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172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docx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范本模板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资料

新生代农民工

当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数量达1亿人左右。

他们有着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一、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

1、身份:

非城非乡

(1)从职业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目前农民工数量上已远远超过原有城镇户籍的公有制二、三产业的职工,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作为生产主体支撑着国家的工业化,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

而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把他们当作稳定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

(2)从地域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常年生活、工作在城市,是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

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对攒钱并不十分看重.他们讲究的是“心随我动,率性彰显自我”。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也会在春节时回家一趟,但那仅仅是“礼节性的仪式”,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兴趣。

他们更倾向于改变现状,想在城里有喜欢的工作,买房子,娶妻生子,真正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城市生活,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他们手机的拥有比例很高,绝大多数人的通讯方式都很现代化.但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依然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

(3)从法定身份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农民。

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一部分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识农,“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

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压根儿就没准备再回农村,出来长见识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2、职业:

高不成低不就

(1)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父辈,就业期望甚高,但仍面临困境。

就业期望高与敬业精神差。

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怕吃苦,常常不能踏实工作.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即使能够做到“敬业”,也很难做到真心“爱岗"。

这其中,近一半的人是因为“生活、生产环境和闲暇时间不足”而跳槽,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提出,“自己不喜欢那个工作”或者只是“想换个环境”.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工作的同时还要求享受生活,得到尊重,在文化、娱乐、健身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就业意愿,即只希望找那些社会地位高、条件好、工资高的工作。

加之有父母做其强大后盾,生活压力小了很多,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跳槽,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

(2)就业期望高与职业技能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农民工的素质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承担城市里低端的重体力活,又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定位,基本上只能从事体力运输、建筑小工、工业加工以及低层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报酬行业。

同时过于频繁跳槽,使得他们对每个行业、岗位只能作蜻蜓点水式的了解,每一项职业技能也只能停留在“学徒期”的水平。

如此周而复始,也形成恶性循环。

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他们很难融入城市,并且体面地生存。

3、落户“三壁垒”

根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愿望强烈,但高门槛限制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1)经济壁垒:

目前,许多省会城市都将农民工购房在60平方米之上作为落户条件之一。

而当前房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对于收入微薄却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能够实现的积累非常有限,这种以货币构筑的以经济壁垒取代身份壁垒的新门槛对普通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逾越的,这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一大经济障碍.

(2)素质壁垒:

目前不少省会城市落户要求农民工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少地方仍然要求达到大专文化程度.这对以初中为主要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也是进城落户的一大障碍。

并且不少地方对农民工进城落户实行二元待遇。

(3)社会福利壁垒:

我国各地社会福利系统不兼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以省级为改革单元,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

一些省份已在省内实行城乡户籍统一,但省际之间人口自由迁徙障碍依然较大。

各地社会福利系统的不兼容是制约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因素.解决矛盾还须深化城市改革。

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建议

1、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当前,必须加强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各类企业同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

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2、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由过去主要面向和管理户籍人口,转变到同时面向和管理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让农民工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度.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要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将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让农民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开展就业竞争。

要创新农民培训转移机制,大力加强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4、按照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当前要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尽快改变目前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实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人在哪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登记,就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实现户籍管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

5、要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中间;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要积极扶持打工者文化团体,不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了空话。

6、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生活

要依托集中居住中心、居(村)综合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公德、法制宣传、市民素质等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类学习型、服务型、文体型、公益志愿型等居民互助性的社区民间组织,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和社区管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速融入城市的大熔炉。

 

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根据农业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全县建设3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2011年-2012年,完成第一批1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猪场建设。

 2013至2015年,完成第二批1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猪场建设。

通过示范场建设,实现“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目标,带动全县生猪规模养殖水平的提升。

二、建设原则

坚持四个结合:

规模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创建典型与项目建设相结合,阶段性创建与长效监管相结合。

三、基本条件

1、必备条件:

①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土地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

②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养殖档案完整.

