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491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docx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对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刘磊张念渝张超朱彩慧曾亚吕芬曾惠军

一、引言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

陶瓷产业是醴陵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是该市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

为摘掉陶瓷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削减排污总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善了环境质量,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决定赴株洲醴陵市对当地陶瓷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调研,思考出一条适合长株潭城市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道路。

二、调查方法及行程安排

2008年7月13日至21日,我们调查小组以走访、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醴陵市政府部门、企业、工厂等进行了调查:

7月13日,抵达醴陵市,并进行分工安排

7月14日,上午走访发展和改革局,下午走访环境保护局

7月15日至16日,走访当地知名瓷器工厂

7月17日,上午走访财政局,下午走访企业发展促进局

7月18日,上午走访经济贸易局,下午走访统计局

7月19日至20日,走访当地瓷器企业及工厂

7月21日,回到长沙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

三、陶瓷生产过程及节能减排环保技术的推广

一.陶瓷生产简易流程:

1.原料

采矿→初级破碎→中级破碎→雷蒙粉碎→装袋出厂

2.原料精制

配料(釉料)→球磨→过筛除铁(三次)

3.成型

配料(泥料)→搅拌→过筛除铁→榨泥→真空练泥→陈腐→真空练泥→压坯→干燥→脱模→干燥→磨坯→补水→施内釉→施外釉→取釉(挖底)→扫灰检验

4.窑具生产工艺

5.烧成

装匣→进窑(装窑车)→烧炼→出窑(拣瓷)

6.装饰

选瓷→彩绘装饰→烤花→选瓷→包装进仓

二.陶瓷生产过程的特点: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

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

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隧道窑虽然是连续生产,但其速度尚不能与成型工艺的流水作业线相配合,需要做存坯、装坯和装窑等一系列烧成准备工作。

工艺陈设瓷的生产更是带有浓厚的手工作坊式色彩,缺少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与条件。

因此进行工艺革新,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提高陶瓷工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长期的习惯观念认为,技术不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因素,因而忽略了对其的改造,再加上国家资金有限,陶瓷工业技术装备长期处于落后状况,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低,大部分机械设备只相当于先进制瓷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处于二三十年代水平;彩绘、检验、包装等工序还依靠手工操作。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

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至成品出产时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包括基本作业时间、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

陶瓷生产的周期较长,从矿山采掘、原料处理、产品成型、锻烧到销售,工序多,过程长,但在陶瓷生产周期中,真正利用的基本作业时间所占的比重是不大的,一般在30%至40%左右,时间的利用率较低。

因此,减少或消除作业中的多余和无效时间,提高基本作业时间的比重,是陶瓷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于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缩短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

石膏模型是采用可塑法或泥浆法成型坯件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强度较低,耐热性差,使用寿命较短,在陶瓷企业中消耗量很大。

由于废石膏的利用尚未得到满意解决,给厂区环境带来了影响。

匣钵是陶瓷制品在烧成工艺中作为承烧物的耐火材料制品,匣钵的使用次数一般在10至15次,匣钵质量的低劣往往造成制品变形、落渣、火刺等一系列缺陷,因此,如何提高石膏模和匣钵的质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和解决废石膏模和匣钵的利用问题,是值得陶瓷企业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陶瓷生产过程中,坯体瓷化、釉层玻化需在1000℃左右的高温条件下进行,日用陶瓷和电工陶瓷的烧成更需要在1300℃以上,加上各种机械和电器也需要消耗能源来获得动力.因此,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据统计,陶瓷工业生产成本中,燃料要占30%以上。

在我国,用于燃料的平均成本费用更是高达40%,居各项成本之首。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此外,在陶瓷生产操作过程中,运输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如:

球磨机的装料、榨泥机的卸料、坯泥及半成品的运输、制件的成型上釉等等。

这就要求陶瓷企业一方面在厂址选择、空间布置、厂内运输线路的安排等方面力求合理,尽量减少运输量,另一方面力求实现陶瓷企业运输操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

