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911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docx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

人民医院 

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与诊疗常规

术前访视诊疗常规

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由麻醉师到病房探视病人,急诊手术视具体情况在手术室进行访视与签署麻醉同意书。

具体内容如下:

一、全面仔细阅读病历:

包括心电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与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与对麻醉得特殊要求。

三、访视病人:

(一)、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麻醉医师职责,建立密切与谐得医患关系。

(二)、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三)、按照一定得顺序全面询问病史:

必须包括主拆、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四)、体格检查:

应对与麻醉有关得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得体检。

(五)、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情况。

(六)、与患者说明麻醉得基本过程与入室后将要进行得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得感觉与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与手术得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与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七)、向患家属或患者讲述真实得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得麻醉病发症、可能使用得麻醉方法。

讲明术后镇痛得必要性、优缺点、可能得价格、并说明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项目。

(八)、住院医师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得含义。

四、就有关情况与外科医生进行沟通。

五、完成麻醉前会诊记录,具体内容包括:

(一)、麻醉前会诊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

(二)、病人疾病名称、拟施行手术名称、既往史。

(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特别就是与麻醉有关得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得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四)、ASA分级,拟施行麻醉方式,就是否向病人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性与就是否签署麻醉同意书。

(五)、对病人与麻醉有关得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得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就进一步处理提出建议。

麻醉前病情评估诊疗常规

一、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

正常健康。

Ⅱ级:

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

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得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得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与并发症防治,Ⅳ级、Ⅴ级病人得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得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与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二、常见伴随疾病得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人得麻醉风险取决于就是否继发重要脏器得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与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合并糖尿病与肥胖者麻醉手术得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她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

控制心率与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

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on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得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就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得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得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得危险性评估心脏危险性指数评估。

(三)、呼吸系统疾病

1、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级:

平地正常行走无呼吸困难症状。

1级:

能按需行走,但易疲劳。

2级:

行走距离有限,行走一定距离后需停步休息。

3级:

短距离行走即出现呼吸困难。

4级;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2、术后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得高危指标

(1)3、4级呼吸困难。

(2)肺功能严重减退,肺活量与最大通气量小于预计值60%,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小于0、5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小于60%。

(3)血气分析:

Pao2低于65mmHg,Paco2高于45mmHg。

3、麻醉前准备

(1).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者,术后极易发生肺不张与肺炎,择期手术必须在完全治愈后1~2周安排。

(2).术前1~2周禁烟。

(3).肺心病病人应用药物改善心功能,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4).麻醉前用药应减量,禁用吗啡类药物。

(5).哮喘病人术前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治疗。

(6).高危病人术后易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术前应与家属说明,术后需使用机械通气。

(四)、内分泌疾病

1、甲状腺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应治疗控制:

心率应小于90次/min;血压与基础代谢(BMR)正常;蛋白结合碘4小时小于25%,24小时小于60%;甲亢症状基本控制。

(2)甲状腺肿瘤较大者,应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气管压迫症状;有无气管移位。

应常规做颈部正侧位摄片。

如有气管压迫,移位,应清醒气管插管。

术毕拔管时应注意有无可能发生气管软化,并作好气管切开得准备。

2、糖尿病

(1)要求术前基本控制尿糖阴性或弱阳性,尿酮体必须为阴性,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2)术中监测血糖,根据化验结果给予胰岛素,并注意维持血清钾正常。

(3)急症手术,首先应查血糖,血清钾,钠,氯,PH及尿糖,尿酮体。

根据化验结果给予胰岛素治疗。

待尿酮体转为阴性、电解质正常后,方考虑麻醉与手术。

3、长期使用(6个月以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得病人,术前及术中应加大激素剂量,术中用氢化可得松100mg~300mg或地塞米松10mg~20mg。