③具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发生记录,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

④种畜禽场还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2、规模条件:

自建栏舍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户。

四、建设标准

一是品种良种化。

养殖品种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及其二元和三元杂交猪以及国家遗传资源志界定的地方优良品种为主。

二是养殖设施化

(一)场部远离居民区和人口聚集区,有围墙、大门、独立的场区、实行封闭管理、集中饲养。

(二)场部有条形场牌,内容为“XXX猪场(养殖公司、养猪合作社)"悬挂于场区大门左侧.

(三)场部入口有简介牌, 内容包括场区文字简介,固定在场区大门外醒目处.

(四)猪场大门入口处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消毒池长度为进场大型机动车车轮周长的一周半,宽与大门相适宜,消毒液的深度能保证入场车辆所有车轮外沿充分浸在消毒液中。

猪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垫)。

(五)生活区、生产区分开,净道和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六)有自动饮水系统、自由采食槽、限位栏、产床、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是生产规范化。

1、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2、各项管理制度上墙。

包括:

免疫制度、防疫消毒制度、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制度、检疫申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等.

3、引进良种猪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购买,并有种猪合格证和动物防疫部门的检疫证明。

4、饲料原料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和制药工业副产品。

严禁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等违禁药物.

5、场内兽医和配种人员不对外从事诊疗和配种业务。

6、生产区内不饲养其他畜禽。

四是实行防疫制度化。

1、结合本地流行病学和猪场抗体监测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2、疫苗贮藏条件须符合规定要求。

3、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

4、主动接受并配合动物疫病监测机构的监督抽查,抗体监测。

5、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消毒、畜禽体表消毒、饮用水消毒。

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更衣和消毒,工作服不得穿出场外;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彻底消毒。

每批猪只调出后,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等进行喷雾或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消毒。

每周进行带猪消毒1-2次。

五是粪污无害化。

1、贮粪场所位置合理,并具有防雨、防渗设施。

场区内垃圾集中堆放,位置合理,无杂物堆放。

2、建有30立方米以上沼气池,沼气池处理不完的,配套相应容量的污水沉淀池。

年出栏500头规模的养猪场建设3级污水沉淀池,分别为10立方、20立方、40立方,其他规模依次类推。

3、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病、死猪应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猪场设计应注意11点

猪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已决定了未来的生产力,因此在建设之初就要有好的设计理念,以尊重猪的生物学特性为出发点,利于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照控制,舒适的环境,合理的密度,还要便于操作和节能减排,依照以上原则设计好规模、工艺流程、操作方式、栏圈结构、防疫屏障等.不能单纯追求低投资,而要从长期运行成本和回报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猪场设计中,应该考虑以下方面:

(1)选址应远离各种动物的饲养场,城镇居民区和村落,工厂,交通干道,周边环境无污染,最好有天然屏障,有足够的土地消纳粪污。

(2)猪舍建筑群的规划应结合当地气候及地理条件,能利用冬季阳光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来降温,一般采用南北朝向。

(3)做好绿化,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植树种草进行环境绿化,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作用。

(4)采取全进全出模式,并配套相应猪舍建筑。

(5)对母猪减少限位时间,建议只在配种—-配后35天内使用限位栏。

(6)实行分点饲养,可大大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7)大窗户和卷帘相结合,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相结合。

(8)采用隔热材料,利于防寒防暑.

(9)生长猪安装干湿自动料槽,更能满足猪喜欢采食湿拌料的习性。

(10)创造接触土壤、阳光和青菜的环境。

(11)粪污处理系统。

 

 

 

 

 

 

 

 

 

 

 

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注意事项

秋季天气变化多端,往往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在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保暖工作,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

秋冬季节,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各类疾病,因此要做好家畜防寒保暖工作,保持畜舍干燥、清洁、暖和,使畜禽生长发育健康.要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卫生,防止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和脏水,从而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

2、严格防疫工作,控制疫病发生。

秋季是口蹄疫、猪瘟、流感等疫病的最佳预防季节,对保障冬春季节不发疫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健全疫病预防体系。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外来疫病的传入。

坚持预防免疫注射制度.免疫注射是预防畜禽疫病的关键措施.