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

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成型修坯车间应装有吸尘器,避免粉尘污染。

榨泥机排出的废水应尽量回收,反复使用。

废匣片、废瓷片也应尽量回收粉碎,继续使用。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间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如陶瓷企业几乎都有原料、成型、烧成、彩绘、包装与机修等车间和工段,这就使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低下。

今后,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造我们的陶瓷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向组织结构合理化要潜力。

9.陶瓷的干燥是陶瓷的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陶瓷产品的质量缺陷有很大部分是因干燥不当而引起的。

陶瓷工业的干燥经历了自然干燥、室式烘房干燥到现在的各种热源的连续式干燥器、远红外干燥器、太阳能干燥器和微波干燥技术。

干燥是一个技术相对简单,应用却十分广泛的工业过程,不但关系着陶瓷产品的质量及成品率,而且影响陶瓷企业的整体能耗。

据统计,干燥过程中的能耗占工业总燃料消耗的15%,而在陶瓷行业中,用于干燥的能耗占燃料总消耗的比例远不止此数,故干燥过程的节能是关系到企业节能的大事。

陶瓷的干燥速度快、节能、优质、无污染等是新世纪对干燥技术的基本要求。

三.醴陵陶瓷概况

  醴陵拥有数百年陶瓷生产历史,素有“瓷城”的美誉。

因产品老化、企业机制僵化等原因,该市陶瓷产业一度陷入困境。

近年来,该市加大了国有、集体陶瓷企业产权改革的力度,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一产业。

短短几年,醴陵陶瓷再现异彩,产品由单一的高温日用瓷,发展到如今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程瓷等5大类4000多个品种,特别是日用炻瓷的勃兴,使醴陵陶瓷大步走出国门,盈利能力大增。

四、醴陵陶瓷技术创新

  曾饱受高能耗、高污染之苦的醴陵陶瓷产业,近年来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和余热利用节能专利技术,行业能源成本下降四成左右,向节能环保型产业迈进了大步。

 1、清洁能源推广技术简介及效果

  传统的陶瓷生产通过燃煤窑炉烧结,一座窑炉就有一座烟囱,能耗高、污染重。

三年前,醴陵全市就有各种窑炉600多座,年耗煤近35万吨。

林立的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硫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天然气进入醴陵后,该市积极推动陶瓷产业改善能源结构,全市通气区内128家陶瓷企业的燃煤窑炉改造成为燃气窑炉,年用煤量减少30.5万吨,年能源直接成本节约1.12亿元,并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与此同时,该市还大力推广余热利用节能技术。

陶瓷坯体入窑炉烧结前必须烘干,传统的方法除了利用部分窑炉余热,还要加上热风炉提供热量。

该市利用湖南顺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余热利用设备及其专利技术,对108家企业154条窑炉按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余热利用改造,将窑炉余热利用由30%提高到70%,每年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12.55万吨,同时减少电力能源消耗40%左右。

泰鑫瓷业应用该技术对7座窑炉进行改造,不仅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升,每年还节约能源成本460万元,再也不用烧煤的热风炉,实现无烟尘、无炉渣排放。

醴陵陶瓷业进入再度复兴时期

永丰源老板刘权辉说,用天然气一是高档陶瓷清洁的需要,二是的确避免了油价不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现在工业园每天用6吨天然气,而用柴油的话,要达到同样热值,以现在的4000多元每吨的价格,成本将比天然气高出35%至40%!

    

事实上,像刘权辉这样会算这笔经济账的企业家越来越多。

市燃气集团发展部高工杨安辉说,最近与他们集团积极洽谈燃气空调、工业用气合作的企业增加了很多,很多企业都是因受越来越高的油价压力,而转向使用天然气的。

一度衰落的醴陵陶瓷产业,近年因民间资本进入,一扫沉闷的景象而活力勃发。

去年419家陶瓷企业,共完成产值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缴税1.46亿元,几乎占全市财政收入3成。

陶瓷已成为该市最大的支柱产业。

郑茂清副省长在考察醴陵陶瓷产业时,鼓励该市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把醴陵打造成我国甚至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

