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212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docx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实践活动课题名称:

走进春节

组长:

时间:

201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4-6人为宜)一、活动背景

分析: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

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

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习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忘,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围绕“走进春节”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长及活动方法:

1、活动时长:

5周

2、活动方法:

上网查资料、采访、查阅书籍、摘抄、图片、照片

三、活动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各小组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讨论制定出初步的活动方案。

四、活动过程:

阶段一:

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我们各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以下三个主题:

A、春节的由来;

B、春节的习俗;

C、春节诗歌、对联欣赏

活动方案表格:

做什么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习俗

春节诗歌、对

怎么做

1.老师、父母

2.看书查找

3.上网查等

1.采访村里的

老人

2.到网上查阅

1•去大街小巷实地收集

2.上网查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完成任务,各个小组又进行了任

务分工,制定了小组的活动计划表

课题名称

走进春节

研究主题

春节的由来、习俗及相关对联欣赏

预期结果

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到春节的由来、习俗并能积累部分关于春节的诗歌和对联

组长

钟嘉欣

组员

欧阳丽敏、林晓仪、罗家铭、伍馨仪、华东

研究方法

1、咨询老师、父母及周围的老人

2、看书、上网查找

3、大街小巷实地收集

活动步骤

1、欧阳丽敏、林晓仪负责查找“春节的由来”

2、罗家铭、伍馨仪负责了解“春节的习俗”

3、钟嘉欣、华东负责收集对联

工具准备

笔记本、相机或手机

活动时间

201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

阶段二:

走出课堂,落实任务

1、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在活动中及时给予老师可通过电话给学生进行指导或疑难问题解决。

阶段三:

成果展示与交流

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

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

“婆

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

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

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

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

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

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

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10、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

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附相关春节习俗图片:

 

第三小组收集的资料:

关于春节的诗歌、对联

(一)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对联:

横批:

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

春满乾坤福满楼

万事如意福临门

万事如意步步高

五讲四美树新风

四季彩云滚滚来

八方财宝进家门

昭昭日月争光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

四季长安

横批:

财源广进

横批:

吉星高照

横批:

辞旧迎春

横批:

万事如意

横批:

家和万事兴

横批:

欢度佳节

横批:

喜笑颜开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

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

欢度春节

 

附相关对联图片:

 

五、活动体验

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用多种形式把大家的活动成果展示了出来,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围绕主题查找资料,学会了如何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怎样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团结合作完成任务。

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