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086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x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

△寅恪

在为父亲守灵的那些晚上,寅恪常常斜躺在走廊的藤椅上,一句话不说,两眼怒睁,看着茫茫黑夜。

每次亲友来吊唁,寅恪必一一还礼,或鞠躬,或叩首,虽极度疲倦,礼数不减分毫。

寅恪原本就有眼疾,丧礼上频繁的弯腰和低头,诱发了视网膜脱落,导致右眼视力急剧下降。

经医院大夫检查,确诊为右眼视网膜剥离,急需手术治疗,不可延误,但手术后,要相当一段时间来休养。

得知情况后,寅恪选择不做手术,宁可失明,也要离开沦陷区。

11月3日,背负国仇家恨的寅恪,隐瞒教授身份,携妻带女,离开北平。

有人奉日军之命,开出优厚条件,请寅恪到已沦陷的教书,被他严词拒绝。

他说,我和父亲一样,同日寇不两立。

为躲避日寇迫害,寅恪出走,不久,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沦陷,寅恪一家,被困在九龙。

在困居九龙的日子里,寅恪一家,几无下锅之米。

大学中文系教授君葆,指派了两名职工,携米十六斤、肉罐头七罐,前往宅救济。

两位职工回来报告,寅恪先生一家,已经挨饿三天了。

为了买到一点食物,寅恪典衣卖物,最后竟然到了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程度。

有个叫松荣的日本学者,因仰慕寅恪的学问,遂写信给日本军部,求他们照顾一下。

随后,日本宪兵来到家,送去好多袋面粉。

宪兵们拼命往屋里搬,寅恪和夫人,就拼命往屋外拖,誓死不吃日军的面粉。

家两父子,秉持的是同一种骨气。

这种骨气,自古及今,一以贯之,每到民族危难时,便在中华驰骋纵横,乃至聚沙成塔,众志成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南开学生胡淑珍,清华教授寅恪,以及和他们相似的一众师生,终将于这个大时代,汇聚在四季如春的,上演震撼世界的传奇。

按下启动按钮的人,是三位校长:

清华梅贻琦,北大梦麟,南开伯苓。

△梅贻琦

卢沟桥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合并,在组建临时大学。

1938年春,又迁至,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的成就,源自三位校长的团结。

梅贻琦毕业于伯苓创办的敬业中学堂,这个敬业中学堂,就是南开的前身,也就是说,梅、二人,原本就有师生之谊。

△伯苓

联大成立之初,伯苓拍拍梦麟的肩膀,对他说,我的表,你戴着。

意思就是,哥们儿,你做我的代表。

北大校长梦麟,办事能力很强。

△梦麟

傅斯年曾对胡适说,论学问,梦麟不如蔡元培,但办事能力,比蔡元培高明得多。

先生是蔡先生的一条狗。

梦麟知道后,不以为意,表示认同。

他说,蔡先生是北大功人,我是北大功狗。

这位办事能力超强的“北大功狗”,在进入西南联大后,崇尚起了“无为”。

他说,在西南联大,我不管就是管,如果不肯放手,各自为政,势必造成联而不合,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

有一次,梅贻琦在提名联大院长时,清华所占比例居多,引起北大师生不满。

一些北大教授,跑到梦麟那里“告状”,要求分校而治。

这时,钱穆说了四个字,“此为何时?

”周围人听罢,都沉默了。

钱穆认为,国难当头,当以和为贵,他日胜利还归,各校自当独立,而此时此刻,必须同舟共济。

梦麟随即插话,今天,钱先生一番话已成定论,不可在此问题上起争议,当另商他事。

伯苓、梦麟以不争,成就了西南联大。

而联大的重担,自然落在了梅贻琦的肩上。

梅贻琦倚重教授。

他认为,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有没有好大楼,而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每当遇到重大事件,梅贻琦都注意听取有威望的教授的意见。

别人问他办学主,他回答三个字:

吾从众。

梅贻琦说,教授是学校的主体,我这个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

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是西南联大的灵魂。

有的教授拼颜值,有的教授拼才华,西南联大的教授,拼的是“命”。

朱自清开了三门课:

国文、宋诗、文辞研究。

△朱自清

其中,文辞研究作为选修课,较为冷僻,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如此,朱自清仍然细心备课,安排考试,丝毫不懈怠。