  醴陵拥有数百年陶瓷生产历史,素有“瓷城”美誉。

因产品老化、企业机制僵化等原因,该市陶瓷产业一度陷入困境。

近些年,该市加大了国有、集体陶瓷企业产权改革的力度,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一产业。

短短几年,醴陵陶瓷再现异彩,产品由单一的高温日用瓷,发展到如今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程瓷等5大类4000多个品种,特别是日用炻瓷的勃兴,使醴陵陶瓷大步走出国门,盈利能力大增。

  在参观东阳电瓷、天博瓷业、华联瓷业、陶润实业等醴陵陶瓷业的领军企业后,郑茂清对该市陶瓷产业集中度与外向度高、创新与盈利能力强等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指出,醴陵陶瓷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做大做强。

为此,郑茂清建议在改善企业组织结构上进行探索。

可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企业间进行各专业分工合作,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业企业也可在行业协会组织下,或实现产品错位生产,或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郑茂清指出,纳米新材料的应用为陶瓷产业提升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醴陵陶瓷企业要赶快行动起来,加快新材料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抓住机遇,再上新台阶。

醴陵市工业生产近几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工业能源消耗量也随之扩大。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业特别是高耗能工业的能耗水平,对于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天然气的逐步推广使用,工业窑炉改造进程的加快,醴陵市实现了节能降耗大的突破:

2007年1至9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万元GDP能源消耗下降了9.85%。

工业生产实现了新飞跃。

一、规模工业能源消耗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醴陵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为208828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为0.52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低16.1%。

(一)主要能源分品种消耗情况:

醴陵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339家,全年共消耗原煤339051吨、液化石油气10753吨、焦炭127吨、成品油1728吨、燃料油5032吨、天然气7837万立方米、电力19849万千瓦时等,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82564吨标准煤(终端消费)。

原煤、天然气、电力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品种,其中天然气的使用程度较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所占比重由去年的6.28%上升到今年的27.25%。

(二)主要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综合能源消费量最多的行业是以陶瓷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消耗356510吨标准煤,占全市综合能耗的93.2%。

其他超过1000吨标准煤的有3个行业,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2230吨标准煤,造纸及纸制品业5283吨标准煤,橡胶制品业2600吨标准煤。

二、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企业效益

近年来煤炭、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大幅提高,而作为醴陵市传统产业之一的陶瓷产业,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

因此降低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醴陵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降低能源消耗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原材料、燃料、能源涨价的不利条件下,提高企业的自我消化能力,其次可以增长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同时能源消耗水平的高低也是反映一个企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程度的重要标志。

因此,企业要在如何降低能源消耗的途径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以提高企业效益。

(一)以川气入醴为契机,陶瓷行业实现节能降耗的突破。

2005年11月8日醴陵市天然气通气点火,标志着醴陵天然气利用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天然气利用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改善醴陵市的能源结构,加速陶瓷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天然气作为一种廉价的“清洁能源”,将助推陶瓷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一直以来,陶瓷行业被称之为“火中取宝”,燃料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醴陵的陶瓷产业现在所用的燃料主要是煤、重油和液化气,这些传统燃料使用起来不仅污染大、成本高,且产品质量难以提高。

改用天然气为燃料,能够减少能耗和污染,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档次。

据国光、群力等试用天然气的企业测算,按目前液化气比价计算,使用天然气可节约燃料成本35-50%,产品的一级品率提高10%左右。

天然气的使用将大大提升陶瓷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借助新能源使用这一机遇,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陶瓷复合材料等高科技陶瓷,使醴陵陶瓷产业向非金属材料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湖南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醴陵市技术创新、招商引资、产业扩张的重要平台。

(二)、积极创新技术,提高产品节能降耗的设计水平。

首先要不断改进工艺,降低材料消耗成本。

通过窑炉改造,达到节能的目的。

醴陵市把窑炉改造作为“十件实事”来抓,全年50%以上的窑炉完成了煤改气的任务。

其次要合理设计生产各个环节的能耗,避免因为设计原因而造成的浪费。

再次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建立节能降耗责任制。

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节约能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增强企业职工节能降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及设备,为醴陵陶瓷产业实现节能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如原料制备中的喷雾干燥塔,成型中的滚压机、高压注浆和静压成型机,施釉和装饰方面的电隧道窑、节能型推板窑和燃气隧道窑、棍道窑、梭式窑等。

