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494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docx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x

第七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交际者对这些差异缺乏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所以在跨文化交际和合作中常常产生文化冲突,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

I―

17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1)认识上的误区

2)刻板印象

3)民族中心主义

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5)文化休克

二、认识上的误区

1、定义

认识上的误区CulturalAssumption)误以为对方与自己一样,否则感到困惑和失望。

LaRayBarna认为,把自己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

她指出:

“代表不同文化的人们

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身穿西服,讲一口英文,相互的问候方式也相

似,这种表面的类似是有欺骗性的。

这就像是认为既然纽约、东京、德黑兰表面上看都是现代化的城市,那么他们就都一样了。

如果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分歧毫无警觉,不认识到需要学习的一套新的行动规则,那么,一个人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时就会立即出现问题,即使是—做开车走路这样简单的事情。

2、举例

例:

1、中国留学生李英在美国留学,被邀请去参加朋友的聚会(party),他准时到达,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party也很随便。

食物简单。

熟人很少。

主人仅简单交谈。

两个小时候他失

望离开。

决心再也不参加此类聚会了。

典型的中国人得想法,对于宴请、朋友、主人的预期。

例:

2、Sara是位英国老师,从曼彻斯特来西安教书。

她在讲

课时学生不断记笔记,但是没人提问题。

一再鼓励,收效不大。

常在课后提问。

学生不读参考书目。

3、阶段

CraigStorti认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大致精力这样几个阶段:

1)期望对方和自己一样

2)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实与预期差距很大,引起文化冲突

3)感到愤怒、恐惧」

4)决定退缩回去

4、避免方法

认为别人与自己有大致相同的想法十分自然,但是,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却是有害的。

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习俗。

必须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三、刻板印象

1、定义

常见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可能是负面。

2、形成原因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

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o

1)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

2)儿童的个人经历起重大作用;

3)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关

3、刻板印象举例

女性敏感、柔弱、男性坚强、自信、

2)职业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

被动、顺从如林黛玉

能干、理智如秦始皇

如认为商人狡猾、虚伪、见利忘义,学者诚实、严谨、胆小而不通世故农民工没有文化等

3)种族或地区刻板印象如认为美国人是民主的、天真的、乐观的、友善的和热情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狡猾的、有教养的、善于外交的和庄重严肃的,日本人是爱国的、进取的、尚武的、善模仿的和有野心的

4、刻板印象的特征

它是对社会人群的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分类方式;

在同一社会文化或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它多与事实不符,甚至有的是错误的5、刻板印象的预防

1)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

2)保留独立探索的空间

3)采取容的度

“刻板印象”于一般交主体而言,很容易生先入主的效

而展特定象群的偏,更有甚者展成歧。

社会心

理学家阿希早在1946年就了一点。

如果持种偏去知与交往,不群体内各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盲目凭感待人世,必然会造成双方关系的疏、破裂,使人交往失。

所以,无是

在人交往中都和分析“刻板印象”自身的影响,心找知象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摒弃不良影响,采取极

策努力造良好的交氛,才能取得特定情下的最佳交

效果。

四、民族中心主ethnocentrism

1、定

民族中心主(ethnocentrism)就是按照本族文化的念和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的行止,交方式,社会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念等。

民族中心主是一种自己文化于他文化的信条。

广上就是其他群体的成。

美国社会学家墨楠(WilliamGrahamSumner)它下的定是,“以其个人所属群体一切事物的中心出点来看待事物,其他所有群体按照自己的准把它分成等…每个群体都只有自己

的社会俗是恰当的,看到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俗,就会嘲笑。

”之,它是一种主主的度,偏本群体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准,用否定的度,否定或低其他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

所有文化及其成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民族中心主,人学被是一民族中心主最少的社会科学。

2、民族中心主的体

各个国家学的程都是以本国史文化主。

各个国家的地都是把本国放在中心。

到世界文明的献,一般是突出自己国家的成就,而其他国家的成就估不足。

在世界文学史的撰写中,期以来存在以欧洲中心的向,于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文学成就的篇幅少,价也低。

是因作者往往是欧美的学者。

3、防

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性和充分的价,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

一切文化价都是相的,各民族文化在价上是相等的。

民族中心主是一种摒弃的思想念

五、跨文化交中的用失

1、定

1983年JennyThomas在她的文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中提出了“用失”的概念。

何自然教授把种不合宜的失,或者方式不妥,表达不合等致交不能取得期效果的失,称之“用失

n(PragmaticFailures),即“不达意”。

2、内容

1)候

各个言社都有候,相互面打个招呼乃人之常情。

不,各种言的候都受文化的制,即都使用数甚少、相当的一些言套式。

例:

1)在里熟人面除了“你好”、“你早”、可以“干去啊?

”、“上哪去啊?

”、“上班了?

\“下班了?

菜啊?

\“否?

",但是些候去的具体内容常常被欧美人字面上的理解

、甚至是。

2)在英中除了“goodmorning”、“hello”、“howareyou?

”等之外也常常用“lovelyweather,isn'tit?

”一天气的来搭。

然是和两个不同文化民族生活的着眼点不同的,方人“民以食天”,而西方人关注自然。

2)告

如果候是面的开始,那么告就是束了。

在英中主要用"Bye"、"Bye-bye"、"Bye-bye-bye……"等,此外有一些表示祝愿或者方感到愉悦的。

而在中告会“一路”、“慢走”、“走好”等一些祈祷他人平安的。

通常会会情的送友人“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道歉

中:

不起

英中:

Sorry

Excuseme.