4、嗜铬细胞瘤

术前用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及心率,并使血细胞比容低于40%。

5、肾脏疾病

(1)肾功能损害程度评估见下表。

测定项目正常值

损害程度

轻中重

肌酐(µmol/L)53-140>176>353>707

尿素氮(mmol/L)7、5-14、314、3-2525-35、735、7-75

(2)术前准备

①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

②纠正贫血与补充血容量

③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④避免使用经肾脏排泄及损害肾功能得药物

⑤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以免导致肾血流量锐减,加重肾功能损害。

6、血液病

(1)纠正贫血,血红蛋白到达90g/L以上。

(2)血小板要求在60×109/L以上,小于60×109/L者不宜选用硬膜外麻醉

(3)其她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应由血液科做特殊术前准备。

7、肝脏疾病

(1)肝功能损害程度评估见下表,黄疸、腹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障碍者,手术与麻醉危险性增加,术后死亡率也升高。

测定项目正常值

损害程度

轻中重

血清胆红素(Uml/L)0-44-1818-27>27

血清白蛋白(gl/L)35-55>3528-35<28

腹水无无易控制不易控制

营养状态好尚可差消瘦

凝血酶原时间(s)延长<4延长4-6延长>6

(2)麻醉前准备

①术前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与内科保肝治疗。

②输新鲜血及白蛋白,提供血小板及其她凝血因子。

③大剂量维生素C、B。

④控制腹水,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8、其她疾病

(1)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①较长时间不能进食以及用脱水与利尿药得病人术前应补充液体,必要时境内静脉穿刺插管测压,根据CVP补充液体。

下午手术病人,上午应适当补液。

②纠正血清钾在3、5mmol/L以上,并同时注意纠正低钠血症。

(2)急诊病人应按病情轻重缓急,做必要得术前准备,适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

如大出血病人、急不可待者,应边补液、边输血及边抢救,立即麻醉与手术。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二、患者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

三、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一)颈浅丛阻滞

1、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穿刺点。

2、垂直刺入,缓慢进针。

3、遇一落空感并回吸无血后注入局麻药10ml。

4、亦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皮下注入局麻药10ml。

(二)颈深丛阻滞

1、乳突至锁骨中点连线得中点为第4颈椎横突。

2、乳突尖下1、5cm为第2颈椎横突。

3、2、4横突之间为第3颈椎横突。

4、在各横突体表点垂直进针

5、刺及横突回吸确定无血或脑脊液后各注入局麻药4-5ml。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肌间沟入路

1.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2.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

上臂紧贴身体,略屈肘,手自然放于下胸部或腹部。

3.进针点为锁骨上三横指前、中斜角肌之间得肌间沟内,标记进针点。

4.确定进针点后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5.在进针点附近给予局部浸润麻醉。

6.进针方向偏内、下、后方,针尖刺激臂丛神经可引发肩以下异感或肌颤搐。

肩部异感或肌颤搐有可能就是刺激了肩胛上神经或颈神经丛,不能作为臂丛神经定位得指标。

即使穿刺针准确地进入肌间沟,有时针尖触到颈椎横突而未刺激到臂丛神经,此时可退针少许,然后注入局麻药也可达到完全阻滞。

注药时用手指压迫穿刺点得上部肌间沟,以迫使药液向下扩散,可使尺神经阻滞完善。

若注药后压迫穿刺部位下方,则可同时阻滞颈神经丛。

二、锁骨下入路

1.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2.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

上臂紧贴身体,略屈肘,手自然放于下胸部或腹部。

3.标记进针点,摸到患者喙突,以喙突水平向内2cm,垂直向下2cm为进针点。

4.确定进针点后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5.在进针点附近给予局部浸润麻醉。

6.进针方向垂直于皮肤,并向后背朝肩胛颈直刺。

当针尖刺入胸小肌与肩胛下腔,病人可有异感向肘部以下传导,针尾随动脉搏动,便可回吸注药。

三、腋部入路

1.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2.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上肢外展90º,屈肘90º。

3.摸到腋动脉搏动得最高点,紧贴动脉上方为进针点

4.确定进针点后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5.在进针点附近给予局部浸润麻醉。

6.将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向内、下方刺入,当针穿破筋膜时有落空感,针体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并可出现上肢异感,说明针尖已进入腋鞘内。

7.固定穿刺针,回抽无血后即可注入局麻药。

硬膜外阻滞操作规范

1.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2.患者吸氧

3.安置患者体位:

侧卧、背屈、双手抱膝、背部靠近手术台边缘。

4.确定穿刺点。

5.定位标志:

颈7棘突(隆椎),双侧髂嵴连线与脊柱相交于腰4棘突。

6.确定进针点后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

7.穿刺方法

1)直入法:

(1)进针点在正中线上相应得棘突间隙。

(2)局麻药作皮丘并逐层浸润。

(3)破皮针破皮。

(4)持硬膜外穿刺针刺入皮肤、皮下、棘上韧带。

(5)改双手持针,缓慢逐层推进。

(6)至黄韧带时有坚韧感,空针测试有阻力。

(7)继续进针,穿过黄韧带时有一落空感。

(8)注入盐水无阻力,即进入硬膜外腔。

2)旁正中法:

(1)穿刺点离中线0、5-1、0cm、

(2)局麻药作皮丘并逐层浸润。

(3)破皮针破皮。

(4)硬膜外穿刺针斜向中线刺入,避开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

(5)经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与中线上穿过黄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

(6)注入盐水无阻力,即进入硬膜外腔。

8、进入硬膜外腔得测试方法

(1)穿刺时得阻力骤减或落空感。

(2)无液体与血液回流。

(3)注入盐水无阻力。

(4)气泡外溢试验阳性。

(5)置入硬膜外导管通畅、无阻力。

9、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内留管3-5cm。

10、接注射器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

11、胶布固定导管。

12持续监测生命体征,5min记录一次。

13、给予试验剂量局麻药3-5ml。

14、5min后测麻醉平面。

15、如无脊麻征象,分次硬膜外追加局麻药,每次间隔3-5min并测试平面变化。

16、术中间断推注局麻药,维持麻醉平面,同时监测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17、术毕达如PACU标志者送入PACU,否则送返病房。

18术后24h内随访。

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规范

1.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2.患者吸氧

3.安置患者体位:

侧卧、患侧朝下、背部靠近手术台边缘,背屈。

4.定位:

以髂嵴为标志,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或腰4、5间隙。

5.穿刺点取腰3、4或腰2、3间隙。

6.确定进针点后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

7.穿刺方法

1)直入法

(1)穿刺间隙中点局麻药液作皮丘及浸润

(2)穿刺针垂直刺入

(3)穿刺针进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通过黄韧带时有一落空感

(4)继续进针,穿过硬脊膜时出现第二次落空感

(5)抽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证实穿刺成功

2)侧入法

(1)穿刺间隙中点局麻药液作皮丘及浸润

(2)穿刺点离中线0、5-1、0cm、

(3)穿刺针倾斜15度左右,针尖向中线方向刺入

(4)穿刺针在中线上穿过黄韧带与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5)抽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证实穿刺成功

8、缓慢推注局麻药

9、调节平面:

主要后10min之内通过体位调节阻滞平面。

10、术中监测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11、术毕达如PACU标志者送入PACU,否则送返病房。

12、术后24h内随访。

气管内插管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

2.生命体征监测:

按“麻醉期间生命体征监测操作常规”执行。

3.准备麻醉机:

按“麻醉机、监护仪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执行。

4.准备气管导管及插管用具。

5.监测生命体征,每5min记录一次。

6.面罩吸氧去氮。

7.静脉快速诱导或就是吸入诱导,建立麻醉状态。

8.控制呼吸,必要时放置通气道。

9.肌松后行气管内插管。

10、控制呼吸:

成人VT8-10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小儿VT10-12ml/kg,呼吸频率14-20次/min,维持ETCO2在35mmHg左右。

11、维持一定得麻醉深度,监测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12、手术结束苏醒时采用半卧位(脑脊液漏患者除外)。

13、符合拔管指征者,彻底清除气管与口、咽分泌物后拔管,未达拔管指征者,可带管入PACU。

14、按照“手术后患者出手术室转运流程”执行。

术后24h内随访。

胃肠镜麻醉诊疗常规

一、麻醉工作站配置

(一)设备:

1、麻醉机

2、监护仪(心电图、无创血压、脉博氧饱与度)

3、简易呼吸器及面罩

4、口咽及鼻咽通气道、喉罩、气管插管、喉镜、导芯

5、微量泵及泵管

6、吸氧管、吸氧面罩、吸痰管

7、输液器、三通、静脉留置针

(二)药品:

1、静脉麻醉药:

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

2、急救药品:

琥珀酰胆碱、阿托平、麻黄碱、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利多卡因、心律平、甲强龙、氨茶碱、压宁定、舒喘灵喷雾剂

(三)人员:

资质要求:

1、本院麻醉科医师1-2人,应有5年以上麻醉工作经验。

2、其中主管医师必须具备本院注册执业麻醉医师资格且为主治以上职称得麻醉医师。

二、患者筛选:

ASA:

Ⅰ-Ⅱ级,排除以下情况:

1、年龄>75岁或<14岁;

2、血压控制不佳(SBP>180mmHg或DBP>100mmHg),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半年内发生过心肌梗塞、近期有心绞痛得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及以上得患者;

3、哮喘病史、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严重肺部疾病(COPD、肺水肿、肺动脉高压等)患者;

4、严重肝肾疾病得患者;

5、糖尿病控制不佳得患者(GLU>11mmol/L);

6、预计为困难气道得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曾有呼吸道梗阻病史得患者;

7、易反流、误吸风险得患者;

8、已知对全麻药过敏、目前处于过敏状态得患者;

9、长期药品、毒品依赖得患者;

10、长期吸烟者且戒烟少于1周得患者;

11、已知妊娠或可疑妊娠得患者;

12、既往不良麻醉史。

三、术前准备

1、行心电图、血常规、必要时胸片、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

2、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

3、取出假牙

4、家人或朋友陪同

四、知情同意

1、实施麻醉前,必须取得患方得知情同意。

2、麻醉医师有义务解释并说明麻醉得相关过程、风险与其她可选得方案。

3、患者有了解麻醉得相关问题,决定就是否接受麻醉。

4、麻醉知情同意书可由患者本人或其她受权委托人签署。

五、麻醉收费

1、告知患者或其受托人目前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费用。

2、开具麻醉相关费用清单,指导患者或其家属交付费用。

3、在患者与家属离院前确认收到已付费帐单得存根。

六、麻醉过程

1、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后,在麻醉准备间,由麻醉护士在上肢开放静脉通路。

2、检查时间,患者进入检查室,平卧检查床上,麻醉医师给患者吸氧(胃镜检查时为鼻导管吸氧,肠镜检查为面罩吸氧,氧流量>5L/ml),并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与度。

3、测定基础生命体征后,改检查体位。

4、再次测定生命体征后,由麻醉医师开始麻醉。

5、检查期间,麻醉医师负责麻醉深度得调控,并负责维护患者得生命体征平稳。

必要时使用药物或医疗设备保证患者得医疗安全。

6、检查期间,同时记录“无痛内镜检查记录单”。

7、检查结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由麻醉医师决定转麻醉苏醒室得时机。

8、在麻醉苏醒室内,由麻醉助手观察与维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9、当患者符合离院指征,由麻醉护士嘱其家属陪护下离院。

七、麻醉意外发生时得应急预案

1、无痛内镜检查期间发生麻醉意外时,由麻醉医师负责现场指挥处理。

2、内镜医师应积极配合,必要时终止相关检查,并协助处理。

3、先迅速判断就是呼吸还就是循环意外,积极维持生命体征,并按照意外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4、麻醉护士协助抽取相关药物,并遵照麻醉医师口头医嘱执行操作。

5、必要时,向麻醉科请求支援,先向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说明意外得情况、需要得设备、药物与人员。

6、科主任或医疗组长应积极进行人员与物资调配、迅速支援,并决定就是否向相关科室求援。

八、离院指征

Aldrete评分10分才可以离院。

即:

完全清醒;所有肢体均可自由活动;可以自由深呼吸;血压改变在检查之前得20%以内;吸空气下氧饱合度>92%。

麻醉机、监护仪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1.每次使用麻醉机之前均应按本操作常规进行检查与清洁工作。

