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防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734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草防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杂草防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杂草防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杂草防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杂草防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杂草防除.docx

《杂草防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草防除.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杂草防除.docx

杂草防除

杂草防除

Easy模式:

绪论,第二章,第四章

绪论

1.概念杂草:

是指生长在不希望它生长的地方的植物。

长错了地方的植物。

★是适应了人工生境并干扰人类活动的植物。

2.从本身特性上

–杂草既不是野生植物,也不是栽培植物,是一类既有野生植物特性又有栽培植物某些特性的特殊植物。

–它是介于野生植物与栽培植物之间的特殊植物。

3.概念恶性杂草:

是指在生长、繁殖、成熟、自然落粒等生物学特性方面有十分广泛的适应性、繁殖力强、分布广泛、难以防除、对作物的为害性大,使作物损失严重的杂草。

如水稻田的稗草,绿化地带的狗牙根。

4.杂草的重要性

–杂草种类多

•杂草的总数有3万多种。

其中,每年约有1800种杂草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为害重

–防除成本高

–对人类活动带来不便

–杂草的可利用价值

中草药的重要资源:

香附子、苍耳、白茅等。

抗病虫基因的资源库:

杂草的抗病虫害性较高,抗性基因有利用的价值

野菜的主要来源:

荠菜、芦蒿、马齿苋、马兰等

草坪的重要资源:

狗牙根、结缕草、早熟禾、黑麦草等均可用于建制草坪

 

第二章园林杂草防除原理

1.预防措施

①植物检疫,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的病菌、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检验检疫,并依靠国家法规实施。

②清理田边杂草

2.生态防除,生态防除也称农业防除,主要是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创造不利于杂草发生、生长的环境条件,减少杂草的数量。

①耕翻或新土覆盖后重新种植

②提高作物的覆盖度(高覆盖并下,减少了杂草发生的空间)

③推迟播种,诱发杂草:

推迟作物播种期,使杂草提前出苗,除草后再播种,有良好的除草效果

④覆盖秸秆,抑制杂草发生

3.物理防除:

①人工除草②机械割除③火焰除草(采用火焰发射器有选择性或灭生性除草;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的凝结点大多为45-55;火焰使杂草细胞的原生质凝结变性,造成杂草死亡)

④电力除草⑤色膜覆盖除草

4.生物防除:

利用杂草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食草动物等)来控制杂草的发生、生长和繁殖。

生物防除的目的不是根除,而是将杂草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①传统自然增殖控制杂草:

A.昆虫除草

1)仙人掌穿孔螟防除仙人掌。

 澳大利亚

2)空心莲子草叶甲防除空心莲子草。

  美国

B.病原微生物传统模式除草:

锈菌侵染灯芯草粉苞苣。

 澳大利亚

②生物除草剂:

鲁保一号防治大豆菟丝子;Collego(炭疽病菌皂角专化型)防除稻田皂角;Devine(棕榈疫霉)防治柑橘园的莫仑藤

③食草动物

5.化学防除(最重要的一类措施!

):

应用化学合成除草剂有效地控制农田杂草的各种方法

优点:

除草效率高,选择性强,用量少,效果好,效益高

缺点:

除草剂虽然除草效果好,但仍会有对作物产生药害的风险;长残效除草剂存在对后茬作物的药害风险;一种药剂长期使用容易引起杂草产生抗药性;作为有机化合物,污染环境,影响环境生物。

 

第四章除草剂的混用

1.概念除草剂混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除草剂混配在一起应用的施药方式叫除草剂混用。

2.三种混用方式

①除草混剂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效成分、助剂、填料等按一定比例、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农药制剂。

②现混现用 习惯上简称除草剂混用,是施药人员在现场,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依据一定的技术,将两种除草剂混合在一起并立即进行施药的用药方式。

③桶混剂 是介于除草混剂与现混现用之间的一种施药方式,是农药生产厂家加工与馐而成的一种相对较大、标签上注明的、用户在施药现场临时混合在一起施用的用药方式。

3.除草剂混用的意义:

一、扩大杀草谱二、提高除草效果

三、延长施药适期四、降低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

五、减少残留危害六、延缓杂草对除草剂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

4.除草剂混用原则:

一、除草剂混用中单剂间理化性能的相容性

混用后不能出现分层、沉淀、凝结、发热等现象。

二、杀草谱的互补性

三、应尽量避免相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混用

四、应避免具有拮抗作用的除草单剂进行混用

五、混用的单剂间具有相似的用药时期

 

Medium模式:

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

第一章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

1.概念杂草生物学特性: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杂草长期适应环境尤其是人工环境而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自身种群能力的表现。

2.杂草生物学特性具体体现,五大方面

•一、杂草对环境的强适应性:

a多实、b超长的寿命、c种子的成熟度与萌发的不整齐性——1)杂草结实的不整齐性;2)种子随熟随落;3)种子成熟度不整齐与萌发的不整齐、d经济有效的光合作用——大多数杂草为C4植物,C4植物的特点:

光能利用率高;CO2补偿点和光补偿点低;其饱和点高;蒸腾系数低;净光合速率高;因此,杂草往往耐贫瘠、耐旱等。

•二、繁殖方式多样性

杂草的繁殖方式主要为有性生殖与营养繁殖

–杂草有性生殖是指杂草经一定时期的生长后,花芽分化,进入生殖生长,产生种子(或果实)传播繁殖后代的方式。

–营养繁殖是指杂草以其营养器官根、茎、叶或其一部分传播、繁衍滋生的方式。

营养繁殖又分:

1)不定根繁殖——杂草在茎节处产生不定根,不定根入土后,可在该节上长出新的分枝或形成新的植株.如马唐、狗牙根、空心莲子草;2)根芽繁殖——杂草在根茎基部产生新芽,长成植株。

如茜草、蒲公英;3)地下根状茎繁殖——杂草可在下形成球茎、地下根状茎等变态茎,这些“茎”都可长成植株。

如矮慈姑、香附子、白茅

•三、形态结构的多型性:

杂草个体大小差异大、叶片形态变化大、果实/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四、杂草生活史的多样性

当年开花,一次结实成熟——一年生

隔年开花,一次结实成熟——二年生

多年多次开花结实成熟——多年生

A一年生杂草:

它们在一年之中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直至死亡的生活史全过程。

夏季一年生杂草:

•杂草在春季或初夏种子发芽出苗,夏季是其主要的生长发育阶段,杂草在夏季到秋季开花结实,种子成熟后死亡。

种子以土壤中越冬。

•如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等。

冬季一年生杂草:

•杂草在秋季或冬季发芽,种子一般在春季或早夏杂草死亡前成熟。

种子在土壤中越夏。

如繁缕、荠菜、看麦娘等。

B二年生杂草:

一般在秋季或冬季发芽,当年只有丛生叶,植株耐寒力强,至次年春季植株陆续开花结果死亡。

如野胡萝卜。

这类杂草在莲座叶丛期对除草剂相对敏感。

越年生杂草:

–人们常把冬季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统称为越年生杂草或越冬性杂草。

因为这些杂草都于秋季种子发芽,次年春季开花结果,中间度过寒冷的冬天。

C多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可以存活两年以上。

这类杂草不但可以通过种子繁殖,而且也能通过地下变态器官生存繁衍。

简单多年生杂草:

它们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有的也有营养繁殖,切断营养器官也可长成新植株。

如蒲公英、酸模、刺儿菜等。

匍匐生根类多年生杂草:

这些杂草是以营养繁殖为主,也有种子繁殖,但从防除上来说,营养繁殖更重要。

营养繁殖器官主要有匐匍根或茎、匍匐地下茎、块茎、球茎等。

如游草、狗牙根、香附子、野荸荠、矮慈姑等。

•五、种子传播的多样性:

风传(如蒲公英、萝藦等。

)、水传(如菵草、鸭舌草)、动物传播(一些杂草种子表面有粘毛,可附着在动物的皮毛上并被传播)、机械传播(机械田间作业过程中的传播)、△种子调运传播(杂草种子传播的一条重要传播途径,一些危险性的杂草蔓延就可以通过此途径)

3.杂草生态学:

A种子库与杂草发生——杂草种子成熟后散落到地上,经翻耕等农事作业后被埋到土中,年复一年地输入,在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杂草种子。

落于土壤中的杂草种子以及营养繁殖体共同构成了杂草种子库。

种植制度与杂草防除水平决定种子库的大小与成分。

土壤中种子库又是后面田间杂草发生的基础。

B杂草发生与的季相变化——夏季的杂草耐高温冬季的杂草抗寒性好

4.☆杂草的危害:

A杂草的竞争作用(如肥、水、阳光、空间等)——田间资源有限,消费者对有限资源需求过度即产生竞争,杂草竞争力强;B杂草的化感作用——植物之间的竞争不单纯是表现在生存空间的占有上,还表现在相互间通过化学物质的干扰上,杂草对作物产生一些抑制物质,就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植物间的这种抑制称作为异株克生或他感作用或化感作用;C寄生性杂草——有些杂草,从寄主植物上吸取营养,如菟丝子、列当;D作为病虫害的桥梁寄主,助长其发生和蔓延——杂草也是很多农作物病虫害的寄主。

如野胡萝卜是棉花绿盲蝽的田外寄主;E影响园林观赏性;F妨碍农事操作,增加农业生产成本;G危害人畜:

如豚草枯草热

 

第3章除草剂使用原理

第1节除草剂使用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1、选择适合作物田使用的除草剂品种。

每一种除草剂因其特点,作用对象是有一定范围的,适用的作物也是有局限性的,超出范围使用就容易造成作物出现药害。

2、安全的用药时期

3、掌握用药量与用药方法

4、对周围作物的安全性

5、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二、有效性原则

1、除草剂的使用适期

2、除早除小

3、合理的用药量

4、恰当的使用方法

三、经济性原则

除草不是务求除尽,而是将杂草控制在可接受的密度范围内,因此,杂草防除需要重视效益,即投入产出比

第2节除草剂的使用

一、土壤处理

1、除草剂通过杂草的幼芽、幼根等部位吸收杀灭杂草。

2、土壤处理是在杂草出苗之前施用,所以除草效果的好差与用药后土壤的墒情有密切关系

二、茎叶处理

1、在杂草生长期采用喷雾等方法使除草剂附着在杂草的茎叶上杀灭杂草。

2、在杂草出苗后才用药、针对性强、用药时期相对灵活等

确定茎叶处理施药适期的依据:

1、施药时,杂草对药剂最敏感。

一般来说,禾本科杂草在1.5叶期,最多不超过3叶期,阔叶杂草在4-5叶期之前。

2、多数杂草已经萌发,并且处于除草剂可有效控制的时期之间;

3、在杂草严重危害之前;

4、作物处于耐药性最强时期

三、施药方法

1、播前混土处理  

(1)将药剂用机械均匀地混入土表层中的方法。

(2)易挥发及易光解的除草剂在旱田作土壤处理时都应进行混土处理

(3)平整土地后用药,施药后进行浅混土

2、播后苗前土表处理 

将药剂对水喷雾土壤表面的处理方法

3、全面喷雾

4、撒施法 也称为撒毒土

是将除草剂与细潮土拌和均匀成药土或与固体肥料拌和成药肥,然后均匀撒施到田间。

撒施法拌药土的质量与撒施的质量是很重要的

5、其他施药方法

定向喷雾、植保无人机喷雾/航空喷雾、甩施法、泼浇法、涂抹法、滴灌

第3节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一、除草剂的选择性指除草剂作用在作物与杂草上之后,两种被作用对象表现在死亡与正常生长之间的反应或差异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没有一种除草剂对作物是绝对安全的,因为用量或用药时间的关系可以对安全性产生影响

2、形态选择性

利用植物的形态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这种选择性主要是在禾本科植物和阔叶植物之间