4)称呼

不要,没关系

That

Noproblem/

sailright

That5sOK

呼是人交往的信号灯,在跨文化交中,呼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交流的量

例:

英美的基本称形只有两种:

①称+姓;②“名”而可以用“名+称”的形,于朋好友的称呼英

中都比随便,多用称和昵称而中要点“幼有序,尊卑有”

于陌生人的称呼,英美人将就的是“中量原

而农耕文明的长期支配加上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线,造就了华夏民族尊老爱幼,亲仁善邻的传统美德。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也打下了深刻的感情烙印,这是中国人注重人际感情的根本原因。

5)请求

请求语言的特点是听话人有接受或拒绝的自由。

例:

在这方面中国人表现的很谦虚,而欧美人则很直截了当,不会拐弯抹角。

讲英语的人对汉语中的敬辞和谦辞很难理解。

在英语中,同自己的上级说话写信时也许需要用比较尊敬的语气,但不需要用什么特殊的词语。

而中国人不习惯用平常的话语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地与年长的人、客人或有地位的人说话。

6)夸赞

恭维与赞扬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必要策略和手段,但英汉两种语言对恭维与称赞的反应方式却不尽相同;

例:

汉语中往往使用“否认”或者“自贬”的方式,这是汉语中人们恪守礼貌原则的表现;

而在英语里,对别人恭维和赞扬的方式往往是“迎合”,即对对方表示感谢或流露岀高兴的情绪。

六、文化休克

1、定义

“休克”是指人体重要功能的丧失,如身体失血过多,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

“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简单地说,文化休克就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轻则焦虑、沮丧,重则产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最严重的则患精神病或者自杀。

2、文化休克的表现

1)由于不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而引起的疲惫;

2)由于失去朋友、地位、职业和财产而引起的失落感;

3)不能接受属于新文化的成员或者被这些成员拒之门外;

4)在角色、对于角色的期望、价值观念、感情和自我认同方面感受到的混乱;

5)在察觉到文化差异后感到的惊奇、焦虑甚至厌恶和气愤;

6)由于不能对付新环境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

3、文化休克的阶段

“文化休克”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蜜月阶段(HoneymoonPhase)、

沮丧(或敌意)阶段(AnxietyorRejectionPhase)、恢复调整阶段(RegressionandAdjustmentPhase)和适应阶段(AcceptanceandAdaptationPhase)

蜜月阶段

新鲜、兴奋、乐观

沮丧(或敌意)阶段

失望、失落、回避、焦虑、沮丧

恢复调整阶段

解开疑团、熟悉了解

适应阶段

沮丧焦虑消失,和平相处,融洽

 

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调适应阶段整阶段

(1)蜜月阶段:

指人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由于有新鲜感,心理上兴奋,情绪上亢奋和高涨。

这个阶段一般持续几个星期到半年的时间。

人们常常是在到其它国家以前对异邦生活、工作充满美好的憧憬。

来到异国文化环境中后,刚开始,对所见所闻都感到新鲜,对看到的人、景色、食物一切都感到满意,处于乐观的、兴奋的“蜜月”阶段。

虽然有的人在整个短期的异国逗留中都可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不会有文化休克,但是,在较长时间的异国文化环境中生活,很多人在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一段时间后,就会进入第二阶段,即沮丧阶段(或敌意阶段)。

2)沮丧阶段:

“蜜月”期过后,由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与自己文化不一样,尤其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

在国外生活的兴奋的感觉渐渐被失望、失落、烦恼和焦虑所代替。

由于文化的不同,加上人地两生,孤独少援和种种生活不便,原来认为是规范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异文化中频频碰壁,还有可能由于不了解本土文化和习惯被本地人嘲弄、伤害,很容易感到迷惑和挫折。

(3)恢复调整阶段:

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沮丧和迷惑之后,“外乡人”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找到了对付新文化环境的办法,解开了一些疑团,熟悉了本地人的语言,以及食物、味道、声音等非言语语言,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理解到异文化中不仅有缺点,也有优点。

他们于是与当地人的接触多了起来,与一些当地人建立了友谊。

他们心理上的混乱沮丧孤独感、失落感渐渐减少,慢慢地适应了异文化的环境。

4)适应阶段:

在这一阶段,“外乡人”的沮丧、烦恼和焦虑消失To他们基本上适应了新的文化环境,适应了当地的风俗习惯,能与当地人和平相处。

3、文化休克的发生对象

对象

时间

外部条件

心理反应

旅游者

短暂

有各种“保护”

情绪高涨

短期出访的商人、政府官员、外交官

几天到几个星期

优越

有不适应的地方但冲击不大

留学生、长期在外工作人员

至少一两年

复杂、困难多

不适应的情况常出现

移民和政

治避难者

长期

问题最多,

心理压力特别大

4、文化休克的原因

传统解释:

失去了某种东西(家庭、朋友、地位、气候、食物、娱乐方式等)

新的理论:

1)负面事件理论:

认为从一个地方(文化环境)到另一个地方(文化环境)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的事件,这些负面影响的事件会引起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负面影响愈大,时间愈长,所引起的疾病愈严重。

2)社会支持减少论:

社会支持指一个人在困难时得到亲戚、朋友、同事等在物质、道义和感情方面的帮助。

社会支持充足,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好,反之,则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3)价值分歧论:

人们之间存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分歧,分歧愈大,人就愈难适应新环境。

5、文化休克的预防

1)预先了解新环境的基本情况

2)针对新环境进行模拟训练

3)主动接触新环境中的文化模式

4)寻找有利的支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