3、加强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减少病原体对畜禽和棚舍的污染。

坚持每天对棚舍清扫一次,每周1-2次全面大消毒,饲养用具要每天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消毒药可用1:

200浓度的过氧乙酸、1:

500的喷雾灵、1:

200的百毒杀、3%的烧碱溶液等,1:

1000的喷雾灵可饮水消毒,效果较好。

4、要实行自行封锁,非饲养人员不准进场(舍);在特殊情况下,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严禁商贩随意进入畜禽舍。

秋冬季节要注意防范的几种主要动物疫病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多种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一)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侵害多种动物,偶蹄兽易感。

家畜以牛易感,其次是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野生动物中黄羊、鹿、麝、和野猪也感染发病。

幼龄动物易感性较老龄动物高。

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毒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

水泡液、水泡皮、奶、尿、唾液及粪便含毒量最多,毒力也最强。

畜产品、饲料、草场、饮水和水源、交通运输工具、饲养管理工具、垫草、垫料等,一旦污染病毒,均可成为传染源。

口蹄疫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传染.在自然情况下,易感动物通常经消化道感染,动物各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受到损伤也可造成病毒易侵入。

空气也是口蹄疫重要传染途径。

口蹄疫的传播可呈跳跃式传播流行,即在远离原发点地区也能爆发,或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

多系输入带毒产品和家畜(引种)所致。

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流行迅速,疫情一旦发生,可随牧畜的迁徙如放牧、转移牧地、畜力运输等迅速大面积蔓延,经过一定时期后疫情才逐渐平息。

本病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其流行却有明显的季节规律。

往往在不同地区、口蹄疫流行于不同季节。

一般冬、春季较易发生大流行,夏季减缓或平息。

(二)临床表现

口蹄疫的临床特征是在口、舌、唇、鼻、蹄、乳房等部位的皮肤、粘膜形成水疱,并溃烂形成烂斑。

牛可见舌面形成大水泡,水泡破裂时流出泡沫样口涎,发生卡他性口膜炎和鼻炎,病牛舌面、唇内、齿龈和颊黏膜可见到明显水泡或烂斑.乳头、乳房皮肤可见有水泡和烂斑,病牛蹄叉、蹄冠出现水泡,继之破溃,排出水泡液,病牛不愿行走,强迫行走可见跛行。

牛患本病后一般取良性经过,病死率低,通常不超过1%-3%。

一旦病情转为恶性口蹄疫,则发生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20%—50%。

病羊多以蹄部症状为主,羊口腔黏膜病变少见。

病猪以蹄部水泡症状为主要特征。

在蹄冠及副蹄等处可见水泡、糜烂,走路跛行,严重者爬行。

如发生继发感染易引起蹄匣脱落。

有的病猪在鼻盘、鼻道前部、唇部皮肤,母猪的乳头,个别的在乳房上可见到水泡、烂斑。

偶尔见到阴唇、阴囊的皮肤上也有水泡、烂斑。

骆驼的症状与牛大致相同,发病率较牛低。

鹿的症状与水牛和绵羊相似。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禽流感病毒感染多种家禽、野禽和鸟类,以鸡和火鸡易感性最高.水禽如鸭、鹅可带毒、散毒,一般无临床症状。

但也有感染高致病力毒株而发病死亡的报道.从鸭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比其他禽类都多。

已分离出流感病毒的其他禽类有:

珍珠鸡、家鹅、鹌鹑、雉、鹧鸪、八哥、麻雀、乌鸦、寒鸦、鹰、编织鸟和鸽、椋鸟、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鸭、番鸭、雀形目的鸟、鹦鹉、虎皮鹦鹉、海鸥等鸟类。

病禽是主要传染源,野生水禽是自然界流感病毒的主要带毒者,鸟类也是重要的传播者。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伤口、呼吸道、眼结膜传染。

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但有证据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有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能通过空气和蛋的媒介传播。