植 物

叶 片

生 长 点

单子叶植物

直立,狭窄,表面角质层和蜡质层较厚,表面积较小,叶片夹角小,药液不易粘附,易滚落。

顶芽被重重叶鞘所包围、保护,触杀性除草剂不伤害分生组织。

双子叶植物

平坦,叶面积大,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较薄,药液沉积于叶片上。

幼芽裸露、无老叶保护,触杀性除草剂能直接伤害分生组织。

3、位差、时差选择性

1、位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与杂草种子萌发或根系所处的土层的不同形成的选择性

2、时差选择性

利用作物与杂草种子发芽出苗的时期差异,选择杂草敏感的时间施药,从面达到安全有效地防除杂草的目的,这种选择性就属于时差选择性

4、生理选择性

是植物的茎叶和/或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称生理选择性

5、生化选择性

1、含义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生化选择性

2、活化反应的差异

(1)除草剂本身对植物无毒害作用或毒害小,但在有些植物体内经代谢后可转变为有毒的物质

(2)植物对这种药剂的敏感性取决于某种植物对该药剂的代谢能力

3、钝化反应的差异

(1)除草剂经植物体内的酶或其他物质的作用而失去生物活性,这种选择性就是生化选择性

(2)大多数除草剂的选择性都有这种选择性。

如敌稗、取代脲类除草剂、三氮苯类、磺酰脲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等

六、安全剂提供的选择性

扫弗特(Sofit,丙草胺+解草啶)、用于水直播稻田进行土壤处理、骠马(Puma,恶唑禾草灵+解草唑)、用于小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炔草酯+解草酯---用于小麦田除草、唑啉草酯+解草酯---用于大麦田除草

七、抗除草剂育种提供的选择性

通过转基因手段培育的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也使一些选择性差的除草剂获得了选择性

八、除草剂选择性的表示方法

1、选择性指数(R)

 

选择性指数越大,说明除草剂的选择性越好,在田间使用越安全。

一般要求R不小于2,最好在3-4以上

2、选择性比例

这是指一种除草剂在不同植物ED50或IC50的比值。

即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敏感性来说明除草剂的选择性

3、选择性程度

 

此公式中所测定的指标可采用:

株高、鲜重、干重、根长、叶绿素含量等。

此值越大,表示除草剂的选择性越好

4、安全性系数安全性系数一般要求>=2

 

第四节除草剂作用原理

1、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部位

1、叶部吸收

(1)除草剂亲水性与亲脂性的差别

(2)极性的药剂易从蜡质层较薄的地方进入,而脂溶性强的药剂则易从蜡质层较厚的地方进入。

2、茎部吸收一般较少,且以幼嫩的茎为主,与叶表面结构特征相似

3、幼芽吸收:

(1)土壤处理除草剂通过杂草的幼芽(胚芽鞘、胚轴乃至幼叶)吸收。

(2)如氟乐灵就可被禾本科杂草的胚芽鞘吸收、被双子叶杂草的下胚轴吸收;

(3)而除草醚则可为稗草的幼芽吸收而不被 幼根吸收

4、根部吸收

(1)杂草根系是吸收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主要部位之一。

(2)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较叶片容易。

根系吸收与除草剂的浓度直接相关,开始阶段吸收迅速,其后逐步下降。

5、气渗作用

有些除草剂可以蒸汽的形式渗入叶内,如2,4-D丁酯。

另外氯苯胺灵防除菟丝子,主要是以蒸汽形式菟丝子进入体内

二、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

1、共质体系传导

2、质外体系传导

3、双向传导

三、除草剂对杂草的作用原理

1.、光合作用抑制剂

PhotosyntheticInhibitors

(1)作用于光系统II,钝化电子传递中的载体,使电子传递受抑。

大多数光合作用抑制剂是作用这部分,如取代脲类除草剂、三氮苯类、酰胺类、腈类、、三嗪酮类、哒嗪酮类、苯达松

(2)作为电子受体,与电子链中的成分争夺电子,导致铁氧还原蛋白失去正常功能

这类主要是带有正电荷的除草剂。

如联吡啶类除草剂(百草枯paraquat)

2、色素合成抑制剂

InhibitorsOfPigmentBiosynthesis

(1)干扰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

①类胡萝卜素大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靠近集光及光反应中心,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绿素,防止受光氧化而遭受破坏。

