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824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docx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系、水文特征;

 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纲要求】

  1、河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河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程分析】

  河流是自然环境的产物,是形成区域特征,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它影响甚至制约着人类生产和生活。

因此了解世界主要河流,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是高三地理复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河流的内容比较分散,主要在区域地理中有所涉及。

因此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对有关河流的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探究,将世界主要河流的特征及相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进行归纳,形成规律性知识,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

【近年高考考查趋势】

高考命题多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的水环境为依据,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的图表,考察不同地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状况及水资源特点。

【复习目标】

1、结合已学知识和运用相关图片,判断认识河流,使旧知得到复习巩固。

2、通过分析河流的特征及成因,认识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和典型例题的解析,认识河流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影响的利与弊,感知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而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时遵循“因河制宜”的思想,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辩证地看问题的习惯。

【设计理念】

 本专题采用诱思探讨教学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通过案例探究诱导学生分析思考,然后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考虑的内容较繁多,因此建议学生采用"提出问题---研究探讨---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

【考点突破】

一、河流的形成及其分类:

1、形成:

    雨水落到地面、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

2、分类:

内流河(区)、外流河(区)

3、我国内外流河(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二、河流的补给与径流量的变化:

 

 

 

 

 

 

 

 

 

 

 

 

 

 

 

 

 

 

 

例题:

(2012上海卷地理(五))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1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恒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

【解析】径流为冬枯夏丰、春秋过渡,流域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选C.

12.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解析】长江流域为季风区,应以雨水补给为主。

选B 

13.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1月      B.2月     C.11月      D.12月

【解析】由图可读为冬季的1月径流量最低。

选A 

三、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一)水系特征:

  表述角度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河道形状(曲直)、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河道形状(曲直)与流经地区地形地势有关;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主要有扇形状、树枝状、向心状、梳状和羽状。

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梳状(淮河);扇形状(海河);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

l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发育,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2.根据一条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即潜水位随地势的高低起伏而起伏,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

潜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可以通过作任意一条等潜水位线的垂线,由数值高处指向数值低处,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明潜水补给河流;若垂线箭头指向潜水或背向河流,表明河流水补给潜水。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4根据城市的合理规范图判定河流流向

城市的合理规划最主要的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区;会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

5.根据河床两岸的坡度陡缓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流弯曲处,由于受流水侵蚀冲刷,凹岸河床坡度较陡,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坡度较缓;在河岸平直处,由于爱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坡度较陡,左岸则较浅,南半球相反。

6.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流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例题:

(2012重庆卷文综10~11)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而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

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8-11题。

10.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  B. 东高西低   C. 中间高四周低     D. 南高北低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是广西,又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当然是顺应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答案:

A

11.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解析】广西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河流补给当然是降水补给。

(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区有地下水补给,但是要注意,仅仅是有而已而不是主要)。

答案:

B

(二)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是发生在河流中的水文特性和变化规律。

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水温、流速等方面。

①径流总量:

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

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

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秋末+初春),纬度高,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

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利有带来肥袄的土壤,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与河口三角洲;弊有影响水质,淤塞河道、抬高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不利于航运(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

库区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

⑥人类活动影响:

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

例题:

(2012年大纲卷)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4.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解析】3.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主要曲线上大致趋势在1970—1976年最接近。

4.考查调动相关地理知识能力。

需要知道长江、黄河等几条河流的大概流量,从它们支流量看,居然比其它三条河流的流量都大,所以只能选择长江。

5.考查三峡工程、水库控沙作用、河流控制含沙量的措施等。

答案:

3.A   4.B   5.B

四、河流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1.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④河流流域的画法一般是沿山脊和鞍部。

(2)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②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

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

但易造成水土流失。

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量丰富,易造成洪涝灾害。

(3)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例题:

[2012·北京卷]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解析] 

(2)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

题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仔细看图,就能看出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

并结合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河段人类活动的特点不同。

也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2.河流与气候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

(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保持水土,减少泥沙含量;

4.水库对河流的影响

     使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使水库下游河段的含沙量减少,改变枯水期的水质,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

5.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1)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场):

陆地淡水的注入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河流入海口海水污染情况:

     例题:

2012年新课标卷)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1,完成4~5题。

 

 

 

 

 

 

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4.从图b可以看出甲、乙两水文站均出现洪峰,但乙水文站比甲水文站曲线平稳,由此判断暴雨对甲、乙两水文站均有影响,且湖泊对河流发挥了调节作用。

若暴雨出现在①、②、③地,甲水文站不会受到暴雨影响,即甲水文站不会出现洪峰,排除即可选择。

5.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丰水期时,湖泊会把河流的水存储在湖里,而在枯水期,河流水流减少时,湖泊又会把湖里的水往外放,因而位于湖泊下游的河流流量曲线将变得平稳。

从图a中可以看出甲水文站位于湖泊和乙水文站上游,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

【答案】4. D  5. C 

l  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

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

:

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

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l  赤潮

①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

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

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

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

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五.河流与人文要素的关系

    1.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2.水库建设:

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3.城市

区位:

水源、水运、军事防卫

城市多形成和分布在河运起点或终点;干支流交汇处;过河点;河流入海口。

4.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

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

   (3)便利的水运。

5.河流与工业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1)河流的运输价值    

(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3)影响具体工业部门的选址:

   ★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

水污染工厂(印染厂)、水厂的布局等。

   ★提供能源(水能):

我国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

    (4)平坦的地形

6.河流与旅游业

    河流是一种水景,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如:

尼罗河风光、桂林山水、三峡、多瑙河风光、三江并流地区等。

一般欣赏要求:

    

(1)坐船或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景。

    

(2)在较高的亭台楼阁上俯瞰:

   黄鹤楼——长江

7.河流与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如长江沿岸、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原因分析:

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

例题:

(2012年大纲卷)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3,完成8~9题。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8.修水库

修建水库的综合效益:

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旅游、养殖、供水和调水、调节气候等。

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

库区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

对库区本身的影响:

(1)诱发地质灾害——岩崩、滑坡、泥石流;

(2)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沿岸平原,不利于农业生产;(3)移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

对库区上游的影响:

(1)泥沙淤积、危及港口及航运;

(2)洪水时回水,扩大洪水的影响河段;(3)水流减慢,河流自净作用减弱,增加环境污染程度;雾日增多,酸雨加重

对库区下游的影响:

(1)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2)泥沙减少,海岸沉积减慢;(3)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顶托污水

9.跨流域调水带来的影响——以中国的南水北调为例

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缓解北方用水紧张的态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改善大气环境的贡献。

对长江流域的影响:

利——调洪调蓄;弊——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坏

对华北平原的影响:

利——缓解用水的紧张态势;弊——内涝、土壤盐碱化

10.河运的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

气候、河流(河道宽深、流速平缓、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汛期长(水深)、

流量平稳、含沙量少(少淤)、无冰期(通航时间长))、地形(地势平坦)。

运输价值:

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的需求量大)、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水运优势、流向与物流方向的一致性等。

    11.河流是湿地组成部分之一,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生态作用,如保护生态多样性;降解污染;水体循环更新;注意也使污染范围扩大。

12.河流与水产业

     可发展水产养殖,入海河流影响海洋渔业资源

六、河流的开发与利用(航运、水能、灌溉、养殖、旅游等)

1、航运价值:

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2、水能资源:

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l流域开发模式

(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五水:

水电、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

(2)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

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资源相结合

     中游:

设置滞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

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3)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例题:

(2012年山东卷)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他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    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2分)

(2)    分别说明辽河流域:

“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3)    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