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实现了烧成窑炉的全自动电脑控制。

这些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对醴陵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85%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降低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醴陵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企业也只有沿着节能降耗的思路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就在两年前,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有黑、白、黄三条“龙”:

顶天立地烟囱冒出的滚滚黑烟尘、原材料排放的成河白泥浆和生产中排放流不尽的电镀和锅炉黄色水,成为瓷都醴陵“三废”污染的重灾区。

两年后的今天,在厂区再也看不到“龙”了。

  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醴陵迈出了利用清洁能源的最关键一步。

两年前,他们紧紧抓住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下游开发项目的难得机遇,投资1.8亿元,逐步推广使用洁净能源天然气,摆脱烧煤烧重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产品成本高和成品率低的状况。

据介绍,现在全市年供天然气达2.15亿立方米,供气范围含城市规划区和周围六、七个乡镇。

全市200多家生产企业巳有170多家使用天然气,其中城区120多家企业几乎全部利用上天然气。

据测算,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排放9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有助于消除酸雨形成,缓解地球温室效应。

按年供气量计算,全市一年可替代用煤达28.8万吨,减少烟尘、废气排放量2.5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多吨。

  据国光、群力瓷器厂由烧重油改烧天然气的测算,节约燃料成本35%以上,产品一级品率提高。

  目前醴陵市城区巳有70%以上的住户改烧煤、液化气为烧天然气。

据测算,用煤替代天然气每月每户平均可减少燃料支出达30%以上:

用液化气替代天然气,每月可减少燃料支出达60%以上。

全国著名三大古“瓷都”之一的醴陵,为摘掉陶瓷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帽子”,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的原则,在陶瓷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逐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此举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全面削减了排污总量,改善了环境质量,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记者近日在醴陵节能减排汇报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为推广清洁能源减排废气,醴陵市大手笔投资1.8亿元建成“川气入醴”工程,在陶瓷产业掀起了一场“能源革命”。

  2005年,该市以天然气入醴为契机,大力倡导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全面推广窑炉余热烘坯技术。

该项技术利用风机将窑炉的余热抽到改造后的烤房里进行烘坯,采取调节风量控温的办法,将窑炉温度稳定在1300℃左右,无须再用热风炉。

  为了鼓励陶瓷企业推广窑炉余热烘坯技术,醴陵市出台政策: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改造的企业,根据完成时限,免费供应一定量的天然气,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减免管道、气站等配套费用。

  据了解,醴陵市通气区内原有陶瓷企业165家,现已对其中408条窑炉进行了改造。

全部改造完成后年节约能源成本折合标煤18.66万吨,年节约能源直接成本1.12亿元。

三、余热利用技术简介及效果

  醴陵市计划利用湖南顺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余热利用设备及其专利技术,投资1.1亿元对该市436家陶瓷企业中的108家的154条大中型窑炉按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陶瓷窑炉余热利用改造,将窑炉余热利用率由30%左右提高到70%,同时约减少电力能源消耗40%。

  陶瓷企业与能源公司签订节能协议,这是醴陵市实行陶瓷企业窑炉余热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一种方式。

醴陵市经委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这一方式能实现双赢,一方面陶瓷企业通过节能改造既减少了投资,又降低了投资风险,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合同能源管理协议到期,其设备归陶瓷企业所有。

另一方面能源科技公司通过对陶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能够用改造后综合节能资金35%分两年提成的办法提取节能工程投资款。

因而,这一做法深受陶瓷企业欢迎。

”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司等陶瓷企业都受惠于这一能源管理方式。

  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球:

“华联瓷业共投入8600多万元,引进先进工艺装备和管理技术,推进窑炉改造、余热利用系统建设和零排放工程建设,有效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和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

” 