有一次,朱自清得了痢疾,仍然坚持为学生批改作文。

夫人看不过去,让他赶紧休息,朱自清说,我答应明天发给学生的。

为节省时间,朱自清在书桌旁放了个马桶,给学生改了一通宵作文,自己拉了三十多次痢疾。

天亮时,朱自清脸色苍白,双眼凹陷,人都脱了相,仍坚持去给学生上课。

寅恪讲课,自成一派,只需看他肩上挎包颜色,便知道今天讲什么。

黄色代表佛经文学,蓝色代表其他课程,从不混淆。

上课时,寅恪喜欢平铺直叙,擅长引经据典。

有一次,讲白居易的《长恨歌》,单是考证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就足足用了四节课,吓得一些功底不扎实的学生,再不敢随便走进他的课堂。

寅恪讲佛典时,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的助教和讲师,都赶来听课,本科生反倒没几个,为此,寅恪被称作“教授中的教授”。

北大历史系学生王玉哲,曾对傅斯年研究《齐物论》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在刊物上反驳。

后来,傅斯年在西南联大担任文科研究所所长,招研究生,王玉哲想报考,又怕傅斯年对他有芥蒂,几番犹豫下,还是壮着胆子报了,结果被录取,师生相处的很好。

振声指导大四学生写论文,题目是禺研究,这位学生迟迟未能完成。

振声约其谈话,原来,该学生观点与他不同,怕导师通不过,故导致拖延。

振声对他说,只要认真研究,掌握材料,言之有据,便可写成论文,观点不必雷同。

若师生一个模子刻出来,那学术还谈何发展?

从文教书,为了让学生省事,不怕自己麻烦。

△从文

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找不到,就自己抄在竹纸上,待到上课时,分发给学生。

有一次,有个学生写了篇小说,对话富有哲理,颇为自得。

从文看后,说道,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写对话,要贴着人物来写。

该学生听后,受益匪浅,多年后,成为小说大家,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这个学生的名字叫汪曾祺。

豪华的教师阵容,让西南联大声名远播,不仅惠及联大的学生,还吸引了很多社会各界的“旁听生”。

当时,有位30岁出头,体态丰盈的大姐,成为西南联大国文课上的常客。

这位大姐,有课必到,风雨无阻,坚持每堂课都做笔记。

当时有好事者,见她不像学生,便四处打听来历,一问才知道,这位大姐,就是赫赫有名的“民国奇女子”施剑翘。

1935年,施剑翘为报父仇,只身一人前往佛教居士林,用勃朗宁手枪刺杀了大军阀传芳。

施剑翘投案自首后,因社会各界人士声援,于1936年被特赦出狱。

文电影《邪不压正》中,周韵扮演的关巧红,就是以施剑翘为原型。

西南联大的旁听生中,除了施剑翘这样的巾帼英雄,还有大才子,比如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政道。

教授牛,学生牛,甚至旁听生也牛,还都是世界级的牛,西南联大,不愧是中国大学的珠穆朗玛。

然而,西南联大并不是偏安一隅的象牙塔,当时炸弹满天飞的也绝非世外桃源,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漫长的八年里,从始至终都面临着两个严峻考验:

第一个考验:

没钱。

第二个考验:

随时有生命危险。

1938年4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应梅贻琦之邀,设计西南联大的校园。

△林徽因、梁思成

梁思成夫妇加班加点,一个月后,将设计方案搞了出来,结果很快被否决,原因很简单:

经费不够。

此后的两个月,梁思成一再调整方案,将高楼改成矮楼,将矮楼改为平房,将砖墙变成土墙。

最后,相关负责人直截了当地告诉梁思成,经校委会决定,除了图书馆的屋顶用青瓦,部分教授用铁皮屋顶,其余一律以茅草覆顶,另外,砖头和木料再削减一半。

梁思成忍无可忍,冲进梅贻琦办公室,把设计图纸甩在他办公桌上,茅草房?

每一个中国农民都会盖,要我梁思成干什么啊?

就算要盖茅草房,现在的木料,都不够用的!

梅贻琦一声长叹,正因如此,才需要你这个高手,来严格裁定木材啊。

思成,你想一想,若没有这些茅草屋,学生就得在露天上课,风吹,日晒,雨淋。

大家如今共赴国难,你就勉为其难,再改一改吧。

梁思成听罢,心中一软,泪如雨下。

几个月后,一个叫振宁的16岁少年,考上西南联大,住进了梁思成设计的茅草屋。

△振宁(右)

振宁的教室,是铁皮屋顶做的,下雨的时候,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教室的地板是泥土地,没过多久,就变得坑坑洼洼。