(二)临床表现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异.可表现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

如病鸡精神沉郁,减食及消瘦;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停止;轻度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啰音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无毛皮肤发绀,神经紊乱和腹泻。

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症状。

三、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病禽和带毒禽是本病主要传染源,鸟类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病毒存在于病鸡全身所有器官、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病毒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受伤的皮肤和泄殖腔黏膜侵入机体。

鸡、野鸡、火鸡、珍珠鸡、鹌鹑易感。

以鸡最易感,野鸡次之。

鸭、鹅等水禽也能感染本病,目前已从鸭、鹅、天鹅、塘鹅和鸬鹚中分离到病毒。

鸽、斑鸠、乌鸦、麻雀、八哥、老鹰、燕子以及其他自由飞翔的或笼养的鸟类,大部分也能自然感染本病或伴有临诊症状或取隐性经过.历史上有好几个国家因进口观赏鸟类而招致了本病的流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

鸡场内的鸡一旦发生本病,可于4—5天内波及全群.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通常把新城疫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个型.

最急性型:

多见于雏鸡和流行初期。

常突然发病,无特征性症状而迅速死亡。

往往头天晚上饮食活动如常,翌晨发现死亡。

死亡率可达90%以上.

急性型:

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

往往以呼吸道症状开始,继而下痢。

起初体温升高达43-44℃,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黏液增多,呼吸困难而引颈张口、呼吸出声,鸡冠和肉髯呈暗红色或紫色.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丧失,渴欲增加,羽毛松乱,不愿走动,垂头缩颈,翅翼下垂,鸡冠和肉髯呈紫色,眼半闭或全闭,状似昏睡。

蛋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病鸡咳嗽,有粘性鼻液,呼吸困难,有时伸头、张口呼吸,发出“咯咯”的喘鸣声,或突然出现怪叫声。

口角流出大量黏液,常为排除黏液,甩头或吞咽。

嗉囊内积有液体状内容物,倒提时常从口角流出大量酸臭的暗灰色液体。

排黄绿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有时混有少量血液。

后期粪便呈蛋清样。

部分病例中,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站立不稳,水禽、鸟等不能飞行、失去平衡等,最后体温下降,不久在昏迷中死去,死亡率达90%以上.1月龄内的雏禽病程短,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高.

慢性型:

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禽。

耐过急性型的病禽,常为以神经症状为主,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有好转,但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膀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反复发作。

在间歇期内一切正常,貌似健康.但若受到惊扰刺激或抢食,则又突然发作,头颈屈仰,全身抽搐旋转,数分钟又恢复正常.最后可变为瘫痪或半瘫痪,或者逐渐消瘦,终至死亡,但病死率较低.

四、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唯一宿主.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等所散播的大量病毒,不断污染周围环境,是导致猪瘟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

屠宰病猪的血液、脏器、废料和废水不经灭毒处理,也可大量散播病毒,造成猪瘟的发生和流行。

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运输工具以及管理人员服装也可成为传播本病的媒介。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也可经眼结膜、伤口、人工授精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贸易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废弃食品喂猪导致传播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然而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

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

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二)临床表现

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看不到任何症状即死亡;或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呈稽留热。

食欲减退,口渴,精神委顿,嗜卧,乏力。

腹下和四肢皮肤发绀和斑点状出血,很快因心力衰竭、气喘和抽搐死亡,病程1—2天.多发生在流行初期,较为洁净的易感猪群。

急性型:

病初体温可升高达40.5-42℃,一般在41℃左右,发病后4—6天体温达到高峰,稽留4-10天。

病猪明显减食或停食,但仍有食欲,喂食时走向食槽,口渴饮水或稍食后即回窝卧下。

精神高度沉郁,常挤卧在一起,或钻入垫草下,颤抖。

食欲减退,偶尔呕吐。

嗜睡、挤堆。

呼吸困难,咳嗽。

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

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

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为明显。

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

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

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

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

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

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

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

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

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五、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喉炎;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型较少见,主要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