  据介绍,自2007年以来,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投资1670万元加快了对窑炉改造和余热利用工程建设,对14条窑炉和90座烘房进行了改造。

无论是第一阶段的煤改油,还是第二阶段的油改气,在降低产品能耗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据统计,在陶瓷行业中,干燥过程中的能耗占工业总燃料消耗的50%,因此,干燥过程的节能是关系到企业节能的大事。

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在考察全国多家厂家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使用辊道窑直燃天然气的余热快速干燥方法对坯体进行加热干燥,彻底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提高了热利用率,此举使该公司实现了年节约标煤11357吨、节约能源成本1003万元、减排二氧化碳39748吨、二氧化硫283吨、烟尘106吨、废渣2840吨。

  另一家陶瓷企业——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对公司15条(座)窑炉全部改造后实现年节约标煤7721吨、减排废渣3076吨、二氧化硫172吨、烟尘513吨、废气10255万标立方米。

泰鑫瓷业投资25万元建成的余热利用系统工程,每年可减少燃煤400吨,年节约资金16万元。

  目前,醴陵市使用清洁能源企业已达到104家,建成天然气窑炉120多座,天然气用量达到1亿立方米,拆除燃煤窑炉100余座,年减少烟尘排放5000多吨、二氧化硫2000多吨。

此外,醴陵市还建成各类瓷业废水处理设施300多套,每年治理工业废水800多万吨,回收利用废水约400万吨。

华联瓷业、泰鑫瓷业等企业均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做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四、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优点:

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即CH4,CH4是碳氢化合物中碳氢比最大的,氢氢键和碳氢键断裂释放的能量都很大,也是唯一一种一个碳链4个氢键的碳氢化合物,而氢气制取和保存都不方便,成本太高,所以选择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

五、新技术使用对产业的影响

 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四、醴陵陶瓷产业营销部分

一、关于醴陵陶瓷产业营销情况的现状

1、陶瓷产业现状:

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经历了由陶到瓷,由粗瓷到细瓷,由普通日用瓷到门类齐全的中高档出口日用瓷、陈设艺术瓷、电瓷、工业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和特种陶瓷的发展过程,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目前醴陵陶瓷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机械、瓷泥采掘、陶瓷颜料、彩印包装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集群,是国内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2003年,湖南省将醴陵陶瓷产业确定为湖南省标志性产业。

目前,醴陵陶瓷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0.8%,产量占全省总量的94.7%,占全国陶瓷总量的14%。

2006年末,醴陵市拥有陶瓷企业47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1.8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7.8%。

全年共生产日用陶瓷18.3亿件,其中出口8.35亿件;工业陶瓷24万吨。

从产品结构上看,日用陶瓷生产企业有225家,占47%;特种陶瓷生产企业179家,占37.4%;其他陶瓷生产企业75家,占15.6%。

从登记注册类型上看,公有制企业20家,占4.2%,其中国有企业11家,集体企业9家;非公有制企业459家,占95.8%。

其中股份制企业1家,三资企业28家,其他企业424家。

陶瓷作为醴陵一大支柱产业,要大力发展陶瓷产业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必须把陶瓷行业发展作为全市全局性的工作。

“天然气入醴”工程、106国道拓宽改造工程、湘赣复线提速改造工程、醴潭高速公路、商检海关大楼等重点工程的完成或即将建成,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醴陵陶瓷产业乃至全市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陶瓷产业基础雄厚。

醴陵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醴陵陶瓷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声誉,近两千年的陶瓷生产历史,铸就了“瓷城”这块招牌,陶瓷支撑着醴陵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吸纳众多劳动力,大大缓解了全市的就业压力,全市有近11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陶瓷生产与销售,占全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口的29.5%。

陶瓷作为醴陵的主要传统出口商品,畅销全世界,2006年全市陶瓷出口2亿美元,陶瓷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9.8%。

(二)技术雄厚,研学产销同步发展。

近几年来,醴陵市积极推进陶瓷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陶瓷教育投入,为醴陵市陶瓷产业大发展积极培养储备陶瓷人才,形成以企业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陶瓷教育、陶瓷技术创新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