1、病理性的心搏动增强:

心悸:

心搏动的过度增强,可随心搏动而引起病畜全身的振动。

2、心搏动减弱

常见于:

(1)心脏衰弱、心室收缩无力。

如:

心脏病的代偿障碍期。

2、心搏动减弱

(2)胸壁肥厚:

如纤维素性胸膜炎或胸壁浮肿时。

(3)胸壁与心脏之间的介质状态改变:

如:

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水、肺气肿、渗出性或纤维素性心包炎等。

二、心区的叩诊:

1、方法:

大动物宜用槌板叩诊法:

先将动物的左前肢向前拉半步,以使心区充分显露;然后持叩诊器由肩肿骨后角垂直地向下叩击,直到肘后心区,再转而斜向后上方叩击。

将两次出现肺清音和心浊音的交界点连接起来画一弧线即为心浊音区后上界。

2、心浊音区变化

(1)心浊音区扩大:

可见于心肥大、心包炎、特别是牛创伤性心包炎时,可见心浊音区的显著扩大。

(2)心浊音区缩小:

常由于掩盖心脏的肺边缘部分的肺气肿所引起。

三、心音的听诊

1、心音的组成:

第一心音:

心室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心音。

S1

第二心音:

心室舒张过程中产生的心音。

S2

三、心音的听诊

特点:

S1持续时间较长、音调低、末尾拖长;S2短促清脆、末尾突然终止。

心音休止欺期:

S1与S2之间间隔短;S1与S2间隔长。

三、心音的听诊

产生时间:

•S1 心室收缩之际,与脉搏同时;

•S2 心室舒张时,与脉搏不一致。

形成:

•S1 房室瓣(二、三尖瓣)关闭与振动;

•S2 动脉根部半月瓣的关闭与振动。

2、听诊心音的方法:

先将动物的左前肢向前拉伸半步,充分暴露心区,通常于左侧肘头后上方心区部位听取。

3、听诊的目的:

判断心音的频率、节律、强度、性质,有否心音分裂、心杂音。

(1)心音的频率

心音每分钟次数。

(2)心音的强度

S1强度主要决定于心室收缩力;S2主要决定于动脉根部血压。

①、S1与S2同时增强:

•见于:

心肥大,心脏病初期、疼痛、发热、贫血或失血。

(2)心音的强度

②、S1增强:

•一般相对于S2相对减弱,多见于:

大失血、大失水(腹泻)、休克、虚脱、心动过速等(主要是动脉根部血压过低)。

(2)心音的强度

③、S1与S2同时减弱

•可见于:

心肌炎、心肌变性、渗出性心包炎、胸腹炎、心包积水、胸腔积水等。

(3)心音性质的改变

①心音混浊:

即音质低,心音含混不清。

主要是由于心肌及瓣膜变性,而使其振动能力发生改变的结果。

•见于:

心肌炎后期,重度心肌营养不良,心肌变性。

发热,严重贫血等。

(4)心音分裂:

   正常的S1或S2分裂为两个音响时,称为心音分裂。

(4)心音分裂:

①、S1分裂:

•是由左(二尖瓣)、右(三尖瓣)房室瓣关闭时间不一致所造成的。

可见于心肌的损害而致传导机能障碍,常提示心肌的重度变性。

(4)心音分裂:

②、S2分裂:

•主要反映主动脉与肺动脉根部血压有较悬殊的差异。

可见于肺充血或肾炎。

(5)心音节律改变:

心律不齐:

每次心音的间隔时间不等并且其强度不一,则为节律不齐,简称心律不齐。

(5)心音节律改变

心律不齐多为心肌兴奋性改变或其传导机能障碍的结果。

重度的、顽固性的心律不齐,多提示心肌的损害。

常见于心肌的炎症、心肌的营养不良或变性、心肌硬化等。

心律不齐可分为:

窦性心律不齐

期外收缩或过早搏动

传导阻滞

(6)心杂音

心杂音是指伴随心脏的舒张、收缩活动而产生的正常心音以外的附加的音响。

依产生杂音的病变所存在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心外杂音与心内杂音。

(6)心杂音

第四节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

检查方法:

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法。

临床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呼吸运动的检查

•上呼吸道的检查

•胸廓检查

•肺的检查

一、呼吸运动检查:

呼吸运动:

动物呼吸时,呼吸器官及参与呼吸的其他器官所表现的一种有节律的协调运动。

检查呼吸运动时,应注意呼吸频率、类型、节律、对称性、呼吸困难等。

1、呼吸类型:

(1)胸腹式呼吸:

健康动物一般为这类呼吸,即胸壁和腹壁的动作很协调,强度也大致相等。

(2)胸式呼吸:

为病理性呼吸。

特点:

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的运动极微弱。

(3)腹式呼吸:

病理性呼吸。

特点:

腹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胸壁的活动却极轻微。

提示病变多在胸部。

2、呼吸节律:

(1)吸气延长

(2)呼气延长

(3)间断性呼吸

(4)陈——施二氏呼吸

3、呼吸的对称性:

呼吸对称:

健康家畜呼吸时,两侧胸壁的起伏     强度完全一致。

•当胸部疾患局限于一侧时,该侧的呼吸运动显著减弱,而健康一侧的呼吸运动代偿性加强。

•见于单侧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和肋骨骨折等。

4、呼吸困难:

是一种复杂的呼吸障碍,高度的呼吸困难称为气喘,根据呼吸的原因和表现分为以下三类:

(1)吸气性呼困:

特征:

吸气显著延长

可见于:

鼻腔狭窄,喉水肿、咽喉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

(2)呼气性呼吸困难:

特征:

呼气显著延长,高度呼气困难时,可沿肋骨出现较深的凹陷沟,称为“喘线”。

可见于:

急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胸膜肺炎等。

(3)混合性呼吸困难:

特征:

吸气和呼气都发生困难,常伴有呼吸次数增多。

•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可分为以下六种基本类型:

(3)混合性呼吸困难:

①、肺原性:

各型肺炎、胸膜肺炎、急性肺水肿等。

②、心原性:

可见于心内膜炎、心肌炎、创伤性心包炎和心力衰竭等。

③、血原性:

严重贫血,RBC、Hb减少。

(3)混合性呼吸困难:

④、中毒性:

•内原性:

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酮血症。

•外原性:

亚硝酸盐、氢氰酸、有机磷等。

⑤、神经性:

(中枢性)脑膜炎、脑肿瘤等。

⑥、腹压增加:

急性胃扩张、瘤胃臌气、肠臌气、肠变位和腹腔积液等。

二、上呼吸道的检查

主要包括:

呼气、鼻液、鼻粘膜、副鼻窦、喉腔、咳嗽等。

1、呼气的检查

注意两侧鼻孔的气流强度是否对称,呼出气的温度、呼出气的气味是否异常。

2、鼻液的检查:

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时,大多有不同程度的鼻液。

检查时注意其数量、性状、性质、一侧或两侧,有无杂物。

3、鼻粘膜的检查:

检查方法:

视诊:

注意其颜色,有无肿胀、水泡、溃疡、结节和损伤等。

颜色:

正常时为淡红色。

病理情况下,有发红、发绀、发白、发黄等变化。

4、咳嗽的检查:

咳嗽是呼吸器官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检查的方法:

可通过询问了解有无咳嗽、也可听取病畜自发的咳嗽,必要时人工诱咳法进行检查。

检查时注意其性质、频度、强度和疼痛。

(1)性质:

1)干咳

•特征:

声音清脆,干而短、疼痛较明显。

•表示:

呼吸道内无分泌物或仅有少量的或粘稠的分泌物。

•见于:

喉,气管异物和胸膜炎。

在急性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棘球蚴病和猪肺疫等。

(1)性质:

2)湿咳:

•特 征:

声音钝浊,湿而长。

•表 示:

呼吸道内有大量、稀薄的分泌物。

•见 于:

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2)频 度:

①、单发性:

异物或分泌物在呼吸道内。

②、连续性:

连续不断,常带有痉挛性质,故变称痉挛性咳嗽。

见于急性喉炎、支气管炎、幼畜肺炎、猪肺疫、猪气喘病。

(3)强 度

①、强大有力:

见于肺组织弹性正常,见于喉气管患病。

②、低弱或嘶哑:

哑咳,见于肺组织有浸润,毛细支气管有炎症。

(4)痛 咳

咳嗽伴有疼痛或痛苦症状。

见于呼吸道异物,异物性肺炎、急性喉炎、胸膜炎、创伤性网胃、膈肌心包炎等。

三、胸廓的检查:

检查胸廓时,一般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进行。

1、视:

胸廓的形状:

桶状胸、扁平胸、两侧胸廓是否对称。

2、触:

胸壁温度、疼痛、肋骨局部变形、胸膜摩擦感等。

3、叩:

(1)牛的叩诊区呈三角形:

•上界自肩关节后角与脊柱平行的直线;

•前界为自肩胛骨后角沿肘肌向下所划的类似“S”形的曲线。

止于第4肋间;

•后界由第12肋骨开始,向下向前的弧线则经髋结节线与第11肋间交叉,肩关节线与第8肋间相交叉,止于第4肋间。

(2)叩诊区的变化:

扩大:

肺过度膨胀(肺气肿)和胸腔积气(气胸)。

缩小:

为腹腔器官对膈的压力增强,并将肺的后缘向前推移所致。

•见于怀孕后期,急性胃扩张、瘤胃臌气,肠臌气、腹腔大量积液等。

(4)病理性的叩诊音:

①浊音、半浊音:

是由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使肺组织发生实变,密度增加的结果。

•a、大片浊音区:

多发生于肺区中1/3及下1/3。

主见于大叶性肺炎和融合性肺炎,也可见于传染性胸膜肺炎、牛出败、猪肺疫等。

(4)病理性的叩诊音:

•b、局灶性或点片状浊音区:

常见于小叶性肺炎。

②水平浊音:

当胸腔积液(渗出液、漏出液、血液)达到一定量时。

(5)叩诊敏感反应

叩诊时动物表现敏感或疼痛:

多为胸膜炎的特征。

也见于肋骨骨折和胸部其他疼痛性疾病。

4、听诊

(1)生理呼吸音

•①、肺泡呼吸音

–类似柔和的“夫、夫”音。

•②、支气管呼吸音:

–“赫、赫”音。

4、听诊

(2)病理呼吸音:

•①肺泡呼吸音增强:

如重读“夫、夫”音,

•②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a、肺组织的炎症、浸润、实变;见于各型肺炎、肺结核等。

–b、肺泡的空气量减少:

如上呼吸道狭窄(如喉和肺等)全身极度衰竭,呼吸运动减弱等。

③支气管音增强

由于肺炎病变范围大,导音良好。

常见于肺炎和肺结核。

④、混合呼吸音

浸润、实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参杂出现,则肺泡音和支气管呼吸音混合出现,称为混合呼吸音,

特征是吸气时主要是肺泡呼吸音,而呼气时则主要为支气管呼吸音近似“夫——赫”的声音。

•见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叩炎的初期和散在性肺结核等。

⑤、啰音:

伴随呼吸而出现的一种附加音响:

a、干啰音:

为支气管粘膜上有粘稠的分泌物,类似于:

哨音、笛音、飞箭音。

•干啰音是支气管炎的典型特征。

⑤、啰音:

b、湿啰音:

又称水泡音,类似于用一小细管向水中吹入空气时产生的声音。

•温啰音是支气管疾病的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肺部许多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

常见于:

支气管炎、各型肺炎、肺结核等。

⑥、捻发音

为一种极细微而均匀的辟啪音。

捻发音常提示肺实质的病变。

见干各型肺炎。

⑦、胸膜摩擦音

•类似于:

捏雪声、沙纸摩擦音。

•是纤维素性胸膜炎的特征等。

⑧、拍水音:

•见于气胸并发渗出性胸膜炎(水气胸)。

第五节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消化系统检查:

主要应用视、触、叩、听以及胃官探诊,腹腔穿刺等方法。

一、食欲和饮欲

(1)食欲减少或废绝:

主见于:

•a、消化器官本身疾病:

如:

口腔、牙齿、胃肠疾病等。

•b、热性疾病。

•c、营养代谢障:

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营养衰竭。

•d、剧疼:

如四肢疾病

一、食欲和饮欲

(2)食欲亢进:

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3)饮欲改变:

见于发热疾病、腹泻、剧裂呕吐、大量出汗等。

2、异 嗜

是食欲扰乱的一种异常表现。

特征是:

病畜喜食正常饲料成分以外的物质。

3、采食和咀嚼

表 现:

采食不灵活或不能采食、舌采食;咀嚼时费力、困难或疼痛。

见 于:

唇、舌及口腔粘膜炎症或溃烂、牙齿磨灭不整、氟中毒、骨软症等。

4、吞咽障碍:

表 现:

病畜摇头、伸颈、屡次企图试咽或吞咽时引起咳嗽及伴有大量流涎。

5、反刍

反 刍:

一般在饲喂后小时开始,每昼夜进行4-10次。

每次约为20-40分钟。

反刍障碍:

表现反刍出现时间退迟;每昼夜出现的次数减少;严重时完全停止。

5、反刍

见 于:

前胃疾病(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或扭转、全身性疾病(如高热、代谢扰乱、中毒及多种传染病)。

反刍完全停止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反刍逐渐恢复,则表示病情趋向好转。

6、嗳气

嗳气也是反刍动物的一生理现象,以排瘤胃内贮积的气体,一般在每小时20—30次。

病理状态时:

•嗳气减少:

见于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真胃疾病、创伤性网胃炎以及热性病。

•嗳气完全停止:

见于食道梗塞,严重的前胃功能障碍并多继发瘤胃臌气。

7、呕吐

由于各种动物胃和食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呕吐中枢的感应能力不同,发生呕吐的情况各异。

肉食兽容易发生;猪次之;而反刍兽又次之。

见 于:

某些传染病(犬瘟热、猪瘟、猪丹毒等),中毒,胃肠道疾病,过食等疾病。

注意呕吐物的检查:

血液(出血性胃肠炎,某些传染病、猪瘟等)。

胆汁(十二指肠阻塞),异物(如毛团)。

二、口、咽与食管检查

1、口腔检查时注意:

流涎、气味、口唇、粘膜温度、湿度、颜色及完整性,舌和牙齿的变化。

一般用视、触、嗅诊的方法

2、咽检查

(1)咽的视诊:

当咽部局部肿张,吞咽动作障碍及头颈伸直等姿势变化时,多为咽部炎症表现。

(2)咽的触诊:

如有明显肿胀和热感并引起敏感反应或咳嗽时,多为急性炎症过程。

3、食管检查

当发现动物表现有吞咽障碍及怀疑食管梗塞时,应进行食管检查,常用:

视、触、探诊方法。

(1)视诊:

颈沟部(颈部食管)出现界限明显的局部膨隆。

(2)触:

用手指端沿颈沟直至胸口,轻轻按压,以感知食管状态。

(3)食管探诊。

三、反刍动物的腹部及胃肠检查

1、瘤胃检查:

方法:

触诊、听诊、叩诊。

(1)触诊:

以感知内容物的性状和蠕动强弱。

性状:

•a、瘤胃臌气时:

腹壁紧张而有弹性,用力强压不能感到胃中内容物

•b、内容物较硬:

触压后出现压痕。

•C、有气体、液体同时存在时,触之有波动感。

•d、多见于瘤胃积食和前胃退缓。

(1)触诊:

蠕动强弱

瘤胃蠕动次数减少,正常瘤胃蠕动牛:

1—3次/分,羊2—4次/分。

力量微弱。

可见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以及慢性前胃疾病、热性病、全身性疾病与传染病等。

瘤胃蠕动完全消失,见于瘤胃臌气和积食的末期以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2、听诊:

在左肷部可听到蠕动音,类似吹风样或雷鸣音,由远及近逐渐加强,出现声音的同时肷部隆起。

听诊瘤胃蠕动音的变化及其诊断意义与触诊结果基本一致。

(3)叩诊:

健康牛在左肷上部为鼓音,向下渐变半浊音、浊音。

瘤胃积食时,浊音范围扩大。

臌气时,中上部呈鼓音,甚至带有金属音。

2、网胃检查

网胃位于腹腔的左前下方剑状软骨突起的后方,相当于第6—7肋骨间,前缘紧接膈肌而靠近心脏。

2、网胃检查

检查方法:

主要用触诊、叩诊方法判定其敏感性。

强力压迫或用拳轻击(判定其敏感性)。

如病中表现呻吟、疼痛不安、躲闪、反抗等行为时,则为网胃敏感反应的标志。

是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的特征。

3、瓣胃检查

瓣胃在右侧第7—10肋之间肩端线上下附近检查。

检查方法:

主要为听诊与触诊。

3、瓣胃检查

(1)听诊:

正常时可听到微弱的蠕动音,类似细小的捻发音,常在瘤胃蠕动时出现,于采食后更为明显。

蠕动音显著减弱或消失,见于瓣胃阻塞或热性疾病。

3、瓣胃检查

(2)触诊:

在瓣胃区用手指重压触诊时,如有敏感反应,可提示瓣胃阻塞或创伤炎症。

4、真胃检查

真胃位于第9—11肋骨之间,沿肋骨弓区直接与腹壁接触。

检查真胃的方法:

视、触、叩、听。

以触诊最为重要。

4、真胃检查

(1)视诊:

真胃严重阻塞,扩张时,可看到右侧腹壁真胃区向外侧突出,左右腹壁显得很不对称。

(2)触诊:

如真胃区敏感:

动物表现回顾、躲闪、呻吟、后肢踢腹等,见于真胃炎、真胃溃疡和真胃扭转等。

•如真胃区坚实或坚硬,则为真胃阻塞的特征。

4、真胃检查

•如冲击触诊时有波动感,并能听到击水音,提示真胃扭转,幽门阻塞、十二指肠阻塞。

(3)叩诊:

正常时,真胃叩诊时为浊音。

如出现鼓音为真胃扩张。

4、真胃检查

(4)听诊:

真胃正常蠕动音类似肠蠕动音,呈流水音。

•胃炎时蠕动音增强。

蠕动音稀少,微弱则表示内容物干涸或机能减弱,见于真胃阻塞。

5、肠管检查

听诊、触诊

反刍动物的肠管,位于腹腔右侧的后半部,紧靠瘤胃壁。

5、肠管检查

(1)听诊:

健康牛:

在整个右腹侧,可听到短而稀少的蠕动音。

•如肠音频繁似流水状,见于各类肠炎及腹泻。

•如肠音微弱,见于一切热性病及消化道机能障碍。

5、肠管检查

(2)触诊:

正常软而不实之感。

•若有充实感,多为肠便秘。

如右肷窝部触之有胀满感,或同时有击水音,而且叩之呈鼓音,可疑为小肠或盲肠变位,应结合直肠检查进行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