教室的窗户,还没有玻璃,刮大风时,需要拿东西把窗户纸压住,否则就会被吹掉。

振宁和他的同学们,住得不好,吃的穿的也差,但他们苦中作乐,不以为意。

他们将掺杂谷子和沙粒的糙米饭命名为“八宝饭”,把穿漏底的鞋称为“脚踏实地”。

1940年,的物价,居于全国首位,并且不断高涨。

在最紧时期,联大教授每月薪金,仅合战前的8元左右。

闻一多一家,从每天三顿饭改为两顿,干饭不能维持就喝稀粥,蔬菜从白菜豆腐降级为豆渣。

为了贴补家用,闻一多开始给人刻图章,文人雅士的爱好,成了谋生手段。

△闻一多

梅贻琦家里有五个子女,夫人咏华没工作,仅靠梅校长的微薄薪水度日。

为减轻负担,咏华联合几个教授夫人,研制出一种碗糕出售。

她们用红糖在米糕表面,写上定胜的字样,取名“定胜糕”,取抗战定胜之意。

一开始,她们将米糕批发给“冠生园”,后来,为了多赚些钱,夫人们分头行动,手提篮子,直接上街叫卖。

夫人如此,教授们也各显神通。

物理学家忠尧设计出制造肥皂的工具,在家里生产“中和牌”肥皂;航空系主任王德荣,研制出了“西曼”墨水;生物系的汤佩松,直接建了一个酒精提炼工厂,给当时的医院提供医用酒精。

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只好甩卖物品。

他们当掉冬天的衣服,购买新学期的参考书,等天气变冷,又把书当掉,将冬衣换回来。

西南联大师生,不仅食不果腹,在日机的频繁轰炸下,还常有性命之虞。

大师们的学养和风骨,在炮火中,展露无疑。

为躲避轰炸,傅斯年令人在楼前,挖了一个大土坑,盖上木板,以作防空之用。

为此,寅恪做了一副幽默的对联:

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有一次,遇上空袭,正在上课的文典,赶紧带着学生往防空洞跑。

快跑到洞口时,突然想起寅恪眼神不好,不方便跑路。

便赶紧沿路返回,寻到寅恪,对身边的学生大喊:

保护国粹要紧,保护国粹要紧。

说完,几个人架起寅恪,一路狂奔。

金岳霖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思考哲学问题,常常对空袭警报充耳不闻。

有一次,几枚炸弹在金岳霖住宅附近接连爆炸,他正苦思冥想,竟然丝毫没有察觉。

所幸,老金所在的那栋楼,并未被炸中,等他反应过来,从楼里狂奔而出时,外面已狼藉一片。

1940年9月30日,日机又来轰炸,振宁的住所被炸毁,家当化为乌有。

幸运的是,在轰炸之前,振宁已经躲进了防空洞。

几天后,振宁拿了把铁锹,跑到爆炸地点,可劲挖掘,从废墟里挖出几本灰尘满满的书,他如获至宝,欢喜欲狂。

每到周末,振宁从联大返回家中,四邻的孩子,都聚集到他这儿,听振宁讲《金银岛》的故事。

振宁还同朋友熊秉明合作,在家里放映“电影”。

熊秉明画连环画,振宁在饼干筒上装一个放大镜,筒放置一只灯泡,让连环画从放大镜前经过,在墙上形成动画,制作成反映飞机轰炸的“大片”。

许多年后,振宁因提出弱作用宇宙对称不守恒理论,登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斗转星移,又是许多年过去,这位不惧轰炸的少年,已是白发苍苍,他说,西南联大奠定我一切成就的基础。

1943年12月,林语堂应邀来西南联大演讲。

△林语堂

对于西南联大师生的艰苦奋斗,他用三个字评价:

不得了。

对于西南联大师生取得的成就,他也用了三个字:

了不得。

西南联大的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给大家随便举几个例子。

寅恪写出《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罗常培开辟了少数民族语言新领域。

汤用彤的《汉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出版半个多世纪,国外尚未有一部著作,可撼动它的权威地位。

熊十力写出《新唯识论》。

华罗庚写出《堆垒素数论》。

洪谦向国学术界率先介绍了维也纳学派。

钱穆写出《国史大纲》。

△钱穆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洋哲学丛书,大多由西南联大时期的青年学者完成。

其中,贺麟系统介绍了黑格尔哲学,对新中国的黑格尔研究,有开山之功。

邓稼先、九章等西南联大人,研制出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成为两弹元勋。

振宁、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汪曾祺成为文学大家,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穆旦写下不朽诗篇。

王汉斌参与了新中国1982年宪法修订,以及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的起草。

许渊冲将《诗经》《楚辞》等古典著作翻译成英文,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