②类胡萝卜素生成酶系包括合成酶(synthase),去饱和酶(desaturase)和环化酶(cyclase)。

③除草剂的主要靶标是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

可导致八氢番茄红素积累

④氟草伏(norflurazon)、氟定酮(fluridone)和吡氟草胺(diflufenican)是已商品化的除草剂,它们以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PD酶)为靶标,非竞争性的抑制PD酶,导致植株内的八氢番茄红素大量积累

(2)干扰质体醌和生育酚的合成

①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是植物合成质体醌和生育酚的关键酶。

②HPPD主要催化4-羟苯基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为尿黑酸的过程。

③HPPD受抑制,造成质体醌和生育酚合成减少,而质体醌是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的一种关键因子,所以影响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导致植物白化

(3)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①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引起的典型生理性变化有:

生长抑制、叶绿素降解、原卟啉积累、膜降解产生短链碳氢化合物

Ⅰ基本特征是活性氧导致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因此又被称为过氧化除草剂。

Ⅱ由于此类化合物以植物细胞的叶绿素为作用点,确保了动植物之间的选择毒性,具有超高效、低毒的特点,成为新型除草剂开发的热点。

Ⅲ早期的二苯醚类除草剂曾是这类除草剂的代表,如今其结构范围已经扩大到许多杂环化合物,如:

环酰亚胺、吡唑、吡咯酮、嘧啶酮、三唑烷等多种类型

②Matringe等发现原卟啉原IX氧化酶(protox)是受到抑制的酶。

protox的作用是催化原卟啉原氧化为原卟啉的过程,是一种膜固定的酶,位于叶绿体包膜中,叶绿素的生化合成正是在这个膜中进行的。

二苯醚与底物(原卟啉原)竞争protox的活性位置

3、氨基酸生物合成抑制剂

InhibitorsofAminoAcidSynthesis

(1)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的抑制

支链氨基酸是植物的重要氨基酸,共3种(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支链氨基酸合成过程中,从丙酮酸/α-丁酮酸开始共同需要乙酰乳酸合成酶或乙酸羟酸合成酶(ALS/AHAS)的催化,此酶正是许多类除草剂的靶标酶

作用该靶标酶的除草剂类型有:

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水杨酸嘧啶类等

(2)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抑制剂

5-烯醇丙酮酸基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synthase(EPSPsynthase))是植物中主要的三种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通过莽草酸途径合成的关键酶。

草甘膦是唯一阻断莽草酸途径中酶促反应的商品化除草剂。

它只作用于EPSPS

(3)其他氨基酸生物合成抑制剂

①抑制谷氨酰胺合成

Ⅰ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是植物中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过程中的关键酶系,GS是核编码酶,以不同的同功型(isoform)存在于细胞质和质体中,其中质体同功型由8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都有自己的反应中心

ⅡGS活性被抑制后,常导致植物组织中高水平NH3的积累,而这种高水平NH3则会造成光合作用的中断、结构的破坏以及基质的囊泡化。

Ⅲ目前,草铵磷和双丙氨磷都是GS抑制剂

②抑制组氨酸的合成

咪唑甘油磷酸酯脱水酶(IGPD)位于由ATP和5一核苷酸-1-焦磷酸酯(PRPP)起始的组氨酸生化合成的十步反应中的第七步反应,即由咪唑甘油磷酸酯(IGP)经脱水反应生成咪唑丙酮醇磷酸酯(IAP)

4、脂肪酸生物合成抑制剂

InhibitorsofLipidSynthesis

(1)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的抑制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酶)是化学除草剂的一个重要靶标,发现于1958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催化植物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

ACCase抑制剂主要为两类:

即芳氧苯氧基丙酸类和环己二酮类或环己烯酮类。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属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作用特点是药剂经茎叶处理后,迅速被杂草茎叶吸收,并传导到顶端、整个植株,积累于植物分生组织,抑制植物体内乙酰辅酶A羧化酶,导致脂肪酸合成受阻而使杂草死亡

(2)对脂肪酸合成中加长酶的抑制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通过抑制加长酶或单加氧酶可阻止脂肪酸链的加长,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5、干扰植物激素平衡的除草剂

AuxinTypePlantGrowthRegulators(Hormonal)

(1)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含量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植物激素型除草剂具有天然植物激素的作用