2.检查电源就是否正确连接。

3.检查气源就是否正确,压力就是否充足。

4.检查麻醉机主机,流量计旋钮启闭就是否灵活,快速充气阀门开关就是否灵活,蒸发器药物容量就是否足够,回路系统有无漏气(系统自检与手法检查),就是否密闭。

5.检查麻醉呼吸器就是否能正常工作。

6.检查监护仪与报警系统就是否能正常运作。

7.检查麻醉残气清除系统就是否通畅。

8.麻醉机使用后应及时整理,清洁。

9.麻醉机每次检查与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在“麻醉科设备日常检查与保养记录册”上如实登记。

10、每周有保养人员对麻醉机进行一次保养并做登记。

11、麻醉机在使用、清洁与保养过程中,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设备管理员。

麻醉期间生命体征监测操作规范

手术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得监测能及时了解患者生命体征与重要脏器得病理生理变化,预防与及时发现并发症与意外,提高手术麻醉得安全性。

一、手术麻醉期间常规监测项目:

呼吸、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无创脉率与血氧饱与度(SPO2),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与胃肠镜麻醉时应该使用呼气末CO2(PETCO2)监测。

二、手术麻醉期间选择性检测项目:

尿量监测、体温监测、有创血压(IBP)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连续心输出量(CCO)监测、肺动脉压(PAP)监测、肺动脉楔压(PAWP)监测、肌松监测、血电解质监测、血气分析、肝肾功能测定、镇静评分与镇痛评估、运动阻滞评级。

三、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各项监测项目得报警范围。

呼吸功能监测操作规范

一、呼吸运动与呼吸音

(一)呼吸运动:

视诊呼吸运动形式、幅度、吸/呼比值、节律与频率。

正常呼吸运动形式在成人为胸式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吸/呼比为1、5-2:

1,节律齐。

(二)呼吸音:

听诊各肺叶。

正常呼吸音清晰,各肺叶对称,无干湿啰音。

二、潮气量(VT)与每分钟通气量(VE)

由麻醉机上得呼吸容量表与通气量表自动测定。

正常值:

成人潮气量(VT)5-10ml/kg,每分钟通气量(VE)5-8L、

三、气道压力(Paw)

由麻醉机上得气道压力表自动测定。

正常值:

在机械通气时,吸气时得气道内压峰值成人为12-15cmH2O,儿童约为10-12cmH2O。

四、无创脉率-血氧饱与度(SPO2),

(一)方法

1开启无创脉率-血氧饱与度仪开关,电源中断时可用蓄电池。

2一般用手指探头,光源对准指甲,小儿可放在拇指上,也可以用小儿探头,围绕手指、足趾或掌背、足背。

(二)正常值

1、同时显示脉率与SPO2,吸入空气时SPO2正常值成人为96%-97%,新生儿为91%-92%、

2、指容积脉搏振幅在发热、外周血管阻力低及血压正常时波幅高,在低温及寒冷、外周血管收缩,脉搏差时则波幅低,甚至消失。

3、注意事项

(1)探头安放位置正确,导线用胶布固定。

(2)血管收缩时,若在指根用1%普鲁卡因封闭,就是血管扩张,则可测得SPO2。

(3)低温、低血压时不易测到SPO2。

五、呼气末CO2(PETCO2)

(一)、方法

(1)气体采样管置于气管导管接头近侧或用鼻导管放在两侧鼻腔。

(2)开机并等仪器自动校零后,即可连续监测每次呼出气得PETCO2及波形变化。

(二)、正常值:

35-45mmHg

(三)、注意事项

1、CO2监测应定期使用标准浓度气体校正,使用前通大气,使基线位于零点。

2、气体采样管置于气管导管接口处,越接近气管导管越好,小儿可将采样管置于气管导管尖端,采样管内不可有水汽。

3、储水罐内得水应及时清除。

4、死腔通气增加、肺梗死、休克与心衰等循环功能变化时PETCO2明显低于PaCO2。

心电图监测操作规范

一、连接心电监护仪电源。

二、打开主开关。

三、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线,屏幕上心电示波出现。

四、按“ECG(心电图)”钮→菜单栏中“LEAD(连接导线)”选择所需导联。

五、通常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用得电极以及各电极安放得位置:

右上(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1.常用导联

a)肢体Ⅱ导联,P波显示清晰,对心律失常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