(3)这类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刺激生长,但在高浓度下则抑制生长。

植物在形态上表现为生长异常或畸形。

(4)这类除草剂类型有:

苯氧羧酸类(2甲4氯)、苯甲酸类(麦草畏)、喹啉羧酸类(二氯喹啉酸)、吡啶羧酸类(氯氟吡氧乙酸、Clopyralid)

第5节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一、土壤因素

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质地

(1)土壤质地与有机质都能吸附除草剂,吸附性是指土壤胶体对除草剂分子的吸附作用。

土壤质地对除草剂的吸附性强弱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粘粒含量,粘粒多,土壤对除草剂的吸附性就强,所以粘性土壤对药剂的吸附性强,砂性土壤对药剂的吸附性弱。

土壤有机质也能吸附除草剂,但与粘粒的吸附作用不同的是粘粒的吸附是可逆的,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是不可逆的

(2)粘粒与有机质的吸附作用不是孤立的,也难以截然分开。

(3)在粘性土壤中或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田间土壤处理的除草剂的用量就要大些,而砂性土壤的田间则要少些。

(4)除草剂分子由于降雨可土壤水分的作用而引起其向下层移动的现象叫作除草剂的淋溶性。

它与吸附性是土壤对药剂作用的两面,一些离子型除草剂就不易被土壤吸附,具有较好的淋溶性

2、土壤含水量

除草剂作土壤处理,其药效的发挥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高,土壤微粒的空隙就有更多的水分,在水分中的除草剂分子也就多,相反,如果含水量低,除草剂分子就不易从土壤微粒中争脱出来,也就不易被杂草的根系吸收到,结果效果就差

3、土壤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这些微生物中不少可将除草剂作为其食物来源,如2,4-D在土壤中,最初10ppm需要10天才能分解,但第二次加入10ppm,3天即可全部分解。

高浓度加入土壤中,微生物分解的滞留期相对较长

2、气象因素

1、温度

2、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对药效的影响对有的除草剂来说也不能忽视。

湿度大时有利于杂草顺延吸收除草剂,湿度小时则不利于除草剂的吸收。

如稳杀得在干旱情况下防除同样大小的马唐用量就得加大,就是因为杂草吸收的量少的原因

3、光照

光的影响一方面是影响植物的光合及其产物的运输,有光照时温度也会相应提高,促进了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使除草效果提高,见效快;另一方面,有些除草剂是需光性除草剂,只有在有光光照下才能发挥除草活性,在黑暗下无生物活性,如恶草酮

4、风和雨

风主要是影响杂草的蒸腾作用,吸收率下降,同时还影响喷雾处理的雾滴的飘移,减少了除草剂在杂草上的接触量;雨水的冲刷和淋洗使土壤表层或杂草叶面的药剂流失,对触杀型除草剂的影响尤为明显

3、人为因素

1、杂草大小:

一般来说,杂草较大时耐药性强,所以杂草要除小才能除了。

2、施药质量:

即药剂在田间施用的均匀程度

第五章除草剂药害

1、除草剂药害是指各种原因下除草剂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这种伤害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株的

2、原因

1、除草剂方面

(1)与除草剂防除对象相关的:

即除草剂的作用对象或防除谱,对之敏感的作物就容易产生药害。

这是双方的原因

(2)药剂品质:

除草剂制剂中的杂质或药剂变质均可引药害。

如胺苯磺隆在油菜田使用持造成了后茬水稻的严重药害。

(3)用药时间:

除草剂在田间除草都有适期,错过适期就可能对作物造成药害。

如扫弗特在水稻秧田作用,在催芽落谷的情况下,是在播后2-4天,但是如果浸种不催芽落谷,这时用药就会引起药害,这在苏南一些县曾发生过这种问题

2、作物方面

(2)作物种类、类型、品种

(3)作物生育期:

(4)作物长势

3、使用技术方面

(1)错用或误用:

即把除草剂当作其他农药使用,造成了作物的药害。

(2)混用不当:

如精恶唑禾草灵(骠马)与唑草酮(快灭灵)混用可能引起小麦药害。

(3)过量用药或用药不均匀:

(4)用药时间不当:

(5)施药方法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